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2|回复: 54

讨论:韩愈《独钓》是正体律诗吗,为什么?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2 0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2 02:40 编辑

韩愈《独钓》是正体律诗吗,为什么?
附诗:
獨釣(唐·韓愈)
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
風能坼芡觜,露亦染梨腮。
遠岫重疊出,寒花散亂開。
所期終莫至,日暮與誰廻。

敬请大家各述已见。遥握。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2 06: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2 06:20 编辑

独钓(唐·韩愈)
秋半【去】——百物【仄】变【上】。符合【25四声律】,不合【24平仄律】
溪鱼【平】——去不【仄】来【平】。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风能【平】——坼芡【仄】觜【上】,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露亦【入】——染梨【平】腮【平】。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远岫【去】——重叠【仄】出【入】,符合【25四声律】,不合【24平仄律】
寒花【平】——散乱【仄】开【平】。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所期【平】——终莫【仄】至【去】,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日暮【入】——与谁【平】廻【平】。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依据【25四声律】为基点标准,韩愈的《独钓》,当是近体格律诗!
依据【24平仄律】为基点标准,韩愈的《独钓》,不是近体格律诗!

简而言之:韩愈的《独钓》,是一首符合【25四声律】的近体格律诗!


点评

呵呵。是正体律诗不错,但请按二四律来说明。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6: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06: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2 06:17
独钓(唐·韩愈)
秋半【去】——百物【仄】变【上】。符合【25四声律】,不合【24平仄律】
溪鱼【平】—— ...

呵呵。是正体律诗不错,但请按二四律来说明。遥握。

点评

不是已经说明了吗? 独钓(唐·韩愈) 秋半【去】——百物【仄】变【上】。符合【25四声律】,不合【24平仄律】 溪鱼【平】——去不【仄】来【平】。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风能【平】——坼芡【仄】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2 06: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2 06:30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 06:21
呵呵。是正体律诗不错,但请按二四律来说明。遥握。

不是已经说明了吗?

独钓(唐·韩愈)
秋半【去】——百物【仄】变【上】。符合【25四声律】,不合【24平仄律】
溪鱼【平】——去不【仄】来【平】。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风能【平】——坼芡【仄】觜【上】,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露亦【入】——染梨【平】腮【平】。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远岫【去】——重叠【仄】出【入】,符合【25四声律】,不合【24平仄律】
寒花【平】——散乱【仄】开【平】。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所期【平】——终莫【仄】至【去】,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日暮【入】——与谁【平】廻【平】。符合【25四声律】,符合【24平仄律】

点评

你用二五律,与他人没有交集,是讨论不下去的。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6: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06: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2 06:24
不是已经说明了吗?

独钓(唐·韩愈)

你用二五律,与他人没有交集,是讨论不下去的。遥握。

点评

虽然,25四声律,与他人(24平仄律)没有交集! 但是,25四声律,却与唐宋近体格律诗高度交集! 文苑英华所收录的458唐朝科举试律诗(省试贴),依据【24平仄律】这杆秤尺去衡量,总有160多个【24同声句】,均于458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6: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2 06: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2 06:59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 06:31
你用二五律,与他人没有交集,是讨论不下去的。遥握。

虽然,25四声律,与他人(24平仄律)没有交集!
但是,25四声律,却与唐宋近体格律诗高度交集!

文苑英华所收录的458唐朝科举试律诗(省试贴),依据【24平仄律】这杆秤尺去衡量,总有160多个【24同声句】,均于458首,则是1/3以上的诗篇,将被排斥在近体格律诗的门外!反过来讲,依据【25四声律】这杆秤尺去衡量,458首诗篇,极尽100%符合【25四声律】!

如此的天地悬殊,差错出在哪里呢?如此的差错,既不是出在【458省试贴】的作品上,也不是出在【24平仄律】的理论上。虽然,我们没有依据说清人赵执信看错了【称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说,清人赵执信拿错了【称尺】!

点评

赞成晓风。三羊这样坚持会当寡人的  发表于 2017-6-2 16:06
哎。理论也是需要进步的。你不能总是停滞在二五律上。被后人抛弃的理论,再拿出来证明诗律没有意义。但你可将此作考古看待的——即曾经有过这种理论。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07: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2 06:57
虽然,25四声律,与他人(24平仄律)没有交集!
但是,25四声律,却与唐宋近体格律诗高度交集!

