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37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3-25 15: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茹 于 2025-3-25 21:37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好了,今天关于七绝写作里的虚实相关问题,就说这么多。请大家一定注意今天的要点。下面布置一下作业: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今天的解析作业如下: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作业截止时间,2025.03月31日晚上八点。

5649

主题

22万

帖子

7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231
贡献
228610
金钱
2469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3-25 22: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13-吾波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答:(一)先看看诗的意境:一是动静结合:江月近人,风灯照夜,宿鹭静立,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而跳鱼拨鸣,又打破了这份宁静,展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二是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江边夜景的细腻刻画,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羁旅之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二)接着看看布局特点:一是远近分明: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从远处江月写起,次句“风灯照夜欲三更”将目光拉近至近处船上的风灯,第三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再转向岸边的宿鹭,末句“船尾跳鱼拨剌鸣”则聚焦于船尾的跳鱼,布局有序,层次清晰。二是动静相映:诗中既有静态的江月、风灯、宿鹭,又有动态的跳鱼,动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有趣。这首七绝诗属于四句四景的布局结构。
(三)再看看修辞手法的运用:一是夸张:“江月去人只数尺”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月与人距离很近,画面感强。二是对仗:诗句中的“江月”对“风灯”,“去人”对“照夜”,“数尺”对“三更”,“只”对“欲”,以及“沙头宿鹭”对“船尾跳鱼”,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三是拟声:“拨剌鸣”用拟声词模拟了鱼跳水声,现场感浓郁。
(四)最后看看虚实运用:一是实景描写: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实景,宛如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边夜景画。二是虚景联想:由眼前的实景引发联想,如“风灯照夜欲三更”中的“欲三更”是虚写时间,让人联想到夜已深沉。三是虚实交融:如江月的近人与风灯的照夜,既是对眼前景象的实写,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意境,是虚。宿鹭的静立与跳鱼的拨鸣形成了动静对比,也增强了虚实交融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32
贡献
45
金钱
77
发表于 2025-3-26 2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29-咏絮
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解析作业如下:给唐·杜甫  漫成一绝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的《漫成一绝》通过简洁的布局、生动的修辞和巧妙的虚实结合,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夜图景。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使读者在感受到夜晚宁静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1.诗的意境
杜甫的《漫成一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江夜图景。诗中通过“江月”、“风灯”、“宿鹭”和“跳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动态的夜晚氛围。江月近人,风灯微明,宿鹭静卧,跳鱼轻跃,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2.诗的布局简洁而巧妙,四句诗分别描绘了四个不同的场景,但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首句写江月,次句写风灯,第三句写宿鹭,末句写跳鱼。这种布局方式既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又通过动态的“跳鱼”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使整首诗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达到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3.修辞手法
1)拟人:诗中“江月去人只数尺”一句,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主动靠近人,增强了画面的亲切感。
2)对比:通过“宿鹭联拳静”与“船尾跳鱼拨剌鸣”的对比,静与动的结合,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3)借代:用“风灯”借代夜晚的灯火,简洁而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光景。
4.虚实结合
1)实写:诗中“江月”、“风灯”、“宿鹭”和“跳鱼”都是实写,具体描绘了夜晚的景物。
2)虚写:通过“去人只数尺”和“欲三更”等表达,虚写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21: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成一首》
唐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飞雪 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泊之景。第一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就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的画面。江中的月影,在舟人看来,似乎“离人只有数尺”之遥,


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诗人将视线从江月转向风灯,由近及远,风中的灯火,摇曳不定,似乎照亮了诗人的心。一个“欲”字,透露出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


