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寸草晨露

草野诗话

[复制链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10: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鼻子,是牛全局的一个关键部位。人们看待事物,不能像瞎子摸象。拉牛尾巴,不能把握大局。

诗关键部位在哪里?值得深思。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说诗与文的区别就在于形式。这话不完整或说是不对的。
今天,有些诗不押韵,就是分行,若不分行时不用标点符号:以“/”来代替,因为它“干”,无韵以泽,以分行,以用“/”,来证明它是诗。为什么不能用韵而用“/”?没人说得清楚。大约翻译为外文,中华韵就不存在了。有的乌云诗,在国内不受爱见,就说翻译了几国他国文字,我奇怪,为什么不到他国旅居?


今天,有些诗押韵,但属事件叙述型,在内容上酷似散文,是押了韵的散文。为了印证它是诗,就用格律平仄来确认。平仄是格律的必要条件,口语又是平仄(四声分类而已)的必要条件。有些人打着继承的旗号搞南宋《礼部韵略》(平水韵),还生活在南宋吗?即使在南宋,这平水音也从未普及过,奇怪的是有人说粤白话合平水,闽、吴、楚方言合平水,到底哪里方言是真平水?全国语音二次改革,普及某地方言?到处齐刷刷的豆腐干“格律”体,能无审美疲劳?这些仿制古典诗,除自娱自乐外,并未被社会认可。

看来诗与文的区别,主要不在于形式!一个干巴巴无韵律,愈奇拔愈胡诌愈被推崇,一个叙事豆腐干儿甚至加上之乎者也,使诗被边沿化。

时代呼唤真诗!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摘】

鲁山:

中国诗坛要走向正轨和繁荣——必须摒弃“看不懂”的怪象——必须在恢复诗歌优良传统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鲁山《“看不懂的诗”的由来》)举例:
风很美
小小的风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很美
水很美
水啊
无人和你
说话的时刻很美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创作,追求的是佳作上品。
佳作要立意,出高境界;要立言,出妙句;要有味,品之余味不尽。诗的精雕细刻,是在此前提下的深思维功夫。不废其表,但不能替代里。诗的美,不仅是描眉画眼式的化妆。没有化茧蛻变,有的标了诗,连好散文也不如。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格式、诗的音律,是诗的需要。诗亦需遵循格式状态而写。

但是,常说走一山唱一山歌,没有一成不变的。怎么变?依创作需要而变,依社会需要而变,依新声之调而变,依吟咏唱舞需要而变,依情感的起伏而变。诗的格律,首先诗需这么个形态,若这个体盛不下,突破它也是可以的。崔颢《黄鹤楼》,是临场现题,要创作功底、书法功底。当然在白壁上改一下,也是墨迹。崔先生一气呵成、文不加点,会得到多少喝彩。流传千古到清仍推律诗第一。现在人读多了,可以挑战,写个自己的超越的。仅评其出律与否,是下论,或者说没甚必要。严格律目的何在,严从格律非佳作。格律是为诗所用,诗非为格律而写。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寸草晨露 于 2017-5-29 05:58 编辑

临江仙《钦定词谱》收集11体,还有此牌九十多字的,没收人。收入的是54字到60字的,你填的贺铸体60字,排在第七。按贺铸体,你的(某人填的临江仙)平仄不太合,有几处出律。有人拿出钦定外,说是合律,那就算是吧。就你的这个临江仙可以说出律(按钦定),可以说不出律(钦定外),合与不合,都是这个作品,你说说“律”的意义何在?再问,就钦定的11体你写完了吗?淬叶之声8体《行香子》填全了,合钦定平仄律的好在哪里?为什么临江仙,一个唱谱,搞11个平仄谱?为什么《洞仙歌》有40个平仄谱,它与自度有几多差别?11体了,你还出律,不是12体?还有多少个?为什么一个唱段,有这么多平仄谱?后边的为什么不按前边的平仄填,填的能唱吗?能唱,说明变了平仄不重要。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上对钦定的看法你没反驳,说明你有同感。词沦为案牍,就是字数(钦定最大特色是按字数排列)。词是对诗的突破,再用平仄框起来,就是搞死了。今人不懂音乐吗?今人没有文学天性不会写作吗?为什么要按钦定走?钦定为什么不按唐的歌词走?搞不可歌的干词?这是创新还是牢笼?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5-25/5:36
诗体裁,是诗人依据创作需要创制或选用的形式。第一个写此体裁的称创制,后面的叫跟随或选用。有的诗体是用较长时间,逐步打磨逐步完善逐步形成的,比如五七律绝(即格律体)。格律体初出现在南朝永明时期,被称为永明体,唐代拿过来称近体。由于被科考选作必考,一直延续千余年。