哎。理论也是需要进步的。你不能总是停滞在二五律上。被后人抛弃的理论,再拿出来证明诗律没有意义。但你可将此作考古看待的——即曾经有过这种理论。遥握。

点评

【理论也是需要进步的】,这话一点不错,这是属于发展的眼光! 从唐宋时期的【25四声律】,进化到明朝【24平仄律】,这就是声律历史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 【24平仄律】,可谓大道至简、完美无缺!【24平仄律】,只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7:51
依据网络传说,《文镜秘府论》是19世纪初期,才由婆家回归娘家。大清不大清的赵执信,见不到《文镜秘府论》,当是情有可原;今人格律大侠,读不懂《文镜秘府论》,当为最不应该! 赵执信的拗救理论,可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2 07: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 07:06
哎。理论也是需要进步的。你不能总是停滞在二五律上。被后人抛弃的理论,再拿出来证明诗律没有意义。但你 ...

    依据网络传说,《文镜秘府论》是19世纪初期,才由婆家回归娘家。大清不大清的赵执信,见不到《文镜秘府论》,当是情有可原;今人格律大侠,读不懂《文镜秘府论》,当为最不应该!
    赵执信的拗救理论,可谓【功过参半】。功,在于【拗】;过,在于【救】。也就说,赵执信的【功】,在于看到或发现了唐朝近体格律诗的不合【24平仄律】。由于未见到《文镜秘府论》,也就不知道唐朝(甚至宋朝)近体格律诗是【25四声律】!好胜心切的赵执信慌不择路,臆测臆想臆断臆造了【救】的谬论。

点评

对于诗律,我们应该以唐宋诗选来比对的。离开作品谈理论是空谈。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7: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07: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6-2 07:38
依据网络传说,《文镜秘府论》是19世纪初期,才由婆家回归娘家。大清不大清的赵执信,见不到《文镜秘 ...

对于诗律,我们应该以唐宋诗选来比对的。离开作品谈理论是空谈。遥握。

点评

最最有力有理有利有礼的,当是无与伦比的唐朝科举省试贴。其次才是君臣应制帖,再次才是宫廷诗人文化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7: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7-6-2 07:45: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用二五律解释通唐代《炙毂子诗格》讦调体再来宣扬你的论调:
第三,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点评

《文镜秘府论》的【文二十八种病】,实为【文三十种病】。因为,在28之内,有增加了【第九(又)】和【第十(又)】。即: 第九(又),木枯病,谓第三与第八之犯也。即假作《秋诗》曰:“金风晨泛菊,玉露宵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2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2 07: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 07:06
哎。理论也是需要进步的。你不能总是停滞在二五律上。被后人抛弃的理论,再拿出来证明诗律没有意义。但你 ...

【理论也是需要进步的】,这话一点不错,这是属于发展的眼光!
从唐宋时期的【25四声律】,进化到明朝【24平仄律】,这就是声律历史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
【24平仄律】,可谓大道至简、完美无缺!
【24平仄律】,只可以指导明朝或明朝以后近体格律诗的写作,但是却不能用来去解读唐宋时期的近体格律诗!否则,就是【唐】吃【明】粮、【明】冠【唐】戴的关公战秦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2 0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6-2 08:00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2 07:40
对于诗律,我们应该以唐宋诗选来比对的。离开作品谈理论是空谈。遥握。 ...

最最有力有理有利有礼的,
当是无与伦比的唐朝科举省试贴。
其次才是君臣应制帖,
再次才是宫廷诗人文化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6-2 09: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7-6-2 07:45
三羊用二五律解释通唐代《炙毂子诗格》讦调体再来宣扬你的论调:
第三,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文镜秘府论》的【文二十八种病】,实为【文三十种病】。因为,在28之内,有增加了【第九(又)】和【第十(又)】。即:

    第九(又),木枯病,谓第三与第八之犯也。即假作《秋诗》曰:“金风晨泛菊,玉露宵沾兰。”(一本“宵悬珠”)。又曰:“玉轮夜进辙,金车昼灭途。”释曰:“宵”为第八,言“夜”已精;“夜”处第三,论“宵”乃妙。自余优劣,改变皆然,聊著二门,用开多趣。

    第十(又),金缺病,谓第四与第九之犯也。夫金生兑位,应命秋律于西,上句向终,下句欲末,因数命之,故生斯号。即假作《寒诗》曰:“兽炭陵晨送,鱼灯彻宵燃。”又曰:“狐裘朝除冷,亵褥夜排寒。”释曰:“宵”文处九,言“夜”便佳;“除”字在四,云“却”为妙。自余致病,例此成规。告往知来,自然多悟。

    依据古人五行命病法,一六之犯水浑病、二七之犯火灭病、三八之犯木枯病、四九之犯金缺病、五十之犯土崩病等,五种病名。参照每联两行排版方式:

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在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的对举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纵向关系,与此同时,在纵向关系上,又看到了纵向的平仄关系。

【二五】俩字,是横向关系。横向关系的声律,是四声关系!

