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6|回复: 89

律诗的基本概念不容篡改----评“律诗平仄小议”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19: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7 05:14 编辑

先看原文:
律诗平仄小议(晓风轻送)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其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或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其二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或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显然的,对于五律言,无论是仄起还是平起,其基本句式无非这么四种,统称标律句: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那么句式变化的规律又当怎样呢?这可以用以下的几句话来概括:
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
1.“
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字的平仄称为起,第五字的平仄称为收。如句型平平仄仄平,即为平起平收句。在四种基本句型中,除句型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为有条件可变外,其它三种句型的第一字都是无条件可变的,三个变式句: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统称为等律句。
2.“
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在五言律句中,第三字平仄变了,即为小拗句。然当句型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作仄时,则为孤平了。为救孤平,则必需将第三字的仄改用平。即成仄平平仄平句式,称为本句自救。又有为了救出句A种拗中仄仄平仄B种拗中仄中仄仄,在对句选用中平平仄平句式相救的。两个拗救句中平平仄平,是视同等律句用的(注:中表示平仄皆可意)。
3.“
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在五言律句中,句型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平用仄时,成仄平仄仄平句式,称孤平句。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句式,若第三字平仄变动,就成句脚三连仄或三连平了,称三仄调或三平调。在正体律诗中,孤平、三平调是禁忌的。(有人作过统计,孤平、三平调在唐人诗句中占比不到千分之二。)
4.“
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四字平仄有违,称为大拗句。其中句式平平仄平仄,因在唐人律诗中常用,故称为特拗句,是作为准律句用的(视同平平平仄仄)。五言仄收大拗句有:句式中平中平仄(除特拗外)称大拗O;句式中仄中仄仄B种拗;五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A类。
5.“
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在五言诗句中,合律的只有十个句式,即:四个基本句(标律句)、三个变式句(等律句)、两个拗救句、一个特拗句。除此皆为拗句。其中小拗句,并不影响平仄粘对,故除了禁忌句孤平、三平调外,句式:中平仄仄仄(三仄调)和中仄仄平仄(A种拗)不受限制。而大拗句,因违反平仄粘对的规律,故除了特拗作准律句外,在近体律诗中是要受到限制的。在近体诗中,分上下各半言,对大拗禁忌句的容忍度只有一句。对整首近体诗言,律句(标律句和等律句)必须过半,即不能少于四句。超过这个容忍限度,就只能作为拗体律诗了(注:拗体律诗没有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注:在许多诗论中,讲拗救的很多,却不能自圆其说。拗救论的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不正是否定了自己吗?!)
在了解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后,七言律诗的平仄要求就非常容易掌握了。简要的说:七言律句的后五字,要严格地按五言律句来要求;前两字,其第一字不论平仄,第二字的平仄与第四字平仄相对。七言仄收大拗句统称大拗B类,七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C类。
一首押韵诗,如果字数合律,但对仗不合律,即使平仄合律,也不能算是律诗,那就当作律式古风看吧。
(注:律诗中也有押仄声韵的,与押平声韵的区别是:押平声韵的,出句仄声收尾[首句押韵例外],忌犯孤平和三平调;而押仄声韵的[作拗律看],则是出句平声收尾[首句、五句可例外],不忌孤平和三平调。又:若出句的收式乱了,则作古风看待。)
开化县国税局:叶晓风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附: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唐人律诗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一首律诗,若以各种句型是等机会言,则在理论上的各律句随机占比为:
仄仄平平仄1/4
平平仄仄平1/4
平平平仄仄1/4
仄仄仄平平1/4
而事实上,由于有首句押韵的关系,句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的占比是高于 1/4的。
再以第二、五字定句型,则每种句型的本式合变式有八式。以随机理论推算,则:
孤平句仄平仄仄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 31.25‰
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2= 62.5‰
然在唐人律诗中,有人作过统计:孤平句、三平调句占比不到2‰
可此可知,在唐人律诗中,犯孤平者占理论数小于(2‰/31.25‰=6.4%,即93.6%以上被有意回避或被拗救了;用三平调者占理论数小于(2‰/62.5‰=3.2%,即96.8%以上被刻意回避了。再考虑到,在拗律(含仄押律诗)中,对孤平句、三平调句是开放的。那么,在实际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的现象也就更少了。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定:在唐人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是禁忌的;若有就当是例外吧。——如《全唐诗》收戴叔伦五律110首,犯孤平的只有出关送故人这一句。