体裁是硬件,科考阅卷有规定依据,诗内容是软件,有发挥余地,评测也需考官的考量,其标准难定。所以增加考试难度,就在体裁上下功夫,这就是“格律”越来越严苛的原因。倒顺句+格律要求+险韵限韵+步韵,最难。但只是徒增其难,倒顺句+格律要求+险韵限韵+步韵与诗本身并无直接关系。一个题目一个内容(人物事件等),可以用各种诗体写(用此可用彼亦可),千人千样(不会重复不可重复;有重复非撞车即抄袭),所以体裁方式只是要求。出新意高境界、出佳句立新异、富余音耐品味,才是诗所必需。体裁,量体裁衣,依据身体需要合身得体,是身体所选,即使“露”些,也是为美。180KG富态弄个90公分细腰,只能穿一条腿。

诗必称“唐”,是历史的选择,是千余年认可。若说唐格律不如清格律严苛,是真的。若说格律严苛就上乘,就是错误的。清朝人把崔颢《黄鹤楼》放七律第一,说明什么?说明诗“出新意高境界、出佳句立新异、富余音耐品味”是第一位的。曹雪芹说的是至理名言:有了好句平仄是可以不顾的。

诗是半瓶子醋,就只好张扬瓶子。好酒用大碗喝,也不是醋。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5: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究竟是什么
十几年前,在网上见证新、旧诗群落的大争论时,就对诗有过深思考。今天仍有诗是“文字组合”的说法。人类的劳动经验、生产流程、科研成果、生活感受、宇宙观测、生命思考等等都用声音符号、文字、影像记录下来,成为大百科全书,比如中国的古籍集大成《四库全书》,里面被称为诗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诗是“文字组合”的说法,太肤浅。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5: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曰“诗言志,歌永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者,志之所致。 “言志”是诗的灵魂。诗要表达思想、抱负、志向和情感。有人质疑,抒情散文不一样可以达到这些要求吗?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6: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得阅一本新刊的散文诗集,不得不为作者们的才情感叹,言志、抒情,言简意赅,一笔传神,准确、含蓄、生动、形象地表达,都熠熠出彩。但,只能诗散文,说“诗”,愚以为,实际上与文混淆,就是取消“诗”。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6: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文字组合”论,不准确且无法立脚,因为“文字组合”的,不全是诗。“诗是文字组合”论不仅肤浅,还是为游戏文字铺垫;无独有偶“诗是形式”论、以及形体决定论,也把诗引向偏辙。不解决诗究竟是什么,散文杂文,朦胧先锋,自由五毒等等,都打了“诗”的标签。诗被边缘化,在“诗”自身这里,有自取其局的诱因。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6: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自由”文与“散文”,就去自由,就去散,为什么要与诗搭茬?这是对诗的玷污与亵渎。
中国诗的载体是中文华语。中国话有方块文字记载几千年。中文华语有自己的炎黄特色。比如肉夹馍不称披萨,馒头不叫面包......;中国心,非西洋心属血液循环系统等。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6: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韵、声调,是随时代的。古代并非不需要公用语(官话),而是无力无条件普及。所谓《礼部韵略》,最终只在考生间流传,这种流传总体上只限于案头笔端,不落于口语。闽南考生听不懂粤白话;湖北的听吴语也似是而非,直到今天,方言间仍是如此。中国诞生了普通话(含民国国语),打开了这一死结。《礼部韵略》音、韵、声调的规定,已被普通话取代,今天的韵律,按普通话(新韵),顺理成章。研究古音应是为了新韵。新韵有音,古韵无语,古韵弄个字表晃悠,意义真的不大。为什么音韵学不今呢?为谁研究古音韵,为自己的后人吗?先在你自己家搞家教吧。“古为今用”,不为今用,有意义?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6: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是把声韵调在诗里格式化。格式化的目的是什么?今套古的目的是什么?唐格律不严出了唐诗,那些严苛的出了什么?严苛的格律不为出佳作,搞它何用?主张格律严苛的,拿出自己的作品来说道(别人的也行),以证明格律严苛的特别重要、尤其必须、不严不是诗。金融上有个俗语“空手套白狼”,诗坛理论是否流行空口说严律?连个愣怔诗都没有,夸夸奇谈什么格律?空口白舌而已。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4: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 王力:

