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8|回复: 43

品评茶诗一首:清·陆廷灿《咏武夷茶》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84

主题

1972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1
贡献
2226
金钱
2757
发表于 2016-8-26 23: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9

主题

85

帖子

4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103
金钱
174
发表于 2016-8-27 08: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桑苎家传旧有经,

好像在那里看到过,就是前人对首句的押韵可以这样用。可视为押韵,也可视为不押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1

主题

3559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莲池风雅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55
贡献
2591
金钱
6810
发表于 2016-8-28 08: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兄真学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09: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巅 发表于 2016-8-27 08:09
桑苎家传旧有经,

好像在那里看到过,就是前人对首句的押韵可以这样用。可视为押韵,也可视为不押韵。 ...

押韵,有临韵通押,也有近韵借押的。——这种押韵是可以的。借一字押,多用于首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6-8-28 11: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经,不入韵,亦非邻韵。不足取法,唯苏浙闽方言读来差近。”
【经】,依《平水韵》或《广韵》都是可读平仄两声的字。《广韵》读平声有多义,仄声为单指。故仄声较为合理。而此诗为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是应用仄声字,因而仄声为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8 21: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来的孤平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21: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8-28 21:26
”经“是仄的话,成了孤平句;“经”是平,又不是十二文的邻韵,看来只能算出韵了,不过清代对韵律的要求 ...

呵呵。经属借押近韵。多为借押于首句。不算出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21: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8-29 06:23 编辑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8-28 21:38
借押近韵是指邻韵,还是其它的韵都行?我印象里好象王力说的是邻韵。问好! ...

读音相近。如in、ing韵。因ing韵实为古音in的变化音。音质还是很相近的。
又王力的临韵归类中没有可将“经”与“君”作临韵的。这类近韵借押的,在元北曲中有,北宋词中也多见,也多是北方人写的哦。与方言音无关。

苏轼《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

   辛弃疾《鹧鸪天》
绿鬓都无白发侵。醉时拈笔越精神。爱将芜语追前事,更把梅花比那人。
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君侯要识谁轻重,看取金杯几许深。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点滴霖。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49
发表于 2016-8-28 22: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21:41
读音相近。如in、ing韵。因ing韵实为古音in的变化音。音质还是很相近的。 ...

如此押韵俺不懂。不能乱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28 22: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8-28 22:13 编辑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8-28 22:03
如此押韵俺不懂。不能乱说!

呵呵。这不是你看不看得懂的问题,而是事实如此。苏轼《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辛弃疾《鹧鸪天》
绿鬓都无白发侵。醉时拈笔越精神。爱将芜语追前事,更把梅花比那人。
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君侯要识谁轻重,看取金杯几许深。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4

主题

1972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1
贡献
2226
金钱
27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0: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4

主题

1972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1
贡献
2226
金钱
27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0: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4

主题

1972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1
贡献
2226
金钱
27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4

主题

1972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1
贡献
2226
金钱
27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0: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4

主题

1972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1
贡献
2226
金钱
27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0: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4

主题

1972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1
贡献
2226
金钱
27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0: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31 12: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16-8-31 10:15
个人以为词可宽,因为唱的缘故,考察元音便可;于诗,是吟诵,不能不顾收尾辅音。 ...

是的。在律诗中,多是借押于首句。
在词曲中,近韵相押的要宽些:如有将词韵第六部与第十三部、词韵第七部与第十四部相押的,也属近韵借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4

主题

1972

帖子

77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361
贡献
2226
金钱
27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3: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8-31 18: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1 22:02 编辑
杨逍 发表于 2016-8-31 13:10
是的,唱腔里,最关键是元音,收尾辅音影响不大。

在唱词中,甚至有将ou与u韵押,uo与ao韵押的我猜是唱者将韵尾音拉长才相押的。
在写诗词中,若非不得不用那个字,我个人的看法还是不要这类借押。但知道有近韵借押这个概念,倒也不是坏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音谐才是押韵的本质——故押韵可以有宽有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6-9-1 2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1 20:44 编辑
杨逍 发表于 2016-8-31 10:12
经,仄读词义与本句不相干啊,格律也不符。