晓风轻送评说:
作为版主,如果对他人的理论帖有反驳的,一般是在他人的理论帖下反驳吧。然针这个人,是特喜复制他人帖子再开主帖的。另开主帖也可,但不能篡改他人帖子的内容吧。然针就是这样的人:他将我原帖第一段故意分成二段后发到论坛,再进行歪曲性解读。我指出他的不对,他却多次造谣,说我帖子与他的不同,是因他批驳后,我再改的。然而事实却是:我原帖最后发表时间是2017519629分。而他所谓批驳我的,可是在什么时候啊,是1157分的有疑问性跟帖——也谈不上是反驳。那么,我会时光倒流不成!——他帖子与我原帖不同,不是他对帖子的恶意改动又是什么!
特别让人不齿的,还是针叶林这人不诚实和特会耍赖。他用自己的帖子,故意串说成是我的,再说我的跟帖与他不同,是在他批驳之后我改的——这与造谣有什么不同。我有没有改的呢?有,但内容不改,只是改了字号和颜色。我现在不妨将他的恶劣表演,复制下来,好让大家认识下这个针叶林,是如何耍赖的!
附件1:我的原帖及针的跟帖:http://www.hksc888.com/thread-694439-1-1.html
本帖最后由晓风轻送 2017-5-1906:29 编辑
律诗平仄小议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其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或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其二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或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显然的,对于五律言,无论是仄起还是平起,其基本句式无非这么四种,统称标律句:
  平平仄仄平;②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④仄仄平平仄。
那么句式变化的规律又当怎样呢?这可以用以下的几句话来概括:
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
1.“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字的平仄称为起,第五字的平仄称为收。如句型①平平仄仄平,即为平起平收句。在四种基本句型中,除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为有条件可变外,其它三种句型的第一字都是无条件可变的,三个变式句: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统称为等律句。
2.“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在五言律句中,第三字平仄变了,即为小拗句。然当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作仄时,则为孤平了。为救孤平,则必需将第三字的仄改用平。即成“仄平平仄平”句式,称为本句自救。又有为了救出句A种拗“中仄仄平仄”或B种拗“中仄中仄仄”,在对句选用“中平平仄平”句式相救的。两个拗救句“中平平仄平”,是视同等律句用的(注:中表示平仄皆可意)。
3.“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在五言律句中,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平用仄时,成“仄平仄仄平”句式,称孤平句。句型②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句式,若第三字平仄变动,就成句脚三连仄或三连平了,称三仄调或三平调。在正体律诗中,孤平、三平调是禁忌的。(有人作过统计,孤平、三平调在唐人诗句中占比不到千分之二。)
4.“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四字平仄有违,称为大拗句。其中句式“平平仄平仄”,因在唐人律诗中常用,故称为特拗句,是作为准律句用的(视同平平平仄仄)。五言仄收大拗句有:句式“中平中平仄”(除特拗外)称大拗O;句式“中仄中仄仄”称B种拗;五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A类。
5.“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在五言诗句中,合律的只有十个句式,即:四个基本句(标律句)、三个变式句(等律句)、两个拗救句、一个特拗句。除此皆为拗句。其中小拗句,并不影响平仄粘对,故除了禁忌句孤平、三平调外,句式:中平仄仄仄(三仄调)和中仄仄平仄(A种拗)不受限制。而大拗句,因违反平仄粘对的规律,故除了特拗作准律句外,在近体律诗中是要受到限制的。在近体诗中,分上下各半言,对大拗禁忌句的容忍度只有一句。对整首近体诗言,律句(标律句和等律句)必须过半,即不能少于四句。超过这个容忍限度,就只能作为拗体律诗了(注:拗体律诗没有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注:在许多诗论中,讲拗救的很多,却不能自圆其说。拗救论的“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不正是否定了自己吗?!)
在了解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后,七言律诗的平仄要求就非常容易掌握了。简要的说:七言律句的后五字,要严格地按五言律句来要求;前两字,其第一字不论平仄,第二字的平仄与第四字平仄相对。七言仄收大拗句统称大拗B类,七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C类。
一首押韵诗,如果字数合律,但对仗不合律,即使平仄合律,也不能算是律诗,那就当作律式古风看吧。
(注:律诗中也有押仄声韵的,与押平声韵的区别是:押平声韵的,出句仄声收尾[首句押韵例外],忌犯孤平和三平调;而押仄声韵的[作拗律看],则是出句平声收尾[首句、五句可例外],不忌孤平和三平调。又:若出句的收式乱了,则作古风看待。)
开化县国税局:叶晓风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附: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唐人律诗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一首律诗,若以各种句型是等机会言,则在理论上的各律句随机占比为:
