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49|回复: 39

屈原《哀郢》的真伪和历代专家学者的误注错解

[复制链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11-21 11: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烈烈 于 2016-11-21 11:30 编辑

屈原《哀郢》原文如下: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都说《哀郢》是屈原在白起破郢之后所作,不久便去自沉江底,以表现其忧民爱国情操。偶读之,顿觉《哀郢》是西汉文人的伪作附会,历代专家学者的解释是错误的。破绽明显就在原诗的“方仲春而东迁”和“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理由是:屈原最后一次被贬为平民,流放江南是在楚顷襄王的四年或五年,那一年,齐国谋夺楚东地不成,楚齐大战,屈原聚集宗人,攻击楚襄王的弟弟子兰,子兰在其哥楚襄王面前反咬屈原一口。从屈原被流放上推九年,应是楚襄王十三或十四年。楚襄王十年至十八年是楚国的太平盛世,楚襄王十五年,卷地至泰安,莱芜,青州,潍坊,青岛,将楚国的领土扩大到楚国有史以来的最顶峰。而白起破郢是在楚襄王二十一年,且在上一年秦楚大战于巫山奉节,楚军大获全胜,消灭了司马错的十万陇西秦兵,夺回重庆。《哀郢》诗中所描述的也与楚襄王二十一至二十三年的秦楚战态和史实多有不合。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02: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提出反驳意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22 07:3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屈原被流放上推九年
……
“此诗采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这是百度的解释,九年前就被放逐了,而不是被放逐上推九年,是不是这样?

点评

九年前被放逐,那就是楚襄王十二年,这与史记和战国策所载不合。屈原是在楚襄王继位后不久就被开除了,开除的原因楼贴里已写出,这在史记《屈平列传》和《战国策》里写得很清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2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08: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2 07:37
从屈原被流放上推九年
……
“此诗采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 ...

九年前被放逐,那就是楚襄王十二年,这与史记和战国策所载不合。屈原是在楚襄王继位后不久就被开除了,开除的原因楼贴里已写出,这在史记《屈平列传》和《战国策》里写得很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主题

474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241
贡献
4433
金钱
8051
发表于 2016-11-23 13: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的见解可信度很高,其实,做一些考证,《离骚》也不见得是屈原所作。战国时期是否有个屈原,也值得怀疑。

点评

总之,只要举不出证据,当然也就无效了。根据证据来源,可分如下: 1,屈原的原稿楚简楚帛为第一证据; 2,楚国的传抄本为第二证据; 3,楚地以外的转抄本为第三证据; 4,战国后期的文献为第四证据; 5,战国后末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6 14:45
也是哦!战国后末期是诸子百家和诗文小说的繁荣期,居然找不到屈原的一篇传抄文,也找不到有关屈原及其作品或者评谈,那怕是片言片语。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呢?但这篇《哀郢》所述的与史实不合,却是肯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4 14:16
其实,《哀郢》一诗,而今看来,实为屈原个人的流迁历程,哀怨的主题就在最后两句:“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根本与郢呀,国呀,民呀,毫无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4 14: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4 14: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1-23 13:03
罗烈烈的见解可信度很高,其实,做一些考证,《离骚》也不见得是屈原所作。战国时期是否有个屈原,也值得怀 ...

其实,《哀郢》一诗,而今看来,实为屈原个人的流迁历程,哀怨的主题就在最后两句:“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根本与郢呀,国呀,民呀,毫无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4 14: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1-23 13:03
罗烈烈的见解可信度很高,其实,做一些考证,《离骚》也不见得是屈原所作。战国时期是否有个屈原,也值得怀 ...

也是哦!战国后末期是诸子百家和诗文小说的繁荣期,居然找不到屈原的一篇传抄文,也找不到有关屈原及其作品或者评谈,那怕是片言片语。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呢?但这篇《哀郢》所述的与史实不合,却是肯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4: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 发表于 2016-11-23 13:03
罗烈烈的见解可信度很高,其实,做一些考证,《离骚》也不见得是屈原所作。战国时期是否有个屈原,也值得怀 ...

