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精华1874
注册时间2015-4-24
威望17594
金钱123870
贡献94067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威望- 17594 点
贡献- 94067 次
金钱- 123870 枚
  
|
59、抒情诗词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处:唐 李商隐【无题】
含意:所谓灵犀相通是比喻双方情感相通。
原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亦为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
分曹:分组。
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古代的一种游戏。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格律:仄起式七言律诗。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既然身上无彩凤的双翼,那就不能比翼齐飞;但是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宴会上众人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又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直至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声应该上朝点卯了;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一样。
首联两句,交明时间和地点。叠言昨夜,更有追思不止的意思,同时给人阅读上的审美享受。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
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
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
颈联写送钩覆射酒暖灯红之乐。送钩来自汉代的一个传说,相传钩弋夫人小时候双手一直都是握成拳的姿势,没有办法松开,后来武帝见到,掰开她的手,一块玉钩从手中掉下,从此双手不再蜷曲,被封为“钩弋夫人”,后人对此传说效仿改编,在酒席上藏钩行酒令让人猜玩。覆射也是唐代酒席上的一种游戏,众人在酒令中以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两个游戏都是需要多人参加配合才能完成的。
与前两联诗联系起来,前面还是星辰高挂,泠然清风的空旷夜幕,这里却人影憧憧,酒暖灯红。“暖”字和“红”字,一个形容春酒,一个形容蜡灯,充溢着恣荡欢笑,一派和谐景象。前后对比,令人心生不安。
诗的最后两句走马兰台的凄凉痛苦也便是水到渠成了,听鼓而起,恰如蓬草,今朝的寂寞萧索,使人念及昨日的灯红酒暖。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 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令人感伤。这是一种反结法。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说是窥贵家姬妾之作,还有人说是追想京华游宴之作……但羁宦思乐境也好,觊觎貌美女郎也罢,诗中所表达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皆然心态显是力透纸背,那些寻常或普通的意象,被有规律的置放在短短八句五十六字当中,使人感受到一种追寻的热切和悲哀的失落。
全诗在哀婉凄凉的乐调下给人一种似解非解的感觉,让人觉的既像是写给不能长久相伴的恋人的,又像哀叹君臣遇合,却似乎没有这么世俗,如此,就是李义山无题诗的妙处所在了。
该诗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一气呵成,美不胜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