仄仄平平仄1/4
平平仄仄平1/4
平平平仄仄1/4
仄仄仄平平1/4
而事实上,由于有首句押韵的关系,句型“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的占比是高于 1/4的。
再以第二、五字定句型,则每种句型的本式合变式有八式。以随机理论推算,则:
孤平句“仄平仄仄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 31.25‰;
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2= 62.5‰;
然在唐人律诗中,有人作过统计:孤平句、三平调句占比不到2‰。
可此可知,在唐人律诗中,犯孤平者占理论数小于(2/31.25‰)=6.4%,即93.6%以上被有意回避或被拗救了;用三平调者占理论数小于(2/62.5‰)=3.2%,即96.8%以上被刻意回避了。再考虑到,在拗律(含仄押律诗)中,对孤平句、三平调句是开放的。那么,在实际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的现象也就更少了。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定:在唐人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是禁忌的;若有就当是例外吧。——如《全唐诗》收戴叔伦五律110首,犯孤平的只有”出关送故人”这一句。
附针叶林在我原帖下的跟帖(只有两个)
第一个跟帖:
金筑子发表于 2017-5-19 08:04
你在这里说吃饭要用碗用筷子,难道叫别人说吃饭该用手抓?
金筑子在家里吃饭用碗用筷子(使用拗救方法写诗),但对外宣传说他吃饭用手抓,不用任何工具,显示他的原始和质朴:本能就会吃饭(反对拗救)。
第二个跟帖:
刚看了一遍主贴,若是楼主自己的总结,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可见楼主是个讲究严谨的人,这点甚为欣赏。观点基本赞同。但有两点有可斟酌处。
1,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
-------押韵诗的提法含混。注意律诗一般是指唐代以后的近体诗,不能包括以前的各种诗。以前的古诗即使字数和对仗和唐代律诗一致,也不能叫律诗,即:时代性是关键。比如汉乐府中就有字数和平仄能合上绝句的,也不能叫近体诗。
2,在许多诗论中,讲拗救的很多,却不能自圆其说。拗救论的“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不正是否定了自己吗?
------说不能自圆其说过分。关于拗救,是对前人使用方法的总结。结果是除非你说的“等律句”外,小拗和大拗多数是救的。对大拗而言,虽然不是经常出现,但几乎每个诗人都有,虽然有救有不救的,但救的比不救的多。这就是前人的一种技法。后人总结出来参考并使用,无疑开拓了诗艺。  “但书”的存在是客观的,合法的。三羊说但书就是否定法律的说法是极端错误的。
我对他跟帖的回复:
针叶林发表于 2017-5-19 11:57
刚看了一遍主贴,若是楼主自己的总结,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可见楼主是个讲究严谨的人,这点甚为欣 ...
老针没看仔细呢。近体还需要讲平仄合律。平仄不合律的,即使有前两个条件,也只是拗律。遥握。
从针叶林的跟帖看,第一个跟帖当在金筑子帖子之后,即在804分之后。
从我对他的跟帖的回复可以知道:针叶林的第二个跟帖时间是1157分。同时也可看出,他的反驳强吗?!我会改帖子的内容吗?特别是我原帖的最后发表时间点可是629分啊。针所谓的在他反驳之后,我还怎么改啊,难道我有特殊功能,让时光倒流?这个针叶林啊,真是说谎不脸红,让人笑掉大牙!
附件2:他的篡改帖(将我的第一段故意分作两段)http://www.hksc888.com/thread-697057-1-1.html
先看原文:
律诗平仄小议(晓风轻送)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针故意将我原帖第一段分作两段目的吧。——是要作歪曲性的解读。当我指出他的做法不对时,针却大言不惭地说,我的原帖与他复制不同,是因他批驳后,我改过的。就算他对我原帖的跟帖二,是对我原帖的反驳吧。可那时什么时候啊,是1157分。而我原帖的最后发表时间是629分。我怎么改?——我会时光倒流不成?!
又他还将自己的帖子故意说成我的跟帖,将我的跟帖说成我后来改的。我有自己的原帖,复制的内容怎会是与他篡改帖的相同?——他太会耍赖了!
附他的耍赖:
他首先将自己的跟帖故意串说成我的:
你是在18:54回复我这贴时贴出“律诗平仄小议”的, 字体是黑色,我当即复制为WORD文档。
文档:
(律诗平仄小议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其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或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我是在19:24发表批评你第一段的回帖,帖中有你第一段的原文引文(黑色)。该帖中显示你的这贴发表时间是19:03,距离你发文时间错后9分钟,
但从19:03又过了13分钟19:16分你又进行了修改:合并了段落为一大段并改为红色,而我保存的是你18:54分发表的“小议”文档。所以我说你是“后来修改的”。
-----请你解释:你19:16分为什么编辑?既然是早就发表过的旧帖,复制过来即可,你还编辑什么?
附我的跟帖:
(律诗平仄小议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其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或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这是你的帖子呢。
后面跟帖才是我的: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注:我因字号和颜色有改过,但内容绝对不会改,毕竟我是复制自己原帖第一段)
你用自己的帖,串说成我的帖,然后将我的跟帖说是我改过的。——怎么说谎都不会脸红啊
哎,你真无耻!
哎,幸好现在不是文革,若是,那么被他改几个字,然后加于你我,那还不被他害死吗?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不难得出针叶林这人,是个什么货色的了——耍赖的!

