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62|回复: 85

平水韵诗者成名的代价【内附中诗词资深诗友精评】

[复制链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6-10-11 14: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6-10-11 20:31 编辑

平水韵诗者成名的代价
首先声明,本文只就当下而言,与前朝无涉;只就平水韵成名诗者而言,与一般平水韵爱好者无涉;只就大陆诗者而言,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诗者无涉;只就沽名钓誉并窃据诗词界要职、要害部门及关键环节的极少数顽固派而言,与明里暗里支持采用现代读书音为诗填词的有识之士、受蒙蔽受误导的中下层盲从者以及只为图个乐呵、别无所求的平水韵玩家无涉。一言以蔽之,本文只针对平水韵阵营中极少数心术不正、泥古不化、欺世盗名、强行误导的顽固派。请勿轻易对号入座为盼。
古音韵大家谈中国古代的普通话系列转帖、《会入声读法并不等于会读平水韵》、《由10家《切韵》韵母拟音结果看现今平水韵的不可确读性》以及百万重金悬赏启事【求贤若渴,请求置顶】广为散发迄今无人应征等情况可知,中古平水韵无人能确切读出、无人能确切听懂乃是不争的事实。遗憾的是,诗词界高层与诗词企业家们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仍在强行误导,仍在全国范围内强奉读不出、听不懂的中古平水韵为当今诗韵正统。此举无疑造就了一批批诗人乃至大家,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耐人寻味的是,这种惨重代价基本上与平水韵诗人无涉,亦即平水韵诗人成名,国家和国人埋单。兹举其要者简述如下:
1)硬生生剥夺了数以千万计青少年学子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由于从诗词中央到各省市诗词府衙都奉平水韵为诗韵正统,各大诗词园地也多如法炮制,不合平水韵平仄归属及韵部归属者便判你出律没商量,任你诗作再好也不屑一顾,如此霸道行经严重戳伤了操现代读书音的莘莘学子的自尊心和为诗积极性,只能选择敬而远之。
2)为诗填词黄金年龄段后继无人。而今青少年一代的升学就业负担本来就重,纵然爱好诗词,亦无足够时间精力死记硬背中看不中用的平水韵表,直至像他们的祖辈一样成为老翁老妪时,才有可能重复乃组昨天的故事。这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并直接导致诗词界为诗填词黄金年龄段后继无人。
3)严重败坏唐宋诗词读诵吟唱的优良传统。总体而言——非指个体,现在诗词界继承的不过是晚清的诗八股和文字游戏,唐宋诗词读诵吟唱的优良传统已然丧失殆尽。唐时很多学而未致仕的平民百姓乃至强盗都能用当时的读书音创作和欣赏他人诗作,时下的格律诗词却大面积沦为只能看不能读的案头文学,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诗的国度莫大的悲哀。
4)整个读书人群体和官场人士全部被耍。众所周知,对于时人的所谓平水韵诗作,不仅学业未精的青少年读不出、听不懂,甚至连包括博士后、博士导、两院院士、央播央视播音员主持人乃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行业各层次的读书人和政府官员都读不出、听不懂。现代读书人居然读不出、听不懂本来也是依托读书音的时人诗作,岂非咄咄怪事!又让全国范围内数以亿计的各层次读书人和各领域政府官员情何以堪?
5)现代民族诗词文化惨遭肆意践踏。毋庸讳言,时下的所谓中古平水韵不过是圈内人玩的,圈外一切有关人等简直不屑一顾,一些成名旧韵诗者的旧韵诗集白送都没人要便是明证。纵观我泱泱大中华数千年诗史,为诗填词从来都是年轻人的强项,古人中二十几岁便诗名卓著、十几岁便崭露头角、甚至六七岁便句稳律工者比比皆是,而今这个年龄段的读书人却只能被迫选择靠边站,取而代之的居然是一帮老头老太太以及准老头准老太太,并大造蜃楼、大肆封神、大言不惭。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如此惨遭践踏,各大诗词中央无所作为,诗词企业家趁火打劫,然则振兴诗词的良好愿景焉有不沦为空洞口号之理?呜呼哀哉!
当然,近年来平水韵成名诗者也开始象征性地付出一些诸如诚信、声誉之类代价,却时常可以通过无端禁言删帖、屏蔽锁沉和随后祭出的人身攻击消除影响。由是观之,为维护既得利益、打压学术异己而点点鼠标、碰碰嘴唇之类,应算是已然成名以及即将成名的平水韵诗者在诗外所付出的唯一代价了吧?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4: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蝲蝲蛄叫的厉害,这庄稼还种不种了?

