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三羊单枪匹马挑战金筑子针叶林两位大斑竹,辩论永明体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8 18:10
找不出永明体讲四声论的诗例,就是你输了!

月没(入)高楼晓(上),云起(上)扶桑时(平)。
烛筵(平)暧无色(入),行住(去)悯想悲(平)。
当轩(平)已凝念(去),况乃(上)清江湄(平)。
怀人(平)忽千里(上),谁缓(去)鬓徂丝(平)。
(王常侍)

点评

这是何伟棠的论文“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中的例诗,不是你找的,不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8 1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8 18: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8 18:23
月没(入)高楼晓(上),云起(上)扶桑时(平)。
烛筵(平)暧无色(入),行住(去)悯想悲(平)。
...

这是何伟棠的论文“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中的例诗,不是你找的,不算!

点评

平生(平)少年日(入),分手(上)易前期(平)。 及尔(上)同衰暮(去),非复(入)别离时(平)。 勿言(平)一樽酒(上),明日(入)难重持(平)。 梦中(平)不识路(去),何以(上)慰相思(平)。(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8 18:34
还有附加条件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8 18: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8 18:16
从唐诗宋词里找不出“超出”平水韵的字,找不出遵守四声论的永明体诗,三羊双输!! ...

一贴多发,你还要脸不要脸?!
什么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3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8 18:31
这是何伟棠的论文“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中的例诗,不是你找的,不算! ...

还有附加条件啊!

点评

何伟棠这一段说服力并不强:二五位是仄声的只有三句: 情遽(去)晓云发(入),心在(上)夕河终(平)。(江孝嗣) 月没(入)高楼晓(上),云起(上)扶桑时(平)。(王常侍) 叹息(入)东流水(上),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0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8: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8 18:31
这是何伟棠的论文“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中的例诗,不是你找的,不算! ...

平生(平)少年日(入),分手(上)易前期(平)。
及尔(上)同衰暮(去),非复(入)别离时(平)。
勿言(平)一樽酒(上),明日(入)难重持(平)。
梦中(平)不识路(去),何以(上)慰相思(平)。(沈  约)

点评

沈约永明体诗中的蜂腰病例: 所思【去】竟何在【去】。洛阳南陌头。《临高台》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可望【去】不可见【去】。何用解人忧。《临高台》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丽色【入】傥未歇【入】。聊承云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8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8 20: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8 18:34
平生(平)少年日(入),分手(上)易前期(平)。
及尔(上)同衰暮(去),非复(入)别离时(平)。
...

沈约永明体诗中的蜂腰病例:
所思【去】竟何在【去】。洛阳南陌头。《临高台》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可望【去】不可见【去】。何用解人忧。《临高台》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丽色【入】傥未歇【入】。聊承云鬓垂。《十咏 领边绣》南北朝 作者: 沈约
但令【去】舟楫渡【去】。宁计路崭嵌。《江南曲》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岁暮【去】异栖宿【去】。春至犹别离。《效古诗》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逆转【上】珠佩响【上】。先表绣袿香。《十咏 脚下履》南北朝 作者: 沈约
所叹【去】忘怀妾【去】,见委入罗床。《十咏 脚下履》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舍辔【去】下雕辂【去】。更衣奉玉床。《携手曲》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所畏【去】红颜促【去】。君恩不可长。《携手曲》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萧瑟负高情。耿介【入】怀秋实【入】。           《怀旧诗 伤刘沨》南北朝 作者: 沈约
义贵【去】良为重【去】,兰摧非所恤。《怀旧诗 伤刘沨》南北朝 作者: 沈约
领上【去】蒲萄绣【去】。腰中合欢绮。《洛阳道》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立望复横陈。忽觉【入】非在侧【入】。《梦见美人诗》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表闾【上】钦逸轨【上】。轼墓礼真魂。《奉和竟陵王经刘瓛墓诗》作者: 沈约
幸有【上】同匡好【上】。西仕服秦官。《日出东南隅行》作者: 沈约
唯见【去】恩义重【去】。岂觉衣裳单。《白马篇》作者: 沈约  蜂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9 01: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8 18:33
还有附加条件啊!

