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所谓风月体,如观把它总结为以承袭以李杜为代表的,以描写风花雪月为主的咏物诗。虽然杜甫也写过《春望》等涉及国家政治内容的诗作,但是在他的全部诗文中占比很小,基本上可以把他同李白等人并提,归于风月体一派。
以李杜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大都是以被当时“主流社会”所排挤的失意文人、小官吏居多。所以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决定了他们诗词的取材内容和诗作的整体格调,主要是描写风花雪月的咏物诗为主。由于他们是失意人士,本能地会对国家政治产生回避甚至抵触心理,所以他们的诗作不可能去大量攫取那些所谓的“高大上”题材。同时,他们的身份又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农工,在生活享受上又喜好讲求一些“小资情调”,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把视角经常去触及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
千年来他们的诗体风格一直主导着中华诗坛,使诗词取材严重失衡。所以,当今的“国风体”、“咏颂体”(老干体)才会应运而生。正是因为“风月体”以描写风花雪月为主,所以他的整体创作难度低,“艺术性”特点突出。
之所以说他的创作难度低,是因为他是以描写风花雪月题材为主,不易产生标语口号式的诗句。这就好比是在青藏高原等空气污染少、天然环境优美的风景区摄影,一般的业余摄影人员的随便拍摄都能诞生好的作品。但是,你要是在一个空气污染重、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再去取这些自然景物,那么专业与业余水平的摄影人员之间差距就会被明显的体现出来。
所以说,“国风体”、“咏颂体”(老干体)的取材内容决定着他们的创作难度要整体上高过“风月体”的那种咏物诗。所以,“风月体”传统一派的个别诗人嘲笑“国风体”、“咏颂体”(老干体)中的一些诗病是幼稚的。那些所指责的缺乏艺术性、流于标语口号、内容空洞、故意标榜等诗病其实在“风月体”一派的传统诗人群体的诗作中也大量存在,甚至他们的“鼻祖”李白的诗作中就大量存在。
李白的诗作《将进酒》、《月下独酌》、《行路难》、《临终歌》等所存在的问题如观已经撰文指出:心口不一、言行不一、思想颓废、标语口号、整体诗文的结构松散、凑句严重,承转不自然等诗病都有。中华诗坛长期被“风月体”所主导的弊端显而易见,诗作易趋于立意平庸,取材狭窄,所体现的思想易趋于婉约、沉闷、哀怨、消极。
所以这种格局一定要打破,并且当今诗坛在事实上已经打破,如观只是在作一个归纳总结。所以,对于“国风体”、“风月体”、“咏颂体”(老干体),如观主张按取材内容进行划分,不主张按诗病特征进行划分,因为诗病存在于所有“体”的诗中,并非某个“体”中所独有。
所以,如观个人认为,关于对“老干体”这个词汇的成因、词义的褒贬性、初始的含义的探讨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可以把这个用词用“咏颂体”来替代,明确它的概念:专指取材主要是涉及国家的政治生活层面诗作,具体地说是指咏颂国家社稷、古圣先贤、君王、历朝历代的正朔人物、国家重大的历史事件等方面的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