五四”运动带来了中国诗的空前的巨大变革。原来的格律被彻底推翻了,代替它的不是一种新的格律,而是绝对自由的自由诗。这是中国诗的一种进步,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当时的中国诗不但内容不能反映时代,连形式也是一千多年以前的旧形式。

当时作为诗的正宗的仍然是所谓“近体诗”,即律诗和绝句,以及所谓的“古体诗”即“古风”。上文说过,这些诗所押的韵脚是以一千多年前所定的韵类为依据的,这些韵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和口语分歧,就律诗和绝句来说,平仄和四声也和现代语言不相符合。

如果说格律诗束缚思想的话,这种旧式格律诗给诗人们双重枷锁:它不但本身带着许多清规戒律(如平仄粘对),而且人们还不能以当代的语音为标准,差不多每用一个字都要查字典看它是属于什么声调,每押一个韵脚都要查韵书看它是属于什么韵类。当然对于老练的秀才举人们并不完全是这种情况,但是对于当时的新青年来说,说旧诗的格律是双重枷锁,一点也不夸大。

因此,我们无论提倡或不提倡现代格律诗,都应该肯定“五四”时代推翻旧格律的功绩。如果我们现在提倡格律诗,也决不是回到“五四”以前的老路,不是复古,而是追求新的发展。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4: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语委2016年度重大科研项目“中华诗词新韵研究”开题会在京召开。由南开大学施向东教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孟蓬生研究员、程荣研究员,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郭龙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高永安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课题开题进行指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派员出席。

  课题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冯蒸教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总体思路、主要内容、研究重点难点和预期成果。课题组成员、著名音韵学家郑张尚芳教授和北京大学王韫佳教授分别介绍了课题音韵理论部分和语音实验部分的具体内容。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研制诗词新韵标准意义重大,对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促进中华诗词文化传播、满足当代诗词创作需要都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研究方法科学可行,既有基础理论支撑,又兼顾现实需求。课题将传统音韵学理论与语音实验相结合具有创新性,有效协调了语言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与会专家还从韵书分类、成果形式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9: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打油诗,今天就是带“小品”味道(小品,原本是戏剧电影等招收学生弟子的小考项目、类似活报剧,后搬上舞台,已成为单独的文艺类演出品类,深得大众喜爱。此,也属文艺门类的发展)。打油诗,当然可以发展为幽默风趣搞笑诗,若有诗意、有诗味又能调侃人情、戏说哲理,也会得大众青睐。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9: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草晨露一篇打油词,油料尙不足油味不浓,算个小试:

《仿醉花荫.听 夜》2006-07-08 / 22:23:01
绣荷锦帐透汗香,花荫醉目张。
交颈枕温存,断续呢喃,软语逗听房。


竹摆十番雨潇湘,河洛醇千觞。
音响声旋放,遮住吃笑:徒贴耳近窗。
  
*新婚夜,不少地方有闹房听房习俗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到底该怎么走?比较两篇东西:

1.《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风很美》
小小的风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很美
水很美
水啊
无人和你

说话的时刻很美

*第一首继承诗经遗风。我以为诗,有继承有创新有发展,才有再辉煌。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9: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城海子自短,神经失常者;余秀华脑残。诗歌,若常歌不衰,诗作品不可犯神经病更不能脑残。
把两首作品一比较,优劣一现。余光中的格式看似重复,却是有序层递,所以,是有《诗经》遗风,而非一些的装疯。鲁山谓之“看不懂”类。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09: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迂腐不批,诗词不兴。

