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定拗句”格式多于正格律句吗
大学教科书《古代汉语》《(二十八)诗律》第1058页“(1)在(丙)种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在这种拗救的情况下,本句七言的第三字或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说这种句式是拗救,是为了讲述和记忆的方便。其实这种“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在近体诗中反而比“仄仄平平平仄仄”用得更普遍,应看作正格。……”《古代汉语》是王力的学生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 王力、林焘校订。据说,他们查了5万多首唐诗得出的结论。
上述结论雨梦认为不切实际
王力先生素为我敬重,然其学生查了5万多首唐诗得出的“仄仄平平仄平仄”用得更普遍,应看作正格”结论。实不敢苟同。《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只能在近体诗里找,而全唐诗才“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哪来“5万多首唐诗”?岂不笑话!
“特定拗句”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仄
◆■□□■□■
我查杜甫五律623首,共有:
□□■□■句式161句,
■□■□■句式13句。
合计174句,
174/623×2=14%。
三仄尾句式119+18句=137句
137/623×2=11%。
则正格律句约占75%
王力:“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雨梦按:但查杜诗,还是有例外)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
杜诗五律中的特定拗句:
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
1年年小摇落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2家家养乌鬼
3治生且耕凿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
4应论十年事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其二
5明年下春水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其二
6悠悠照边塞
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7清谈见滋味
过客相寻
8时闻系舟楫
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
9移樽劝山简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10群仙不愁思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11江村独归处
九日登梓州城
12兵戈与关塞
九日奉寄严大夫
13遥知簇鞍马
游修觉寺
14诗应有神助
送裴五赴东川
15故人亦流落
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
16时应念衰疾
徐九少尹见过
17何当看花蕊
送人从军
18今君渡沙碛
寄杨五桂州谭
19江边送孙楚
逢唐兴刘主簿弟
20轻舟下吴会
敬简王明府
21看君用高义
房兵曹胡马诗
22骁腾有如此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23淹留问耆老
春日忆李白
24清新庾开府
25何时一尊酒
寄高三十五书记
26闻君已朱绂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27平生为幽兴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二
28翻疑柁楼底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九
29絺衣挂萝薜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十
30祗应与朋好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十五
31东柯遂疏懒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十六
32东柯好崖谷
重过何氏五首其五
33蹉跎暮容色
杜位宅守岁
34谁能更拘束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35汤年旱颇甚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36封侯意疏阔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其三
37无由睹雄略
官定后戏赠
38老夫怕趋走
奉赠严八阁老
39蛟龙得云雨
春宿左省
40明朝有封事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其二
41谁能共公子
奉荅岑参补阙见赠
42故人得佳句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43无才日衰老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
44兼将老藤杖
秦州杂诗二十首
45迟回度陇怯
46西征问烽火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
47州图领同谷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48防河赴沧海
49那闻往来戍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八
50东征健儿尽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十三
51船人近相报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十四
52何时一茅屋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十八
53西戎外甥国
天末忆李白
54凉风起天末
雨晴
55今朝好晴景
56看君用幽意
月夜
57遥怜小儿女
58何时倚虚幌
西郊
59无人觉来往
春水
60朝来没沙尾
村夜
61中原有兄弟
画鹰
62何当击凡鸟
孟冬
63终然减滩濑
