|
发表于 2017-6-5 17: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又在乱说一气!
平水韵的前身和后世(金筑子):
到了宋末元初,才有人以韵部表的形式固定下来,这韵部表也就是唐近体诗用的江东韵。后人在习惯上称为平水韵。
按诗的押韵原理,该是诗人自己用当时的时音最为合理。然而初唐时期的宰相许敬宗是隋初人(公元592年—公元672年),他根据自己的口音认为永明体诗的用韵是最为合理的,于是就将其上奏高中皇帝固定下来了。唐朝三百年,唐初经皇帝固定下来的当然就是不可改变的。其实唐代的时音早己大变。到了宋代,赵家只是从武统上取得政权,文人的用韵则继承不变,于是这永明体江东韵就一直用到宋末。因金、元外族统治,北人大量南移,社会时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诗翻书押韵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元代类似平水韵的书表就达五种之多!明代朱元璋试图改变近体诗押韵的不合理,但因皇室内部之争而未成功。清代更变本加历,钦定平水韵表为佩文诗韵,直到清亡!
这样,事实上的平水韵就与近体诗相影随行了一千多年。
到了民国,押韵相对自由,南方人逐渐宽到词韵,北方人则宽到国语(北方话)。《诗韵新编》就是用国语的韵书。这中间还有《词林正韵》和《诗韵新编》混合用的。朱德的用韵是这方面的代表。
到了新世纪,改革老干发明了新韵平仄双轨制,网上使用了懒人软件:非新轨平仄即旧韵平水,其佘一律为"出韵"之列。
平水韵, 近体诗, 宋之问, 高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