接下来的两句“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人将笔触转向江边的沙洲和船尾的水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畔夜景图。沙洲上的白鹭,鱼儿跃出水面,打破了夜的宁静,也增添了夜的生机。这两句诗,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以平淡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江畔夜色的画面。诗人用“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的内心也如同这江水一般,不能平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23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7
贡献
511
金钱
926
发表于 2025-3-27 14: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绣菊39-休父赏析如下:
1.杜甫此诗二四句押韵,押庚韵。用搜韵小程序校核可知,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三仄尾。
2.全诗各句的字面含义,题目“漫成一绝”是杜甫即兴,随手写成的意思。起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意思是月亮倒影在江水中,距离船上的人好像只有数尺之远。承句“风灯照夜欲三更”意思是风灯照着月夜时间快到三更天了。起承两句对偶,起句写距离,承句写时间,两句结合写出时空感,画面感很强。转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写江心沙洲上一群鹭鸟挨挨挤挤的都卷缩
一只脚,单脚独立的夜宿在一起。合句“船尾跳鱼拨剌鸣”写船尾一直有鱼不停的跳出水面,发出拍打水面的撞击声。转合两句也是对偶,一静一动画面感也极强。
3.诗人杜甫的诗意表达:这首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避难四川所做,通过夜游江上的所见所闻的诗意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和平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2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5
贡献
53
金钱
88
发表于 2025-3-27 15: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绣菊52-云天逸客解析如下:

意境营造方面:
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描绘出江面上的月亮距离人很近,营造出一种静谧又亲近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那江上的小船之中,能真切感受到那月色的笼罩。
“风灯照夜欲三更”,写风中的灯火在夜里闪烁,点明时间已接近三更,更衬托出深夜的寂静,那昏黄的灯光也给画面添了几分朦胧感。
“沙头宿鹭联拳静”,沙滩上栖息的白鹭们蜷缩着身子安静休息,进一步强化了安静的氛围,展现出大自然平和的一面。
“船尾跳鱼拨剌鸣”,船尾处鱼儿突然跳出水面发出声响,打破了之前的静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让这份安静显得更有韵味。

写作手法上:
全诗运用了视觉描写(如江月、风灯、宿鹭等景象)与听觉描写(跳鱼拨剌鸣)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呈现出江上夜景。同时,先层层铺垫宁静的氛围,最后以鱼跃的声响来打破,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一幅鲜活的江上夜宿图,尽显杜甫诗歌的精妙与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8
贡献
26
金钱
44
发表于 2025-3-27 18: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   平平安安

漫成一绝   杜甫

江天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展现了江边月夜的宁静与生机。首句写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月影离人只数尺之远,描绘出江天一色,皎皎孤月的美丽景象。
   二句写舟中桅杆上的风灯在月下显得暗淡而柔和,暗示一个未眠人的存在。即诗人自己。
    三句写江岸上屈身而眠的白鹭,突出环境的幽静。四句写船尾的鱼儿跳动的声音,反衬静谧之境。

   诗人通过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景物,相互衬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月夜、风灯、宿鹭、跳鱼等景物, 表达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的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10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2
贡献
242
金钱
420
发表于 2025-3-28 00: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绣菊13-静莲 于 2025-3-28 00:08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组3-静莲

解析作业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

一、诗的意境:
诗中营造了一种清冷、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意境。


二、布局特点:
则由远及近,由面到点,有空间、有时空,有动有静。这种布局方式先宏观后微观,先静景后动景,层次递进,呈现出一幅有感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画面。


三、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夸张、对偶等多种艺术手法。


四、虚实结合
  1. 实写:江月、风灯、沙头、鹭、船、鱼等为实写。


2. 虚写:欲、三更、去、只、数尺等为虚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
贡献
301
金钱
514
发表于 2025-3-28 09: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绣菊组第六讲作业
绣菊组02-瘦田耕农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一、诗的意境
诗中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意境,表明作者在江上漂泊的孤独。江月去人只数尺,和江清月近人,一样的意境与表达,三更作者不眠,心中必有惆怅孤独。三句宿鹭的安静祥和联拳而眠,反衬了自己的孤独与惆怅,四句又以鱼跳声以动衬静。



