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潭州雨梦

特定拗句格式多于正格律句吗?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6-9-17 07: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17 07:46
根据记载,应该是沈宋从永明体中选择了五言八句,句中讲平仄,句间讲粘对,中两联讲对仗的这一种诗体加以提 ...

说话要有依据,你也是无根无据的臆想臆测臆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6-9-17 07: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17 07:46
根据记载,应该是沈宋从永明体中选择了五言八句,句中讲平仄,句间讲粘对,中两联讲对仗的这一种诗体加以提 ...

句间讲粘对,难道不是元兢的理论吗?

点评

永明体诗的一种形式就是句间讲粘对的,这与元兢说不说无关。沈宋决不是看了元兢的理论才提倡近体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7 0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8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7 07: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9-17 07:51
句间讲粘对,难道不是元兢的理论吗?

永明体诗的一种形式就是句间讲粘对的,这与元兢说不说无关。沈宋决不是看了元兢的理论才提倡近体的!

点评

元兢以前, 已有近体诗的声律作品,并无近体诗的声律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7 08:08
永明体的声律理论,没有换头的说法。 两联之间的声调关系,永明体的声律理论【鹤膝】,近体诗的声律理论是【换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7 08: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6-9-17 08: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7 08:0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17 07:59
永明体诗的一种形式就是句间讲粘对的,这与元兢说不说无关。沈宋决不是看了元兢的理论才提倡近体的!
...

永明体的声律理论,没有换头的说法。
两联之间的声调关系,永明体的声律理论【鹤膝】,近体诗的声律理论是【换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6-9-17 08: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9-17 08:1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9-17 07:59
永明体诗的一种形式就是句间讲粘对的,这与元兢说不说无关。沈宋决不是看了元兢的理论才提倡近体的!
...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高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元兢以前,
已有近体诗的声律作品,并无近体诗的声律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9-17 10: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6-9-17 07:48
有理。汽车满地跑,还研究轮子圆的好还是扁的好

已经有新式轮子问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6-9-17 10: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6-9-17 02:24
依《全唐诗》统计,是接近五万首。但查找特定拗句应在近体诗中找,而五万首中是包刮大量的四言诗和古风, ...

潭州雨梦 先生说“  依《全唐诗》统计,是接近五万首。但查找特定拗句应在近体诗中找,而五万首中是包刮大量的四言诗和古风,以及六言诗,词等,到那里去找,岂不是白忙活?这种说法属夸夸其谈,既不科学,也不专业。”   ---- 22# 贴

回:潭州雨梦 先生的这个说法是有点武断和错误。 在王力时代,应该是这样调查,这才是科学,这才是专业。
   说“查找特定拗句应在近体诗中找”,这是没错。 但是,在这之前,近体诗(七言,五言)又在哪里来呢? 这还不是又要在“接近五万首的唐诗里查找”吗?  在王力时代,有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 等几个学生帮忙的话,应该不是太难的事。
    先要用“属夸夸其谈,既不科学,也不专业。”的方法把近体诗(七言,五言)从接近五万首的唐诗里整理出来。然后,才能从近体诗(七言,五言)里“查找特定拗句”, 是不是这样?

    潭州雨梦 先生自己调查了杜甫的五律623首诗,这个,值得赞一个!  但该深入想一想,这应是利用了某某人的整编的 杜甫 资料了。而那个某某人呢? 想一定也是用“属夸夸其谈,既不科学,也不专业的方法。”从接近五万首唐诗里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如果,某某人仅是整理了一个大概,那么,潭州雨梦 先生的结论也仅是个大概。  
   是不是这个道理?

   最后,说“五万多首”唐诗,据王力他们能调查到的资料来看,这也应该是符合事实的,不是错误。 其次是,潭州雨梦 先生自己也没有证明,特定拗句“在近体诗中反而比“仄仄平平平仄仄”用得更普遍。”是个错误。尽管,特定拗句是用得比较多。
   这个,倒是期待潭州雨梦 先生的证实。


点评

我查杜甫五律623首,共有: □□■□■句式161句, ■□■□■句式13句。 合计174句, 174/623×2=14%。 三仄尾句式119+18句=137句 137/623×2=11%。 则正格律句约占75%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20:42
除近发旧文证明不实外,还从《唐诗三百首》等书证实其均未超过3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7 1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12: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17 10:57
潭州雨梦 先生说“  依《全唐诗》统计,是接近五万首。但查找特定拗句应在近体诗中找,而五万首中是包刮 ...

除近发旧文证明不实外,还从《唐诗三百首》等书证实其均未超过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20: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17 10:57
潭州雨梦 先生说“  依《全唐诗》统计,是接近五万首。但查找特定拗句应在近体诗中找,而五万首中是包刮 ...

我查杜甫五律623首,共有:
□□■□■句式161句,
■□■□■句式13句。
合计174句,
174/623×2=14%。
三仄尾句式119+18句=137句
137/623×2=11%。

则正格律句约占75%

点评

三羊不知你统计的结果有什么用处?或者是你要证明什么? 假定,杜甫的诗,没有特拗和大拗,100%绝对符合24分明,你能以此得出唐朝近体诗的声律,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结论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1 2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1 2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21 20:42
我查杜甫五律623首,共有:
□□■□■句式161句,
■□■□■句式13句。

三羊不知你统计的结果有什么用处?或者是你要证明什么?
假定,杜甫的诗,没有特拗和大拗,100%绝对符合24分明,你能以此得出唐朝近体诗的声律,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结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07: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明白多想再说。有什么用处?玩玩开心而已!

点评

考证太累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2 07: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0
发表于 2017-5-22 07: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7-5-22 07:08
看不明白多想再说。有什么用处?玩玩开心而已!

考证太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6 2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