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三羊

关于【平头、上尾、鹤膝、蜂腰】名称由来的哥德巴赫猜想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8: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0 18:51
你不是说只有元兢的诗髓脑是理论,王昌龄皎然不是理论吗?怎么又引用王昌龄诗格呢?你真够实用主义的! ...

我没有说吧!王昌龄的难道不是元兢的吗?

点评

你怎么和金筑子一样胡言乱语了呢?王昌龄的怎么变成元兢的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18: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0 18: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0 18:54
我没有说吧!王昌龄的难道不是元兢的吗?

你怎么和金筑子一样胡言乱语了呢?王昌龄的怎么变成元兢的了?

点评

换头,不是元兢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1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8: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0 18:55
你怎么和金筑子一样胡言乱语了呢?王昌龄的怎么变成元兢的了?

换头,不是元兢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0 20: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看文断章取义,只孤立取其一句25不得同声。且无限上纲。与原意跟本不符。

点评

翻遍《文镜秘府论》,声律理论最多的是元兢唯有,能够独立构成声律理论体系的唯有元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2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22: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0 20:47
小三看文断章取义,只孤立取其一句25不得同声。且无限上纲。与原意跟本不符。 ...

翻遍《文镜秘府论》,声律理论最多的是元兢唯有,能够独立构成声律理论体系的唯有元兢。

点评

都说了,25不同声是基于初腰事避,寻常诗免,于清都避。是有条件去讲究,并非任何情况都不避或任何情况都可以。这个才是文镜对25不同声的原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23:07
元兢所解释的“蜂腰”是元兢独立发明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2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0 22: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0 22:24
翻遍《文镜秘府论》,声律理论最多的是元兢唯有,能够独立构成声律理论体系的唯有元兢。 ...

元兢所解释的“蜂腰”是元兢独立发明的?

点评

这个还要咨询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22: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22: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0 22:33
元兢所解释的“蜂腰”是元兢独立发明的?

当然是!这个你也不知道吗?

点评

所谓诗髓脑,亦叫沈约诗格。都是沈的一些套路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23:02
当然是!-------三羊是金口玉牙的皇帝还是指鹿为马的赵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2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0 2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0 22:35
当然是!这个你也不知道吗?

当然是!-------三羊是金口玉牙的皇帝还是指鹿为马的赵高?

点评

你不读书,老想装大!只会自以为是啊!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2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22: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0 22:39
当然是!-------三羊是金口玉牙的皇帝还是指鹿为马的赵高?

你不读书,老想装大!只会自以为是啊!咳!

点评

和金筑子一样,看不懂书反而说别人不读书。你读书都读到死胡同里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6: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0 23: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0 22:35
当然是!这个你也不知道吗?

所谓诗髓脑,亦叫沈约诗格。都是沈的一些套路而已。

点评

  《诗髓脑》一卷,唐元兢撰。此书中国历代书目未有著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小学家”类著录有“《诗髓脑》一卷”,“《注诗髓脑》一卷”。“髓脑”一词,本为佛典用语。《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六:“能探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2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0 23: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我告犹 于 2017-5-10 23:10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0 22:24
翻遍《文镜秘府论》,声律理论最多的是元兢唯有,能够独立构成声律理论体系的唯有元兢。 ...

都说了,25不同声是基于初腰事避,寻常诗免,于清都避。是有条件去讲究,并非任何情况都不避或任何情况都可以。这个才是文镜对25不同声的原意
你就是无限上纲。且断章取义孤立一句去理所当然地认为。

点评

近体诗的声律,不会存在【试律诗】一套,【平常诗】一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6:22
退两步讲:一、即便如你所理解,律诗寻常不避犯蜂腰,也不等于可靠不避犯蜂腰;二,即便如你所理解,律诗寻常不避犯蜂腰,这也是空海所说,二不是元兢所说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01:06
【寻常诗中,无有免者】,能等于【寻常诗免】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0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23: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0 23:02
所谓诗髓脑,亦叫沈约诗格。都是沈的一些套路而已。

  《诗髓脑》一卷,唐元兢撰。此书中国历代书目未有著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小学家”类著录有“《诗髓脑》一卷”,“《注诗髓脑》一卷”。“髓脑”一词,本为佛典用语。《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六:“能探一切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乃与身命心无悋惜。”《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三:“观于内身,皮肤、肌肉、筋骨、髓脑,如空中云。”《佛说佛名经》卷六:“头目髓脑,如弃涕涶。”“髓脑”为人体最为重要之部分,可引申为关键、要旨等义。六朝著作已开始使用“髓脑”一名。如《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周易髓脑》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为《易髓》、《易脑》各一卷)。《诗髓脑》一书之书名亦有取于此,其意指作诗之秘诀或关键。遗文散见于《文镜秘府论》。此外,元氏还著有《沈约诗格》一卷(此据《宋秘事省四库阙书目》著录。《新唐书·艺文志》作“《宋约诗格》”,误。《宋史·艺文志》乃径作《诗格》)、《古今诗人秀句》二卷,见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等书。其中《沈约诗格》一书,据中沢希男《唐元兢著作考》(载《东洋文化》复刊十一期,一九六五年九月),则为《诗髓脑》之别名。

点评

既未有著录,那就不可考研了。但元的上尾蜂腰什么大小韵与沈大同小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0 2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0 23: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0 23:09
  《诗髓脑》一卷,唐元兢撰。此书中国历代书目未有著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小学家”类著录有“《诗 ...

