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梅花山人

准律句不可入词吗

[复制链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26 08: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6 08:58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25 23:07
何为阴阳清浊?何为平仄?

我告诉你,清浊就是阴阳、平仄也是阴阳。中国古代受道家思想影响,把一切事物 ...

李渔的理念,应该是来自于曲的影响。基本上是脱离了词的传统。如观先生虽然有时未免矫枉过正甚至有些莫名,但标准化,简约化的精神并非一无可取。现在对于前人的这些遗产,确实继承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太多发散,很容易造成学人混乱。除非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大量实例,,或者明显错误的纠正发现,否则一般不建议对前人传统理论做改变。
再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们说近体一般对各种拗体要放宽标准予以承认,因为我们主要是学唐诗。
反之因为我们主要是学宋词,所以对于李渔关于改变宋词规则的做法,个人是不大认可的,实际上一直似乎也没有多少认可的实例。

点评

词谱中句中平仄改动可依凡例第十~条所说。  发表于 2017-2-26 17:53
我个人的主张是在永明体与律诗之间设一个准律体。这样做并不影响今人学习唐诗,这样划分后反而更有利于今人学唐诗,更能帮助学人读懂唐诗。 律诗的很多理论都是唐代以后总结的,平水韵就是对用韵有总结归纳作用。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0:09
明清人论词,多有词曲混谈的现象,但李渔不会,比如关于词的用语方面,他就提出上不类诗,下不类曲的说法,还有词宜耐读,曲宜耐唱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8:54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8: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08:43
李渔的理念,应该是来自于曲的影响。基本上是脱离了词的传统。如观先生虽然有时未免矫枉过正甚至有些莫名 ...

明清人论词,多有词曲混谈的现象,但李渔不会,比如关于词的用语方面,他就提出上不类诗,下不类曲的说法,还有词宜耐读,曲宜耐唱等

点评

他是曲的行家,分的肯定比一般人清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8: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26 08: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26 08:54
明清人论词,多有词曲混谈的现象,但李渔不会,比如关于词的用语方面,他就提出上不类诗,下不类曲的说法 ...

他是曲的行家,分的肯定比一般人清楚。

点评

声律之学的研究非常复杂,提示另一个方向看看是否益思,所谓词乃诗余,指的是诗亡而词兴。曲乃词余,指的是词亡而曲兴。此亡,并非绝其迹之亡,指的是不再歌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09:16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8: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2-26 09:19 编辑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08:38
王力先生的說法也僅僅是一種說法.古今的詩話,詞話,汗牛充棟.但目前學界的共識好象是:"準律句,律句,只是針 ...

词乃诗余,甚至早期就是律诗,词人选其可歌者披之弦管,依之宫商而歌之便称之为词,如瑞鹧鸪,《苕溪词话》云:“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冯延巳词名《舞春风》,陈彭年词名《桃花落》,尤袤词名《鹧鸪词》,元丘长春词名《拾菜娘》,《乐府纪闻》名《天下乐》。《梁溪漫录》词有“行听新声太平乐”句,名《太平乐》;有“犹传五拍到人间”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永有添字体,自注“般涉调”,有慢词体,自注“南吕宫”,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
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中间两联例用对偶。《词律》认为“首句第二字平声起,不可误”,不可从,冯延巳“才罢严妆”词,第二字“罢”就是仄声。可见此调既可平起,也可仄起,如七律格式。另有六十四字体、八十六字体、八十八字体,是变格。


“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

瑞鹧鸪是很明显的例子,其本律,律亦依律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不是很明显么。象八拍蛮,直接就是绝句,而且还可作拗体,在诗则为诗,在词则为词,哪么,诗与词的区别在哪里呢

先别简单机械地理解词,这个你怎么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9: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6 04:58
词乃诗余,很多词直接就是从律诗演变而来,
----你说的很对。如“向壁孤灯弄余照”句式肯定来源于律诗。但 ...

