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不要讲大道理,说每个词是怎么改的。 喜欢讲大道理的人基本不会作诗,或者写不了好诗,试举几个例子: 1. 欲做事先做人,这倒是当今教育宗旨。------ 不着边际。 2. 政治大国的环境(中国从来就是个政治大国),首先就是表明立场。 3. OK,有要陶冶情操的,有要修身养性的,气要正——写东西要有正气。 4.诗要佳作。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出佳作。 说这个都是没用,一个诗人有没有高大的情怀,不是谈诗词理论谈出来的。 诗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写出来的,修改都有一个过程,根据我的这首的修改过程讲讲其中的道理吧。 1.系情柔,改成系绳柔,好多了,情是概念化的,绳才是具体的,真实画面出来就行,是什么情,读者自己会体会。 2.楚辞改为离骚,因为前面的古和楚相连,读起来拗口,都压U韵,有挤韵之说。 3.人凝眸改为狂凝眸,人是虚字,没意义,枉凝眉有先例,改成枉凝眸当然可以。 4.问津改为听潮,因为津和后面的渡字意思重复,退潮还是涨潮?原诗有野渡无人舟自横,但这句是衬托,后句龙舟才是重点,不宜喧宾夺主,改为听潮更自然一些。 5.时当,有人说不解,词典上有,应当对何必,但应字太俗,故改成时字。 6.赛龙舟,赛字太俗,立字和划水的姿态不符,改为上字。 7.瑶池改为瑶台,李白有会当瑶台月下逢,更有诗意。 8.芳草改为兰草,更贴近屈原的形象。 9.高奏,改为吟唱,原来太老干体味,改为低调一点。 诗人节抒怀 飘香米粽系绳柔,千古离骚枉凝眸。 何必听潮横野渡,时当击水上龙舟。 瑶台自适空中乐,兰草壮怀天下忧。 莫我知兮前路远,九歌吟唱数风流。 未改前 飘香米粽系情柔,千古楚辞人凝眸。 何必问津横野渡,时当击水立龙舟。 瑶池自适空中乐,芳草壮怀天下忧。 莫我知兮前路远,九歌高奏数风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