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4|回复: 51

陆游大拗句位置考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5-17 17: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18 11:04 编辑

陆游大拗句位置2017.05.17
大拗句只是随诗意安排的,并不限定位置。本文罗列陆游五言律诗大拗句101例,并在诗题后以阿拉伯数字注明所在位置。
(补注:此文系旧作改编,原因是许传刚留言云:大拗句只发生在尾联,我当时给他留言,认为大拗句可发生在任何联,只是尾联稍多些而已。好在有旧文,[陆游五言律诗大拗句位置考],现在只要将其位置逐首查出标示,即可证明谁是谁非。但我只查了两三例时,我想起尾联稍多,王力是指特定拗句,而不是大拗句。查完结果,大出意料,陆游五律大拗句101句只有一句在尾联.这可是用许传刚最相信的宋诗。许对此结果避而不谈,却指责“上句大拗,下句拗救联--上句中仄平仄仄,下句拗救联14例”,均误判。故引王力文附后,以证视听)

一.上句大拗,下句拗救联
●上句中仄平仄仄,下句拗救联14例
1
水落鱼可拾,霜清裘欲重。江陵道中作2
2
游子行愈远,沙头逢暮秋。沙头1
3
夜漏余十刻,凉飔如九秋。五鼓送客出城马上作1
4
老态人未觉,孤愁心自知。上元前一日3
5
短景窗易黑,长宵炉少红。炭尽地炉危坐至夜分戏作1
6
衮衮过白日,悠悠良自欺。简杨庭秀1
7
太息重太息,吾生谁与归。太息1
8
落叶纷可扫,幽花寒自开。幽居二首1
9
未办仓盛笔,宁能锥画沙。作字3
10
今日霜露冷,凛然悲暮秋。初寒1
11
学道先养气,吾闻三住章。养气1
12
万事慵挂眼,终年思杜门。寓叹四首2
13
天道故不息,人为斯有穷。宴坐二首其二2
14
残暑才属尔,新春还及兹。题药囊1
...
●上句平仄仄仄仄,下句拗救联15例
1
棋局每坐隐,屏山时卧游。夏日3
2
生世不把笔,残年惟灌园。赠西山老人1
3
开岁忽六十,病余闲炷香。病起1
4
清露夜自滴,孤云寒不归。寓叹三首 其二3
5
初夏未觉暑,微阴殊胜晴。山园杂赋四首1
6
羸病偶不死,端居思出游。明日复得五字二首1
7
摩诘病说法,虞卿穷著书。病中作2
8
贫士善用短,屏居常自如。遂初1
9
湖曲有隐者,时时容叩门。访隐者1
10
炎火下照海,黄河高溯源。杂书幽居事五首其二3
11
蒸郁不可过,开门星满天。秋夜五鼓初起坐堂上至旦1
12
焦革死已久,宋清今亦无。酒药2
13
梅雨忽已过,松风来飒然。梅雨初霁1
14
但了曲糵事,功名乌足云。生涯四首4
15
逢客亦共语,无人还闭门。书意三首3
...
●上句仄仄仄仄仄,下句拗救联12例
1
一坐五十日,痴顽良可哀。得成都诸友书劝少留嘉阳戏作1
2
访客客已去,追凉成独行。访杨先辈不遇因至石室1
3
饭饱眼欲闭,心闲身自安。疏山东堂昼眠1
4
老骥厌伏枥,饥鹰思下韝。再题2
5
断岸饮觳觫,清波跳噞喁。舟中作1
6
涨水返旧壑,浮云归故山。晚霁二首其二1
7
久雨作我病,今朝身顿轻。雨晴1
8
万事不挂眼,终年常避人。自咏1
9
白发短欲尽,人嗤心尚孩。老境二首1
10
万物各有役,吾生何所营。晓赋2
11
李杜不复作,梅公真壮哉。读宛陵先生诗1
12
赖有拄杖子,能扶羸病身。晚步至湖上2
二上句大拗,下句双救联
●上句中仄平仄仄,下句双救联12例
1
冒雨莺不去,过春花续开。小宴2
2
水退桥未葺,渡闲船自流。安仁道中二首3
3
小智空自贵,大愚元不灵。衰病有感三首其三3
4
爱酒官长骂,近花丞相嗔。醉中作2
5
小试襦裤咏,遂辞鹓鹭行。汪茂南提举挽词二首3
6
万事皆堕甑,一身真朽株。腾腾2
7
本去官道远,自然人迹稀。小舟过吉泽效王右丞2
8
秋水清见底,晓云深几重。野兴2
9
出郭无十里,结庐才数间。题斋壁1
10
伏枕濒九死,下床如再生。卧病累日羸甚偶复小健戏作三首其二1
11
荷叶枯已尽,菊花残更香。秋晚寓叹六首1
12
嫌闹不入市,怕寒稀出门。闲记老境二首其二1
13
一病辄数日,几诗终此生。乍凉2
14
昨者风雨过,浩然天地秋。秋怀十首其十1
●上句平仄仄仄仄,下句双救联14例
1
衰病不浪出,闭门烟雨中。衰病二首1
2
云闇苦竹市,雨来乌石冈。金溪道中1
3
湖水绿可爱,弄桡冲夕霏。暮归舟中二首其二1
4
萧寺久不到,偶来幽兴长。游淳化寺1
5
春水六七里,夕阳三四家。泛湖至东泾三首1
6
违俗恐不免,倚天聊自宽。杂兴六首其六2
7
曾著杞菊赋,自名桑苧翁。自咏1
9
霜重瓦欲裂,月明人少眠。村舍得近报有感3
10
新岁八十四,自宜形影孤。八十四吟二首1
11
宁使衣百结,肯储钱一囊。秋兴2
12
过市未十里,入山知几重。驿壁偶题三首其三1
13
羸老幸未死,敢嗟生理微。羸老1
14
吾孽本自作,此生元有涯。舟次浦口1

