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穿越梅嶺

[诗词理论] 《六一詩話》衍義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08: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掌付 发表于 2015-10-15 07:38
再來學習,置頂!!

感謝支持,還請提意見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08: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秋雨支持,早上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5 09: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10-15 09:20 编辑

7、古詩中補字、改字幾例。

   古典詩評(詩話)在談及創作的時候,涉及到具體字的用法、優劣的很多,關注經典作品不同版本,同時也以評品優劣為主。我們所熟知的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著名的例子,有人看過王安石的詩稿,“綠”是對“到”、“過”、“入”、“滿”等十幾個字反復修改後的定稿,由此也可見古人創作精神的一絲不苟和注重對一字一詞的提煉。再有就是對孟浩然“還來就菊花”中的“就”字,有人讀孟浩然的詩,但偏偏這個“就”脫字了,於是嘗試給補了“醉”、“賞”、“對”、“泛”等,都感到不滿意,後來見到了完善的版本,看到孟浩然是“就菊花”而不是“醉菊花”等等,方才知道唐人於詩是不妄下一字的。歐陽修同樣注意到了前人詩歌寫作中的煉字現象,當他看到或者聽到陳從易跟詩友試補杜甫詩中缺字的時候,便將之記錄了下來。當時陳從易看到老杜《送蔡都尉詩》中的“身輕一鳥過”是沒有“過”字的,在流傳中脫誤了,陳從易便跟他的詩友試圖給補上,他們有的說“疾”,有的說“落”,有的說“起”,有的說“下”,最後意見都不能統一,為什麼?都不滿意。本來,老杜這詩是寫給一個武將的,前面六句都是夸這個武將如何如何勇猛的,“過”并不複雜,重上下文的關係來看,身輕一鳥“落”或者“起”都和後面的“搶急萬人呼”不匹配,缺乏那種勇武而身輕的神韻,也就是說,這樣寫,不符合一個勇武武將的形象。“疾”雖然有“輕”的聯想和快的意思,但有痕跡,一個高明的詩人是不著痕跡的,所以也不滿意。而老杜用“過”,其實真沒什麼神氣之處,且也不是他的發明,晉代張協就有“人生瀛海內,忽如飛鳥過”的句子,就老杜自己詩中也不止一次的用,如“餘生如過鳥”,簡直就是對張協詩的拿來。那麼、人們為什麼對老杜的這個“過”這麼感興趣呢?可能是老杜的名氣太大了,對於權威的禁忌而將本來很平常的東西推崇的神乎其神直至迷信,這在國人來說,也是很常見的現象,對於權威的禁忌連蘇軾這樣的大家在驚歎之餘都說“如觀老杜飛鳥句,脫字欲補知無緣。”無論蘇軾驚歎也好,眾人迷信也好,以一字論工拙的方法論在傳統詩話和詩評中確實也有它獨到的審美情趣。(穿越梅嶺2015/10/15)

附:
   陳舍人從易當時文方盛之際,獨以醇儒古學見稱,其詩多類白樂天。蓋自楊、劉唱和,《西昆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西昆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客各用一字補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後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10-16 10:22 编辑

8、和尚會詩和宋僧的小艷詩。

    歷代以來僧人會詩、且精於此道的,不在少數,前面我們說到的唐代的寒山、拾得,宋代的慧洪,明代的大和尚宗泐、近代詩僧蘇曼殊都是個中翹楚。其實、歷代高僧都很精通詩藝,不乏用詩來說禪的,如《壇經》中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用詩來作為參禪和悟禪的偈子這種做法在禪宗公案中是屢見不鮮的。雪竇禪師有《春日示眾》兩首:“門外春將半,閑花處處開。山童不用折,幽鳥自銜來。”“門外春將半,閑花處處開。山童曾折後,幽鳥不銜來”自翻自案,給參禪者以提示并揭示禪的本意。因為宋代城市經濟的發達而導致的市民文化的繁榮,與此相關的是宋代花街柳巷、瓦肆勾欄的盛行,由此而形成的淫詞諜語流傳于天下的現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這樣輕松而愜意的生活方式中,僧人是不可能不受到影響的,真凈克文和尚就曾經用文字這樣描述過當時和尚們的生活方式:“手把豬頭,口誦凈戒。趁出淫坊,未還酒債。”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禪師們用艷詞綺語來寫偈子也就順理成章了,如喜歡柳永詞法明上座在臨終前還不忘把柳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嵌進自己的滅示偈中(見《五燈會元》)。當然,宋代真正去逛妓院的僧人是不多見的,禪宗只是認為出入淫坊無礙佛法而已,克勤是當時鼎鼎大名的禪師,他就是因為法演禪師的一首小艷詩而悟道的,這首小艷詩是這樣的:“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托深情。頻呼小玉原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著名詩僧惠洪後來化用了法演小艷詩的后兩句也作了一個偈子“了知無性滅無名,空慧須從戒定生。頻呼小玉原無意,只要檀郎認得聲。”而那個克勤呢,在得到法演的小艷詩後就悟道了,也寫了一首呈給法演以求印可的偈子“金鴉香消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已經有點純粹的艷詩味道了。不過、法演在看過後卻大加讚賞,說克勤可以參禪。
   那麼、這首偈子到底參的是什麼禪呢?“金鴉香消”乍看,咋都像是一個風流狎客在尋花問柳,實際卻是比喻禪者在花花世界里求道,金鴉爐前,錦繡叢中,笙歌隊里,是男女歡會的場所,但此間對於一個真正的禪者來說,依然不妨其有禪的妙處。只要悟得,色即是空,無妨去做一個聲色場中得解脫人。“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這不僅僅是男女雙方不願人知的一段隱秘,而且這種感覺非當事人不能理解,是無法用語言說給別人的,而禪宗的主張是“親證”悟的經過同樣是只有自己感知而無法跟別人用言詞說出來的,所以法演一看就認為克勤可以參得禪。在宋代,有很多這樣與出家人身份不符的淫詞艷語,無論是上堂說法,還是作偈示眾,在禪宗典籍《五燈會元》中我們可以見到很多,大家有興趣不妨可以找來一看。而恰恰是弄個時代,禪宗在我國的發展是空前興盛的。
   說完和尚會詩,附帶提一下歐陽修在這裡記述的許洞所出示的那個“一紙約”實際上就是一種遊戲,叫“白戰體”,也稱“禁體詩”,我是一貫不提倡詩詞遊戲的,大家可以百度,這裡不贅說。(穿越梅嶺2015/10/16)