这个观点我还是基本认同的,不可否认的是各体都有其一定的规则,词虽多有律体,但以准律句入词确有待商榷,盲目突破并不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08:56
他是曲的行家,分的肯定比一般人清楚。

声律之学的研究非常复杂,提示另一个方向看看是否益思,所谓词乃诗余,指的是诗亡而词兴。曲乃词余,指的是词亡而曲兴。此亡,并非绝其迹之亡,指的是不再歌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9: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2-26 10:25 编辑
格老也 发表于 2017-2-26 07:56
看如观这骗子的嘴脸!居然连平分阴阳与平分清浊都不知道,还好意思在这里侃侃而谈?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

其实从四声说之初,四声就与周易学说相关联,沈氏《答甄公论》云:“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明各有所施,不相妨废。昔周、孔所以不论四声者,正以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以其四时之中,合有其义,故不标出之耳。是以《中庸》云:“圣人有所不知,匹夫匹妇,犹有所知焉。斯之谓也。”

宋人胡应麟也谈到了相关的话题,康节邵子之父古,字天叟,定律吕声音,以正天下音及古今文。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律有辟翕,吕有唱和。一阴一阳交,而日月星辰备焉;一刚一柔交,而金木水火备焉。一辟一翕,而平、上、去、入备焉;一唱一和,而开发收闭备焉。律感吕,而声生焉;吕应律,而音生焉。《观物》之书本于此。谓辟翕者律天,清浊者吕地。先闭后开者春也,纯开者夏也,先开后闭者秋也,冬则闭而无声。东为春声,阳为夏声,此见作韵者,亦有所至也。衔、凡,冬声也。横渠张子曰:“商、角、徵、羽,皆有主出于唇齿喉舌,独宫声全出于口,以兼五声也。”夹漈郑氏曰:“声为经,音为纬。平、上、去、入,四声也,其体纵,故为经。宫、商、角、徵、羽、半徵、半商,七音也,其体横,故为纬。”

元氏曰:声有五声,角徵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故沈隐侯论云:“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固知调声之义,其为用大矣。

从以上文论可见四声跟阴阳、四象、五行、八卦息息相关,今天的我们要去弄清楚这些谈何容易。就四声分阴阳来说,虽今之吴语、粤语、闽语也四声悉分阴阳谓之八音拼读,但今日之音却非往日之音更不代表韵书音,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四声说从兴起之初就以简约为原则,由于缺乏历史材料,故现代音韵学虽可复原出中古四声的声母和韵母,但对具体调值却不作任何认定

清浊也有这个现象,古声母清浊对立,浊声有全浊、次浊、当年“读音统一会”的议长吴稚晖为建议汉语国音中恢复浊音开玩笑说:“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德文浊音字多,故其国强;我国官话不用浊音,故弱。”,这个吴稚晖大声呼吁浊声乃中国之雄声,但是,浊声尤其是全浊声母除个别方言有所保留外,全国大部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08:43
李渔的理念,应该是来自于曲的影响。基本上是脱离了词的传统。如观先生虽然有时未免矫枉过正甚至有些莫名 ...

我个人的主张是在永明体与律诗之间设一个准律体。这样做并不影响今人学习唐诗,这样划分后反而更有利于今人学唐诗,更能帮助学人读懂唐诗。

律诗的很多理论都是唐代以后总结的,平水韵就是对用韵有总结归纳作用。无论是后人的什么理论只要是对律诗有合理的总结作用,便于学习和掌握律诗都是应可以采纳的。



点评

很简单的道理,客观现在律诗是一块金字招牌。不可能随意的让唐以后的抢去,毕竟我们主要是学唐。即使可能很多东西是他们总结的,但未必能够得到认可。即使称为宽律窄律也比准不准的说法让人容易接受一些。或者称为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0: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26 1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6 10:35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7-2-26 10:09
我个人的主张是在永明体与律诗之间设一个准律体。这样做并不影响今人学习唐诗,这样划分后反而更有利于今 ...

