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飞雪飘逸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211

帖子

20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7
贡献
498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5-3-29 21: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画梅01-白雪
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今天的解析作业如下: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作业截止时间,2025.03月31日晚上八点。

解析:
这首诗杜甫去夔州时泊船所见夜景,全诗四句对仗,一句一景,四句之间为并列关系。景中有静有动,层次分明。前三句均为静景,第四句为动景。
首句为实景,写江月;次句写风灯,前四为实,后三为虚,暗示人物出场,一、二句由远及近,从外到内。第三句写宿鹭,第四句写跳鱼,第三、四句前四为实,后三为虚,场景从内到外。全诗虚实结合,抓住江上月夜最富有特点和最富有诗意的情景,以景传情,由境会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0
贡献
20
金钱
30
发表于 2025-3-29 22: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画梅38-书瑶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这首两两对仗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和平。
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4
贡献
239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5-3-30 00: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第七讲作业
画梅06清风明月
漫长一绝
唐 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题目漫成一绝就是随心所欲的随意写的一首七绝

江月去人只数尺,写的江上的月是倒映在水中的,离人只有数尺,很近。主谓宾的句子
首句写的江月。

风灯照夜欲三更。灯指船上的灯,船上的风灯照着夜快三更了。

沙头宿鹭联拳静,第三句写沙滩上的鹭鸟,它们翅膀对着翅膀,脚对着脚,挨得非常近,在那里盘着休息。
宿鹭是主谓倒装。

船尾跳鱼拨剌鸣。船尾的鱼儿不时跳出水面,发出拨剌的声音,跳鱼,也是主谓倒装。
整首诗写的杜甫泊船的情形。

诗的意境幽静清新,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布局特点是四句四景,写的江月,风灯,宿鹭,跳鱼。

用的修辞方法有对仗,动静结合。

江月去人,实,只数尺,虚。
风灯照夜,实,欲三更,虚。
沙头宿鹭,实,联拳静,虚。
船尾跳鱼,实,拨剌鸣,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1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7
贡献
244
金钱
383
发表于 2025-3-30 06: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好了,今天关于七绝写作里的虚实相关问题,就说这么多。请大家一定注意今天的要点。下面布置一下作业: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今天的解析作业如下: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解析:
1、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所作,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今四川云阳)前往夔州(今重庆奉节)的船上。
2、题目中漫成即随意写成
3内容分析
这首诗四句四景,写出了江边月夜静谧的环境。
一二句对仗,江月、风灯、三更,暗示了地点和时间,前四为实后三为虚。月亮倒映在江面,感觉离人近在咫尺,风灯在三更的夜里依然明亮的照着不眠之人。三四句也是对仗,由静态描绘转入动态,宿鹭与跳鱼,宿鹭在沙滩上紧挨着静静的休息,而船尾不时的传来鱼儿跳跃的拨剌的响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反衬了静。三分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前四为实后三为虚。虚实相间,诗人三更未眠,寂静的夜里连跳鱼的声音都能听到,景中也融合了一种无聊寂寞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8

帖子

10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9
贡献
277
金钱
376
发表于 2025-3-30 09: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画梅43-金珠一枚


解析下面这首诗: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江畔夜泊。布局采用时空交错的手法形成独特的立体构图。前两句构成垂直空间:自上而下的月光与自下而上的灯光在江面相遇;后两句展开水平空间:沙滩上的白鹭与船尾的游鱼形成两岸呼应。时间上,从"数尺"的视觉感知到"三更"的时间意识,再到"联拳静"的持续状态与"拨剌鸣"的瞬时动作,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变化。形成时空交错的艺术效果。四个意象看似随意排列,实则暗含匠心,由远及近:月→灯→鹭→鱼;由静到动:月静→灯摇→鹭静→鱼动),体现杜甫“漫成”中的不随意。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激活读者的通感体验。"联拳"以拟物手法将白鹭蜷缩的姿势比作紧握的拳头,抽象的动态获得具象表现;"拨剌"拟声词的运用,与前三句的宁静形成强烈反差。还有"风灯照夜"中的借代手法,以"风"代"船",暗示整个船只随波轻摇的状态。"去人只数尺"的拟人化表达手法。这些修辞共同作用,使视觉(月、灯、鹭)、听觉(拨剌)、触觉(风)等多种感官体验相互交融,将文字转化为立体的知觉盛宴。
杜甫在此诗中采用虚实相生技巧。江月倒影为实,而"去人只数尺"的心理感受为虚;风灯照夜是实景,"欲三更"的时间意识是虚写。宿鹭的静态是实,但其"联拳"姿势引发的生命联想为虚;跳鱼的声响为实,而由"拨剌"引发的空间延展感为虚。这种虚实交织最终升华为禅意境界——当所有具体物象在结尾的"鸣"声中突然收束,留下的是超越具体画面的空灵余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5

