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精华1
注册时间2017-4-3
威望662
金钱5300
贡献4637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威望- 662 点
贡献- 4637 次
金钱- 5300 枚
|
发表于 2017-5-5 17:2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5 16:48
《帖经日试宫池产瑞莲》王贞白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香飘鸡树近,荣占凤池先。
驿日临双丽,恩波照并 ...
咩咩,格律的形成及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忽视作品所处的年代。这种拗体是否具有普遍性?何时变少了?何时有人提出要救的?这些都是你要去考证的。
就算还不时有人在用,存在即是合理?按照这种操蛋理论,癌症、爱滋病、杀人也是合理的啰?
作为理论,后人的总结肯定比前人更完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为什么要反对?
科学的态度应该是,遵守规则,同时辩证地看待历史。比如,一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引用的小崔的登黄鹤楼,就如实地反映了格律的形成过程,是古风与律体的夹生饭。我们可以归入古风,也可以视作初期的格律诗。无论我们归入哪一边都无损它的光芒。可是,到了今天,我们就不宜也跟着小崔同学这么胡来。
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前人,但也不能用古人作挡箭牌放纵自己。
近体诗的美,是一种严整的美。这就是它为什么有那么多规矩的原因。军人通过天安门,就是要踢正步,动作要一致,要横看、竖看、斜看都成一条线。离开了这些,阅兵还有谁稀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