点评

哈,我只知道听狼叫唤照样养猪。 另外建议你认真回看一下这一段: 首先声明,本文只就当下而言,与前朝无涉;只就平水韵成名诗者而言,与一般平水韵爱好者无涉;只就大陆诗者而言,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诗者无涉;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4: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与今韵并行,近体诗与现代诗并行。没有强迫任何人去写。

古建筑再破旧,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护?因为它是不可再生的。

写近体诗的意义我已于金老那篇跟帖讲明,不再重复。

点评

古建筑保护向来讲究修旧如旧,你的破旧了的平水音安在,吴语?粤语?还是其它某地方言?此其一。 纵然某地方言便是破旧了的平水音——比如温州话,你又何以将其修复到中古洛阳读书音呢?此其二。 若是根本做不到这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5:43
你要证明你的建筑(平水音)还在,就自己弄个录音吧,否则就是一毛不见的空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5:09
又来一个拎不清的,难道也要从头教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4: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1 14:38
问:蝲蝲蛄叫的厉害,这庄稼还种不种了?

哈,我只知道听狼叫唤照样养猪。
另外建议你认真回看一下这一段:
首先声明,本文只就当下而言,与前朝无涉;只就平水韵成名诗者而言,与一般平水韵爱好者无涉;只就大陆诗者而言,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诗者无涉;只就沽名钓誉并窃据诗词界要职、要害部门及关键环节的极少数顽固派而言,与明里暗里支持采用现代读书音为诗填词的有识之士、受蒙蔽受误导的中下层盲从者以及只为图个乐呵、别无所求的平水韵玩家无涉。一言以蔽之,本文只针对平水韵阵营中极少数心术不正、泥古不化、欺世盗名、强行误导的顽固派。请勿轻易对号入座为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1 15: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14:46
平水韵与今韵并行,近体诗与现代诗并行。没有强迫任何人去写。

古建筑再破旧,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护?因为它 ...

又来一个拎不清的,难道也要从头教育?

点评

这位如观先生究竟何许人也?好歹也是个高级会员了,怎么连些ABC之类的基本概念都还糊涂着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5: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10-11 15: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言哉 于 2016-10-11 15:11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14:46
平水韵与今韵并行,近体诗与现代诗并行。没有强迫任何人去写。

古建筑再破旧,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护?因为它 ...

几岁的人连个基本概念都没有?你要证明你的建筑(平水音)还在,就自己弄个录音吧,否则就是一毛不见的空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5: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14:46
平水韵与今韵并行,近体诗与现代诗并行。没有强迫任何人去写。

古建筑再破旧,我们为什么还要保护?因为它 ...

古建筑保护向来讲究修旧如旧,你的破旧了的平水音安在,吴语?粤语?还是其它某地方言?此其一。
纵然某地方言便是破旧了的平水音——比如温州话,你又何以将其修复到中古洛阳读书音呢?此其二。
若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保护云云不是奢谈吗?唐诗宋词用你保护吗?平水韵表用你保护吗?此其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5: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1 15:07
又来一个拎不清的,难道也要从头教育?

这位如观先生究竟何许人也?好歹也是个高级会员了,怎么连些ABC之类的基本概念都还糊涂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6: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没有标注读音的目的就在于此,它考虑到了中国的地域辽阔和时代变迁。

既然没有标注读音,那就可以按照今音读。

点评

唉,原来如观先生也是个门外汉呢!师承哪位老师?拜师几年了?你那老师也太保守了吧,怎么连些常识性的东西都不教你呢?看来教师行业也今非昔比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8:12
平水韵诗优点就是不管你用何音何种方言读都好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7: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7: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16:43
平水韵没有标注读音的目的就在于此,它考虑到了中国的地域辽阔和时代变迁。

既然没有标注读音,那就可以按 ...

平水韵诗优点就是不管你用何音何种方言读都好听!

点评

呵呵,给自己留点儿起码的尊严不好吗?这都什么逻辑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8:14
古人在对于如何能长久地传世这个问题上一直是非常重视。 文言文也具有这种性质,比如孔子最传神的两句话:“吾道一以贯之”、“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他有会意功能。这种句式利于传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7:59
平水韵的平仄绝大部分都与今音相符,有些字不符也无伤大局。 我们其实用今声来朗读也并不违背平水韵编撰者的初衷,他没有强制标注读音的目的其实就在于此:就是为了跨朝代地传世和推广普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7: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7: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1 17:39
平水韵诗优点就是不管你用何音何种方言读都好听!

