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4-8-2
威望229
金钱2015
贡献1750
金牌会员
 
威望- 229 点
贡献- 1750 次
金钱- 2015 枚
|
发表于 2017-3-28 20:2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玉:
落日依秋水,归帆入夕晖。
相逢无一语,叩岸浪声微。
================
诗中有画,有情,有声,有五种相逢(落日秋水/归帆夕晖/岸与浪/诗中人与诗中景/一对有情人,有一种是我原来猜度有而后来作者证实有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省略主语是诗之常态,这个问题可忽略不计。
依、入、叩、微,这些字用得非常好,动静合宜。唯有“入”字,因为读来易产生渐渐远去的印象,可能会令读者产生“离别”之感。如果承句为写实,只作为背景来看,倒是非常美而有味的。因为有人正在离别,而作者正在相聚,相较之下,可能更能感受到多点幸福(以我小女人之心哈)。
其余的读后感早就说过,散落在其它帖子各处,这儿就不重复了。
改作:
落日萧秋水,归帆渐渐晖。
相逢无别语,叩岸听声微。
================
起承句是不通的,至少我个人不习惯这种行文方式。倒不是说“萧”字处非得用动词(比如用深、清之类也行)。原诗中用“依”是另有深意,以物说人。诗兄此处一改(且不说通不通),就少了温暖眷恋之感,起句成了单薄的秋之夕,有点凉,有点倦,有点寂寞。
承句之病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结合尾句看,相逢无别语,是相对无言或无话可说的感觉。相逢无一语,是无声胜有声尽在不言中的感觉。
还有一点,尾句“浪”字一抹,四句等于被抽了串线,变得七零八落,不再是一首诗,是一堆字。这已经不再仅仅是省略主语的问题。
以上为个见。仅供参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