●上句仄仄仄仄仄,下句双救联19例
1
薄酒不自酌,夕阳须汝归。统分稻晚归二首 其二1
2
五月未剧暑,暮从城市还。暮归舟中二首1
3
一病二十日,直愁难自还。病中作1
4
一日老一日,一年贫一年。山园杂赋四首其三1
5
缺月淡欲尽,老鸡鸣苦迟。秋夜纪怀三首1
6
得饱不啻足,闭门还读书。复窃祠禄示儿子1
7
老伴死欲尽,少年谁肯亲。独醉1
8
积雪欲照夜,老鸡方唱晨。梦韩无咎王季夷诸公1
9
百岁傥未尽,一樽差可谋。对酒2
10
举手可及屋,积书高拄颐。掩门四首其三1
11
一百七十里,我行谁谓赊。其二1
12
开岁忽八十,古来应更稀。癸亥初冬作1
13
午暑不可触,忽惊如许凉。残暑得小雨颇凉1
14
老树不自保,毁巢吁可哀。风雨1
15
垦地播宿麦,饭牛临野池。种麦1
16
昧爽睡餍足,起扶藜杖行。晨出1
17
偶尔得一语,快如疏九河。数日不作诗2
18
一病七十日,共疑无复生。一病七十日1
19
月上鸟未宿,水深蛙乱鸣。夜中独步3
...
三.上句大拗,下句未救联13
山鹊惺愡语,藤花掩冉香。园中3
狼藉鸦挤壑,纵横叶满园。大风3
小雨明复暗,余寒去又来。小雨1
北斗垂欲尽,明河淡不流。初秋夜赋二首1
朝读易一卦,时钞史数行。闲适1
平旦面数箸,晡时饭一杯。秋近颇有凉意1
山色扫石黛,江流涨曲尘。郊行1
天远不可问,将如此老何。病中杂咏十首 其七1
饭满七缀钵,香凝百衲窗。闲趣三首其二1
用可重九鼎,穷宁直一钱。儒生2
夜雨一再作,灯前独咏诗。枕上1
一客若蜀士,相逢意气豪。梦中作二首其二1
三百六十日,扶衰得出都。予以壬戌六月十四日入都门癸亥五月十四日去国而中1
...
四.上句大拗,下句孤平他救联2例
1
蒸溽殊未解,雨来那可涯。孟夏方渴雨忽暴热雨遂大作1
2
吾兴复不浅,俗人那得知。思剡3
...