很简单的道理,客观现在律诗是一块金字招牌。不可能随意的让唐以后的抢去,毕竟我们主要是学唐。即使可能很多东西是他们总结的,但未必能够得到认可。即使称为宽律窄律也比准不准的说法让人容易接受一些。或者称为唐律,清律。就是常说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点评

标准的正格体和本句拗救变格体唐诗中也有很多,所以按朝代划分肯定不合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0:36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10:27
很简单的道理,客观现在律诗是一块金字招牌。不可能随意的让唐以后的抢去,毕竟我们主要是学唐。即使可能 ...

标准的正格体和本句拗救变格体唐诗中也有很多,所以按朝代划分肯定不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0:5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含有准律句的诗称准律体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正宗唐律本身是包容多种句式的。比如五律允许三仄尾,难道要有三仄尾体吗?五律也有古风句要有古风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1:3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26 11:51 编辑

:按朝代划分不是绝对的,但在永明体和唐近体之间是无法加一过渡体的。因唐近体就是在永明体基础上定型而成的。而且唐近体与永明体之间的差差距只是律诗的定型与否的问题,律诗诸要素永明体中均已俱备,它们之间无缝衔接,是无法插入什么诗体的。

点评

按朝代划分不是绝对的,但在永明体和唐近体之间是无法加一过渡体的。因唐近体就是在永明体基础上定型而成的。而且唐近体与永明体之间的差差距只是律诗的定型与否的问题,律诗诸要素永明体中均已俱备,它们之间无缝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5 1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0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青青子衿诗苑华夏诗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61
贡献
30428
金钱
3598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各有观点,学习了。
写诗要在实景上炼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2-26 17: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谱填词即是。
词谱中有如早梅芳上下片第五句所采用的王力所谓的特拗句,
也有"今夜故人来不来"的孤平拗救句。
更有五连平,四连平,失替句等非律句。多看词谱即知。
故按谱填词即是,断不可自以为是改其为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2-26 17: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查早梅芳词谱,上片定为中仄中平仄平仄。但搜遍搜韵所录同调词,无一句第三字为仄声者。
下片谱定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历代词均遵此规,唯清陈维崧有一句为标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2-26 18: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2-26 18:20 编辑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例作拗句,第六、七句例作五言对偶,填者仍之。

词谱说得明明白白,五句例作拗句,填者仍之。耍你照谱写即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2-26 18: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体 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 《梅苑》无名氏
  冰惟清 玉惟润 清润无风韵 此花风韵 清润自然傅香粉 故应春意别 不使凡英混 到春前腊后 
  平平平句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

长是寄芳信 
平仄仄平仄韵

  此情閒 此意远 一点萦方寸 风亭水馆 解与行人破离恨 广寒宫未有 姑射山曾认 向雪中月下 
  仄平平句仄仄仄韵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句仄仄平平仄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句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仄仄句

吟未尽 
平仄仄韵
倒是在又一体找到了七言句"清润自然傅香粉",这种特拗孤平句首字由仄改平拗救句。

点评

词本诗余,源于诗而又有别于诗,譬如凉州词,原本唐人之词也,凉州词二首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代 译文对照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 杀马登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9:04
雨梦先生花了哪么多时间去找谱,也是辛苦了。 只是,按谱填词,人人会说,如绕佛阁一词,几无平仄规律可寻,又是孤调,不按谱而填还能自创么,只是,山人之说,意在寻求词之机理或者词之延革,眼界可放宽一点,沈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8: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2-26 18:22
又一体 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 《梅苑》无名氏
  冰惟清 玉惟润 清润无风韵 此花风韵  ...