帖子

57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6
贡献
141
金钱
217
发表于 2025-3-30 13: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22 -凰兮
解析作业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大诗人杜甫,为我们信手描绘了深夜月下江中,悠然恬静的画面。
意境清悠,闲适,远离尘嚣,不近红尘纷扰,令人神往。

作者在空间上采用了从江月、风灯、沙洲、船尾,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空间处理方法,变化有序,亲切可感。
   艺术手法运用了夸张,极力描述江月的澄清贴近,让广袤的空间变得不再空旷,心灵不再空虚。
   通过对月,灯,沙头,鹭,船,鱼的写实,让一切都充满活力,又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让虚实有机融合,妙趣横生。
月、灯、鹭、鱼、船都是实景。每句后三字是虚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15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367
金钱
602
发表于 2025-3-30 16: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绝句提高班  第七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18--扁舟

解析: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浅析:

1、注释:
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去人”句:意谓月影靠船很近。
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南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清陈维嵩《桂殿秋·淮河夜泊》词:“船头水笛吹晴碧,樯尾风灯飐夜红。”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沙头”句: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沙头:沙滩边;沙洲边。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拳:屈曲貌。唐杜甫《雕赋》:“联拳拾穗,长大如人。”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静:一作“起”。
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2、赏析:
这首诗采用四句四景,两两对仗的手法,描绘出一副美好的江村夜泊图。首句写江月,化用孟浩然,江清月近人之意,写倒映在江中的月亮,离人很近,只数尺之遥,二分句写舟中之间,桅杆上挂的风灯,静静地照着江面,时近夜深。江月,风灯皆为眼前之景,为实,只数尺,欲三更,为约数,虚写。三四分句转写沙滩边的水鸟和水中的游鱼,联拳形容水鸟们单脚独立,缩颈而眠的姿态,这里是暗用了比喻手法,十分形象。四分句拨剌为拟声词,用以描写水中鱼儿跃出江面发出的声音,极富动感。前三句极写夜之静,尾句用跳鱼之声反衬夜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于静中又显现自然的生机。可见在经历了人生的颠沛流离之后,老杜在这里暂时得到了暂时的宁静和安逸,所以其心灵更能深切体会到其身所栖的安宁美好的乡村之趣。三四句中,滩头宿鹭为实,联拳静为虚写,船尾跳鱼为实景,拨喇鸣为虚写。都是虚实相生的写法,全篇充满了灵动的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2
贡献
34
金钱
56
发表于 2025-3-30 21: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画梅40-镜子
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今天的解析作业如下: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解析
     这首是杜甫的一首即兴之作,通过江月影,风灯,宿鹭,鱼跃的江边夜晚图,营造了清幽,静谧和诗人孤独的意境。全诗以一句一景的布局写了一幅江边月夜图。用了以动衬静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对江月,风灯,宿鹭的描写静谧,鱼跳的声音赖打破静谧。以风灯来象征避风,温暖和光明,也象征对自然界的热爱。
江月去人只数尺,
江月实写,只数尺虚写。
风灯照夜欲三更。
风灯实写,欲三更虚写。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沙头宿鹭实写,静,虚写。船尾跳鱼实写。鱼条的声音打破了夜的静谧,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3

帖子

24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37
贡献
600
金钱
940
发表于 2025-3-30 22: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七讲画梅组作业

梅33-飞翔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背景
《漫成一绝》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巴蜀时期所作的一首七绝。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今四川云阳)前往夔州的船上。