陆游五言律诗大拗句统计汇总101
一.上句大拗,下句拗救联41
●上句中仄平仄仄,下句拗救联14例
●上句平仄仄仄仄,下句拗救联15例
●上句仄仄仄仄仄,下句拗救联12例
二上句大拗,下句双救联45
●上句中仄平仄仄,下句双救联12例
●上句平仄仄仄仄,下句双救联14例
●上句仄仄仄仄仄,下句双救联19例
三.上句大拗,下句未救联(指未救上句大拗,即下句第三字仍为仄声)13
●上句中仄平仄仄,下句未救联4例
●上句平仄仄仄仄,下句未救联4例
●上句仄仄仄仄仄,下句未救联5例
四.上句大拗,下句孤平联2例(即下句第三字未改作平声,使上句大拗与本句孤平未能双救)
●上句中仄平仄仄,下句孤平联1例
●上句平仄仄仄仄,下句他救联1例
三种句式各计:
中仄平仄仄=14+12+4+1=31
平仄仄仄仄=15+14+4+1=34
仄仄仄仄仄=12+19+5=36
...
雨梦按:看了金筑子先生文【大拗救折腰诗】一文,许传刚何况王力把大抝(拗)限定在最后一联上,并不是任何联都可以自由使用。理由是最后一联因升华要求,遇到无可奈何时可以一用。你不同意可找王力辩论去。其结论心存疑惑,於是不辞辛苦,择宋大家陆游五言律诗认真审阅,结果竟出人意料:
1.陆游五言律诗大拗句总计101句,
2.三种句式大拗句所处位置各计:
2.1.首联=67
2.2.颔联=19
2.3.颈联=14
2.4.尾联=1

此统计仅为陸游诗,可作参考。与许传刚说可谓差不止一点点,这种无根据的话简直是给王力诗论抹黑。我们只看王力最爱举的大拗诗例,一为野火烧不尽,二为一身报国有万死二句均不在尾联,想王力先生不至如此前言不搭后语吧?

附:
王力关于“拗救”的论述

王力《诗词格律》第二章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原著节选)
  
  (四)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21]。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22]。毛主席的诗词也从来没有孤平的句子。试看《长征》第二句的“千”字,第六句的“桥”字都是平声字,可为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详见下文。
  
  (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23]。例如[24]:
  
  月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25]。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26]: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中寡妇[27]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斵生柴带叶烧[28]。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29]!
  
  现在两举毛主席的诗来证明:
  
  送瘟神(其二)
  
  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答 友 人
  
  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去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六)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
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b)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c)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a)(b)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a)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或(c)。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现在试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 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30]。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雨梦按:雨梦在本文中将此归入上句大拗,下句双救例)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雨梦按:这属于小拗他救,未选此类)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31]。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是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平平仄平仄”代替“平平平仄仄”(参看上文)。第三句“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这是(c)类。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雨梦按:这属于大拗他救,雨梦收入:一.上句大拗,下句拗救联
●上句中仄平仄仄,下句拗救联。陸游诗有14例。如:水落鱼可拾,霜清裘欲重。与白诗此句完合,而许传刚认为平平平仄平是正常律句,不存在拗救,是无知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三句“不”字仄声拗,第四句“吹”字平声救。这是(b)类。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第三句“日”字拗,第四句“欲”字拗,“风”字既救本句“欲”字,又救出句“日”字。这是(a)(c)两类相结合。
  
  新城道中(第一首)
  
  [宋]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第五句“竹”字拗,每六句“自”字拗,“沙”字既救本句的“自”字,又救出句的“竹”字。这是(a)(c)两类的结合。
  
  夜泊水村
  
  陆 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第五句“有万”二字都拗,第六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对句相救。这是(a)(b)两类的结合。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
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瞭解,是有帮助的。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0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句双救者,就已不是下三平承之了,为什么,待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7: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18 17:10 编辑

月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25]。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
  
这段是王力的原文,他谈的是特定拗句。
杜公此诗,有两句本应为平平平仄仄的句式,而杜公都选用了特定拗句,即“平平仄平仄”了
               遥怜女       何时幌。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7: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5-18 17:04
按照七言的救拗口诀,五言救拗减二就行了。单数字拗为小拗,双数字拗为大拗,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必救。简 ...

这是统计陸游五律诗大拗句数量及位置分配情况,并非谈拗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7: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18 17:34 编辑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5-18 17:04
按照七言的救拗口诀,五言救拗减二就行了。单数字拗为小拗,双数字拗为大拗,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必救。简 ...

有拗必救,不分大小拗,(小拗或半拗可救可不救是一种宽容的说法)是诗韵律最高境界,诗者当朝此努力。然由于各种原因,大家亦难免犯病。
101首大拗中,陸先生竟有13例未救,约占13%,但不能依此否定大拗必救。(杜甫也有百多句大拗句,无一首未救。小拗102句中也只有两句未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7: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5-18 17:04
按照七言的救拗口诀,五言救拗减二就行了。单数字拗为小拗,双数字拗为大拗,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必救。简 ...