既未有著录,那就不可考研了。但元的上尾蜂腰什么大小韵与沈大同小异。

点评

元兢是沈约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0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0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0 23:07
都说了,25不同声是基于初腰事避,寻常诗免,于清都避。是有条件去讲究,并非任何情况都不避或任何情况都 ...

【寻常诗中,无有免者】,能等于【寻常诗免】吗?

点评

全唐诗共有2000多位诗人,你认为他们在寻常诗里会顾忌,会刻意去避这个问题(25不同声)吗。。。那怎么寻常诗不能免呢。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苧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祗自知。客亭门外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4: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0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0 23:07
都说了,25不同声是基于初腰事避,寻常诗免,于清都避。是有条件去讲究,并非任何情况都不避或任何情况都 ...

退两步讲:一、即便如你所理解,律诗寻常不避犯蜂腰,也不等于可靠不避犯蜂腰;二,即便如你所理解,律诗寻常不避犯蜂腰,这也是空海所说,二不是元兢所说啊!

点评

上面我已经举出张籍寻常诗与试律诗的例子,有没有去避,你自己看看。 元兢有没有说,我不知道,但同样,元兢有没有要求在寻常诗也要避免,你知道吗?都是没有文献可查的东西,争论这个有结果吗?都是各执一词罢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4: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0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0 23:19
既未有著录,那就不可考研了。但元的上尾蜂腰什么大小韵与沈大同小异。 ...

元兢是沈约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14: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00:58
【寻常诗中,无有免者】,能等于【寻常诗免】吗?

全唐诗共有2000多位诗人,你认为他们在寻常诗里会顾忌,会刻意去避这个问题(25不同声)吗。。。那怎么寻常诗不能免呢。

望乡,空歌白苧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祗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这是张籍的寻常诗了。看看有没有去避吧。而且还是初腰(首句)。


徐州试反舌无声(唐·张籍)=====【试帖诗】==================【大拗不救】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仄平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省试行不由径】张籍==================================【大拗不救】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孰知求捷步,又恐异端成。
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谁能达天道,共此竞前程。
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

〇上〇〇去,平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平入去上去,平平去入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上〇〇入,〇平平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这两首是他的试律诗,是你举出的例子,这就说明在清都要避之。

点评

全唐诗共有2000多位诗人,你认为他们在寻常诗里会顾忌,会刻意去避这个问题(25不同声)吗。。。那怎么寻常诗不能免呢。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苧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祗自知。客亭门外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6: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14: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01:06
退两步讲:一、即便如你所理解,律诗寻常不避犯蜂腰,也不等于可靠不避犯蜂腰;二,即便如你所理解,律诗 ...

上面我已经举出张籍寻常诗与试律诗的例子,有没有去避,你自己看看。

元兢有没有说,我不知道,但同样,元兢有没有要求在寻常诗也要避免,你知道吗?都是没有文献可查的东西,争论这个有结果吗?都是各执一词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5: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1 16:23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8 22:26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青轩明月时,紫殿秋风日,瞳陇引夕照,晻暧映容质。”又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又曰:“徐步金门出,言寻上苑春。”
释曰:凡句五言之中,而论蜂腰,则初腰事须急避之。复是剧病。若安声体,寻常诗中,无有免者。

或曰:“君”与“甘”非为病;“独”与“饰”是病。所以然者,如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去上入,皆是病,乎声非病也。此病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重于四病,清都,师皆避之。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

【释曰】部分的说法,是日本空海的;【或曰】部分部分的说法,是唐朝元兢的。
1、
【释曰】中【寻常诗中,无有免者】的意思,应为:平常诗中,没有不避忌的,而不是【平常诗中,不必忌讳】!
2、
【或曰】中【平声非病也】,是元兢对于沈约理论的发展。元兢《诗脑髓》主要理论的最先流行和最终定型,当在公元666—681的15年之间。【清都师皆避之】,这里当理解为:666年以前的宫廷文化圈皆避之。其言外之意,京城之外的诗人未必知道对沈约蜂腰的改进。
3、
假如认为,京城诗人皆须避蜂腰,非京城人无须避蜂腰,或寻常诗中无须避蜂腰,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点评

问题是寻常诗里谁避了?张籍就是例子。 清都只是代指今时今日的教育部。也就是说,当时教育部是这样要求,所以你所举例的试律诗都没有二五同声,但不等于民间就不得二五同声。不然张籍怎会有向晚青山下的句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11
明明是解读沈约八病理论,而且当时就已经说“不须避”,为什么三羊硬要拿来当大唐诗律呢?也是网络笑话一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1 16: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5:43
第三,蜂腰。

蜂腰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诗曰: ...