何伟棠这一段说服力并不强:二五位是仄声的只有三句:

情遽(去)晓云发(入),心在夕河终(平)。(江孝嗣)
月没(入)高楼晓(上),云起扶桑时(平)。(王常侍)
叹息(入)东流水(上),如何(平)故乡陌。(谢朓)

------但谢朓诗接近100%是不忌八病的。

点评

不是【二五位是仄声的只有三句】,而是共有6句! 〇上〇〇去 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 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 〇入〇〇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9: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9 09:1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9 01:39
何伟棠这一段说服力并不强:二五位是仄声的只有三句:
情遽(去)晓云发(入),心在夕河终(平)。(江孝嗣)
月没(入)高楼晓(上),云起扶桑时(平)。(王常侍)
叹息(入)东流水(上),如何(平)故乡陌。(谢朓)
------但谢朓诗接近100%是不忌八病的。

1、不是【二五位是仄声的只有三句】,而是共有6句!
〇上〇〇去
〇上〇〇入
〇去〇〇上
〇去〇〇入
〇入〇〇上
〇入〇〇去
2
【谢朓诗接近100%是不忌八病】,这就是无知了!

点评

所答非所问。我是说何伟棠所举10首诗例中只有3句是二五上去入不同声的,无说服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1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9 12: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9 09:16
1、不是【二五位是仄声的只有三句】,而是共有6句!
〇上〇〇去
〇上〇〇入

所答非所问。我是说何伟棠所举10首诗例中只有3句是二五上去入不同声的,无说服力。

点评

举例,一个就能说明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1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2: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9 12:05
所答非所问。我是说何伟棠所举10首诗例中只有3句是二五上去入不同声的,无说服力。 ...

举例,一个就能说明问题!

点评

那要看说明什么问题。似你这种有无规则的问题要有统计数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9 12: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9 12:32
举例,一个就能说明问题!

那要看说明什么问题。似你这种有无规则的问题要有统计数据。

点评

三羊无规则,不要紧! 永明体的声律有规则即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9 1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2: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29 12:53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9 12:36
那要看说明什么问题。似你这种有无规则的问题要有统计数据。

三羊无规则,不要紧!
永明体的声律有规则即可!
再说,这也不是三羊的,而是何伟棠的吧!

点评

你就是让何伟棠忽悠地找不到北,将蜂腰当成大唐律了,根本不了解蜂腰病的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30 08: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29 12:41
三羊无规则,不要紧!
永明体的声律有规则即可!
再说,这也不是三羊的,而是何伟棠的吧!

你就是让何伟棠忽悠地找不到北,将蜂腰当成大唐律了,根本不了解蜂腰病的意义。

点评

大唐声律四声律,决然不是你杜撰的平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8:41
你就是嘴硬! 你有大唐是平仄律的依据吗?哪怕只言片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08: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30 08:36
你就是让何伟棠忽悠地找不到北,将蜂腰当成大唐律了,根本不了解蜂腰病的意义。 ...

你就是嘴硬!
你有大唐是平仄律的依据吗?哪怕只言片语!

点评

全唐诗就是证据。还用找什么证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8: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30 08: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30 08:40
你就是嘴硬!
你有大唐是平仄律的依据吗?哪怕只言片语!

全唐诗就是证据。还用找什么证据?

点评

可以,你可以提供样本,大唐的任何时期的、任何诗人的都可以!三羊来和你考证! 天天嚼舌头,没用! 用事实说话,有比较才有鉴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8: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08: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30 08:36
你就是让何伟棠忽悠地找不到北,将蜂腰当成大唐律了,根本不了解蜂腰病的意义。 ...

大唐声律四声律,决然不是你杜撰的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30 08: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蜂腰病只是沈约的一个推论,根本无法实行,也未被实践过。你却拿着鸡毛当令箭,当成了大唐律。有点像开玩笑~

点评

讽刺、讥笑,没有用处! 用事实说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08: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30 08:41
全唐诗就是证据。还用找什么证据?

可以,你可以提供样本,大唐的任何时期的、任何诗人的都可以!三羊来和你考证!

天天嚼舌头,没用!
用事实说话,有比较才有鉴别!

点评

数万首唐诗就是证据。随便找一首就可证明。还考证什么? 你会考证吗?祖咏到底哪年中的进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30 08: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30 08:45
可以,你可以提供样本,大唐的任何时期的、任何诗人的都可以!三羊来和你考证!

天天嚼舌头,没用!

数万首唐诗就是证据。随便找一首就可证明。还考证什么?

你会考证吗?祖咏到底哪年中的进士?

点评

难道不是事实吗?随便找首唐近体诗,也可以证明遵守的是平仄二元化的声律啊,这还有疑问?还要找什么证据不是神经病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9:03
又来耍赖啊! 真正的较劲,你总是掉链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08: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30 08:44
蜂腰病只是沈约的一个推论,根本无法实行,也未被实践过。你却拿着鸡毛当令箭,当成了大唐律。有点像开玩笑 ...

讽刺、讥笑,没有用处!

用事实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08: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30 08:47
数万首唐诗就是证据。随便找一首就可证明。还考证什么?

你会考证吗?祖咏到底哪年中的进士? ...

