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晓风轻送

讨论:韩愈《独钓》是正体律诗吗,为什么?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7 07: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绝句,不能因为一句大拗就否定是律绝。//救则律,不救非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7 07: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无古绝之称。不合律的只能称七言古风或七言古诗

点评

七言无非是五言之前加平平仄仄也。只要对五言律格搞清楚了,理解七言律格并不难。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08: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7 07: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7 08:05 编辑

对诗律的看法,我是参酌了几家观点之后才得出的。 ——并非是信口开河。//
他讹你也以讹传讹?
格律至简也,然我们仍喋喋不休而争论不止,若是教学,正常不过,若为学术讨论,大笑话也。
你参酌了几家观点之后才得出的//更是荒唐,应列出正反面不同观点,你实同类相聚也

我是从那些唐宋诗中大拗不救也作为律诗选入来说的。而这我们总是不能否定的吧!古人对诗律的看法,并非象你这样。你能说陆游那些大拗不救的就不是律诗了?
又我自己写诗,倒是一句大拗没有的呢。若非是佳句,我是反对用大拗的。然若是佳句,就是大拗了,我也会给个赞!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8: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7 07:34
标准律句只有6种,其它均不属标准律句。平仄平平仄。不符合平仄两两相替的单仄拗句,只能算未救的而允许的 ...

我从搜韵网,查看了杜甫五律,前三首中就有两句用平仄平平仄,这句用的多了呢。看作是律句无不可。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8: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7 12:5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7 07:34
标准律句只有6种,其它均不属标准律句。平仄平平仄。不符合平仄两两相替的单仄拗句,只能算未救的而允许的 ...

你不妨比对下平仄平平仄在杜诗五律中情况。与平平仄仄平的情况,可是不相上下。我以此 认定平仄平平仄为律句,也是有实证支持的。又:平仄仄平仄,并不是本句自救,人们可是多用对句“中平平仄平”来救夹平的。遥握
在杜诗中,平仄仄平仄句与平仄平平仄句的常用是不能相比的。我们讲待律,可不能忘了杜诗。毕竟杜诗是以诗律细著称的。遥握。

点评

上节孤仄,下节孤平,明明本句互救。 道不同不相为谋,沒有讨论的必要了。你以后深探或许会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11:41
它改没改标准律句?,一字拗为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11: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8: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7 07:39
七言无古绝之称。不合律的只能称七言古风或七言古诗

七言无非是五言之前加平平仄仄也。只要对五言律格搞清楚了,理解七言律格并不难。遥握

点评

不是七言无非是五言之前加平平仄仄也,而是七言古绝是不懂诗史的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1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7 11: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7 08:12
七言无非是五言之前加平平仄仄也。只要对五言律格搞清楚了,理解七言律格并不难。遥握 ...

不是七言无非是五言之前加平平仄仄也,而是七言古绝是不懂诗史的话。

点评

从诗律言,是先讲五律,再讲七律。对七律理解,还不是在七律句前加平平仄仄吗?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1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7 11: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7 08:11
你不妨比对下平仄平平仄在杜诗五律中情况。与平平仄仄平的情况,可是不相上下。我以此认定平仄平平仄为律 ...

它改没改标准律句?,一字拗为拗句。

点评

对第一字能改不忌的,不必去管什么拗不拗,就称为等律句,即其用法是等同于标律句的。 又孤平句,拗不拗?然人们不会称他为小拗句,而是直接禁忌,即规避他。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12:19
律句有标准律句,因为标准律句,人们将第一字可改的,作为等律句(),有称同律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1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7 11: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7 08:11
你不妨比对下平仄平平仄在杜诗五律中情况。与平平仄仄平的情况,可是不相上下。我以此认定平仄平平仄为律 ...

上节孤仄,下节孤平,明明本句互救。
道不同不相为谋,沒有讨论的必要了。你以后深探或许会懂。

点评

呵呵。人们并不会认同你的理解。对于平仄平平仄,人们自然多倾向于第一字不忌来理解的。又从杜诗来看,平仄平平仄并不比仄仄平平仄少,且在对句中,并不一定要用仄平平仄平来救。 以:象仄平仄仄仄句,有说要用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1: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7 11:37
它改没改标准律句?,一字拗为拗句。

律句有标准律句,因为标准律句不够用,人们将第一字可改的,作为等律句(这是我的称号法),有称同律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2: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7 11:41
上节孤仄,下节孤平,明明本句互救。
道不同不相为谋,沒有讨论的必要了。你以后深探或许会懂。 ...

呵呵。人们并不会认同你的理解。对于平仄平平仄,人们自然多倾向于第一字不忌来理解的。又从杜诗来看,平仄平平仄并不比仄仄平平仄少,且在对句中,并不一定要用仄平平仄平来救。
以:象仄平仄仄仄句,有说要用平仄仄平平来救的,然杜诗中的情况并非如此。当然与平平仄仄仄的情况相比,仄平仄仄仄的情况相对较少,因此可以认定,杜诗也是尽量避开的。
对仄平仄仄仄,王力认为要忌,涂宗涛认为不忌。然我将之与七言仄仄仄平仄仄仄句式相较,还是认为是宜忌的。从不同观点中,再自己去比较下,或许会得出不同的观点。遥握。
我从不只接受一家的观点,参酌各家观点,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比背书总是要好一点的。
又,对你的孤平孤仄他救观点,我虽然不认同,但对你的坚持还是一赞——毕竟也算一种说法。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2: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7 11:37
它改没改标准律句?,一字拗为拗句。

对第一字能改不忌的,不必去管什么拗不拗,就称为等律句,即其用法是等同于标律句的。
又孤平句,拗不拗?然人们不会称他为小拗句,而是直接禁忌,即规避他。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2: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7 11:34
不是七言无非是五言之前加平平仄仄也,而是七言古绝是不懂诗史的话。

从诗律言,是先讲五律,再讲七律。对七律理解,还不是在七律句前加平平仄仄吗?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2: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7 07:35
不赞成将律诗当两首绝句来分析

涂氏就是如此分析的。王力对于黄鹤楼诗的评判也是如此:前半古绝,后半律绝,因此定为拗律。遥握。我不过是接受他们这个观点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2: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7 07:34
标准律句只有6种,其它均不属标准律句。平仄平平仄。不符合平仄两两相替的单仄拗句,只能算未救的而允许的 ...

平仄平平仄与仄仄平平仄句在杜诗中不相上下,又杜诗可不会有平仄仄平仄的孤仄自救之说,毕竟这种句式比平仄平平仄不知少了不知多少!更不会用什么孤平来救的——孤仄是小拗,忌会用孤平的大忌来救!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