雨梦先生花了哪么多时间去找谱,也是辛苦了。

只是,按谱填词,人人会说,如绕佛阁一词,几无平仄规律可寻,又是孤调,不按谱而填还能自创么,只是,山人之说,意在寻求词之机理或者词之延革,眼界可放宽一点,沈谦有云,‘承诗启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然诗曲又俱可入词,贵人自运。’,先生可参之

点评

此论非谈词律,而是谈词意,更深一层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9: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2-26 20:20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2-26 18:22
又一体 双调八十二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 《梅苑》无名氏
  冰惟清 玉惟润 清润无风韵 此花风韵  ...

词本诗余,源于诗而又有别于诗,譬如凉州词,原本唐人之词也,凉州词二首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 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 不肯和亲归去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便是准律句,譬如竹枝词,杨柳枝,瑞鹧鸪,阳关曲等亦是唐人之词,与诗何异,所谓然诗曲又俱可入词,贵人自运,我意私之,准律句入词不是不可,如以上本是诗之诸调,尽可贵人自运,而长短参差之词,则须留意,不可乱用为宜,问好雨梦先生

点评

唐人诗多能和乐歌唱,见旗亭一事可知也。其本来就是诗。如送元二使安西,入词则为渭城曲或称阳关曲。词句须依谱,很多词句并不合诗法,或为诗之拗句。既巳入词,讨论其是否可以入词,实.以现代观念指责先贤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9: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2-26 19: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26 18:49
雨梦先生花了哪么多时间去找谱,也是辛苦了。

只是,按谱填词,人人会说,如绕佛阁一词,几无平仄规律可 ...

此论非谈词律,而是谈词意,更深一层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2-26 19: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26 19:04
词本诗余,源于诗而又有别于诗,譬如凉州词,原本唐人之词也,凉州词二首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代  ...

唐人诗多能和乐歌唱,见旗亭一事可知也。其本来就是诗。如送元二使安西,入词则为渭城曲或称阳关曲。词句须依谱,很多词句并不合诗法,或为诗之拗句。既巳入词,讨论其是否可以入词,实.以现代观念指责先贤也。

点评

什么以现代观念指责先贤,你大可查查,唐教坊是否有‘凉州’一词,先贤已以准律句入词,何来指责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9: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苕溪渔隐曰:「唐初歌辞多是五言诗,或七言诗,初无长短句。自中叶以后,至五代,渐变成长短句。及本朝则尽为此体。今所存止瑞鹧鸪、小秦王二阕,是七言八句诗,并七言绝句诗而已。瑞鹧鸪犹依字易歌,若小秦王必须杂以虚声,乃可歌耳。其词云:『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送潮回歌底曲,樽前还唱使君诗。』此瑞鹧鸪也。『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此小秦王也。皆东坡所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9: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2-26 21:03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2-26 19:27
唐人诗多能和乐歌唱,见旗亭一事可知也。其本来就是诗。如送元二使安西,入词则为渭城曲或称阳关曲。词句 ...

什么以现代观念指责先贤,你大可查查,唐教坊是否有‘凉州’一词,先贤已以准律句入词,何来指责焉。
再如瑞鹧鸪,《词律》认为“首句第二字平声起,不可误”,冯延巳就是不理,“才罢严妆”词,第二字“罢”就是仄声,岂非贵人自运之例证。

点评

你误解了,律句,拗句,非律句均可入词。只有半通者才会认为入词需律句。这个大概不用羊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2-26 21: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2-26 21:35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2-26 19:41
什么以现代观念指责先贤,你大可查查,唐教坊是否有‘凉州’一词,先贤已以准律句入词,何来指责焉。
再如 ...

你误解了,律句,拗句,非律句均可入词。只有半通者才会认为入词需律句。这个大概不用举例。

点评

词中有律体么 词中既有律体,则有律句,当然也就有准律句,凉州词的称谓也不少,你大可看看准律句的运用是不是很灵活,是哪个谱定得了的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22:37
这说法是正确的。比如“白发空垂三千丈”“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 贺新郎)就是出律的句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2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2-26 21: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7-2-26 21:37 编辑

前贤填词不尽依谱,才会同调有那么多体,实不足为怪。而现代人实无必要再创新体。八百多个调,两千多个体已足够用了。若自度,有几个会买债?

