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针叶林的笑话:唐朝科举省试贴,竟然不是近体诗!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4: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3:45
叫法不同,实质一样,

北山的两个帖子:
【1】宋代有孤平说法:
宋代方回:贾浪仙《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故从飱后出,多是夜深归。门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方回:“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
=============================
【2】宋吴可《藏海诗话》:
“ 苏州 常熟县 破头山 有 唐 常建 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 唐 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禅房花木深’。”
……
宋代不叫拗救,而是称上句拗,下句亦拗,叫法不同,实质一样,非科考时是讲拗救的。

==============================
1、方回的【拗】,参照物是单句,前字与后字之间的【拗】,1、3字。
扫床移卧衣,仄平平仄平。
2、吴可的【拗】,参照物是两句,上句与下句之间的【拗】,3、8字。
一径遇幽处,仄仄仄平仄。
3、赵执信的【拗】,参照物是单句,前字与后字之间的【拗】,3、4字。
即:〇平仄平仄。但是,赵执信有【拗而同律】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4: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5 20:59
针叶林的笑话:唐朝科举省试贴,竟然不是近体诗!

-------是的,唐朝科举省试贴,有的不是近体诗,而是齐 ...

这时怎么不搬出王力?王力的“入律”说可解决你们两个人的争论。基点是唐朝早中期罗,唐以后针先生可不能用无时间限制来说事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4: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5-6 14:36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6 00:03
对牛弹琴了,连最基本的体栽都分不清。

适用的时间基点确实很重要。两人在这点上讨论解决,就不矛盾啦。我做个和事老,二位都是做学问的,争论很正当,不争论反而看不出二位的水平,但激动过后要恢复平静和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5: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6 16:24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6 14:06
你叫我咋说你呢?
王力都说了这是入律的古风,入律的入字是合乎之意,比如入情入理,就等于合情合理,这 ...


王力虽有【入律的古风】和【古风式的律诗】的分类,因为对二者没有确切的定义,也就没有准确的界限。王力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例如,

【入律的古风】和【古风式的律诗】,在王力《汉语诗律学》中,统一在【古体诗】的目录之下。而在王力《诗词格律》里,【入律的古风】在《第六节 古体诗》,【古风式的律诗】在《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和《诗词格律概要》,只提【入律的古风】,不提【古风式的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5: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6 14:11
还有更幼稚的吗?有甚意思?!我口误说错了,是不是代表这诗就不是入律的古风了? ...

依据王力【古风式的律诗】和【入律的古风】,你认为应该归为哪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5: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4:25
过渡时期,有时古风还是格律还真算不清,我现在在杜诗中就碰到了这个问题。王力先生的办法还是很聪明的, ...

严羽,为何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之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5: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4:32
这时怎么不搬出王力?王力的“入律”说可解决你们两个人的争论。基点是唐朝早中期罗,唐以后针先生可不能 ...

古风式的律诗
  在律诗尚未定型代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黄鹤楼 唐 崔颢
===============王力《诗词格律》摘抄

近体诗声律的定型时间,最晚的说法,是沈宋定型。崔颢的黄鹤楼出手时,沈宋早已去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6: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6 14:11
还有更幼稚的吗?有甚意思?!我口误说错了,是不是代表这诗就不是入律的古风了? ...

敢于承认错误,真乃大家风度!三羊给你点赞!
三羊看你迟迟不回帖,再有截图的动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6: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6 15:54
古风式的律诗
  在律诗尚未定型代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仗也不完全工 ...

沈宋定型,只是雏形,真正彻底定型又去了百多年(李贺时),这个阶段情况非常复杂,不要过于纠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6: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6 15:36
严羽,为何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之说呢?

这简单,他的诗既然按王力说可两存,那就可入律了,而这首诗又脍炙人口。岂不是唐人七律,崔颢第一。并不是说他的格律合规第一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6: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6:11
沈宋定型,只是雏形,真正彻底定型又去了百多年(李贺时),这个阶段情况非常复杂,不要过于纠结 ...

不同意你【沈宋定型,只是雏形】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6: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6:14
这简单,他的诗既然按王力说可两存,那就可入律了,而这首诗又脍炙人口。岂不是唐人七律,崔颢第一。并不 ...

