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4|回复: 1

诗行天下看林峰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51

帖子

1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24
贡献
306
金钱
54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16 16: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年09月09日 中国网络电视台邀请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峰  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蔡世平作为嘉宾出席《诗行天下》边看边聊节目,实时向海内外播放。下面是林峰在节目现场的发言:

620-1.jpg
从左到右:
主持人徐洁   蔡世平  李文朝  林峰   《诗行天下》的总撰稿张受庸
主持人:中华传统诗词的当下性是我们核心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作为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国家级媒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中华的传统诗词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理想。作为专业机构和媒体的相互结合,对我们来讲是课题,也是一个特别好的一个机遇。其实今天林峰老师也是作为传播媒体的一个方面,您也可以给我们谈一谈这方面的想法跟感受。
    林峰: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就诗词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交流。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随着我们中华诗词的从复苏走向全面复兴,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诗词学会,诗词组织,也创办了自己的刊物,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诗词刊物有一千多种,很多诗友都出了自己的专集和专著,可能也有数万种之多。那么在这种形势下,中华诗词杂志也应运而生了,中华诗词杂志创办于1994年,到今年刚好是20周年,现在的主编是中国作协的原党组成员郑伯农老师,社长是李文朝将军。我们这本刊物是目前全国发行量最大,拥有读者和作者群最多的一份国家级刊物,它这个发行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也有许多订户。它从最初的季刊,发展到双月刊,再到现在的月刊,可以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这个创业之路。
    我们到现在为止就一直遵循中华诗词杂志创刊之初,定下的就是雅俗共赏,兼收并蓄的办刊办章,里面既有反映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时代风云栏目,也有抒发自己个人情感的感知抒怀这个栏目,也有描写山水名胜的情系河山,还有比如说讽刺社会一些不良现象,鞭挞假丑恶这种现象的次玫瑰栏目,有十多种。
    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华诗词杂志除了发表全国各地的诗友会员的作品以外,我们每年还举办一次青春诗会,到秋天还举办一次今秋比会,都是跟底下省市县,各诗词团体合作。我们这个青春诗会就是为了挖掘新人,向社会推出这个诗词新人,为中华诗词接续后备人员,我们的今秋比会它的目的也是在提高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创作水平,我们每年的今秋比会都会邀请国内的一些著名的诗人,专家来给全国各地的诗友上诗词辅导课,还会给各地与会的诗友面对面的点评作品,批改作品,就是提高他们的诗词创作水平。
   现在我们中华诗词能够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一些类似的推广普及活动,我想它会极大的促进这个诗词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会唤醒我们国人心头那一种久违的诗意。其实我们中国人是有诗的渊源的,可以说中华诗词它是扎根于我们国人的血脉之中的,我们其实并不缺乏诗意,就是由于种种原因,就让我们忽略了诗美的存在,比如说像工作压力,像这种家庭负担,或者由于这种五观时事的业余生活,还有众所周知的文化浩劫,就淡化了人们对这种诗意的怀念。那么随着中央台的对诗词的推广和普及,我想它会极大的唤醒我们诗人心头那一枚就是久违的诗意。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我想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重新看到像北宋初期出现的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这种盛况。诗词其实在我们国人的心中,它是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的,诗是五经之首,诗也是六易之首,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腹中无文行知不远。古代读书人是把诗词作为自己,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求取功名这样一种主要手段,在古代你如果不会写诗,就肯定过不了科举这一关,你不能通过科举考试你就无法获得实现自己抱负的这种途径,所以诗词在古代读书人的心目当中是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现在我们诗词创作队伍已经达到了两百万之众,诗词作品那更是不计其数了,就是我们每天杂志社可以收到两三百封邮件,每一封邮件我们就按两首诗算,一天我们收到的稿件也有五六百首之多。那么在这么多的来稿当中,我们如何选优,沙里淘金,选出符合我们刊物的作品,用于刊登,它需要我们编辑有一双火眼金睛。其实大多数来稿还是不能刊用的,有许多口号诗,概念诗,还有很多类似于打油诗之类的这种作品。比如说像改革开放歌盛世,快马加鞭奔小康之类的这种作品,还有类似于像今天心情好,吃饭要吃饱这种打油诗,我们都一概拒之门外,因为我们的刊物是面向全国发行的,要为读者负责,为我们刊物的宗旨负责,还是要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来回报给广大读者。所以我们编辑的宗旨就是好中选优,就是要精益求精,严格把关,就不让泛泛之作流向市面。因为我们杂志还是具有一种标杆性的意义,要在全国的各地诗友面前,起到一个模范作用。
    其实古人的作品,基本上也是反映他们当时的那种现实社会的,像古代的一些边塞诗,像杜甫都写了大量的关注社会,关注老百姓疾苦的这样一些当时的这个时代作品。那么我们现在如果还沉湎于自己的这种个人的小境界,缺乏这种家国情怀,那么我们的作品就很难产生这种社会意义,只能自我欣赏。
620-2.jpg
林峰在发言

304

主题

1487

帖子

9511

积分

副首版

浙江诗潮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15
贡献
2025
金钱
366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5-9-18 20: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衢州人的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5 15: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