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4|回复: 149

罝疑蜂腰病,兼论三羊二五大法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2 16: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6-2 16:15 编辑

罝疑蜂腰病,兼论三羊二五大法2017.06.02
沈约之四声八病之蜂腰病
“八病”之三蜂腰其一: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
“八病”之三蜂腰其二:第二字与第四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方都是平声字,我、鲤又都是浊音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沈约之四声八病之蜂腰病很好理解,即五言诗二四不能同声。近体诗完全采纳入律,即标准律句无一二四同声。
文二十八种病蜂腰病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ㄙ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释曰:凡句五言之中,而论蜂腰,则初腰事须急避之。复是剧病。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乎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文二十八种病蜂腰病是要求二五不能同声,这一点就令人狐疑了。因为标准律句就有两种句式二五同声,即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除此两句,那写诗将均为顺风调,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或云同声是指平上去入四声,非平仄二元也。且同平不为病。
此说正确吗?且看其举诗例
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ㄙ暧映容质。”
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
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既然同平不为病,我们仅从同仄诗例分析
紫殿秋风日--二五为:去入
瞳陇引夕照--二五为:上去
ㄙ暧映容质--二五为:上入
窃独自雕饰--二五为:入入
徐步金门出--二五为:去入
五句中只有窃独自雕饰一句二五为入入。
以此推断,二五不能同声是指不能同平仄,非四声也。

网上有三羊者,言唐律是遵二五大法,非二四律也。因用二四法检则唐诗,多有不合律处。而用二五法,少有不合律处。雨梦审之再三,谓此法且稚又愚。何哉?且听分解:
1.二四律是強调二四必须合律,第五字属句脚,都定死了的,把五提出来,无异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2.二四律实是二四五字都要讲究,而二五大法少了一个约定,故不合律的都被其大开绿灯。
3.四句标律句中只有一句,即仄仄平平仄二四可能同上去入,其它三种句式(即75%)除二五确定外,其它一三四处尽可乱写,均合二五大法。如:
平平仄仄平可写成: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可写成: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可写成: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也就是75%乱写都合律了。
4.再看仄仄平平仄句:
可写成: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只要二五不同上去入都行。这样25%又有80%合律了,即剩下5%的句式再进行分解
二五为上上,去去,入入不可;
上去,上入,去上,去入,入上,入去均可
5%中又有65%顺利过关。所有诗句98.3%都合律了。
那剩下的不合律的有1.7%应无疑了吧,非也!三羊自有妙策让它们顺利过关,即怪读也,(标错的不算)只举数例:

醉来且复【去】过此日【入】,莫为砧杵悲无裘。
虚斋无复【入】客满座【去】,败橐空余诗百篇。
读书虽复【入】具只眼【上】,贮酒其如无别肠。
衰迟分作【去】骥伏枥【入】,敛退敢求锥出囊。
此生犹著【去】几两屐【入】,长日惟消一局棋。
幸能胸著【去】云梦泽【入】,何恨家无担石储。
生前犹著【去】几两屐【入】,身后更须千载名。
声调
拼音
注释
入声
zhuó
音芍。 被服也。 《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䔧,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入声
zhuó
音芍。 被服也。 《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䔧,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
上声

着任
去声
zhù
音箸。 《博雅》明也。 《中庸》形则着。 《晏子·谏上篇》君之德着而彰。
不管词义一经怪读,不合者仅九牛一毛耳。
雨梦认为,二五同声仅为修辞小病,非关格律,避为上,并非大忌,何必怪读哉!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2 2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梦认为,二五同声仅为修辞小病,非关格律,避为上,并非大忌,何必怪读哉!

