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59|回复: 62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原是错病句

[复制链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7-2-24 22: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烈烈 于 2017-2-25 03:38 编辑

杜甫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的是他从重庆到荆州,再到襄阳洛阳。千百年来,怎么就没有一个诗人发现其中的错误呢?真是奇呀怪!
第一句的错,巴峡在巫峡之东,从重庆到荆州,应是先过巫峡,再过巴峡。
第二句的错,襄阳在汉水上游,荆州属汉水下游,从荆州到襄阳应是上,而不是下。
因此,杜甫这两句诗应该写成:“即从巫峡穿巴峡,便上襄阳向洛阳”。否则,便是错病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23: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的是音韵的病纽,第一句,“巴峡峡三字同韵”,第二句,“襄阳向阳四字同韵且同韵母”。

点评

又在胡咧咧不是?巴,峡符合你定义的同韵?襄阳向阳同韵母有什么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04: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5 04: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25 05:50 编辑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4 23:02
还有的是音韵的病纽,第一句,“巴峡峡三字同韵”,第二句,“襄阳向阳四字同韵且同韵母”。 ...

又在胡咧咧不是?巴,峡符合你定义的同韵?襄阳向阳同韵母有什么关系?(峡是古入声字)

点评

偶的定义是不同韵,可你们和古人都认为韵部就是韵呀!否则的话,全唐诗还有哪几多是押韵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16:43
与韵脚同韵母便是挤韵,一句挤了三次,等于没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1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14: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5 04:23
你可真有意思,会歪解杜诗,可以写相声了。
什么叫“从巴峡”?“下襄阳”?(提示:云从龙,风从虎,从善 ...

第一句的错,巴峡在巫峡之东,从重庆到荆州,应是先过巫峡,再过巴峡。
第二句的错,襄阳在汉水上游,荆州属汉水下游,从荆州到襄阳是从下游到上游,应是上,而不是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14: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5 04:26
又在胡咧咧不是?巴,峡符合你定义的同韵?襄阳向阳同韵母有什么关系?(峡是古入声字)
...

与韵脚同韵母便是挤韵,一句挤了三次,等于没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16: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5 04:26
又在胡咧咧不是?巴,峡符合你定义的同韵?襄阳向阳同韵母有什么关系?(峡是古入声字)
...

偶的定义是不同韵,可你们和古人都认为韵部就是韵呀!否则的话,全唐诗还有哪几多首是押韵的。

点评

没有共同标准,就没有共同语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1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5 19: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5 16:43
偶的定义是不同韵,可你们和古人都认为韵部就是韵呀!否则的话,全唐诗还有哪几多首是押韵的。 ...

没有共同标准,就没有共同语言...

点评

这就是你们古代人常常标准不一,自相矛盾,偷换概念,故弄玄虚的惯用手法。一说押韵,就说:韵部就叫韵,同韵部就是同韵;一谈诗病,又说:韵部不是韵,韵部是韵部,韵是韵。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5 2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23: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2-25 19:48
没有共同标准,就没有共同语言...

这就是你们古代人常常标准不一,自相矛盾,偷换概念,故弄玄虚的惯用手法。一说押韵,就说:韵部就叫韵,同韵部就是同韵;一谈诗病,又说:韵部不是韵,韵部是韵部,韵是韵。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0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青青子衿诗苑华夏诗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59
贡献
30414
金钱
359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还有这等研究。

点评

讨论讨论,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3:42
写诗要在实景上炼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3: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山楼主人 于 2017-2-26 13:11 编辑

   杜甫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千百年来,經歷過無數高人之眼,這數不清的文章大手筆中,怎么就没有一个人发现其中的错误呢?今天碰到罗烈烈的火眼金睛呵;半山樓以為:
<詩詞理論>欄目
是一個高雅的地方,發言要有些真學問.杜甫從劍外回洛陽(河南鞏縣)  .杜甫乘船必先經過"巴峽".才能到"巫峽";唐時的巴峽,泛指长江流经四川省境内的一段;这一段峡谷很多,大部分属古代巴郡范围.”而巫峽在古巴郡以東(下游方向),船自然是由巴峽順流而下才能到巫峽."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前人之述備矣;而"襄陽"在巫峽之下游,故曰"下襄陽",此
兩句詩,何疑之有?何錯之有?