由于该帖也有其他网友的跟帖,故不须删帖。但此帖带来太多的口水是非,如何处理,还是请针自己决定吧。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9: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该贴,除了抄自王力“诗词格律”的关于平仄的一般化内容是对的外,凡自我发挥的部分内容都是错的。比如第一段: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

-------你这是王力讲的“古风式律诗”的内容。你的“古体律诗”的名词是错的。专有名词----律诗----它的定义是确定的,而且只有一种,这就是唐近体诗中的律诗。没有什么“古体律诗”和“近体律诗”之分!
    其次,王力定义了律诗的三大要素,启功定义了律诗的四个条件,它们是一致的。绝无不要声律条件的。否则你这里也是几乎全篇在讲“平仄”,岂非废话?自己打自己嘴巴?
    建议你放虚心点,学学王力汉语诗律学有关章节,不要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会栽跟头的!待细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9: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25 16:49 编辑

一。什么是律诗?律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


----错。律诗从来没有“古体律诗”之谓,“近体律诗”就是“律诗”,律诗皆近体。

点评

你就会说谎不脸红。改了我的帖子进行歪曲。  发表于 2017-5-25 0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4 20:04: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诗作为近体诗的一种,平仄、押韵、对仗自然必不可少,但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连接。对粘也不能含糊,哪怕是折腰,也必需在腰上失,粘才合规。

点评

折腰体失粘不失对,可以认作是近体的变格。——这只是我自己的观点。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7 06:01
平仄粘对律是声律的一部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20: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20:55 编辑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20:04
律诗作为近体诗的一种,平仄、押韵、对仗自然必不可少,但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连接。对粘也不能含糊,哪怕 ...

谢谢。针故意篡改了我的原帖。我对近体律诗的要求,还有第三点,即平仄合律。针故作篡改和歪曲,是不道德的做法。当然,金也是这样,这两个活宝多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没有平仄合律,便是拗律了——我是将拗体律诗也纳入律诗范围的。平仄合律是正体律诗与拗体律诗的区分。律有别体,针是不懂的。遥握。

点评

即使按你后来改的,也是同样的谬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3:53
无理胡搅。哪里“篡改了”你的原帖?承认错了就错了,别诬赖好不好?什么人品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20: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20:5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19:45
该贴,除了抄自王力“诗词格律”的关于平仄的一般化内容是对的外,凡自我发挥的部分内容都是错的。比如第一 ...