二、布局特点:
全诗两联都对仗,四句四景,由远及近有空间、有时间,有动有静。这种布局层次立体,情感暗藏,充分体现诗的含蓄与优美。


三、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对偶。


四、虚实结合
  首联数尺为虚,尾联跳鱼是听声后的想象为虚,其余为实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44

帖子

1787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雅韵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4
贡献
408
金钱
687
发表于 2025-3-28 10: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19-草田
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解析作业如下:给唐·杜甫  漫成一绝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的《漫成一绝》这首诗是写夜宿船上所见的情景,鲜明、亲切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1.诗的意境
杜甫的《漫成一绝》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大江孤舟夜景图。清澈的江水明朗的月色,停泊的孤舟,朦胧的灯光,更衬出月色静谧。三.四两句一写岸边一写水中细致逼真写出大江月色中幽美景色,全诗表达了清朗而幽美的意境。
2.诗的布局。四句诗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融情,情景交触。笔法上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宿鹭,跳鱼,又从视觉到听觉展现生动画面,达到了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意与境相互滲透的艺术效果。
3.修辞手法
1)夸張:诗中“江月去人只数尺”增强了画面的亲切感。
2)比喻:“沙头宿鹭联拳静”是比喻句。
3)对比,三四两句动与静心对比。
4)对仗,四句诗是对仗句,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5)象声词,“拨剌”形象生动。
4.虚实结合
1)实写:诗中的景象“江月”、“风灯”、“宿鹭”和“跳鱼”“孤舟都是实写,描绘了夜晚的景物。
2)虚写:一二句一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描写寂静的夜晚,皓月当空、江水粼粼、微风徐徐,停泊的孤舟,朦胧的灯光景色,映衬羁泊异乡诗人对家乡对友人的悠长思念.。这里字面是实,但从中流露的情感为虚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3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5
贡献
80
金钱
135
发表于 2025-3-28 12: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45-杨柳风
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解析作业如下:给唐·杜甫  漫成一绝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一、意境:
以舟中人的视角为中心,用四个精巧的镜头构建起动一副动静相生的静谧悠美又辽阔的江天诗意画卷。
二、布局:
采用通篇写景的布局结构,前两句写近景,月亮和灯,后两句转到远处的沙洲和船尾的鱼,由近及远空间感强。时间上从深夜到夜色将尽,结构紧凑自然。
三、修辞:
①、夸张
说月亮只有几尺远
②、拟人
说白鹭“联拳静”,还有鱼的“拨剌鸣”的拟人化把两种动物刻画的惟妙惟肖。
③、对比
宿鹭的静和跳鱼的动形成对比。
四、虚实:
实写:江月、风灯,鹭和鱼等实景,
虚写:夜的深沉和鹭的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7
贡献
31
金钱
48
发表于 2025-3-28 12: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48-童心未珉

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今天的解析作业如下: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
2.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沙滩边;沙洲边。屈曲貌。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一作“起”。
3.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一作“跋”,一作“泼”。

诗的大意:
“江月去人只数尺,”坐在船上看到江面上的月亮,距离人很近似乎只有数尺之遥。这里用了虚写。
“风灯照夜欲三更。”夜深人静的时候,船上纸罩的风灯随风摇曳。这里用了实写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白鹭安静的睡在河滩上,河里的鱼在船两头跳来跳去,不时的发出声响。这两句描写了所见的场景。鱼本身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但在这里用拟人的手法,用“鸣”字写出鱼在水里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13