附:

    國朝浮圖以詩名於世者九人,故時有集號《九僧詩》,今不復傳矣。餘少時聞人多稱。其一曰惠崇,餘八人者忘其名字也。餘亦略記其詩,有云:“馬放降來地,雕盤戰後雲。”又云:“春生桂嶺外,人在海門西。”其佳句多類此。其集已亡,今人多不知有所謂九僧者矣,是可嘆也!當時有進士許洞者,善為辭章,俊逸之士也。因會諸詩僧分題,出一紙約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風、雲、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於是諸僧皆閣筆。洞咸平三年進士及第,時無名子嘲曰“張康渾裹馬,許洞鬧裝妻”是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09: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5-10-17 09:57 编辑

9、孟郊不如是之寒、賈島豈真如斯之瘦。

   中國苦吟詩人的代表孟郊跟賈島,一為“詩囚”(孟郊、詩囚乃元好問語,見其論詩絕句。)一為“詩奴”。(賈島),這兩個人寫詩,專以苦吟為務,在字句上死下功夫,“推敲”的故事就是說的賈島吟詩入迷的故事。這兩個人開始都做過官,賈島又稱“賈長江”就是因為他做過四川遂溪(那個時候叫長江)主簿。孟郊的境況可能要比賈島好些,曾經登進士第,并寫了那首著名的詩,《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可能是這兩個人對詩太著迷了,整日苦吟,以至於荒怠公務,只官於是也就做不下去了,只好到處依人了,寄人籬下的日子自然也是不好過的。這兩個人窮到什麼程度?孟郊是“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搬家了,跟人借車搬家具,竟然家具比車少,簡直就是什麼都沒有,極大的諷刺,一嘆之餘,我們不妨想想這句的真實性。如果真的什麼都沒有,那還借什麼車。如果有點家具,也不至於“家具少於車”,可能是有點家具,而又狼伉,於是自嘲。孟郊死後是韓愈等人湊錢為他發喪的,跟他當初“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賈島是在普州司仓参军任上死的,境況要好些。總之,這兩個人要不是耽於苦吟而作詩囚、詩奴的話,好好工作,像歐陽修他們那樣工作之餘做做詩,寫寫文,喝點小酒,怎麼會如是之寒、真如斯之瘦呢。(穿越梅嶺2015/10/16)

附:
孟郊、賈島皆以詩窮至死,而平生尤自喜為窮苦之句。孟有《移居》詩云:“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乃是都無一物耳。又《謝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謂非其身備嘗之不能道此句也。賈云:“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就令織得,能得幾何?又其《朝飢》詩云:“坐聞西牀琴,凍折兩三弦。”人謂其不止忍飢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56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21: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10、詩呆子周樸

   晚唐詩人在氣格上,已經不能跟李白、杜甫的時代相比,完全沒有了盛唐詩人那種積極的進取精神,歐陽修以其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晚唐詩人跟盛唐時期詩人在精神風貌上的區別,并指出晚唐詩人“務以精意相高”過於注重技法的毛病。事實上、晚唐人確實是頗看重與苦吟的,我們前面所說的孟郊、賈島就是。這個周樸寫詩更誇張,他的作品,都是經過“月鍛季煉”才寫出來的,以至於一首詩前面的句子已經播於人口,後面的句子還沒有寫好。這個人是個名副其實的詩呆子,有人曾經戲弄他,故意在面前把他的“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詩吟成““河聲流向東”,吟罷即跨驢迅跑。周樸急行數裏方追及,對那人説:“樸詩‘河聲流向西’,何得言‘流向東’?”一時傳為笑談。《全唐詩話》說他性喜吟詩,尤尚苦澀,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茍得一聯一句,則欣然自快。嘗逢一負薪者,忽而執之曰“我得之矣”,薪者驚走,其句云“子孫何處閒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就是這麼一個詩呆子,在黃巢之亂時,卻表現出了少有的氣節,黃巢陷閩,欲起用之。樸謝曰:“我為處士,尙不屈天子,安能從賊”?因此而被巢所殺。


附:

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如周樸者,構思尤艱,每有所得,必極其雕琢,故時人稱樸詩“月鍛季煉,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當時如此,而今不復傳矣。餘少時猶見其集,其句有云:“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誠佳句也。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1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