赏析
杜甫《漫成一绝》赏析

在唐诗的璀璨星空中,杜甫的诗作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独树一帜。《漫成一绝》便是这样一首充满诗意与生活气息的佳作,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江畔夜景图,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匠心。

首先看一二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交代了时间背景,在三更时分,江月离人非常近好像只有几尺。江月是实景,数尺为虚,由实转虚。而风灯微弱的光线和江月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夜的宁静深沉,一静一动为全诗奠定了祥和的基调。
三四句“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将画面从天空江面移到沙滩和船尾。沙滩上白鹭拳缩着身体静静地栖息着,而船尾却传来鱼跃出水面发出的“拨剌”声。也是一静一动的对比,突出了夜晚的宁静。另外全诗一二句,三四句都是对仗,两两对举,四句四景的写作方法。

在这首诗中 , 我们看不到诗人直接表达情感 , 但却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以及在漂泊生活中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 。 这首诗不仅是对江畔夜景的生动记录 , 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 展现出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9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31
金钱
356
发表于 2025-3-30 22: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画梅07-飞鹰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飞鹰浅解:
     我们先看一下创作背景,这首作品创作于766年-768年,作者在夔州居住期间,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
      再看一下题目,题目为“漫成一绝”,说明是诗人见景生情,即兴所作。

       经过安史之乱的剧烈动荡以及颠沛流离后,在旅居夔州的一个夜晚,也许是旅途中的一个夜晚,寂静夜里,在江边,在月下,在鱼灯摇曳中,一时间,感受到了长久以来难以感受到的“宁静”。江水静流,月,似乎伸手可及,渔舟中风灯摇曳,一点暖暖的灯光衬托出夜的深沉。沙滩上栖息的白鹭,像人一样蜷缩的挤在一起,船尾时不时传来一声鱼跃出水面的“拨剌”声,愈发显出夜的寂静。
      这首诗的布局为四句一句一景,两联对仗。作品中用了夸张、拟人、通感等修辞。
      这首作品中运用了很多虚实,如景是实,夸张是虚;眼所见是实,联想是虚等等。但最大的虚实,是此时此景以及所感是实,写出来的是实,诗人的过往与此时此刻的碰撞所产生的东西,是虚,不着文字的,是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15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367
金钱
602
发表于 2025-3-31 09: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苑绝句提高班  第七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32--丰年

解析: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浅析:

1、注释:
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去人”句:意谓月影靠船很近。
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南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清陈维嵩《桂殿秋·淮河夜泊》词:“船头水笛吹晴碧,樯尾风灯飐夜红。”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沙头”句: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沙头:沙滩边;沙洲边。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拳:屈曲貌。唐杜甫《雕赋》:“联拳拾穗,长大如人。”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静:一作“起”。
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拨:一作“跋”,一作“泼”。

2、赏析:
这首诗采用四句四景,两两对仗的手法,描绘出一副美好的江村夜泊图。首句写江月,化用孟浩然,江清月近人之意,写倒映在江中的月亮,离人很近,只数尺之遥,二分句写舟中之间,桅杆上挂的风灯,静静地照着江面,时近夜深。江月,风灯皆为眼前之景,为实,只数尺,欲三更,为约数,虚写。三四分句转写沙滩边的水鸟和水中的游鱼,联拳形容水鸟们单脚独立,缩颈而眠的姿态,这里是暗用了比喻手法,十分形象。四分句拨剌为拟声词,用以描写水中鱼儿跃出江面发出的声音,极富动感。前三句极写夜之静,尾句用跳鱼之声反衬夜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于静中又显现自然的生机。可见在经历了人生的颠沛流离之后,老杜在这里暂时得到了暂时的宁静和安逸,所以其心灵更能深切体会到其身所栖的安宁美好的乡村之趣。三四句中,滩头宿鹭为实,联拳静为虚写,船尾跳鱼为实景,拨喇鸣为虚写。都是虚实相生的写法,全篇充满了灵动的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7
贡献
32
金钱
49
发表于 2025-3-31 19: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溪云365 于 2025-3-31 19:51 编辑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第一句写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
  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
第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而眠的白鹭,突出环境的幽静;
  第四句写船尾鱼儿跳动的声音,反衬静谧之境。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一句一绝”。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  的     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全诗以景抒情,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之情。
此诗写夜泊江边之景。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