帖子

263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2
贡献
599
金钱
1002
发表于 2025-3-28 15: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提高班七绝第七讲作业:爱你一万年(花海飘香)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解析:首句写江月,今晚的月亮太明亮了,可能又是万里无云,所以,作者才感觉月亮离人才数尺高,这是一种形容和夸张,无限拉近了人月的天大距离。第二句没有保护的灯照到夜晚快三更天了,前句写外景远景(天上景),这句写内景近景(地上景)。先远后近,显得很有顺序。第三句写鸟在沙边上静静的休息,这是写看到的,第四句写听到,在船尾有鱼跳出水面吃蚊子,拔刺鸣是鱼出水后又落入水中发出的声音。三四句主要是丰满一二句,三句是实,因为是看到,四句是虚主要是听到。
诗的意境很美,在一轮明月下的夜晚,一个十分孤独寂寞的人在船上,欣赏到特有的风景。布局上先远后进,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显得有层次,高低远近的笔笔有序。细看整首诗仅仅四句能做到两两对仗,这样的写法在杜诗中很多,体现诗人奇妙构思和高超笔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琅琊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25
贡献
13876
金钱
1616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3-28 15: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体成员
沧浪书院绝研班第七讲绣菊组作业:
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
今天的解析作业如下: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注意诗中的格律问题,以及风格特点。
还和以前一样,解析作业只发论坛不用在组里接龙,作业完成后记得组里插花。

《漫成一绝》解析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此诗以夜泊江畔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物象捕捉,构建了一个清幽静谧的意境。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以水中月影近人,暗示江水的清澈与月夜的宁静。次句“风灯照夜欲三更”通过桅灯柔和的光晕,强化了夜色深沉、万物安眠的氛围。后两句“沙头宿鹭联拳静”与“船尾跳鱼拨剌鸣”形成鲜明对比:白鹭蜷缩静卧的静态画面与鱼跃水面的动态声响,以动破静、以声衬寂,使静谧之境更显深邃。这种“静中有动”的意境,既展现自然的和谐,也暗含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全诗采用“一句一绝”的布局,四句分写月、灯、鹭、鱼四种意象,看似独立,实则通过时空与动静的巧妙联结形成整体。  
1. 远近推移:首句由江中月影(近景)起笔,次句转向舟内风灯(中景),第三句延伸至江岸宿鹭(远景),末句收于船尾鱼跃(近景),形成空间上的回环。  
2. 动静相成:前三句以“月静”“灯寂”“鹭眠”烘托静谧,末句突现“鱼跃”之声,打破沉寂,动静对比中深化了夜的静谧本质。  
这种布局既符合晋代“一句一绝”的格调传统,又通过意象间的内在关联,构建出完整的画面感,体现杜甫对诗歌结构的精妙掌控。  
修辞巧妙,1. 白描:全诗以简练笔墨勾勒景物,如“江月去人只数尺”仅用数字即点明月影之近与江水之清,不加雕饰而形象生动。  
2. 对仗与摹声:后两句“联拳静”与“拨剌鸣”形成工整对仗,“拨剌”为拟声词,摹写鱼跃水面的瞬间声响,增强画面真实感。  
3. 衬托:以“跳鱼拨剌鸣”的动景反衬整体静谧,呼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手法。  
虚实结合:实景与想象的交融  
实写为主:诗中“江月”“风灯”“宿鹭”“跳鱼”均为眼前实景,通过细节刻画营造真实可感的夜泊场景。用这些实景生发出虚景,“只数尺”、“欲三更”、“联拳静”、“拨刺鸣”均为虚景,通过实景生发而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实写月影、鹭眠,虚写江天辽阔与夜的深邃,实景与虚境交融,拓展了诗意空间。  
   此诗以简淡之笔绘就江夜图景,布局精严而浑然天成,修辞质朴却意蕴深远。通过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的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生命的灵动,也寄托了诗人历经离乱后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6
贡献
437
金钱
738
发表于 2025-3-28 19:4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讲作业
绣菊19-深山闲人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一、诗句解析‌
“江月去人只数尺”‌:诗人通过“江月”一词,将视角聚焦于水中的月影,而非空中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贴近自然的氛围。“去人只数尺”则进一步强调月影与诗人之间的距离感,仿佛触手可及,既表现了江水的清澈,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风灯照夜欲三更”‌:风灯是船上桅杆上挂着的照明灯,外面罩有纸罩以避风。这句诗描绘了风灯在夜色中发出柔和的光芒,同时点明时间已接近三更(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进一步渲染了夜的深沉与静谧。
“沙头宿鹭联拳静”:“沙头”指的是河滩或湖边的沙滩,“宿鹭”即夜晚栖息的白鹭。“联拳”是形容白鹭睡觉时的姿态,它们蜷缩成一团,显得非常安静和祥和。这一句通过描绘白鹭的静态美,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
“船尾跳鱼拨剌鸣”:“船尾”指的是船只的后部,“跳鱼”指跃出水面的鱼儿。“拨剌”是象声词,用来模拟鱼儿跳跃时发出的声音。这一句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与前一句的静态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意境与情感
第一句写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第三句写到江岸上屈身而眠的白鹭,突出环境的幽静;第四句写船尾鱼儿跳动的声音,反衬静谧之境。
三、布局特点
四句分别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一句一绝”。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全诗以景抒情,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之情。
四、虚实结合
实写:江月去人、风灯照夜、沙头宿鹭、船尾跳鱼。
虚写:只数尺、欲三更、联拳静、拨刺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8