一、诗不只有格律体,体裁广泛;
二、体之为用。量体裁衣,得体合身是也;
三、诗内容形式完美切合,上品主在诗意;
四、无最完美的诗体,短则一句,长则歌行,都是诗体,关键在用;
五、独尊格律是偏颇的,为格律抬出南宋《礼部韵略》,也是偏颇的。
以崔颢《黄鹤楼》为例,他是临场题壁,文不加点,才情可嘉,诗为上品,这就够了,是否格律有啥要紧?谁写个七律黄鹤楼超越崔颢,举国为之鼓掌。后世为之喝彩。若不能跨越,就学李白。人们如此纠结平水为依托的格律,意义何在?为诗意,还是为朗诵?拿个阅读音碟上“诗词大会”?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泱泱大国,方言纷陈,即使闽、粤、吴、浙之内,其方言又有诸多分支,从无那代一统本地、何曰官话贯通南北。沈约,南朝人;刘渊,南宋人。一个吴语,一个浙音。陆法言那些切韵,到他们,北腔转了南调。方言,读音有别、声调不同。而所谓“平仄”云云,只看重了“四声”。真四声,方言而已。为四声定个规格,与诗何干?请指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曹雪芹《秋窗秋雨夕》,哪一点不如律绝?黄鹤楼怎么按清严格的平仄写?严苛平仄优越性在哪里?科考秘籍为求官,今天严苛为什么?手高?城府深?或是游戏文字拼七巧板?
如有不同认识,请一一反驳。

----发在《诗词理论》版,尚未收到系统批驳文笔。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0: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例:

淬叶之声即席和家鸽(步韵)

片片白帆挂云端,帆边歌王云上仙。
顺流乘风兴新韵,诗红桃源歌红天

家鸽原作:
李白杜甫挂云端,才子佳人效圣仙。
提笔轻舒平水韵,咧开大嘴闹吟坛。


(shī)红(hóng)桃(táo)源(yuán)歌(gē)红(hóng)天(tiān)。

*诗红桃源歌红天----按旧韵“七连平”(但是依旧韵说平仄,仍是按今声出语音)。旧韵的“七连平”,按新声是“1 2 2 2 1 2 1
,是阴平阳平相搭,朗读抑扬顿挫依然和谐。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0: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旧韵的区别。古平声、方言平声,是可以腔调拉得很长的。幼年在山村听大人喊叫孩子腔拖得就很长------这就是方言平声......;而普通话的一声阴平“高呼猛烈强”,二声阳平尾音上扬,两个平声,声调不同,都可以不拖声腔。相间使用,有抑有扬。

  
自家的孩子,怎么看都顺眼,现在很普遍,实际上缺乏知音与共鸣,诗不仅需要适应现实情趣、审美,还要大幅度提升质量。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0: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草晨露2005发在《中原诗词论坛》的:

《春临津渡》(修改稿)

渔舟姗姗桃花津,碾碎水底朵朵云。
东风漫数浪藏秀,一网轻取一江春。
*当年就被人指出七连平,按新韵,是一二平相间。其实第二句六连仄。

**我以为,应研究新声韵的使用,而不是沿袭。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0: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梵语可以译华语,易其音而保其意;文言可以译白话,易其音而保其意;......这个规律就来了:音可变、字形可变而不移其意。意是“核心”。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0: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的来历有版本歧义:一金的北半壁,山西人王文郁主编,刊印与河南开封,因王文郁是临汾人,临汾地称“平水”;二南宋南半壁,浙江人刘渊主编,刘渊居平水镇。又一说,刘渊修改了王文郁本。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0: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之前有唐礼部韵略,北宋因变而有新的礼部韵略......会韵集韵等的出现,一说明在时间里演化,语音在历代是在变化的;二说明在地域上一字音调不全一致,南腔北调的字音、声调有差异。我这样认定王文郁平水本是以北腔为参照;刘渊本是以南调为参照。这些资料的原刻档案还没发现。无法证明两个刻本是一样的。

  
南宋的《礼部韵略》不能代替唐本。所以说崔颢《黄鹤楼》出律云云,没有依据。按新韵,杜甫诗不少出律。出不出律,与诗作佳不佳,没有必然关系。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10: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切韵209(北腔为参照、陆法言河北人。切韵分部在隋无指导诗歌创作实践。唐礼部韵略才是科考必读),南平水106(刘渊南宋浙江宁波平水镇人)北平水107(王文郁山西临汾人),中原音韵19(元周德清安徽人),词林正韵19(戈载清吴中人)。中原词林两家均“入派三声”。在后来的诗词曲韵书编纂里,南方人参与最多。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