杨逍:经,仄读词义与本句不相干啊,格律也不符
回复:先论词义,依《广韵》经字的平声解释为:常也,絞也,徑也,亦經緯。 又姓出何氏姓苑。古靈切 又音徑四。经字的仄声 的解释为: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这诗里的经字,是指《疏》里的經,謂經緯。---常法也,道之常也。《茶经》或《续茶经》里的经字,是指道之常也,常法也,也即是古典文里“謂經緯”。 所以说,此诗的经字,是平读仄读两皆可字。

  后谈格律,在这里请教一个问题:在“经”字为字声时,格律也不符那个平仄格式?或者,先生是据什么理由说“经”字是不符格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 21: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1 21:53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1 20:28
杨逍:经,仄读词义与本句不相干啊,格律也不符。
回复:先论词义,依《广韵》经字的平声解释为:常也,絞 ...

苏兄博学。查了下,在平水韵中有解释。用在“经纬”意或“织”意时,可平仄两读。其它时候还是作平声的。
又:此处“经”为平声,作“经书”解更合理些。就当是近韵借押吧——多借押于首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3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9-1 22: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6-9-1 22:26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28 22:04
呵呵。这不是你看不看得懂的问题,而是事实如此。苏轼《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 ...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 凄清。点滴 凄清。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网上录错。

另:经,此处平声。南方口音in和 ing不分,因而有一些错押的情况,可以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6-9-1 22: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1 22:36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 21:36
苏兄博学。查了下,在平水韵中有解释。用在“经纬”意或“织”意时,可平仄两读。其它时候还是作平声的。: ...

《平水韵》中有解释吗?据我所知,《平水韵》是韵表。据版本不同,有一些版本是加有一点点解释,但到底不是字典、韵书。不如《广韵》正确,取义应据《广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 22: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1 22:34
《平水韵》中有解释吗?据我所知,《平水韵》是韵表。据版本不同,有一些版本是加有一点点解释,但到底不 ...

在搜韵上有。对经的解释很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 22: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1 22:4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1 22:24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 ...

所举几人(苏、辛、李),都是北方人。可不是南方人哦。故说这与方言音无关。这只能说明是近韵相押了。当然,这样的例子毕竟不多。如果不是非得用这类字时,还是避开为好。毕竟是用韵从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6-9-1 2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1 22:44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 22:35
在搜韵上有。对经的解释很多的。

原来是这样查!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直接了当网上的《汉典》(康熙字典)来得更为正确。搜韵,已是二三手资料。是不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 22: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1 22:42
原来是这样查!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直接了当网上的《汉典》(康熙字典)来得更为正确。搜韵,已是二手 ...

呵呵。毕竟这也是个资料。在词韵中,对经读去声的(注为经纬,又织),但对经读平声不注。这也可说明,在作经纬、织解时,是平仄两读的。其它的时候还是读平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16-9-1 22: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9-1 22:59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9-1 22:46
呵呵。毕竟这也是个资料。在词韵中,对经读去声的(注为经纬,又织),但对经读平声不注。这也可说明,在 ...

这是我们现在对“经,經緯”的理解。
古典文学里是这样解释“經緯”的经字:《疏》經,謂經緯。經者,道之常。茶经或茶道即是取这个意义。即此现在是读平声的多,但也无法说,读为仄声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 22: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1 22:42
原来是这样查!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直接了当网上的《汉典》(康熙字典)来得更为正确。搜韵,已是二三 ...

呵呵。那就按你说得去做吧。——康熙字典
经〔古文〕 坕《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 音涇。《說文》織也。《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易•屯卦》君子以經綸。《疏》經,謂經緯。
又《易•頤卦》拂經於丘。《註》經猶義也。
又《書•酒誥》經德秉哲。《傳》能常德持智。《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註》經者,道之常。
又《詩•大雅》經之營之。《傳》經,度之也。
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註》經,謂爲之里。《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註》經,法也。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又《禮•月令》毋失經紀。《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又《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又《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晉語》雉經於新城廟。《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又《廣韻》古定切,音徑。經緯也。
又織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9-1 23: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9-1 22:52
这是我们现在对“经,經緯”的理解。
古典文学里是这样解释“經緯”的经字:《疏》經,謂經緯。經者,道之 ...

个见,这里的经就作经书之意解,更为合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