呵呵。你不会再看后面的说词吗!我对律诗的看法包括近体律诗和拗律,不行吗?!
律诗平仄小议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其一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或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其二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或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显然的,对于五律言,无论是仄起还是平起,其基本句式无非这么四种,统称标律句
①  平平仄仄平;②平平平仄仄;③仄仄仄平平;④仄仄平平仄。
那么句式变化的规律又当怎样呢?这可以用以下的几句话来概括:
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
1.“二五句型定,一字多可变”: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字的平仄称为起,第五字的平仄称为收。如句型①平平仄仄平,即为平起平收句。在四种基本句型中,除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为有条件可变外,其它三种句型的第一字都是无条件可变的,三个变式句: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统称为等律句
2.“三字违小拗,拗救时需选”:在五言律句中,第三字平仄变了,即为小拗句。然当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作仄时,则为孤平了。为救孤平,则必需将第三字的仄改用平。即成“仄平平仄平”句式,称为本句自救。又有为了救出句A种拗“中仄仄平仄”或B种拗“中仄中仄仄”,在对句选用“中平平仄平”句式相救的。两个拗救句“中平平仄平”,是视同等律句用的(注:中表示平仄皆可意)
3.“孤平三平调,正律忌之焉”:在五言律句中,句型①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平用仄时,成“仄平仄仄平”句式,称孤平句。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句式,若第三字平仄变动,就成句脚三连仄或三连平了,称三仄调或三平调。在正体律诗中,孤平、三平调是禁忌的。(有人作过统计,孤平、三平调在唐人诗句中占比不到千分之二。)
4.“二四违大拗,特拗准律言”:在五言律句中,第二、四字平仄有违,称为大拗句。其中句式“平平仄平仄”,因在唐人律诗中常用,故称为特拗句,是作为准律句用的(视同平平平仄仄)。五言仄收大拗句有:句式“中平中平仄”(除特拗外)称大拗O;句式“中仄中仄仄”称B种拗;五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A类。
5.“拗用需有度,违之拗律篇”:在五言诗句中,合律的只有十个句式,即:四个基本句(标律句)、三个变式句(等律句)、两个拗救句、一个特拗句。除此皆为拗句。其中小拗句,并不影响平仄粘对,故除了禁忌句孤平、三平调外,句式:中平仄仄仄(三仄调)和中仄仄平仄(A种拗)不受限制。而大拗句,因违反平仄粘对的规律,故除了特拗作准律句外,在近体律诗中是要受到限制的。在近体诗中,分上下各半言,对大拗禁忌句的容忍度只有一句。对整首近体诗言,律句(标律句和等律句)必须过半,即不能少于四句。超过这个容忍限度,就只能作为拗体律诗了(注:拗体律诗没有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注:在许多诗论中,讲拗救的很多,却不能自圆其说。拗救论的“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有救有不救”,不正是否定了自己吗?!)
在了解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后,七言律诗的平仄要求就非常容易掌握了。简要的说:七言律句的后五字,要严格地按五言律句来要求;前两字,其第一字不论平仄,第二字的平仄与第四字平仄相对。七言仄收大拗句统称大拗B类,七言平收大拗句统称大拗C类。
一首押韵诗,如果字数合律,但对仗不合律,即使平仄合律,也不能算是律诗,那就当作律式古风看吧
(注:律诗中也有押仄声韵的,与押平声韵的区别是:押平声韵的,出句仄声收尾[首句押韵例外],忌犯孤平和三平调;而押仄声韵的[作拗律看],则是出句平声收尾[首句、五句可例外],不忌孤平和三平调。又:若出句的收式乱了,则作古风看待。
开化县国税局:叶晓风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附:从统计学的角度,理解唐人律诗孤平、三平调的禁忌
一首律诗,若以各种句型是等机会言,则在理论上的各律句随机占比为:
仄仄平平仄1/4
平平仄仄平1/4
平平平仄仄1/4
仄仄仄平平1/4
而事实上,由于有首句押韵的关系,句型“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的占比是高于1/4的。
再以第二、五字定句型,则每种句型的本式合变式有八式。以随机理论推算,则:
孤平句“仄平仄仄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 31.25
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的理论占比大于(1/4/8*2= 62.5
然在唐人律诗中,有人作过统计:孤平句、三平调句占比不到2
可此可知,在唐人律诗中,犯孤平者占理论数小于(2‰/31.25‰)=6.4%,即93.6%以上被有意回避或被拗救了;用三平调者占理论数小于(2‰/62.5‰)=3.2%,即96.8%以上被刻意回避了。再考虑到,在拗律(含仄押律诗)中,对孤平句、三平调句是开放的。那么,在实际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的现象也就更少了。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定:在唐人的近体律诗中,孤平句、三平调句是禁忌的;若有就当是例外吧。——如《全唐诗》收戴叔伦五律110首,犯孤平的只有出关送故人这一句。


这是我本月19日的帖子,你为什么不看。篡改和歪曲我的帖子,你是何用心?——明眼人一看,针又想使棍棍了。真是太无耻了!

点评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1:34
这是我本月19日的帖子,你为什么不看。篡改和歪曲我的帖子,你是何用心?——明眼人一看,针又想使棍棍了。真是太无耻了! ------你这种人,社会小混混的水平。不值得理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0: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20:14
谢谢。针故意篡改了我的原帖。我对近体律诗的要求,还有第三点,即平仄合律。针故作篡改和歪曲,是不道德 ...