平水韵的平仄绝大部分都与今音相符,有些字不符也无伤大局。

我们其实用今声来朗读也并不违背平水韵编撰者的初衷,他没有强制标注读音的目的其实就在于此:就是为了跨朝代地传世和推广普及。

点评

宋朝的平水韵与今韵大约有三分之二相通。但有三分之一的诗词只能看不能读,可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4 07:52
宋朝的平水韵与今韵大约有三分之二相通。但有三分之一的诗词只能看不能读,可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4 07:52
平水韵的平仄绝大部分都与今音相符,有些字不符也无伤大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3 22:03
平水韵编撰者真乃神人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7: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1 17:39
平水韵诗优点就是不管你用何音何种方言读都好听!

古人在对于如何能长久地传世这个问题上一直是非常重视。

文言文也具有这种性质,比如孔子最传神的两句话:“吾道一以贯之”、“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他有会意功能。这种句式利于传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8: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16:43
平水韵没有标注读音的目的就在于此,它考虑到了中国的地域辽阔和时代变迁。

既然没有标注读音,那就可以按 ...

唉,原来如观先生也是个门外汉呢!师承哪位老师?拜师几年了?你那老师也太保守了吧,怎么连些常识性的东西都不教你呢?看来教师行业也今非昔比喽~

点评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古代对于规范文字有可操作性,但是对于规范读音操作难度大,没有硬性规定,比较宽泛。 就算编撰者不是神人,那他编撰的平水韵却是被钦定认可了,这个历史地位无法取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8: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1 17:39
平水韵诗优点就是不管你用何音何种方言读都好听!

呵呵,给自己留点儿起码的尊严不好吗?这都什么逻辑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8: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17:49
平水韵的平仄绝大部分都与今音相符,有些字不符也无伤大局。

我们其实用今声来朗读也并不违背平水韵编撰 ...

平水韵编撰者真乃神人也!

点评

这乃是唐诗的魅力所致。你能闹明白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18: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8: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18:31
平水韵编撰者真乃神人也!

这乃是唐诗的魅力所致。你能闹明白吗?

点评

你怎就听不出我说反话呢?就你这智商,根本不适合开展诗词理论研究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23
贡献
13136
金钱
1556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8: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吟者再多注册几个马甲,蜂拥而上,以壮声势。

点评

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用吟者帮忙,我一人足矣。叟兄晚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2: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19: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18:12
唉,原来如观先生也是个门外汉呢!师承哪位老师?拜师几年了?你那老师也太保守了吧,怎么连些常识性的东 ...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古代对于规范文字有可操作性,但是对于规范读音操作难度大,没有硬性规定,比较宽泛。

就算编撰者不是神人,那他编撰的平水韵却是被钦定认可了,这个历史地位无法取代。


点评

别说得那么玄乎! 包括李杜在内的唐人为诗时,王文郁和刘渊的平水韵均未成书,这又作何解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0: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1 18:38
这乃是唐诗的魅力所致。你能闹明白吗?

你怎就听不出我说反话呢?就你这智商,根本不适合开展诗词理论研究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2: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6-10-11 18:58
建议吟者再多注册几个马甲,蜂拥而上,以壮声势。

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用吟者帮忙,我一人足矣。叟兄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19:42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讲过,古代对于规范文字有可操作性,但是对于规范读音操作难度大,没有硬性规定,比较宽 ...

别说得那么玄乎!
包括李杜在内的唐人为诗时,王文郁和刘渊的平水韵均未成书,这又作何解释?

点评

《切韵》的韵部太繁,唐人在实践中发现在创作时韵太窄,才允许临韵“同用”。既然“同用”已成了事实,宋人总结了唐代用韵情况,编撰了《平水韵》。这种编撰不是随意性的,基本上概括了唐代的律诗。但是唐代是一个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1 23: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3: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子诗文水清版主临帖:
我是平水韵的习者。倒覚得其有格律可循,或可从不懂、不会,到懂一些、会一点。至今我虽然还在门外,但要说半途放弃,倒已问心不舍。不是说例行“双轨”制吗?我赞成!
问好,秋祺!

余答:
回水清先生:
双轨制是违背韵乃声韵这一基本韵理的,也从未人真实行过。
如果您所谓至今还在门外不是刻意自谦的话,该帖与您无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1 23: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6-10-12 12:44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6-10-11 22:26
别说得那么玄乎!
包括李杜在内的唐人为诗时,王文郁和刘渊的平水韵均未成书,这又作何解释? ...