明明是解读沈约八病理论,而且当时就已经说“不须避”,为什么三羊硬要拿来当大唐诗律呢?也是网络笑话一宗!

点评

三羊只问你一句,以下是谁的理论? 如陆机诗云:“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河”与“烟”平声。此上尾,齐、梁已前,时有犯者。齐、梁已来,无有犯者。此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为未涉文途者也。唯连韵者,非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1 16: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0 22:46
你不读书,老想装大!只会自以为是啊!咳!

和金筑子一样,看不懂书反而说别人不读书。你读书都读到死胡同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6: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0 23:07
都说了,25不同声是基于初腰事避,寻常诗免,于清都避。是有条件去讲究,并非任何情况都不避或任何情况都 ...

近体诗的声律,不会存在【试律诗】一套,【平常诗】一套的!

点评

寻常诗与试律诗肯定不一样,试律诗声律严格很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6: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5-11 16:29 编辑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4:26
全唐诗共有2000多位诗人,你认为他们在寻常诗里会顾忌,会刻意去避这个问题(25不同声)吗。。。那怎么寻常诗不能免呢。
望乡,空歌白苧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祗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这是张籍的寻常诗了。看看有没有去避吧。而且还是初腰(首句)。
可以的,只是不能称作近体诗罢了!红楼梦上的【连平仄都是可以不要的】,不要平仄也可以是诗,只是不为律诗罢了!另:
【日望乡】,日字,并非只有【入】声,还有【去】声呢!

点评

日字去声?在那韵部? 先别说日字,也不用这首诗。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晚字与下字都是上声了,而且这首肯定是近体诗五言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6: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5-11 16:10
明明是解读沈约八病理论,而且当时就已经说“不须避”,为什么三羊硬要拿来当大唐诗律呢?也是网络笑话一 ...

三羊只问你一句,以下是谁的理论?
如陆机诗云:“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河”与“烟”平声。此上尾,齐、梁已前,时有犯者。齐、梁已来,无有犯者。此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为未涉文途者也。唯连韵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也。下句有云“郁郁园中柳”也。

点评

老师告诉你:这是沈约的四声八病论之“上尾”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17:0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6:24
可以的,只是不能称作近体诗罢了!红楼梦上的【连平仄都是可以不要的】,不要平仄也可以是诗,只是不为律诗 ...

日字去声?在那韵部?
先别说日字,也不用这首诗。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晚字与下字都是上声了,而且这首肯定是近体诗五言律诗。

点评

不合声律,如何肯定就是近体诗呢?这是什么逻辑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17:0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6:22
近体诗的声律,不会存在【试律诗】一套,【平常诗】一套的!

寻常诗与试律诗肯定不一样,试律诗声律严格很多。

点评

【寻常诗与试律诗肯定不一样】 这个,三羊知道。如同【唐诗】与【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1 17: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6:36
三羊只问你一句,以下是谁的理论?
如陆机诗云:“衰草蔓长河,寒木入云烟。”“河”与“烟”平声。此上 ...

老师告诉你:这是沈约的四声八病论之“上尾”啊~

点评

另一说法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7: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告犹 发表于 2017-5-11 17:03
寻常诗与试律诗肯定不一样,试律诗声律严格很多。

【寻常诗与试律诗肯定不一样】
这个,三羊知道。如同【唐诗】与【近体诗】

点评

那你82楼想表达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12
你怎么不知道试帖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5-11 17: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7:07
【寻常诗与试律诗肯定不一样】
这个,三羊知道。如同【唐诗】与【近体诗】 ...

你怎么不知道试帖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呢?

点评

声律,没有区别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8

帖子

2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9
贡献
515
金钱
806
发表于 2017-5-11 17:1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5-11 15:43
【释曰】部分的说法,是日本空海的;【或曰】部分部分的说法,是唐朝元兢的。
1、
【释曰】中【寻常诗中, ...

问题是寻常诗里谁避了?张籍就是例子。
清都只是代指今时今日的教育部。也就是说,当时教育部是这样要求,所以你所举例的试律诗都没有二五同声,但不等于民间就不得二五同声。不然张籍怎会有向晚青山下的句子。

点评

声律,还要分【平常】与【非常】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21
清都 基本解释: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 2.帝王居住的都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20
不合近体诗的声律,就不是近体诗!这个还有什么好研究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1 17: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1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