这种说法漏了五连仄的大拗句。且本文是统计大拗句,与小拗句无关,也不是谈拗救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7: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5-18 17:20
按照七言的救拗口诀,五言救拗减二就行了。

本文附录王力先生关于拗救的文摘,是针对许传刚认为【上句中仄平仄仄,下句拗救联14例】中平平平仄平为正常律句,不存在他救而附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17: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拗无法救,这句话是对的!唐人说:上句平声少,下句用三平承之。古人是说:上句因内容之须使用字平声少了,下句多用平声字可承担这一联的平衡。这是从这一联的实际出发采取的声律平衡手段。并不是用下句的某个平声字去救上句的某个仄声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7: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8 17:45
大拗无法救,这句话是对的!唐人说:上句平声少,下句用三平承之。古人是说:上句因内容之须使用字平声少了 ...

调声术即调整平仄使之均衡,虽未言拗救,但上句少平,下句补平总是事实。而实为后人所言的拗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18: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8 17:51
调声术即调整平仄使之均衡,虽未言拗救,但上句少平,下句补平总是事实。而实为后人所言的拗救。 ...

如果说的是下句多平声是救整联的声律平衡,就没有什么争论的了。我反对的是“用下句第三个平声字可救上句的任何一个拗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8: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8 18:07
如果说的是下句多平声是救整联的声律平衡,就没有什么争论的了。我反对的是“用下句第三个平声字可救上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18: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18 19:05 编辑

由此看来,律诗一般总是合律的。有些律诗看来好像不合律,其实是用了拗救,仍旧合律。这种拗救的作法,以唐诗为较常见。宋代以后,讲究音律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仍旧精于此道。我们今天当然不必模仿。但是,知道了拗救的道理,对于唐宋律诗的瞭解,是有帮助的。

对于拗救,潭版现在可是严谨的多了。赞!其实对于大拗,无论救与不救,都不能成为是否合律的评判依据。是否是律诗,应从对拗句的容忍度来理解的。我们还是细细品味下:拗句不能多用,用多了就成古风式律诗了(即我之所说的拗律)。这里的拗句与救或不救有关吗?显然没有!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19: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拗句不能多用”。纯属美好愿望而己。不信可查唐宋任何大诗人的近体,完全不用拗句的诗可能不足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20: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5-18 19:12
同感!就算宽容,导致若犯孤平的小拗必救。

孤平句为禁忌,是必须救的。救了也就不是孤平了。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20: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18 20:31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8 19:50
“拗句不能多用”。纯属美好愿望而己。不信可查唐宋任何大诗人的近体,完全不用拗句的诗可能不足10% ...

拗句不能多用,是指一首诗中不能多用。如一首绝句,偶有一句大拗的,因为律句多,还是认可为律绝的,不要认定为古绝。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雪 发表于 2017-5-18 19:29
“拗句不能多用”。说得好!

谢谢。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8 20: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8 19:50
“拗句不能多用”。纯属美好愿望而己。不信可查唐宋任何大诗人的近体,完全不用拗句的诗可能不足10% ...

你看看,王绩够不够格?

王绩 五言八句诗

元兢,字思敬。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唐高宗龙朔元年(661)为周王府(周王李显)参军,与上官仪(608-665)之子上官庭芝为同僚。总章(668—670)中为协律郎,预修《芳林要览》,其后又编成《古今诗人秀句》二卷,摘录汉、魏至初唐近四百名诗人秀句,迄于上官仪。其中部分内容乃采自《芳林要览》,成为“秀句集”之祖。事迹见《旧唐书元思敬传》。

王  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明朝状元 杨慎(1488-1559)《升庵诗话》高度评价王绩说“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


1
卷37_14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入?平平平仄平?


2
卷37_15 【赠程处士】 王绩=======================折腰律诗!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3
卷37_16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4
卷37_17 【独坐】 王绩=============================折腰律诗!
问君樽酒外,独坐更何须。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
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百年随分了,未羡陟方壶。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5
卷37_37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王绩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江南飞暮雨,梁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台望似春。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6
卷37_38 【咏妓】 王绩=============================折腰律诗!
妖姬饰靓妆,窈窕出兰房。日照当轩影,风吹满路香。
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7
卷37_39 【辛司法宅观妓】 王绩=======================折腰律诗!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
云光身后荡,雪态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平入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8 2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5-18 18:07
如果说的是下句多平声是救整联的声律平衡,就没有什么争论的了。我反对的是“用下句第三个平声字可救上句 ...

上承,无争论!下承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20: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8 20:28
拗句不能多用,是指一首诗中不能多用。如一首绝句,偶有一句大拗的,因为律句多,还是认可为律绝的,不要 ...

一首律诗最多也就两句大拗句呀,除非是别体,那更是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21: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8 20:28
拗句不能多用,是指一首诗中不能多用。如一首绝句,偶有一句大拗的,因为律句多,还是认可为律绝的,不要 ...