声律,没有第一、第二的说法!
顺便请问,你认为黄鹤楼【七律第一】的因素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6: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第一,就是说在七律中他写的最好,一看便知是写的生动感人,而不是什么声律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6: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6 16:39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6:32
七律第一,就是说在七律中他写的最好,一看便知是写的生动感人,而不是什么声律第一 ...

对头!
三羊有个旧帖,借此请你把把脉: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三羊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提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的《黄鹤楼》,随有“唐人七律,崔颢第一”的盛名,从此广为流传,至今千年不衰。

    所谓“唐人七律,崔颢第一”,既不是“声律”第一,也不是“意境”第一。声律,是硬指标,声律有合律不合律之分,声律没有第一第二之说。意境,是软指标。意境有美好不美好的相对表述,意境没有第一第二的绝对说法。南宋诗论家,严羽的“唐人七律,崔颢第一”,应该是相对于具备硬指标的修辞艺术而言。

    崔颢的《黄鹤楼》,频繁使用修辞手法,仅从【双声、叠韵、重字、叠词】来论,因修辞所牵连的字数高达30个。修辞的字数,是非修辞字数的1.2倍。不管是从盛唐来说,也不管从大唐来论;不管是从古风来说,也不管从律诗来论;不管是从崔前来说,也不管从崔后来论。崔颢可谓,空前绝后,无人超越。尤其前句一二三,字字围绕黄鹤间。三扣主题《黄鹤楼》,堪称今古第一流!

    尤为精彩的,崔颢《黄鹤楼》颈联的句法。前四后三的遣词造句,中间省略系词谓语的手法。这在唐人的七言律诗中,当属空前卓越的第一人。唐朝温庭筠和宋朝马致远的诗词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其诗词手法,大概源于崔颢《黄鹤楼》。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解读崔颢七律《黄鹤楼》,重要环节有三:一是,“已乘”的“乘”字,音读“去”声,意作“记载”;二是,“一去”的“去”字,音读“平”声,意作“疾走”;三是,使用元兢四声25法,七言则是四声247法。崔颢七律《黄鹤楼》:

昔人【平】已乘【去】黄鹤去【上】,
此地【去】空馀【平】黄鹤楼【平】。

黄鹤【入】一去【平】不复返【上】,
白云【平】千载【上】空悠悠【平】。

晴川【平】历历【入】汉阳树【去】,
春草【上】萋萋【平】鹦鹉洲【平】。

日暮【去】乡关【平】何处是【去】,
烟波【平】江上【去】使人愁【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6: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科考主要考近体诗,这个没问题,主要是近体没定形,因此考试标准摇摆不定。要准确的答案,可到皇帝实录中去找。以前看到一些,没在意,记不住了,你们去找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6: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6 00:05
你你能分清吗?那你说说王力分类的依据。
【那么我再告诉你,王力还把老杜的两个黄丽鸣翠柳归类为七绝,把 ...

王力的分类只可参考,古近交接期很难准确划分的。所以都不必太在意。估计把作者挖出来,有的人也会说我写的时候可没注意放到哪一类去,只是我诗写我心而已。              供你们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6: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6 15:32
王力虽有【入律的古风】和【古风式的律诗】的分类,因为对二者没有确切的定义,也就没有准确的界限。王力 ...

这个时期的诗分类,任何权威都会成为非权威。所以对学者们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要把某个学者当成尚方宝剑。一律只是参考而已。能按我的看法讨论,争论就小了,就会更接近合理。哪怕是针叶林,也会冷静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6: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6:37
唐朝科考主要考近体诗,这个没问题,主要是近体没定形,因此考试标准摇摆不定。要准确的答案,可到皇帝实录 ...

科考近体诗,声律流行,至少在官学相当流行。或者说是学生或考生的必修课程。如同现在高考,考英语,英语是考生的课程。高考改革,也不会突然考日语西班牙!永隆二年(681)朝廷的诏令,完全可以证明科考的声律项目,必定是考生的课程。

永隆二年(681)八月朝廷颁布《条流明经进士诏》,诏令云:“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6: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7-5-6 16:54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6 15:33
依据王力【古风式的律诗】和【入律的古风】,你认为应该归为哪类?