我們只歡迎真做學問的人,莫發些挿科打諢的口水文字;不知本欄目其余諸位版主以為然否?

点评

杜甫從劍外回洛陽(河南鞏縣) .杜甫乘船必先經過"巴峽".才能到"巫峽";“唐時的巴峽,泛指长江流经四川省境内的一段;这一段峡谷很多,大部分属古代巴郡范围.”而巫峽在古巴郡以東(下游方向),船自然是由巴峽順流而下才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7 02:07
草根来学习,点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6:48
同意半山首版意见。用当今地理命名来考证古诗,本身就没有说服力。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即杜甫时代包括了约定成俗的地名考据)证明杜甫写错了的情况下,我比较相信巴峡是指重庆范围内的古巴峡之说。至于便下襄阳,这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5:32
胡扯,襄阳在哪?巫峡在哪?搞清地理人文没?没历史人文知识,否则,怎会说出“襄阳在巫峡之下游”的浑话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3:51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长江东流至湖北省巴东县西,巴山临江而峙,这一段的峡谷称为「巴峡」。位於巫峡之东、夷陵之西。水流湍急,险滩林立,尤以西边的黄牛滩最险。你的学问比巴峡宽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3:44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烈烈 于 2017-2-26 14:23 编辑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13:09
杜甫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千百年来,經歷過無數高人之眼,這數不清的文章大手 ...

什么是巴郡,搞清历史再说。这里巴峡的巴名,来自上古巴国巴山。宜昌以西均属巴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3: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空了 发表于 2017-2-26 12:52
老师还有这等研究。

讨论讨论,问好。

点评

老师也从事一番理论,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3: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13:09
杜甫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千百年来,經歷過無數高人之眼,這數不清的文章大手 ...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长江东流至湖北省巴东县西,巴山临江而峙,这一段的峡谷称为「巴峡」。位於巫峡之东、夷陵之西。水流湍急,险滩林立,尤以西边的黄牛滩最险。你的学问比巴峡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0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常务管理

青青子衿诗苑华夏诗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59
贡献
30414
金钱
35963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3: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6 13:42
讨论讨论,问好。

老师也从事一番理论,问好。

点评

本因看到杜诗这两句关于音韵的话题,这才道出是音韵的病纽,第一句,巴峡峡犯挤韵,第二句襄向阳阳四字同韵母,一连犯了三个挤韵,读来很累。再看其文意,若不去了解杜的创作背景,还真不知所云。因“从巴峡穿巫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4:17
写诗要在实景上炼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3: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13:09
杜甫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千百年来,經歷過無數高人之眼,這數不清的文章大手 ...

胡扯,襄阳在哪?巫峡在哪?搞清地理人文没?没历史人文知识,否则,怎会说出“襄阳在巫峡之下游”的浑话来。

点评

[[[你的学问比巴峡宽吧。胡扯,襄阳在哪?巫峡在哪?下游”的浑话 ....]]] 請注意文明用語,本版警告你一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3079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顾问

大中华楹联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895
贡献
3675
金钱
57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4: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山楼主人 于 2017-2-26 14:10 编辑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6 13:51
胡扯,襄阳在哪?巫峡在哪?搞清地理人文没?没历史人文知识,否则,怎会说出“襄阳在巫峡之下游”的浑话 ...
[[[你的学问比巴峡宽吧。胡扯,襄阳在哪?巫峡在哪?下游”的浑话 ....]]]

請注意文明用語,本版警告你一次

点评

懒得理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4:24
周泽安-半山楼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1206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4: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莫空了 发表于 2017-2-26 13:49
老师也从事一番理论,问好。

本因看到杜诗这两句关于音韵的话题,这才道出是音韵的病纽,第一句,巴峡峡犯挤韵,第二句襄向阳阳四字同韵母,一连犯了三个挤韵,读来很累。再看其文意,若不去了解杜的创作背景,还真不知所云。因“从巴峡穿巫峡”,便是从宜昌到重庆,怎又扯到襄阳去呢?还有的是,不管是出宜昌,走旱路,还是从荆州走水路到襄阳,都是上,而不是下。因湖北的长江区域就是汉江的下游区域,这才叫江汉地区。而襄阳是在汉江上游,从下游区到上游区,只能说上,不能说下。

点评

谢谢老师一番解说,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2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4: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14:07
請注意文明用語,本版警告你一次

懒得理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26 14: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6 14:53 编辑

