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精华1874
注册时间2015-4-24
威望17593
金钱123835
贡献94035
首席版主
华夏韵墨首席版主
 
威望- 17593 点
贡献- 94035 次
金钱- 123835 枚
  
|
22、抒情诗词名句——一叶叶,一声声,孔径滴到明。
出处;唐 温庭筠【更漏子】
含意:抒发秋情之句,秋雨之夜,词人难以入睡。耳听着雨打梧桐的声音,雨水又从梧桐叶上滴到台阶上,由于夜静淅沥之声清晰可闻,词人失眠,只好听着雨滴空阶之声,一直到天明。
原词
【更漏子】
玉炉香,
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
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
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
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共写过六首内容相仿的《更漏子》,歌唱的是午夜情事。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开头三个字,表面看是景语,不像后来李清照《醉花阴》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含有以炉烟袅袅来表示愁思无限的意思。
次句“红蜡泪”就不同了:夜间燃烛,用以照明,但多了一个“泪”字,便含有了人的感情。说“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了。
“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玉炉”、“红蜡”相映衬。这句紧承上句,说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人的秋思。“秋思”,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人心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偏照”者,非照不可也。这一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人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此刻,在这美丽的画堂中,冷清寂静,只有玉炉之香,红蜡之泪,与女主人相伴,不管它们是有意,无意,但在她看来,却是“偏照”。
至此,是蜡在流泪,抑或人在流泪,浑融一体,更反衬女主人公的“秋思”之深。概言之,第一句主要是衬景,二句景中含情,三句感情色彩强烈,女主人公的愁肠百结,呼之而出了。
“眉翠薄,鬓云残”,两句写人。以翠黛描眉,见其眉之美。鬓云,是形容美发如云,可知其人之美。但紧接着用了一个“薄”字,一个“残”字,景况便完全不同了。“薄”字形容眉黛褪色,“残”字描绘鬓发不整。这两个字反映出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情态,不仅写外貌,也同时写出了她内心难言的苦闷。“夜长衾枕寒”,继续写思妇独处无眠的感受,它不仅点明了时间:长夜漫漫;写出了人的感觉:衾枕生寒,这些景物如粒粒珍珠,用“秋思”这条线把它们串了起来。
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
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陈廷焯说:“‘梧桐树’数语,用笔较快,而意味无上文章之厚。”(《白雨斋词话》)《更漏子》下阕,写梧桐夜语,正有此特色。这里直接写雨声,间接写思妇,亦是“夜长衾枕寒”的进一步说明;但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