不怪读,解释不了二五律啊。遥握。


点评

相当于声律理论来说,你只是啦啦队的一个成员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5:01
说话最好直来直去,不要胡念八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6-2 21:5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蜂腰为二四不同声,是宋《蔡宽夫诗话》的说法了,不是沈约的说法,另讲蜂腰病时,律诗还没形成,不能从律诗中分析蜂腰病,三羊是不承认律句的,用律句概念驳其二五蜂腰律,其人必不服。
      文镜秘府所举蜂腰例,并不是每句都是病例,一联中或上句犯,或下句犯。以此说明蜂腰是二元平仄异声,不能成立,也违反学界认识。

点评

潭州雨梦,善于【关公战秦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4:59
楼主的谬论,三羊不批判,自有人批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4:55
醉来且复【去】过此日【入】,莫为砧杵悲无裘。 虚斋无复【入】客满座【去】,败橐空余诗百篇。 读书虽复【入】具只眼【上】,贮酒其如无别肠。 衰迟分作【去】骥伏枥【入】,敛退敢求锥出囊。 此生犹著【去】几两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06:30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钱 +2 收起 理由
晓风轻送 + 2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6: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了五句,只有一句犯律,举他作甚?这把立论人也看得太糊塗了。

点评

【[/backcolor]举了五句,只有一句犯律[/backcolor]】[/backcolor] 紫殿秋风日--二五为:去入瞳陇引夕照--二五为:上去ㄙ暧映容质--二五为:上入窃独自雕饰--二五为:入入徐步金门出--二五为:去入 徐步金门旦--二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4:58
《文镜秘府论》论述蜂腰的例子可能有点乱,但接下来论述鹤膝时则明确说明是讲四声相异,而非平仄相异: “释云:取其两字间似鹤膝,若上句第五“渚”字是上声,则第三句末“影”字不得复用上声,此即犯鹤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06: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6: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2 21:50
蜂腰为二四不同声,是宋《蔡宽夫诗话》的说法了,不是沈约的说法,另讲蜂腰病时,律诗还没形成,不能从律诗 ...

醉来且复【去】过此日【入】,莫为砧杵悲无裘。
虚斋无复【入】客满座【去】,败橐空余诗百篇。
读书虽复【入】具只眼【上】,贮酒其如无别肠。
衰迟分作【去】骥伏枥【入】,敛退敢求锥出囊。
此生犹著【去】几两屐【入】,长日惟消一局棋。
幸能胸著【去】云梦泽【入】,何恨家无担石储。
生前犹著【去】几两屐【入】,身后更须千载名。

这些均为三羊为二五大法举例,以证明其唐律是按二五大法也。我曾与他说,八病是指导永明体创作的。

点评

这些均为三羊为二五大法举例,以证明其唐律是按二五大法也。我曾与他说,八病是指导永明体创作的。 ================== 唐朝时期的近体诗,每个律句都是永明体的律句!这个问题,你的根本不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5:03
唐代律诗讲平仄外,是不是还讲蜂腰鹤膝,还可进一步论证。宋代司马光的奏摺说:“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07: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6-3 06:4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06:24
举了五句,只有一句犯律,举他作甚?这把立论人也看得太糊塗了。

《文镜秘府论》论述蜂腰的例子可能有点乱,但接下来论述鹤膝时则明确说明是讲四声相异,而非平仄相异:
     “释云:取其两字间似鹤膝,若上句第五“渚”字是上声,则第三句末“影”字不得复用上声,此即犯鹤膝。”

点评

王力先生诗论:《汉语诗律学》     第十一节上尾 11·1上文所说许多诗病,失对比孤平为轻,失粘又比失对为轻,在我们将再谈一种诗病,在科场中并不认为不合式,一般人也不注意,然而为某一些诗论家所排斥,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07:19
平头病是论平仄,而鹤膝病是讲单句脚相邻脚不能同声,除连韵外,都是仄脚,故不能同声是指四声。王力论述此病称为上尾,可参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6-3 07:0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06:30
醉来且复【去】过此日【入】,莫为砧杵悲无裘。
虚斋无复【入】客满座【去】,败橐空余诗百篇。
读书虽复 ...

唐代律诗讲平仄外,是不是还讲蜂腰鹤膝,还可进一步论证。宋代司马光的奏摺说:“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七 )别撰律诗赋各一首,具体式一一晓示……”
     这段话似乎表明,宋代科举试贴诗,不仅要求讲平仄格律,还要求避蜂腰,鹤膝,这点从日本同时期省试诗判卷记录中也可得到侧面映证。当然这是试贴诗规矩,日常律诗规矩是否完全与之一致,也不确定。

点评

试帖诗的规矩,就是近体诗的规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7: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6-3 07:28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3 06:49
《文镜秘府论》论述蜂腰的例子可能有点乱,但接下来论述鹤膝时则明确说明是讲四声相异,而非平仄相异:
  ...