王叡的【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应该是用【纵向的平仄关系】来解读的,而不是用【横向的四声关系】来解读的!王叡并没有明确是246不合平仄分明或交替的说法!再者,唐朝时期的王叡,并没有【上去入音为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论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20: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6-2 19:57
格律诗到唐末宋初才趋于完善,韩愈是唐朝中后期人,他的《独钓》在格律诗不完善自在情理之中了。 ...

是的。所以我们自己写诗时,还是尽量避免大拗句。当然若有佳句时,就是拗了也还是要的,我们总不能以律害意吧。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9: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6-3 09:13
说得好!诗本当以境至上。格律诗未必都是好诗,很多不讲究格律的诗也很漂亮;所以,我们不能呆板地苛求格 ...

谢谢。所以诗好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评诗时,不能以一句见拗,就评他人之诗出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0: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6-3 10:58 编辑

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
風能坼芡觜,露亦染梨腮。
遠岫重疊出,寒花散亂開。
所期終莫至,日暮與誰廻。
-----------
这是一首永明体句式的粘对律诗。上句“秋半百物變”、“遠岫重疊出”讲二四四声交替:半、物去入交替,岫、叠去入交替。从这首诗的两个上句只要二四四声交替就合律,证明下句是不须要什么“大拗救”的!

点评

你这理论是杜撰的。永明体并无你这理论。事实已经证明二四四声交替几率很大,但不交替也是存在的,这都是顺其自然的几率。金筑子只喜欢乱说一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0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3 11: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6-3 15:22 编辑

这首诗的两个上句只要二四四声交替就合律,

-------这种说法没有说服力。如果四连仄,顺其自然不用选择,二四同声的几率只有三分之一乘三分之一=九分之一。说明九分之八的可能性是二四或二五不同声的。这还用刻意避忌二五同声吗?沈约诗集中的蜂腰句16句,

1所思竟何在。
2可望不可见。 《临高台》  
3丽色傥未歇。 《十咏 领边绣》
4但令舟楫渡。 《江南曲》
5岁暮异栖宿。 《效古诗》
6逆转珠佩响。
7所叹忘怀妾。
8舍辔下雕辂。 《携手曲》
9所畏红颜促。 《携手曲》
10耿介怀秋实。《怀旧诗 伤刘沨》
11义贵良为重 。
12领上蒲萄绣。《洛阳道》
13薄暮空徙倚。蜂腰
14忽觉非在侧。《梦见美人诗》
15表闾钦逸轨。《奉和竟陵王经刘瓛墓诗》
16幸有同匡好。《日出东南隅行》


----根据二五同声出现的几率1/9;再乘以二五同仄句出现的几率1/8,等于1/72,故16句二五同声可代表16÷1/72=1152首。
可以看出二四(或二五)同上去入可能性之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23: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6-5 22:58
诗好不好是一码事,出律与否,又是一码事。 如果标题注明了是律诗,而诗句又不符合格律,就算这首诗再 ...

谢谢。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6 06: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6-3 10:54
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
風能坼芡觜,露亦染梨腮。
遠岫重疊出,寒花散亂開。

你这理论是杜撰的。永明体并无你这理论。事实已经证明二四四声交替几率很大,但不交替也是存在的,这都是顺其自然的几率。金筑子只喜欢乱说一气。

点评

这诗不跟李商隐的一样么: 李商隐: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2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6 06: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6-6 06:28 编辑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6-2 19:57
格律诗到唐末宋初才趋于完善,韩愈是唐朝中后期人,他的《独钓》在格律上不完善自在情理之中了。 ...


不是这样的。唐近体诗自沈宋定型,在盛唐格律已经完善,这从大批盛唐诗人大量律诗即可看出。韩愈已到中唐,早就不存在近体诗不完善的问题。韩愈五言八句诗不多,但多半是严谨的正格五律,还有五言古风和古风式律诗,这些似乎和老杜的吴体一样,是有意为之。原因可以继续探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6 15: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半百物變
溪魚去不來【來:十灰】 押韵
風能坼芡觜
露亦染梨腮【腮:十灰】 押韵
遠岫重疊出
寒花散亂開【開:十灰】 押韵
所期終莫至
日暮與誰廻【廻:?】 (廻不在韵表中,请自行判断)

--------------------检测结果(平水韵)----------------------
押韵存在1个问题。平仄存在4个问题。对仗请自行判断。
第3字 百 应平
第4字 物 应平
第13字 坼 应平
第24字 疊 应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6 15: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6-6 20:19 编辑