恶树
64方知不材者
晚晴
65时闻有余论
即事
66人怜汉公主
天河
67含星动双阙
蒹葭
68江湖后摇落
废畦
69秋蔬拥霜露
不归
70河间尚征伐
独立
71天机近人事
空囊
72囊空恐羞涩
蕃剑
73如何有奇怪
巴山
74巴山遇中使
雨
75干戈盛阴气
雷
76龙蛇不成蛰
77何须妒云雨
夜
78烟尘绕阊阖
归
79他乡悦迟暮
雨
80清凉破炎毒
园
81畦蔬绕茅屋
村夜
82中原有兄弟
城上
83遥闻出巡守
山馆
84鸡鸣问前馆
溪上
85西江使船至
骊山
86骊山绝望幸
洛阳
87清笳去宫阙
耳聋
88生年鹖冠子
摇落
89长怀报明主
中夜
90胡雏负恩泽
吾宗
91吾宗老孙子
中宵
92亲朋满天地
遣愁
93兵戈与人事
有叹
94壮心久零落
提封
95提封汉天下
晓望
96荆扉对麋鹿
向夕
97琴书散明烛
返照
98牛羊识童仆
日暮
99牛羊下来久
夜雨
100天寒出巫峡
白盐山
101词人取佳句
滟滪堆
102沈牛荅云雨
夜二首
103蛮歌犯星起
玉台观
104人传有笙鹤
月三首其三
105南飞有乌鹊
雨四首其三
106时危觉凋丧
长江二首
107归心异波浪
秋野五首
108盘餐老夫食
秋野五首其三
109稀疏小红翠
秋野五首其四
110飞霜任青女
111秋野五首其五
儿童解蛮语
112覆舟二首
徒闻斩蛟剑
113独坐二首
胡笳在楼上
114九日五首 其三
欢娱两冥漠
115九日五首 其二
茱萸赐朝士
116社日两篇其二
陈平亦分肉
117将晓二首其二
归朝日簪笏
118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
闻高常侍亡
119归朝不相见
刈稻了咏怀
120无家问消息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其一
121非君爱人客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其二
122长林偃风色
行次盐亭县卿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
123长歌意无极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124空余穗帷在
春日江村五首
125艰难贱生理
春日江村五首其四
126邻家送鱼鳖
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127楼高欲愁思
巴山
128巴山遇中使
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其二
129吟诗坐回首
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其三
130天涯稍曛黑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四
131寒空见鸳鹭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其二
132无劳映渠盌,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
133非寻戴安道
暂往白帝复还东屯
134加餐可扶老
晓望白帝城盐山
135春城见松雪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136张弓倚残魄
宴王使君宅题二首其二
137江湖堕清月
登岳阳楼
138昔闻洞庭水
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
139衰年病祗瘦
对雪
140随风且间叶
141无人竭浮蚁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142王孙丈人行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
143柴门了无事
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
144倾都看黄屋
花底
145深知好颜色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
146新亭有高会
客旧馆
147无由出江汉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148如何碧鸡使
去蜀
149安危大臣在
避地
150诗书遂墙壁
151神尧旧天下
余下沔鄂
152凭将百钱卜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153昏昏阻云水
送田四弟将军将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节度阳城郡王卫公幕
154离筵罢多酒
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其二
155玄成负文彩
黄鱼
156泥沙卷涎沫
麂
157无才逐仙隐
乘雨入行军六弟宅
158萍漂忍流涕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
159乌台俯麟阁
独坐
160沧溟服衰谢
公安县怀古
161维舟倚前浦
※
不合王力诗说,首字当平而仄的句例13例
仄平仄平仄 ■□■□■
暂如临邑至㟙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1野亭逼湖水
2暂游阻词伯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3宋公旧池馆
官定后戏赠
4老夫怕趋走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
5不成向南国
怀旧
6自从失词伯
暂如临邑至㟙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7野亭逼湖水
奉荅岑参补阙见赠
8故人得佳句
除架
9束薪已零落
入宅三首
10客居愧迁次
入宅三首其三
11只应与儿子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其四
12壮年学书剑
更题
13只应踏初雪
※※※
杜甫五律中的三仄尾句
三仄尾:(119句)/478×2=12.45%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1.犹瞻太白雪
2.今朝汉社稷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一
3.迟回度陇怯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一
4.萧萧古塞冷
收京三首其二
5叨逢罪己日
春宿左省
6星临万户动
送贾阁老出汝州
7人生五马贵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九
8将军不好武
重过何氏五首其五
9斯游恐不遂
晚行口号
10三川不可到
收京三首其一