我已回答:两可。数学中可有多答案,语文中也有多答案。不奇怪。杂体诗中更有一诗入多体的现象,后来我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多体合璧。大家都喜欢这个名字了。那么唐时的古近两可得诗是否也可称之为古风近体合璧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6: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6:48
这个时期的诗分类,任何权威都会成为非权威。所以对学者们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要把某个学者当成尚方宝剑。 ...

白居易的分类没有【入律的古风】和【古风式的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6: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6:49
我已回答:两可。数学中可有多答案,语文中也有多答案。不奇怪。杂体诗中更有一诗入多体的现象,后来我给 ...

声律,为区分是否近体诗的唯一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7: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6 16:37
对头!
三羊有个旧帖,借此请你把把脉:
崔颢《黄鹤楼》声律新解——三羊

这个分析不错,有主见。重点放在炼字和修辞手法上,也就是说文句优美夺魁。但考究声律,则总感到差强人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7: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6 16:59
声律,为区分是否近体诗的唯一标准!

起码你概念不够准确。应该这样说声律决定古风,格律决定近体。声律到了近体中已没有那么重要了。原因就是近体为吟,要求节奏阴阳顿挫,所以声律退居第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7: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7:02
这个分析不错,有主见。重点放在炼字和修辞手法上,也就是说文句优美夺魁。但考究声律,则总感到差强人意 ...

【但考究声律,则总感到差强人意】
能否具体探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7: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7:07
起码你概念不够准确。应该这样说声律决定古风,格律决定近体。声律到了近体中已没有那么重要了。原因就是 ...

不太不同意你的这个观点!
声律,进入【诗】,诗,是律诗;
声律,进入【骈】,骈,是律骈;
声律,进入【赋】,赋,是律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7: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6 17:07
【但考究声律,则总感到差强人意】
能否具体探讨一下?

可惜我虽然是万金油,到处可抹,但毕竟不是云南白药。声律是我的弱项,虽然王力的汉语史稿等书我都有,也看过,实在没有过多的精力像王力老师那样精通声律。就是比起这里的许多朋友,我都自愧不如。所以这点就还是与别人去讨论吧,我当看客,顺便偷点东西,以后好充当门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7: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6 17:24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7:15
可惜我虽然是万金油,到处可抹,但毕竟不是云南白药。声律是我的弱项,虽然王力的汉语史稿等书我都有,也 ...

考证黄鹤楼,关键在【乘】的读音或声调:
昔人骑着黄鹤去
昔人记载黄鹤去
对比一下!
乘古文:
《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音繩。(蒸韻)
《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又因也。《孟子》不如乘勢。《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又治也。《詩•豳風》亟其乘屋。
又勝也。《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又計也。《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又姓。漢煮棗侯乗昌。
又《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徑韻)
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又物雙曰乘。《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又物四數皆曰乘。《禮•少儀》乘壺酒。《孟子》發乗矢。
又乗丘,地名。《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望乘車。《註》可爲索,長丈餘。
又《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爲名。《孟子》晋之乗。
按:《韻瑞》引晋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又《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徑韻)
姓也。
《說文》本作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7: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6 16:25
不同意你【沈宋定型,只是雏形】的说法!

似乎各种文学史对此有定论,近体诗到李贺时期(或者说晚唐)才真正定型。想推翻这个结论可得花大量的时间罗,想当然的推理没有说服力的。我没那个雅兴,只好相信他们的结论了。在杂体中,我就是靠雄厚的资料,推翻很多历史结论的。不知你有没有这个实力去考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4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90
贡献
21826
金钱
2854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6 17: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一大群有功底的朋友,我很高兴接触你们。希望大家不要文人相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家互相尊重,平静的讨论,我们这些人会比一个人躲在书斋中更有出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7: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7-5-6 17:24
似乎各种文学史对此有定论,近体诗到李贺时期(或者说晚唐)才真正定型。想推翻这个结论可得花大量的时间 ...

从现有可见资料《文苑英华》记载的458首省试贴来看,分别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四个时期有分为东西南北各地考生。但从声律来论,四唐并无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4: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