无理胡搅。哪里“篡改了”你的原帖?承认错了就错了,别诬赖好不好?什么人品吗!

点评

只要我的原帖最后发表时间在你的反驳帖时间之前,你有没有改,明眼人一看便知!  发表于 2017-5-25 00:22
你有多少水平?我不管怎样,还有几个象样的理论帖。你的呢?口水帖太多!  发表于 2017-5-24 23:15
你修改了我的原帖!你要复制也得是我的原帖吧。  发表于 2017-5-24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0: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20:17
呵呵。你不会再看后面的说词吗!我对律诗的看法包括近体律诗和拗律,不行吗?!律诗平仄小议一首押韵诗, ...

这是我本月19日的帖子,你为什么不看。篡改和歪曲我的帖子,你是何用心?——明眼人一看,针又想使棍棍了。真是太无耻了!

------你这种人,社会小混混的水平。不值得理你!

点评

只要你的帖子与我的原帖不同——你就解释不清!我原帖的时间是5月19日6时29分,你发帖的时间呢?明眼人一看便知,你对帖子的内容动过手脚!  发表于 2017-5-25 1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21: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20:57
无理胡搅。哪里“篡改了”你的原帖?承认错了就错了,别诬赖好不好?什么人品吗! ...

你修改了我的原帖!你要复制也得是我的原帖吧。

点评

你什么品质?干嘛要改你的贴子?你修改后的帖子不是同样错误吗?真是笑话!你若是这等无赖,今后白眼珠都不会转过去看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21: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4 21:04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20:58
这是我本月19日的帖子,你为什么不看。篡改和歪曲我的帖子,你是何用心?——明眼人一看,针又想使棍棍了 ...

到底谁是混混,明眼人自然清楚。大眼怪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一群废物!将他人的一段话故意分为两段解,目的不是很清楚吗?!——这不是篡改和歪曲又是什么!也只有你这种无耻之徒,才会干出这么下作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1: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24 21:0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21:00
你修改了我的原帖!你要复制也得是我的原帖吧。

你什么品质?干嘛要改你的贴子?你修改后的帖子不是同样错误吗?真是笑话!你若是这等无赖,今后白眼珠都不会转过去看你!无理了竟然诬赖修改他帖子,真是林子大了真什么鸟都有!开眼界了!今后少来膈应我。

点评

其实你又说谎了。你讲反驳我的时间是7时35分,可是在我原帖中带有疑问的跟帖时间是11时57分——你是说谎都圆不了场的。  发表于 2017-5-25 13:30
呵呵。你可真是弱知啊。我发帖的最后时间是6时29分,你反驳我的时间是7时35分。还有在你反驳后,我才改帖的说法吗。——你老糊涂了!  发表于 2017-5-24 2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21: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21:04
你什么品质?干嘛要改你的贴子?你修改后的帖子不是同样错误吗?真是笑话!你若是这等无赖,今后白眼珠都 ...

你不能歪曲理解他人的愿意。我的那段话,你不能全部读不来吗!我将拗体律诗纳入到律诗的范围来。所以将律诗区分为近体律诗和拗体律诗,律有别体,难道这点你不清楚!将我整段话完整解读吧。自然清楚,不合平仄的是拗体,近体律诗必须平仄合律!你难道这点逻辑都没有!为了使棍棍,就可以将他人原话进行岐解了!

点评

你这等无赖,让人恶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21:09
你不能歪曲理解他人的愿意。我的那段话,你不能全部读不来吗!我将拗体律诗纳入到律诗的范围来。所以将律 ...

你这等无赖,让人恶心!

点评

到底谁恶心,这论坛里的,无人不知!  发表于 2017-5-24 2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1: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20:17
呵呵。你不会再看后面的说词吗!我对律诗的看法包括近体律诗和拗律,不行吗?!律诗平仄小议一首押韵诗, ...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是有字数限制的,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四联八句计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对仗合律,是指律诗的第二、第三两联,一般都要求对仗(注:至少第三联对仗)。只要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即可以说,该首押韵诗就是律诗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要讲平仄呢?这是因为律诗还有近体律诗(正律)和古体律诗(拗律)的区分呢。正律是要讲究平仄粘对的。对,是指一句中居于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对(句中对),以及一联中的两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和尾字也要平仄相对(联中对,但首句押韵的尾字例外)。粘,是指上下两联相粘,即上联的下句(对句)和下联的上句(出句)居于同一偶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同。讲究平仄粘对,是为了声调抑扬顿挫之美。由此,只要知道首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即平起、仄起),就可推知全首律诗的平仄规律了。下面,我就以正体五律(押平韵)为例来议一下。


---------即使按照你修改后的帖子,你也是换汤没换药!