从以上检测结果(平水韵)来看,此诗为拗律。
1.第一句四连仄大拗
2.第二句对丄句大拗未救
3.第三句三仄尾
4.第五句四连仄大拗
5.第六句对丄句大拗未救

补充说明:第一句,第三句遠岫重疊出是大拗,对句亦未救
大拗救而合律,不救则不合律

点评

谢谢。这是一首正体律诗。从平仄来说,是由两首律绝组成。前半两律句、一小拗、一大拗,律句过半且多于宜限制句,故可认定为律绝。后半由三律句、一大拗组成,更是律绝了。对律诗的评判与是否救了无关——是由律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9: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6 19:52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6 15:14
从以上检测结果(平水韵)来看,此诗为拗律。
1.第一句四连仄大拗
2.第二句对丄句大拗未救

谢谢。这是一首正体律诗。从平仄来说,是由两首律绝组成。前半两律句、一小拗、一大拗,律句过半且多于宜限制句,故可认定为律绝。后半由三律句、一大拗组成,更是律绝了。对律诗的评判与是否救了无关——是由律句的过半占多为标准的。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6 20: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句则为拗体,三句及以上则非律诗了

点评

王力有言,拗句不可多用,拗句用多了便是古风式的律诗了——这即是拗律诗。涂宗涛有言,律句占多还是认可为律诗的。显然,无论是王力,还是涂宗涛,或者就以唐宋诗选中对那些大拗不救也归入律诗中的情况来看,以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2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0: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6 20:36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6 20:13
有一句则为拗体,三句及以上则非律诗了

王力有言,拗句不可多用,拗句用多了便是古风式的律诗了——这即是拗律诗。涂宗涛有言,律句占多还是认可为律诗的。显然,无论是王力,还是涂宗涛,或者就以唐宋诗选中对那些大拗不救也归入律诗中的情况来看,对律诗的判断依据是律句占多。只要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对仗),如果律句占少,则是拗律了。遥握。

点评

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这种轻微的拗句多也无大害,仍属标准律诗。 拗句仄仄平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这种严重的拗句,有一二句即拗律,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2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6-6 2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7-6-6 20:5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6-6 06:11
你这理论是杜撰的。永明体并无你这理论。事实已经证明二四四声交替几率很大,但不交替也是存在的,这都是 ...

这诗不跟杜甫、李商隐的一样么:
杜甫:初月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李商隐: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6 21: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6-6 20:35
王力有言,拗句不可多用,拗句用多了便是古风式的律诗了——这即是拗律诗。涂宗涛有言,律句占多还是认可 ...

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这种轻微的拗句多也无大害,仍属标准律诗。
拗句仄仄平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这种严重的拗句,有一二句即拗律,有三句(包括可救而不救者)那非律诗。与联不联无关。
联平仄无误而对仗不工者没人说他出律,只能说他修辞水平低下。

点评

对联与律诗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对联是一联,而律诗却有四联。如绝句,不能因为一句大拗就否定是律绝。律诗的平仄判断是由是否由两个律绝组成。对韩愈这首诗,在涂宗涛的诗词曲格律中,是明确这首诗为正体律诗的。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6 22: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22: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6-6 22:13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6-6 21:19
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这种轻微的拗句多也无大害,仍属标准律 ...

对联与律诗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对联是一联,而律诗却有四联。如绝句,不能因为一句大拗就否定是律绝。律诗的平仄判断是由是否由两个律绝组成。对韩愈这首诗,在涂宗涛的诗词曲格律中,是明确这首诗为正体律诗的。而拗律诗则是两古绝或一古绝一律绝组成。如黄鹤楼诗,便是因前半有两句大拗,判定为一古绝与一律绝组成,因此定为拗律。
对诗律的看法,我是参酌了几家观点之后才得出的。 ——并非是信口开河。遥握。
又:拗句平仄平平仄是律句,平平仄平仄是特拗句,平平平仄平以仄平平仄平是拗救句,平平仄仄仄是三仄尾小拗,仄仄仄平仄是夹平小拗。这几句在诗律评判中的地位也是有所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7 07: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律句只有6种,其它均不属标准律句。平仄平平仄。不符合平仄两两相替的单仄拗句,只能算未救的而允许的格律诗句。单仄的拗救,自救为平仄仄平仄,他救为仄平仄仄平。一为单平单仄本句异位互救,一为单平单仄他句同位互救。

点评

平仄平平仄与仄仄平平仄句在杜诗中不相上下,又杜诗可不会有平仄仄平仄的孤仄自救之说,毕竟这种句式比平仄平平仄不知少了不知多少!更不会用什么孤平来救的——孤仄是小拗,忌会用孤平的大忌来救!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12:53
我从搜韵网,查看了杜甫五律,前三首中就有两句用平仄平平仄,这句用的多了呢。看作是律句无不可。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0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6-7 07: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赞成将律诗当两首绝句来分析

点评

涂氏就是如此分析的。王力对于黄鹤楼诗的评判也是如此:前半古绝,后半律绝,因此定为拗律。遥握。我不过是接受他们这个观点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7 1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