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生香首席版主
精华31
注册时间2014-10-5
威望3828
金钱40235
贡献33040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威望- 3828 点
贡献- 33040 次
金钱- 4023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9-9-12 20:1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景物描写”这种手法开头,要力求达到以下效果
(1)境界要扩大
杜甫《送远》:“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是说遍地都是战乱,您为什么在这时远行?这个开头概括了当时战乱的时代,充满了对被迫远行的友人的深厚友情。杜甫《秦州杂诗》之六:“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写边地景象,万山重迭,莽莽苍苍,深远阔大,透露出孤城守卒的悲凉情绪。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有画意而境界开阔,心情开朗。这样开头,不论所表达的情绪是悲苦的或悲壮的,或心情开朗的,在我们面前都展开了一个阔大的境界,写得都很有力量,很动人。
(2)要有烘托渲染之功用,如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这是写高楼中少妇想念远行丈夫的,诗人选择明月高照、流光徘徊的景象,用来烘托少妇对月怀人的婉转情思,是情景相生的。
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一开头就为读者渲染了一幅尘土飞扬、车轮滚滚、哭声震天的生离死别的悲惨场面,让人为之动容,为之震颤。
(3)要有笼罩全篇之功效
如李白《蜀道难》:“噫吁唏(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声惊叹,道出蜀道之难行,震人心弦,为全篇定下了咏叹调。
这三种写景的手法开篇,重在创设情境。目前我们的景+情写作,大家可以有意识的使用这三种写景的手法!
2、以兴的手法开头
“兴”即起兴,是《诗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又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等手法。“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
如《关雎》的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
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它的喻意和气氛烘托其实很确定的。就像我们家有喜事,往往通过喜鹊登枝啥的描写来引出喜悦气氛。道理一样!
又如《桃夭》的开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这种写法,被后人广泛应用和推崇。
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黄河”一联就用了兴的手法,兼有比喻。
“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
“高堂”一联紧承“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想说人生,却从黄河奔流说起,不但不觉突兀,却还韵味无穷。
'兴”是一种很微妙的手法,用“兴”起,会使文章特别含蓄委婉韵致,使文章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不论是写景开头还是起兴开头,目的都是为了让律诗充满诗情画意,让读者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徜徉于你的大作之中。
刚才我们交流了起句的两种写作技巧—写景和起兴
那么合句呢?合句一般用“比”
以前,我们也已说过合句重要,是因为它是全篇的总结。
因此,它需要和前面的句子,有所不同。
如果前面的句子写得较远了,那么合句就收回来,如果前面的句子写得不够开阔,那么合句就该放出去,把眼光放远一点。
当然合句所写出来的物,必须能准确的表达全篇的意思
我们看一下李白的诗: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大家看这最后一句,萧萧班马鸣,就属于“比”。
与其说是班马萧萧的鸣,不如说正是李白的心情的正确写照。
这就是典型的以物喻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