又来耍赖啊!
真正的较劲,你总是掉链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30 09: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30 09:0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30 08:47
数万首唐诗就是证据。随便找一首就可证明。还考证什么?

你会考证吗?祖咏到底哪年中的进士? ...

难道不是事实吗?随便找首唐近体诗,也可以证明遵守的是平仄二元化的声律啊,这还有疑问?还要找什么证据不是神经病吗?这个理论版如果至今还在争论唐诗是不是讲究平仄声律,岂非笑话?

点评

随便找可以,可以随便找【某个时期的】,也可以随便找【某个作者的】。 但是不能找随便的某一篇! 例如,沈佺期的所有【两韵】或【四韵】的诗篇! 这个样品由你决定或提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09: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30 09:03
难道不是事实吗?随便找首唐近体诗,也可以证明遵守的是平仄二元化的声律啊,这还有疑问?还要找什么证据不是神经病吗?这个理论版如果至今还在争论唐诗是不是讲究平仄声律,岂非笑话?

随便找可以,可以随便找【某个时期的】,也可以随便找【某个作者的】。
但是不能找随便的某一篇!

例如,沈佺期的所有【两韵】或【四韵】的诗篇!
这个样品由你决定或提供!

点评

给学前班的小孩上平仄声律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09: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30 09: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30 09:14
随便找可以,可以随便找【某个时期的】,也可以随便找【某个作者的】。
但是不能找随便的某一篇!

给学前班的小孩上平仄声律课?

点评

有理的你就该:堂堂正正的正面迎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30 1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5-30 1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30 09:27
给学前班的小孩上平仄声律课?

有理的你就该:堂堂正正的正面迎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 08:5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6-1 09:04 编辑

“四声八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现实中执行起来很困难,所以才没有强制执行。

前面说了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的例子,按周公定下的礼制朝见君王,从大门外就要开始叩首,走入院中再叩首,在大殿中又叩首。礼过繁群臣都不愿遵守,所以才简化为只在大殿叩首。

“四声八病”也是如此,好虽好但是可操作性差,才会中途夭折。就算你能找出一些例句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到了隋唐,开始转为只追求平仄两声。由此可见,古人是讲求中庸之道的。

人为什么后脑勺不再长出两只眼晴来?那是因为人的大脑构造有限,瞬间处理的信息太多反而会使人对外界作出的反应变慢。






点评

五言律句的标准,近体诗与永明体是一样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6-1 0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 09: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狭义律诗的发展最充分,最完善,最严谨。

永明体和其它的不规范律诗都未充分发展就被弃用。所以为了便于找出它们当中的一些规律,我们才演变出对句拗救理论。正是因为广义律诗时代处于摸索阶段,未成定论,依对句拗救理论也能产生出许多的“例外”,这也是好理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09: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6-1 08:53
“四声八病”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现实中执行起来很困难,所以才没有强制执行。

前面说了周润发主演的《孔 ...

五言律句的标准,近体诗与永明体是一样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1 09: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毛病就在于一味怀疑与否定前人的理论。

但是你自己的立论又缺乏系统性与漏洞太多。概念混乱,缺乏清晰的思路。

就象发明一样,只有通过了专利局的认证才算数,你可以通过卖专利一夜暴富。但是在此之前无论你怎样点灯熬油的研制都没有用。往往颗粒无收,一生的辛苦白费。

从种种迹象表明,你很有可能成为后者。别怪我说话直,都是为你好,直道是真心。我也希望你的毕生中能够研究点成果出来。

耳顺之年及时转舵调头也不算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6-5 00: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 李延寿《南史·陆厥传》云:
   “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州举秀才。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
这可以说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但是真正的永明体是否严格地按此描述“执行”了?并没有,这只是一个“理想国”。

如果你要证明严格执行了必须要提供相应严密的逻辑论证。或是永明体虽然没有真正“执行”,但是如果你受到永明体的启发,想现在“创制”一种“先进”的诗体来“递传万代,青史留名”也可以,但是你的立论要有次序。

1.用韵是依据什么?是依据《四声切韵表》吗?把表公布出来。
2.把“四声变换”的格律谱表列出来,他们四声是怎么变换的?用平上去入的组合列出来。
3.证明你所推出的新诗体的“先进性”在哪里。

沈约创永明体(尽管中途夭折,但是意义重大。其在诗词界的意义可类比于秦朝的“书同文,车同轨”与皇帝制度)
沈佺期创狭义律诗也是在诗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后的律诗就基本尊此标准,再没有大的改动。

都姓沈,很好记。如观干了一点“小活儿”,把这两沈之间的时代称之为“广义律诗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01: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