11须为下殿走
12依然七庙略
初月
13微升古塞外
14庭前有白露
苦竹
15青冥亦自守
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16时危未授钺
北邻
17青钱买野竹
18时来访老疾
寄杨五桂州谭
19梅花万里外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20蝉声集古寺
促织
21悲丝与急管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其二
22奇兵不在众
云山
23神交作赋客
秋笛
24清商欲尽奏
日暮
25将军别换马
病马
26尘中老尽力
蕃剑
27风尘苦未息
铜瓶
28铜瓶未失水
29蛟龙半缺落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30还闻献士卒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31身无却少壮
泛江送客
32离筵不隔日
上牛头寺
33青山意不尽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其二
34终思一酩酊
村夜
35村舂雨外急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36蝉声集古寺
寄杨五桂州谭
37梅花万里外
可惜
38花飞有底急
悲秋
39凉风动万里
送元二适江左
40经过自爱惜
渡江
41春江不可渡
双燕
42应同避燥湿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
43东林竹影薄
泛江
44方舟不用楫
西山三首其三
45蚕崖铁马瘦
捣衣
46宁辞捣熨倦
送远
47亲朋尽一哭
观兵
48妖氛拥白马
萤火
49随风隔幔小
薄暮
50人生不再好
放船
51江流大自在
岁暮
52烟尘犯雪岭
遣意二首 其二
53邻人有美酒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其三
54真供一笑乐
归来
55开门野鼠走
56凭谁给曲蘖,
严郑公阶下新松
57何当一百丈
初冬
58渔舟上急水
59干戈未偃息
春日江村五首
60乾坤万里眼
春日江村五首其三
61经心石镜月
渝州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62船经一柱观
又雪
63微微向日薄
怀锦水居止二首
64犹闻蜀父老
寄贺兰铦
65相随万里日
入宅三首
66衰年不敢恨
卜居
67桃红客若至
汉州王大录事宅作
68南溪老病客
竖子至
69楂梨且缀碧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其二
70谁云滑易饱
白帝楼
71楼光去日远
峡隘
72青山各在眼
能画
73时时用抵戏
历历
74无端盗贼起
提封
75时徵俊乂入
覆舟二首
76篙工幸不溺
江上
77高风下木叶
中夜
78长为万里客
冬深
79风涛暮不稳
不寐
80瞿塘夜水黑
秋峡
81江涛万古峡
雨
82风扉掩不定
晚晴
83秋分客尚在
雨四首 其四
84繁忧不自整
雨
85冥冥甲子雨
晚
86朝廷问府主
送王十六判官
87荒林庾信宅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寄杜位
88封书两行泪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89曾闻宋玉宅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90秋风楚竹冷
孤雁
91谁怜一片影
人日两篇
92云随白水落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93才士得神秀
江边星月二首
94余光隐更漏
重题
95还瞻魏太子
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96吾徒自漂泊
泊岳阳城下
97图南未可料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
98因声置驿外
湘夫人祠
99虫书玉佩藓
100苍梧恨不尽
双枫浦
101江边地有主
哭李常侍峄二首
102长安若个畔
酬寇十侍御锡见寄四韵复寄寇
103来簪御府笔
104南瞻按百越
瞿唐怀古
105西南万壑注
送司马入京
106群盗至今日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
107关心小剡县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其二
108相看万里外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
109枝间喜不去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其二
110衣裳判白露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111哀弦绕白雪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
112高楼忆疏豁
别崔潩因寄薛据孟云卿
113如何久磨砺
巴山
114天寒邵伯树
收京
115衣冠却扈从
柳边
116枝枝总到地
送窦九归成都
117文章亦不尽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118频惊适小国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
119阑干上处远
※
不合王力诗说首字当平的仄起三仄尾句
仄起三仄尾(18句)/478÷2=1.89%
归燕
1故巢傥未毁
倦夜
2竹凉浸卧内
赠韦赞善别
3秪应尽客泪
4往还二十载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其二
5使君自有妇
萤火
6幸因腐草出
捣衣
7亦知戍不返
病马
8物微意不浅
送远
9别离已昨日
观兵
10北庭送壮士
岁暮
11济时敢爱死
村雨
12世情只益睡,
洛阳
13洛阳昔陷没
谒真谛寺禅师
14未能割妻子
忆郑南玭
15郑南伏毒寺
入乔口
16贾生骨已朽
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
17楚岸朔风疾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其五
18欲陈济世策
特定拗句在唐诗中有不少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用仄声的诗例,使王力诗说:“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而因此在网上遭到置疑。
本人诗还是遵王力诗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