平头病是论平仄,而鹤膝病是讲单句脚相邻脚不能同声,除连韵外,都是仄脚,(若是平声,则犯上尾)故不能同声是指四声。王力论述此病称为上尾,可参看。

点评

【平头病是论平仄】,这是睡的 谬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7: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3 06:49
《文镜秘府论》论述蜂腰的例子可能有点乱,但接下来论述鹤膝时则明确说明是讲四声相异,而非平仄相异:
  ...

王力先生诗论:《汉语诗律学》
    第十一节上尾
11·1上文所说许多诗病,失对比孤平为轻,失粘又比失对为轻,在我们将再谈一种诗病,在科场中并不认为不合式,一般人也不注意,然而为某一些诗论家所排斥,就是上尾。
    11·4另有一种四声递用的说法是比较地合于事实的,朱彝尊说:老杜律诗单句句脚必上去入俱全;单句就是出句;如果首句入韵,句脚用平声,就是单句句脚平上去入俱全了...   
    11·10出句句脚上去入俱全,这是理想的形式,最低限度也应该避免邻近的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否则就是上尾。邻近的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是小病,三个相同是大病,如果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而其余三个出句句脚声调都相同,就是最严重的上尾。这种最严重的上尾,唐诗里并不多见...
11·16四声的递用和上尾的避忌,应该不能算为一种诗律,四声的递用只能认为某一些诗人的作风,上尾的避忌,至多也只能认为技巧上应注意之点。)

点评

王力所论述的,是鹤膝病,来源于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 日本《本朝文粹》明确记载蜂腰病是四声相异,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附录有,选一两句: 一,蜂腰难 寰中唯守礼,海外都无怨。 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3 0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6-3 09:0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07:19
王力先生诗论:《汉语诗律学》
    第十一节上尾
11·1上文所说许多诗病,失对比孤平为轻,失粘又 ...

王力所论述的,是鹤膝病,来源于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
      日本《本朝文粹》明确记载蜂腰病是四声相异,王利器《文镜秘府论校注》附录有,选一两句:
     一,蜂腰难
       寰中唯守礼,海外都无怨。
     齐名难云:外与怨同去声,是蜂腰病也,诸《诗髓脑》云,蜂腰者,每句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是也。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君与甘平声,独与饰同入声)元兢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

点评

对头!多读书没有坏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5:05
鹤膝病若言同仄(平韵诗)为病显然是说不通的,他不可能家仄韵诗其单句脚可以用平仄相间,平韵诗除连韵联外,单句脚均为仄声,你不能用平声,那是要犯上尾病的,故知鹤膝病所指的是相邻白脚不能同上去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4 20:40
我原来也疑王力将鹤膝病误为上尾病。但后来看到也有古书称此病为上尾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4 2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2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3 09:08
王力所论述的,是鹤膝病,来源于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
      日本《本朝文粹》明确记载蜂腰病是四声相 ...

我原来也疑王力将鹤膝病误为上尾病。但后来看到也有古书称此病为上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6-4 2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3 09:08
王力所论述的,是鹤膝病,来源于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
      日本《本朝文粹》明确记载蜂腰病是四声相 ...

鹤膝病若言同仄(平韵诗)为病显然是说不通的,他不可能家仄韵诗其单句脚可以用平仄相间,平韵诗除连韵联外,单句脚均为仄声,你不能用平声,那是要犯上尾病的,故知鹤膝病所指的是相邻白脚不能同上去入。

点评

这回,没在梦里说梦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1 1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4: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沈约之四声八病之蜂腰病
“八病”之三蜂腰其一: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
“八病”之三蜂腰其二:第二字与第四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方都是平声字,我、鲤又都是浊音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沈约之四声八病之蜂腰病很好理解,即五言诗二四不能同声。近体诗完全采纳入律,即标准律句无一二四同声。
==============
在下三羊,不知潭州雨梦版主从哪个垃圾桶里捡来的高谈阔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4: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 21:32
雨梦认为,二五同声仅为修辞小病,非关格律,避为上,并非大忌,何必怪读哉!

不怪读,解释不了二五律啊。 ...