点评

又:这不是我修改后的帖子,这是我的原帖。你是故意修改了我的帖子,再发到论坛作歪曲解读。  发表于 2017-5-25 00:07
一段话,人们看完,自然就理解了。原来律诗还有近体和拗体的区分呢。将拗体律诗纳入到律诗的范围,错了吗?!——没错!  发表于 2017-5-25 0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1: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20:04
律诗作为近体诗的一种,平仄、押韵、对仗自然必不可少,但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连接。对粘也不能含糊,哪怕 ...

平仄粘对律是声律的一部分。

点评

诗歌就是讲究声律的,还有比这个更能代表诗歌特征的东西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21: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21:34
一首押韵诗,是不是律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字数合律;二是对仗合侓。字数合律,是指律诗 ...

一段话,人们看完,自然就理解了。原来律诗还有近体和拗体的区分呢。将拗体律诗纳入到律诗的范围,错了吗?!——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1: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论坛上有一些网上混混,以攻击王力等专家和真正的是词爱好者为乐。有人还谎称专家或诗人,实际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闹哄的很。如这位晓风轻送连律诗为何物都不懂的人,却骂拗救的是榆木脑袋。现在又胡说律诗不讲声律。你批驳他,他竟然无中生有赖你篡改他的帖子!这是可笑的很!

点评

我的理论主依王力,但也不会全套照搬。总比你好些——连时间前后都分不清。  发表于 2017-5-24 23:20
有没有改帖,大家算下时间自然知道!  发表于 2017-5-24 2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4 22:3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21:35
平仄粘对律是声律的一部分。

诗歌就是讲究声律的,还有比这个更能代表诗歌特征的东西吗?

点评

所以,说只要有字数和对仗2个条件就是律诗,显然是胡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2: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4 22:39
诗歌就是讲究声律的,还有比这个更能代表诗歌特征的东西吗?

所以,说只要有字数和对仗2个条件就是律诗,显然是胡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2: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义:中国旧诗体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诗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有五律(五个字一句)、七律(七个字一句)两种。
王力:律诗的三大要素:
1,字数合律
2,对偶合律
3,平仄粘对合律
启功:律师四个条件
1,字数
2,对偶
3,平仄声律
4,押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4 2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21:42
现在论坛上有一些网上混混,以攻击王力等专家和真正的是词爱好者为乐。有人还谎称专家或诗人,实际是一瓶子 ...

只要你发的那帖子与我原帖不一样,就是篡改。请你不要再讲:是你反驳我后,我修改的,不然要让人笑死的。大家都会算时间的。连时间前后都分不清——那可是老糊涂了。
你反驳我的时间是7时35分,我原帖发表的最后时间是6时29分。你分得清时间前后吗?!——让人笑坏肚皮,你负责的起吗?!

点评

其实针在我原帖下的提出疑问的跟帖是11时57分,在时间点上,针又说谎了。  发表于 2017-5-27 06: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3: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25 05:38 编辑

2,所谓大拗句每首只允许1句:
而大拗句,因违反平仄粘对的规律,故除了特拗作准律句外,在近体律诗中是要受到限制的。在近体诗中,分上下各半言,对大拗禁忌句的容忍度只有一句。(律诗平仄小议)

-----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送覃二判官    杜甫
先帝弓剑远,小臣馀此生。蹉跎病江汉,不复谒承明。饯尔白头日,永怀丹凤城。
迟迟恋屈宋,渺渺卧荆衡。魂断航舸失,天寒沙水清。肺肝若稍愈,亦上赤霄行。
----一首诗中两对大拗救。

再看《落花》  作者: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大拗救2句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大拗救2句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特拗句1句

-----一首五律两句大拗(均对句救),这首也要开除近体律诗队伍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3: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25 05:04 编辑

一首押韵诗,如果字数合律,但对仗不合律,即使平仄合律,也不能算是律诗,那就当作律式古风看吧。
------错。见五律:

《夜泊牛渚怀古》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寻陆鸿渐不遇》  作者: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不对仗的五律。





点评

李白不长于写律诗,当时也没流行近体诗。哪怕是杜甫,生前他的诗也没有被大家认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4 23:50
呵呵。你也写一首全首不对仗看看,会有人认可吗?!用李白这首来说事的,不是无知,便是故意!对这首诗,我与潭州雨梦有过交流。讲得很清楚。  发表于 2017-5-24 23: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4 23:5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23:37
一首押韵诗,如果字数合律,但对仗不合律,即使平仄合律,也不能算是律诗,那就当作律式古风看吧。
------ ...