《切韵》的韵部太繁,唐人在实践中发现在创作时韵太窄,才允许邻韵“同用”。既然“同用”已成了事实,宋人总结了唐代用韵情况,编撰了《平水韵》。这种编撰不是随意性的,基本上概括了唐代的律诗。但是唐代是一个从古风到近体诗的过渡期,很多学者列举许多种用韵的例外,导致这些例外的各种原因都有。有的是从古风到律诗过度中产生的,有的是诗人疏漏或是故意为之。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例外”而否定平水韵的作用。古人重礼制,很重视传承的延续性。既便是对待前朝发生的事件也是严肃的。平水韵对唐代近体诗的总结是可信的,是成功的,所以他才能被官方认可。从此近体诗创作就有了严格的标准。

宋代较之唐代,经历了长期战乱,人口变迁、国都迁移。在总结了这些经验后,发现硬性规定读音操作起来很困难,又考虑到以后的传世问题,才没有注音。他的平仄较之今声不符的比例很小,所以我们用今声朗读也完全可以体会到他的韵律美。


点评

基本概念不清。 1)切韵、唐韵、广韵都不是专为诗人写诗厘定的,而是在特定群体内通行天下的正音系统。 2)三寸金莲的历史比平水韵还长,在文人笔下比平水韵还美,而今安在?谁家女子还裹脚? 3)在全国广大地区内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3: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12: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2 12:51 编辑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23:55
《切韵》的韵部太繁,唐人在实践中发现在创作时韵太窄,才允许临韵“同用”。既然“同用”已成了事实,宋 ...

呵呵。平水音不就不广韵音吗?用的是反切。我国对普通话的注音符号该是民国时的事呢。现在如果能将广韵的声母、韵母字的读音系统搞清楚了,也就能给广韵一个交代了。语音学家,虽有近十家,但大部分字的拟读音(虽然标法不同),也是定下的。不同的只是少数,主要是对一些字的介音承认与否有争议。又:那时就是有注音符号,还得要有人读啊,后人来个一句,这是标准读音吗?你作何回答?其实只要将大多语音学家认同的读音记下,不同的当作争议处理即可——就如当今那些带乡音的普通话吧。平水当作中古时的普通话吧。当今普通有读不标准的,那么对地中古音有读不标准的,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点评

从甲骨文到仿宋体,我们的文字在变化,所以我们的读音在变化也就不足为奇。 平水韵按今音去读就可以,平仄与今声不符的情况占比很小,那不是废除平水韵的理由。宋人为了能把唐代形成的近体诗传承下去才编撰的平水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2 12: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3

主题

6653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73
贡献
8110
金钱
1191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10-12 12: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10-12 12:40
呵呵。平水音不就不广韵音吗?用的是反切。我国对普通话的注音符号是民国时的事呢。现在如果能将广韵的声 ...

从甲骨文到仿宋体,我们的文字在变化,所以我们的读音在变化也就不足为奇。

平水韵按今音去读就可以,平仄与今声不符的情况占比很小,那不是废除平水韵的理由。宋人为了能把唐代形成的近体诗传承下去才编撰的平水韵,可以说是费劲心思。而我们现在有的人却不懂得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2 13: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观 发表于 2016-10-11 23:55
《切韵》的韵部太繁,唐人在实践中发现在创作时韵太窄,才允许邻韵“同用”。既然“同用”已成了事实,宋 ...

基本概念不清。
1)切韵、唐韵、广韵都不是专为诗人写诗厘定的,而是在特定群体内通行天下的正音系统。
2)三寸金莲的历史比平水韵还长,在文人笔下比平水韵还美,而今安在?谁家女子还裹脚?
3)在全国广大地区内都不符,即便在东南一带整个语音系统也都变了,偶有相符只是个案。

4)懂不懂什么叫读书音什么叫普通话?知不知道全国范围的诗韵应该在全国读书人中通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9 07: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成名旧韵诗者的旧韵诗集白送都没人要便是明证。。。


现在是什么诗集都差不多。不论新韵旧韵,新体旧体。跟韵关系不大。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37

帖子

10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1
贡献
245
金钱
368
发表于 2017-3-9 1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版诗集一般总是要诗者自己掏腰包的吧?

点评

一言中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3 17:52
或许像余秀华可以赚些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12: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20
贡献
4075
金钱
526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7-3-9 12: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 发表于 2017-3-9 11:13
出版诗集一般总是要诗者自己掏腰包的吧?

或许像余秀华可以赚些钱。

点评

或许吧。不过,余秀华出版诗集时可能也是自掏腰包的吧?除非有幕后营销团队代为包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9 19:07
把酒贪看西涧月,添香不语秣陵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237

帖子

10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1
贡献
245
金钱
368
发表于 2017-3-9 19: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9 12:59
或许像余秀华可以赚些钱。

或许吧。不过,余秀华出版诗集时可能也是自掏腰包的吧?除非有幕后营销团队代为包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00: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