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5-26 2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26 21:57 编辑
这是“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1979年10月 出版。)的内容。不是“诗词格律十讲”的内容。
第六节拗救
律诗中虽然出现了拗句,但诗人有补救的 办法,这就是“拗救' 所谓“拗救”,就是前 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厌声字,就在后面适当 的地方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拗救有两种: 第一种是本句自救,第二种对句相救。
(-)本句自救,就是孤平拗救。前面说 过,在律诗、绝句中,仄平脚的句型,五言第 —字、七言第三宇必须用平声,否则叫做“犯 孤平' 但是,如果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 字用个平声字作为补偿,也就没有毛病了。这 叫做孤平拗救u例如:
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刘昚虚
(略)
(二)对句相救又分两种:(甲)大拗必 救;(乙)小拗可救可不救。
(甲)大拗必救,指的是出句平仄脚句型, 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必须在对句的 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 偿。例如:
奉济驿重送严公 杜甫
(略)
(乙)小拗可救可不救•,指的是出句平仄 脚句型,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可以 在对句五言第三宇、七言第五宇用个甲声字
作为补偿。这种小拗可以不救(见上节“平仄 的变格”);但是,诗人往往在这种地方用救。 例如: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下略)
在许多情况下,本句自救(孤平拗救)是 和对句相救同时并用的。例如:
(甲)大拗和孤平拗救并用: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略)
(乙)小拗和孤平拗救并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