我没有去深入研究地图,但逻辑上有几种情况,或许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1这个从,可能是表达目的,而不是现在常用意思。也就是说,立于巴峡确实在巫峡之东的基础上,表示想去巴峡,但先穿过巫峡。正好也可以与下句形成错综不至于单调。这个基本上只是猜想居多。
第二个问题
1在明代以前,中国的地图方向与现在相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2按照长江计算,襄阳是下游。
这个科学程度应该高些。


还有,烈烈还是请能够尽量适时保持风度,给予诗友和长者应有尊重。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一些过于跳跃的言辞。

点评

你说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巴峡,因巴国巴山而得名,此点无疑。查得史记,西周后期到春秋开始,巴国在大巴山立国。在楚文王早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5:46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7-2-26 14:4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调和一下,罗烈烈先生常有石破天惊之论,论坛亦见怪不怪,罗烈烈的诗还是有奇气的,半山楼首席持论端正,可能初见会不习惯,另半山楼先生是真搞理论的,不习惯吵架式的辩论,诸位诗友宜多请教,不要言语冲撞。

点评

我是看惯了。有跳跃性思维其实也挺好的。不过太冲的话,一般人是受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4: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26 14: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7-2-26 14:41
我来调和一下,罗烈烈先生常有石破天惊之论,论坛亦见怪不怪,罗烈烈的诗还是有奇气的,半山楼首席持论端正 ...

我是看惯了。有跳跃性思维其实也挺好的。不过太冲的话,一般人是受不了。

点评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 罗烈烈君的性格我还是了解的,绝无恶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5:40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489

帖子

6787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3
贡献
1723
金钱
2464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5: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13:09
杜甫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千百年来,經歷過無數高人之眼,這數不清的文章大手 ...

同意半山首版意见。用当今地理命名来考证古诗,本身就没有说服力。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即杜甫时代包括了约定成俗的地名考据)证明杜甫写错了的情况下,我比较相信巴峡是指重庆范围内的古巴峡之说。至于便下襄阳,这个很好解释:应该是杜甫坐船穿过巫峡到了宜昌附近,就下船往北去襄阳了,当然也可能没到宜昌就下船了。襄阳在荆州的正北方,在巫峡宜昌的东北方,下船走陆路,说下襄阳有什么不可呢?

点评

也是正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7 02:08
你说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巴峡,因巴国巴山而得名,此点无疑。查得史记,西周后期到春秋开始,巴国在大巴山立国。在楚文王早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5: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5: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14:56
我是看惯了。有跳跃性思维其实也挺好的。不过太冲的话,一般人是受不了。 ...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

罗烈烈君的性格我还是了解的,绝无恶意。


点评

谢谢理解,问好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5: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山云雨 发表于 2017-2-26 15:32
同意半山首版意见。用当今地理命名来考证古诗,本身就没有说服力。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即杜甫时代包括了约 ...

你说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巴峡,因巴国巴山而得名,此点无疑。查得史记,西周后期到春秋开始,巴国在大巴山立国。在楚文王早期,庸巴联军被楚击败,巴人南逃至巫山奉节重新建国,宜昌以西皆巴地。楚文王后期,巴人出宜昌,与楚争夺枝江百花洲,又被楚军打败,西逃至重庆再建巴国。入战国,又被楚国赶到成都旁边的阆中地区称巴国。战国后期阆中巴被秦惠文王所灭。正因如此,翻看古文,嘉陵江,重庆,也有称巴峡的。现在的长江三峡就是南北朝时期所称的巴东三峡。奉节上游,好象也没什么峡了吧!
不管是出宜昌,走旱路,还是从荆州走水路到襄阳,都是上,而不是下。因湖北的长江区域就是汉江的下游区域,这才叫江汉地区。而襄阳是在汉江上游,从下游区到上游区,只能说上,不能说下。

点评

如果下字作“离开”解释,倒是很通顺,也有这个解释存在。不过我不信杜甫会用这么个有争议(不准确)的字,具体还是要查证。杜甫的诗很多都有争议,但是宋人考据出来很多证明杜甫是正确的。比方说这首: 忆年十五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5: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7-2-26 15:40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

罗烈烈君的性格我还是了解的,绝无恶意。

谢谢理解,问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5: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2-26 14:33
我没有去深入研究地图,但逻辑上有几种情况,或许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1这个从,可能是表达目 ...