点评

我并不赞成今人的自度,更不赞成自创,也不是反对按谱填词,提出这个问题来探讨,目的在于提示一下,别忘了词中有很多很灵活的东西仍需探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2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21: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2-26 21:30
你误解了,律句,拗句,非律句均可入词。只有半通者才会认为入词需律句。这个大概不用羊例。 ...

这说法是正确的。比如“白发空垂三千丈”“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 贺新郎)就是出律的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2-26 21:30
你误解了,律句,拗句,非律句均可入词。只有半通者才会认为入词需律句。这个大概不用举例。 ...

词中有律体么

词中既有律体,则有律句,当然也就有准律句,凉州词的称谓也不少,你大可看看准律句的运用是不是很灵活,是哪个谱定得了的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22: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2-26 22:57 编辑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2-26 21:34
前贤填词不尽依谱,才会同调有那么多体,实不足为怪。而现代人实无必要再创新体。八百多个调,两千多个体已 ...

我并不赞成今人的自度,更不赞成自创,也不是反对按谱填词,提出这个问题来探讨,目的在于提示一下,别忘了词中有很多很灵活的东西仍需探求,岂是一句按谱填词便了了之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5: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2-27 15:24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6 05:57
词中是有律句这一说法的。比如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等五字句或七字句符合律诗声律,可以叫律句。但 ...

王力 《诗词格律》

 

第三章   词律

第一节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 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 多。
。。。

特种律。--特种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较特别的仄脚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脚四字律句是"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脚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 则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忆秦娥》前后阕末句,依 《词律》就该是特种律句。其实,前后阕倒数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种律 句。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梦 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种律句。如"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 滑","直指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又如"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
  拗句。--大多数的词牌都是没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数词牌 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娇》前后阕末句(如"一时多少豪杰", "一樽还酹江月"),《水调歌头》前阕第三句上六字(如"不知天 上宫阙"),后阕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桥飞架南北"),都是"平 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总之,从律句去了解词的平仄,十分之九的问题都解决了[32].


。。。


搞不懂某些人拼命否认词有律句一说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7-7-5 14: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重看山人此帖,对先生所提出的问题感到疑惑。
    先生提出:“从这两首词的比较中可见其第其一之上阙四句‘向壁孤灯弄余照’与其二下阙第四句‘露脚斜飞夜将晓’均以准律句入词,前后并不一致”。
    我仔细地看了此二词上下片的四句七字句,其平仄均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特拗句式(属准律句),说准律句不可入词者不知依据何来?
    此词上片七字句谱记作:中仄中平仄平仄,此种记法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即两中字只可同平,不可同仄,即允许填作下列三种句式:
1.仄仄平平仄平仄
向壁孤灯弄余照/故隐烘帘自嬉笑

2.平仄平平仄平仄,
暝色啼鸦暮天杳/迤逦枝条自柔软/无数金鱼弄池藻
除是多才李清照/半幅闲情钓残照/孤影徘徊试微笑。
3.平仄仄平仄平仄
清润自然傅香粉

    搜韵搜录历代此词共二十七首,二十首采用仄仄平平仄平仄,六首采用平仄平平仄平仄,一首采用平仄仄平仄平仄。
    所有词例中没有一首采用两中同仄句,即无一,三同仄句。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特拗句,其五六位平仄互换后,第三字不再允许用仄声,因为平不令单,王力认为这种平平平仄仄(允许写成仄平平仄仄)句式变成特拗句式后,第一字不再可平可仄了。
    前人立谱非常考究,万一七言句第三字非仄不可怎么办,那就采用第-字来救。即第三字为平时,第-字可平可仄,当第三字为仄时,第-字不再可平可仄,必须改用平声。这可以从词例中看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7 0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