总之,只要举不出证据,当然也就无效了。根据证据来源,可分如下:
1,屈原的原稿楚简楚帛为第一证据;
2,楚国的传抄本为第二证据;
3,楚地以外的转抄本为第三证据;
4,战国后期的文献为第四证据;
5,战国后末期诸子百家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谈论为第五证据;
6,战国后末期文学故事,短文杂谈和民间趣谈为第六证据;
如果连第六证据都举不出来,那么,完全可以裁定,屈原及其作品全都是伪造的,就是司马迁的《屈平列传》也是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4: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1-25 10:33
《楚辞》不少是宋玉,贾谊等人的作品。

总之,只要举不出证据,当然也就无效了。根据证据来源,可分如下:
1,屈原的原稿楚简楚帛为第一证据;
2,楚国的传抄本为第二证据;
3,楚地以外的转抄本为第三证据;
4,战国后期的文献为第四证据;
5,战国后末期诸子百家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谈论为第五证据;
6,战国后末期文学故事,短文杂谈和民间趣谈为第六证据;
如果连第六证据都举不出来,那么,完全可以裁定,屈原及其作品全都是伪造的,就是司马迁的《屈平列传》也是伪的。

点评

关键要说明伪造的目的何在?伪造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弁利,二是政治目的,请问伪造楚辞能获多大利,或有何政治利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6 16: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26 16:0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26 14:45
总之,只要举不出证据,当然也就无效了。根据证据来源,可分如下:
1,屈原的原稿楚简楚帛为第一证据;
2 ...

关键要说明伪造的目的何在?伪造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弁利,二是政治目的,请问伪造楚辞能获多大利,或有何政治利益?

点评

起码刘王等人得了辞赋研究专家的头衔,所造的假货也成了无价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6 17:43
法庭判案可不问你功利,只问你证据及有效性。滔滔十万言辩状,有效的证据却没一点,肯定是败诉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6 1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7: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6 16:01
关键要说明伪造的目的何在?伪造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弁利,二是政治目的,请问伪造楚辞能获多大利,或有 ...

法庭判案可不问你功利,只问你证据及有效性。滔滔十万言辩状,有效的证据却没一点,肯定是败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7: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6 16:01
关键要说明伪造的目的何在?伪造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弁利,二是政治目的,请问伪造楚辞能获多大利,或有 ...

起码刘王等人得了辞赋研究专家的头衔,所造的假货也成了无价宝。

点评

起码刘王等人得了辞赋研究专家的头衔,所造的假货也成了无价宝。 …… 你这个也要证据,那个也要证据,那你这句话有没有证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6 1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26 19:3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26 17:43
起码刘王等人得了辞赋研究专家的头衔,所造的假货也成了无价宝。

起码刘王等人得了辞赋研究专家的头衔,所造的假货也成了无价宝。
……
你这个也要证据,那个也要证据,那你这句话有没有证据?

点评

不都是刘王是汉代卓著的专家吗?假货混到现在二千年还是国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6 22: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22: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6 19:36
起码刘王等人得了辞赋研究专家的头衔,所造的假货也成了无价宝。
……
你这个也要证据,那个也要证据,那 ...

不都是刘王是汉代卓著的专家吗?假货混到现在二千年还是国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00: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1-27 00:08
不能以偏概全,这容易走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死胡同。对历史上的一些疑点可以质疑,但要立足于历史依据,而不 ...

战国后末期,那么多街坊市井小人物都有反映,却没有所谓名噪天下的屈原。战国后末期,那么多辞赋家,就没有一丁点屈辞的信息。敢问司马迁等人从哪里来的消息和文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00: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1-27 00:15
历史问题跟法庭审案不能划等号,法庭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以支持自己,但证据须经过质证才行,而古人无 ...

第一个吊屈原的是贾谊,可却没有屈原一篇作品提出,到了刘安,便有了一篇离骚,这篇离骚是从死人坟里偸来的,还是从街边档爬来的?没点来源。到了司马迁,又变成四篇,从那来的没点说明,再到了刘向父子,已是西汉末东汉初,又变成二十五篇了,都从哪来的,总得有个出处吧!
战国后末期,那么多街坊市井小人物都有反映,却没有提到过所谓名噪天下的屈原。战国后末期,那么多辞赋家,就没有一丁点屈辞的信息。敢问司马迁,刘氏父子等人从哪里来的屈原消息和文稿。

点评

我虽无研究,但觉得你的疑问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你现在见到的资料与西汉文人见到的是不一样的,西汉文人对屈原的辞赋也是有个逐渐发掘的过程。所以觉得可以给你扣个唯心主义的帽子,也就是说你的史观不是唯物史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7 0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27 07:5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27 00:34
第一个吊屈原的是贾谊,可却没有屈原一篇作品提出,到了刘安,便有了一篇离骚,这篇离骚是从死人坟里偸来 ...