李白不长于写律诗,当时也没流行近体诗。哪怕是杜甫,生前他的诗也没有被大家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3: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5-24 23:55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4 20:14
谢谢。针故意篡改了我的原帖。我对近体律诗的要求,还有第三点,即平仄合律。针故作篡改和歪曲,是不道德 ...

即使按你后来改的,也是同样的谬论!
搜狗截图17年05月24日2352_6.png

-----律诗的条件仍然是2个!合并一段声律就能打马虎眼嘛?

点评

近体还需要平仄粘对合律!平仄不合律的,具备前两个条件的是拗体律诗。你真无言啊。只知删帖!  发表于 2017-5-25 00:15
人们整段话看完自然也不清楚了。律诗还有近体与拗体之分啊。律有别休体!连这个,你都不知!  发表于 2017-5-25 0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0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改,就彻底点,按王力说的,将律诗条件改为三个,算你有点自觉性。

点评

我那段话中,已经讲了,近体还要讲平仄粘对的。你不会看吗?!你就知改他人的帖子,再作歪曲解读。  发表于 2017-5-25 00: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5 00: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24 22:48
所以,说只要有字数和对仗2个条件就是律诗,显然是胡说。

以近体律诗、拗体律诗,王力说得很清楚了,不须再讲。针的歪曲,只不过使棍子的常招而已。

点评

我基本靠自学认识诗律的,所以,我不盲从于仼何一家。在刚接触格律时,是从一本杂志的连载文章上认识格律的。于是一期期的抄下来,只是,看了几分钟就觉待啰里啰嗦的,不再看了,仅仅是对孤平拗救还有些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00:42
没有这种分类。如果将王力的“古风式律诗”算所谓的“拗体律诗”,那也是律诗(所谓近体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00: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0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5 00:03
以近体律诗、拗体律诗,王力说得很清楚了,不须再讲。针的歪曲,只不过使棍子的常招而已。 ...

没有这种分类。如果将王力的“古风式律诗”算所谓的“拗体律诗”,那也是律诗(所谓近体律诗)。

点评

你严谨?不称职!  发表于 2017-5-25 00:37
不妨跟你讲句,理论严谨是我们职业要求。在严谨上,你没有与我一辩的能力!  发表于 2017-5-25 00:25
我说的拗体律诗也就是古风式律诗。我为什么要那么描述,主要是先将拗体也算进来。不然何以理解黄鹤楼诗也是律诗,律有别体!  发表于 2017-5-25 0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7-5-25 00:4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25 00:03
以近体律诗、拗体律诗,王力说得很清楚了,不须再讲。针的歪曲,只不过使棍子的常招而已。 ...

         我基本靠自学认识诗律的,所以,我不盲从于仼何一家。在刚接触格律时,是从一本杂志的连载文章上认识格律的。于是一期期的抄下来,只是,看了几分钟就觉待啰里啰嗦的,不再看了,仅仅是对孤平拗救还有些兴趣。后来是工作,工作之余也想找一本书学一下。可惜,没有一本书能让我看足三五分钟的——我都看出之中的规律来了,书里还在满嘴跑火车,怎么看得下去!
         但对孤平拗救真的了解不多。各种说法都有,包括什么仄尾无孤平的。
          后来终于见到了沙地先生的书,他的观点与我对格律的模糊认识很一致。看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一切豁然开朗。可以说,沙地先生对格律的探索与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王力理论是非常有益的完善。而此后,在08年,当我决心对积存下来的认识作个梳理时,用了三个晚上,用手机写下了后来成为我玩转诗律的一篇文章。我发现走得比沙老先生更远——在解释格律的路径上,并不跟传统的同路。
         我承认王力做得最正,沙老先生在破解孤平拗救上最有成就。但我还是做得更通俗——至少我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解释传统学说道不明的很多问题。
      当有些人还在以专家为砖砸人为乐时,我已经在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了。这就是我敢于自负的源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25 00: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25 03:01 编辑
大眼怪 发表于 2017-5-25 00:42
我基本靠自学认识诗律的,所以,我不盲从于仼何一家。在刚接触格律时,是从一本杂志的连载文章 ...

是的。我也是。我是对王力、启功、涂宗涛、以及声调谱都参看了的,才得出自己一些观点。完全靠自学。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