说话最好直来直去,不要胡念八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4: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2 21:50
蜂腰为二四不同声,是宋《蔡宽夫诗话》的说法了,不是沈约的说法,另讲蜂腰病时,律诗还没形成,不能从律诗 ...

楼主的谬论,三羊不批判,自有人批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4: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06:24
举了五句,只有一句犯律,举他作甚?这把立论人也看得太糊塗了。

举了五句,只有一句犯律

紫殿秋风日--二五为:去入
瞳陇引夕照--二五为:上去
ㄙ暧映容质--二五为:上入
窃独自雕饰--二五为:入入
徐步金门出--二五为:去入

徐步金门旦--二五为:去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4: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2 21:50
蜂腰为二四不同声,是宋《蔡宽夫诗话》的说法了,不是沈约的说法,另讲蜂腰病时,律诗还没形成,不能从律诗 ...

潭州雨梦,善于【关公战秦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5: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 21:32
雨梦认为,二五同声仅为修辞小病,非关格律,避为上,并非大忌,何必怪读哉!

不怪读,解释不了二五律啊。 ...

相当于声律理论来说,你只是啦啦队的一个成员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5: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06:30
醉来且复【去】过此日【入】,莫为砧杵悲无裘。
虚斋无复【入】客满座【去】,败橐空余诗百篇。
读书虽复 ...

这些均为三羊为二五大法举例,以证明其唐律是按二五大法也。我曾与他说,八病是指导永明体创作的。
==================
唐朝时期的近体诗,每个律句都是永明体的律句!这个问题,你的根本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5: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3 07:05
唐代律诗讲平仄外,是不是还讲蜂腰鹤膝,还可进一步论证。宋代司马光的奏摺说:“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 ...

试帖诗的规矩,就是近体诗的规矩!

点评

试帖诗保留下来的不过四百多首,近体诗却有数万首。谁的规矩更有代表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0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5: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12 07:5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3 07:15
平头病是论平仄,而鹤膝病是讲单句脚相邻脚不能同声,除连韵外,都是仄脚,(若是平声,则犯上尾)故不能 ...

【平头病是论平仄】,这是谁的谬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5: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3 09:08
王力所论述的,是鹤膝病,来源于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
      日本《本朝文粹》明确记载蜂腰病是四声相 ...

对头!多读书没有坏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1 15: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4 20:40
鹤膝病若言同仄(平韵诗)为病显然是说不通的,他不可能家仄韵诗其单句脚可以用平仄相间,平韵诗除连韵联外 ...

这回,没在梦里说梦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2 06: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1 15:04
试帖诗的规矩,就是近体诗的规矩!

试帖诗保留下来的不过四百多首,近体诗却有数万首。谁的规矩更有代表性?

点评

官方认定的才是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0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2 06: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2 06:10
试帖诗保留下来的不过四百多首,近体诗却有数万首。谁的规矩更有代表性? ...

官方认定的才是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2 08: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有三羊者,言唐律是遵二五大法,非二四律也。因用二四法检则唐诗,多有不合律处。而用二五法,少有不合律处。雨梦审之再三,谓此法且稚又愚。何哉?且听分解:
1.二四律是強调二四必须合律,第五字属句脚,都定死了的,把五提出来,无异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

第五字属句脚,都定死了的】,怎么个都定死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2 08:4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官方认定了什么?你有圣旨复印件吗?

点评

没有! 唐朝科举的省试贴,难道不是官方的认定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0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2 08: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2 08:43
官方认定了什么?你有圣旨复印件吗?

没有!
唐朝科举的省试贴,难道不是官方的认定吗?

点评

官方认定了什么?认定了状元写的律诗也可以使用大拗句?认定可以浮虞通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0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12 09: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12 08:57
没有!
唐朝科举的省试贴,难道不是官方的认定吗?

官方认定了什么?认定了状元写的律诗也可以使用大拗句?认定可以浮虞通押?

点评

浮虞,为何不能通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10:00
大拗句,不合24平仄律,符合25四声律即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0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12 09: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12 09:54
官方认定了什么?认定了状元写的律诗也可以使用大拗句?认定可以浮虞通押? ...

大拗句,不合24平仄律,符合25四声律即可!

点评

多次对你说过,你的所谓二五律是你杜撰的二无律,虚无缥缈的空气。不存在!不要再提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2 1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