你说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巴峡,因巴国巴山而得名,此点无疑。查得史记,西周后期到春秋开始,巴国在大巴山立国。在楚文王早期,庸巴联军被楚击败,巴人南逃至巫山奉节重新建国,宜昌以西皆巴地。楚文王后期,巴人出宜昌,与楚争夺枝江百花洲,又被楚军打败,西逃至重庆再建巴国。入战国,又被楚国赶到成都旁边的阆中地区称巴国。战国后期阆中巴被秦惠文王所灭。正因如此,翻看古文,嘉陵江,重庆,也有称巴峡的。现在的长江三峡就是南北朝时期所称的巴东三峡。奉节上游,好象也没什么峡了吧!
不管是出宜昌,走旱路,还是从荆州走水路到襄阳,都是上,而不是下。因湖北的长江区域就是汉江的下游区域,这才叫江汉地区。而襄阳是在汉江上游,从下游区到上游区,只能说上,不能说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489

帖子

6787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43
贡献
1723
金钱
2464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6: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巫山云雨 于 2017-2-26 16:24 编辑
罗烈烈 发表于 2017-2-26 15:44
你说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 ...

如果下字作“离开”解释,倒是很通顺,也有这个解释存在。不过我不信杜甫会用这么个有争议(不准确)的字,具体还是要查证。杜甫的诗很多都有争议,但是宋人考据出来一些证明杜甫是正确的。比方说这首: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很多人就说尾联的东字是凑韵,为什么是门东,门西也可以啊。但是宋人无名氏考证出:以前的人建房子是有讲究的,厨房门是开在东方的。后来我问过几个年纪较大的朋友,他们说是有这种说法,所以这里是说痴儿在厨房门口哭啼着要吃饭的意思。王安石说杜甫无一字无来历,的确是比较中肯的。当然我不是说不能质疑杜甫,只不过要有确凿的证据,否则只能是存疑。

点评

杜甫的诗毋庸置疑,此一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7 02:11
杜诗自己肯定有来处的,只是表达不符合大众语言规范而已。门开在东叫门东,那门开在南叫门南吗?好象不能这样表达吧!杜诗的一些语言也许都是当时当地的土巴啦语。中文教师如何评改大中小学的语文的,什么用词不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7: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0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39
贡献
72866
金钱
9088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6: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楼主人 发表于 2017-2-26 13:09
杜甫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千百年来,經歷過無數高人之眼,這數不清的文章大手 ...

草根来学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2-26 16: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2-26 16:56 编辑

古人当然也会有错,但能被我们捉住的概率比较是少数。毕竟也经过千年了。只能这样说。一般而言,发生疑问尽量是先从帮助作者解释的角度出发,实在解释不了了,该提出来集思广益就提,这个也正常。但一般不建议当做巨大发现纠结。烈烈的这个还算有点价值的,有的发现确实惨不忍睹。

点评

是这样。应该先检查自身知识不足的原因。否则不能理解古诗就先质疑古人,免不了挨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7 02:15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2-26 16: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2-26 17:20 编辑

即从巴峡穿巫峡:
从唐诗确定巴峡和巫峡的方位:
1,巴峡在万县,在长江巫峡上游:

刘长卿【寄万州崔使君(令钦)】
时艰方用武,儒者任浮沈。
摇落秋江暮,怜君巴峡深
丘门多白首,蜀郡满青襟。
自解书生咏,愁猿莫夜吟。


2,巫峡在奉节县(白帝城)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巫峡(在奉节,白帝城)在巴峡(万县)下游,所以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是先经巴峡,后穿巫峡,这就是唐人的概念。现在人们对巴峡的地理解释不足为据。
便下襄阳向洛阳

----下襄阳就是从万县沿江而下到荆门。东汉起荆州下辖荆襄九郡,是一个地区,坐船过宜昌到了荆门等于到了襄阳。杜甫这里为了与上联对仗,没有使用荆门而用襄阳代替,有些不懂诗的人便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吹毛求疵挑诗人的毛病。



点评

你举的或许也有道理,因古代很多地方都l因上古巴国巴人的活动踪迹而称巴峡。现在的西陵峡便是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巴峡,因巴国巴山而得名,此点无疑。查得史记,西周后期到春秋开始,巴人在大巴山立国。在楚文王早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26 1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2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