我虽无研究,但觉得你的疑问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你现在见到的资料与西汉文人见到的是不一样的,西汉文人对屈原的辞赋也是有个逐渐发掘的过程。所以觉得可以给你扣个唯心主义的帽子,也就是说你的史观不是唯物史观。

点评

抛开屈原作品不说,就说屈原这个人吧。在战国中期到汉初这一百来年里的各国各门学科的文献里,根本就没有屈原这个名字,更别说这个人的活动事迹。那么,司马迁又如何给屈原作传呢,又是如何确着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7 16:01
屈原的存在性,你根本就举证不出物,没有物,就是唯心的,就是上帝的。因此,屈原及其作品的实质就是“荷马和阿波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7 14:49
毛主席的诗词从解放前到现在也是有个逐渐公诸于世的过程,从最开始十九首到现在的上百首,不能认为后出的就是伪造的。况且伪造文物古董尚可获利,伪造诗词则不值分文,古来也不排除个别文人假托前人的诗词,但这样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7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27 09:1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07:50
我虽无研究,但觉得你的疑问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你现在见到的资料与西汉文人见到的是不一样的,西汉文人对 ...

毛主席的诗词从解放前到现在也是有个逐渐公诸于世的过程,从最开始十九首到现在的上百首,不能认为后出的就是伪造的。况且伪造文物古董尚可获利,伪造诗词则不值分文,古来也不排除个别文人假托前人的诗词,但这样系统地,大规模造假诗词则没见过。

点评

毛是当代人,不仅有那么多人证物证,并公开其手稿原件。而屈原呢,从战国中期到汉初,根本就没这个人物的一点信息。一个当时名噪天下,且是齐王的座上客,怎会没有一点信息呢?即算是政治劳改犯,顶多在国内被除名抹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7 1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3: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09:11
毛主席的诗词从解放前到现在也是有个逐渐公诸于世的过程,从最开始十九首到现在的上百首,不能认为后出的 ...

毛是当代人,不仅有那么多人证物证,并公开其手稿原件。而屈原呢,从战国中期到汉初,根本就没这个人物的一点信息。一个当时名噪天下,且是齐王的座上客,怎会没有一点信息呢?即算是政治劳改犯,顶多在国内被除名抹掉,但其之前的活动,也会在国外其它诸侯国,或诸子百家,或散文故事里提及。啥都没,说明根本没有这个人,或者这个人在当时当地根本无足轻重,毫无值得当时的人们提及的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4: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07:50
我虽无研究,但觉得你的疑问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你现在见到的资料与西汉文人见到的是不一样的,西汉文人对 ...

屈原的存在性,你根本就举证不出物,没有物,就是唯心的,就是上帝的。因此,屈原及其作品的实质就是“荷马和阿波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6: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烈烈 于 2016-11-27 16:05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07:50
我虽无研究,但觉得你的疑问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你现在见到的资料与西汉文人见到的是不一样的,西汉文人对 ...

抛开屈原作品不说,就说屈原这个人吧。在战国中后期到汉初这一百多年里的各国各门学科的文献里,根本就没有屈原这个名字,更别说这个人的活动事迹。那么,司马迁又如何给屈原作传呢,又是如何确着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些人物事迹,又是从哪里抄来的。你不会跟人说,是司马迁从民间里的口口相传听来吧!哈哈!

点评

我说过,司马迁作史的采用资料和你现在看到的资料是不一样的,经过几千年的时光,很多文献资料已经失传。再说作史记并不是抄既有文献资料,司马迁肯定也要从民间采集传说。我看了个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7 1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27 18:5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27 16:01
抛开屈原作品不说,就说屈原这个人吧。在战国中后期到汉初这一百多年里的各国各门学科的文献里,根本就没 ...

我说过,司马迁作史的采用资料和你现在看到的资料是不一样的,经过几千年的时光,很多文献资料已经失传。再说作史记并不是抄既有文献资料,司马迁肯定也要从民间采集传说。我看了个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好楚辞的士大夫流传保存,也有的是由爱戴屈原的民间人士保存,到西汉时,楚人刘邦,刘彻作皇帝,于是屈原楚辞得以集集成书。
       持你这种观点的人也有,该文说:“战国晚期,楚辞突兀而起,来去匆匆,令许多学者困惑不解.甚至疑屈原其人和楚辞作品历史存在的真实性.”

点评

“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好楚辞的士大夫流传保存,也有的是由爱戴屈原的民间人士保存”。 可惜考证人没有丝毫的真凭实据,仅凭自己的主观猜测。这种玩把戏谝谝古代儒生可以,想谝现当代文化人很难。因他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9 2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21: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7 18:51
我说过,司马迁作史的采用资料和你现在看到的资料是不一样的,经过几千年的时光,很多文献资料已经失传。 ...