如一首绝句,偶有一句大拗的,//
若论绝句,可能连一句大拗滋生的土圵都没有,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21: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18 21:12 编辑

1
卷37_14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入?平平仄平?


2
卷37_15 【赠程处士】 王绩==折腰律诗!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3
卷37_16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4
卷37_17 【独坐】 王绩==折腰律诗!
问君樽酒外,独坐更何须。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
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百年随分了,未羡陟方壶。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5
卷37_37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王绩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江南飞暮雨,梁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台望似春。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6
卷37_38 【咏妓】 王绩==折腰律诗!
妖姬饰靓妆,窈窕出兰房。日照当轩影,风吹满路香。
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7
卷37_39 【辛司法宅观妓】 王绩==折腰律诗!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开。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
云光身后荡,雪态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平入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21: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8 20:55
一首律诗最多也就两句大拗句呀,除非是别体,那更是拗了。

是的。对于律诗的判别有个方法很好。即将律诗分作上下两半。只有一半中有两句大拗的,即可判作拗律。对黄鹤楼诗,我就是以此来定它为拗律的。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5-18 21: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7-5-18 21:19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8 21:00
如一首绝句,偶有一句大拗的,//
若论绝句,可能连一句大拗滋生的土圵都没有,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有的。有大拗句一句的,即律绝四句中,除了特拗、小拗外(不含禁忌句),律句必须多于大拗句,即不能少于两句。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8 2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8 20:55
一首律诗最多也就两句大拗句呀,除非是别体,那更是拗了。

四韵换头近体诗,撑破天就是2个!
六韵换头近体诗,撑破天就是3个!
这是定式!梦版说的很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8 21: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8 21:10
1
卷37_14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你飘红,怎么不说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21: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绩诗纵好,仍毎首均有拗句。
标准律句只有六句,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其它均为拗句。拗体就更不用说了,属整联的平仄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8 21: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8 21:21
王绩诗纵好,仍毎首均有拗句。
标准律句只有六句,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 ...

清朝科举,只有四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21: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7-5-18 21:10
是的。对于律诗的判别有个方法很好。即将律诗分作上下两半。只有一半中有两句大拗的,即可判作拗律。对黄 ...

律诗不光是大拗句呀!再多,符合拗救均是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21: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5-18 21:30 编辑

下是赵执信论律诗的诗例:
野店正分泊(仄仄仄平仄),一孤平句,半拗句
茧蚕初引丝(仄平平仄平)。一双救句
行人碧溪渡(平平仄平仄),一特定拗句
系马緑杨枝(仄仄仄平平)。一标律句
苒苒迹始去(仄仄仄仄仄),一五连仄句,大拗句
悠悠心所期(平平平仄平)。一孤仄句,(上句拗,下句)他救句
秋山念君别(平平仄平仄),一四拗三救句
惆怅桂花时(平仄仄平平)。一准律句
。。。
雨梦按:杜牧此诗真是拗句大集结: 赵引此诗作注表明:
1、执一三不论观点:
2、执孤平拗救观点;
3、执小拗于首联可救可不救观点;
4、执四拗三救观点;
5、提出五连仄及仄仄平仄仄需于下句补救,方不落调:

  落花【李商隐
髙阁客竟去【拗句起】,
雨梦按;客竟应平,大拗句也;
小园花【此字拗救】乱飞【此二句同前第五、第六句】。
雨梦按:双救句也。上句大拗,于对句花字补救。对句小园犯孤平,亦以花由仄改平救之。
参差连曲陌,(标律句)
迢逓送斜晖。(标律句)
肠断未忍扫【同起句】,(此句同第一句一样,属大拗句;
眼【此字仄妙】穿仍欲归【同次句】。
(此亦双救句,眼字为何妙,妙在双换头也。上句第一音节孤仄,下句第一音节以孤平拗救之。)
芳心向春尽【同前第三句、第七句】,
(此为四拗三救句也。即王力称拗句的特殊形式。)
所得是沾衣。(标律句).

髙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赵于此诗表明:
1、允许出句四连仄,
2、强调四连仄的大拗句式,应于下句第三字由仄改平救之;
3、认可三拗四救句。
4、首联与颈联平仄雷同,不知缘何独说“眼”:此字仄妙。此二联均为双换头,作为调平仄而言,他们属互调互救,堪称妙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18 21: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18 21:24
律诗不光是大拗句呀!再多,符合拗救均是律诗。

对句不救的大拗句,是否合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