“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好楚辞的士大夫流传保存,也有的是由爱戴屈原的民间人士保存”。
可惜考证人没有丝毫的真凭实据,仅凭自己的主观猜测。这种玩把戏谝谝古代儒生可以,想谝现当代文化人很难。因他们从初中开始,脑子装的便是历史和辨证的唯物。

点评

对楚辞最佳质疑时间应是在西汉,也就是楚辞成书之时,现在时过境迁,你仅凭逾几千年残留下来的一点文献质疑,不具时效性。公安上遇到十几年破不了的案子也就封了,因为时间太久,各种证据都没有了。现在也没看到西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9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29 22:0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29 21:54
“考证文章说屈原楚辞先是在上层喜好楚辞的士大夫流传保存,也有的是由爱戴屈原的民间人士保存”。
可惜 ...

对楚辞最佳质疑时间应是在西汉,也就是楚辞成书之时,现在时过境迁,你仅凭逾几千年残留下来的一点文献质疑,不具时效性。公安上遇到十几年破不了的案子也就封了,因为时间太久,各种证据都没有了。现在也没看到西汉对楚辞的质疑,可见楚辞是真的。

点评

其实,关于最早出现屈原名字的贾谊的《吊屈原赋》,也是可以有新的解释的。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意思就是吊屈的原文(赋),这样一来,通篇就有不同的意思了。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9 22:29
没有实证就只能当是“荷马和阿波罗”,逗逗也可以,反正文学本来就是游戏,玩得真也能迷人心志。不是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9 2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22: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9 22:08
对楚辞最佳质疑时间应是在西汉,也就是楚辞成书之时,现在时过境迁,你仅凭逾几千年残留下来的一点文献质 ...

没有实证就只能当是“荷马和阿波罗”,逗逗也可以,反正文学本来就是游戏,玩得真也能迷人心志。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9 22: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29 22:08
对楚辞最佳质疑时间应是在西汉,也就是楚辞成书之时,现在时过境迁,你仅凭逾几千年残留下来的一点文献质 ...

其实,关于最早出现屈原名字的贾谊的《吊屈原赋》,也是可以有新的解释的。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意思就是吊屈的原文(赋),这样一来,通篇就有不同的意思了。哈哈!

点评

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 —— 你这是现代汉语语法了,在现代汉语里也没这么蹩脚的题目。你的许多质疑都是因国学修养不足造成的,这个版块还有三羊,老金等搞过这种创新。中央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命令以后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0 08: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11-30 08:2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11-29 22:29
其实,关于最早出现屈原名字的贾谊的《吊屈原赋》,也是可以有新的解释的。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 ...

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

——
你这是现代汉语语法了,在现代汉语里也没这么蹩脚的题目。你的许多质疑都是因国学修养不足造成的,这个版块还有三羊,老金等搞过这种创新。中央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命令以后高考中加大语文比重,重在考察阅读量,相信以后这类质疑会沉静下来。

点评

别说是古代,就是当代,照样多得是造假,拿在手里的人民币还得左详右察。否则,说不定你正在无意识地传播假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0 11:19
古代中国类似这等文学名人多得是,什么伏羲,女娲,龙凤,钟馗,观音,铁拐李,就是三国演义的关羽等人物也是造出来的。至于有什么政治功利目的,那倒未必与作者有直接挂钩。写书人天生就这样造人和造事,不造就不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0 11:10
什么现代古代,就看你怎么断句。谁对谁错,就得靠事实来说话。贾赋是吊屈,他认为自己被流放得冤,有冤无处诉。原赋,就是原由的阐述。 要知道,楚国怀襄时期,史载只有屈匄和屈署,中层干部,事迹也平平。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0 1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0: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30 08:25
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

——

什么现代古代,就看你怎么断句。谁对谁错,就得靠事实来说话。贾赋是吊屈,他认为自己被流放得冤,有冤无处诉。原赋,就是原由的阐述。
要知道,楚国怀襄时期,史载只有屈匄和屈署,中层干部,事迹也平平。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1: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30 08:25
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

——

古代中国类似这等文学名人多得是,什么伏羲,女娲,龙凤,钟馗,观音,铁拐李,就是三国演义的关羽等人物也是造出来的。至于有什么政治功利目的,那倒未必与作者有直接挂钩。写书人天生就这样造人和造事,不造就不成书,也不成影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1: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11-30 08:25
这个新解释就是吊屈------原赋

——

别说是古代,就是当代,照样多得是造假,拿在手里的人民币还得左详右察。否则,说不定你正在无意识地传播假钞。

点评

农民进城,处处怕受骗上当,那双惊疑的眼神你一定想象得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30 1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5 2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