帖子

3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0
贡献
876
金钱
1449
发表于 2025-3-28 21: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翠英 于 2025-3-28 21:14 编辑

沧浪书院提高班七绝第七讲作业:
绣菊·31·闪亮每一天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解析:

《漫成一绝》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所作,全诗就勾勒出一幅秋江夜泊图,营造出静谧又富有生机的意境。

诗的开篇“江月去人只数尺”,描绘出江中月影与船上人近在咫尺的画面,拉近人与月的距离,营造出静谧美好的氛围。“风灯照夜欲三更”,点出时间已近三更,风灯在江风中闪烁,增添了朦胧之感。前两句侧重于静态描写。

后两句“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则是动静结合。沙滩上白鹭蜷身静栖,船尾鱼儿跃出水面发出声响,以动衬静,更显夜的宁静。

从修辞看,诗中运用了对偶,“沙头”对“船尾” ,“宿鹭”对“跳鱼”,“联拳静”对“拨剌鸣” ,使诗歌形式更和谐。在虚实方面,整首诗都是实写,诗人如实描绘眼前之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布局巧妙,先写江月、风灯,勾勒大场景,再聚焦宿鹭、跳鱼,从大到小,层次分明。杜甫以高超手法融合动静、声寂,营造出清幽和谐的意境,尽显其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7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75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5-3-28 2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12-梅岭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答:1、诗的意境:一)是动静结合:江月近人,风灯照夜,宿鹭静立,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而跳鱼拨鸣,又打破了这份宁静,展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二)是情感深沉:诗人通过对江边夜景的细腻刻画,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羁旅之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布局特点:一)是远近分明: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从远处江月写起,次句“风灯照夜欲三更”将目光拉近至近处船上的风灯,第三句“沙头宿鹭联拳静”再转向岸边的宿鹭,末句“船尾跳鱼拨剌鸣”则聚焦于船尾的跳鱼,布局有序,层次清晰。二)是动静相映:诗中既有静态的江月、风灯、宿鹭,又有动态的跳鱼,动静相互映衬,画面生动有趣。这首七绝诗属于四句四景的布局结构。
3、修辞手法
1)拟人:诗中“江月去人只数尺”一句,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主动靠近人,增强了画面的亲切感。
2)对比:通过“宿鹭联拳静”与“船尾跳鱼拨剌鸣”的对比,静与动的结合,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3)借代:用“风灯”借代夜晚的灯火,简洁而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光景。
4、虚实结合
1)实写:诗中“江月”、“风灯”、“宿鹭”和“跳鱼”都是实写,具体描绘了夜晚的景物。
2)虚写:通过“去人只数尺”和“欲三更”等表达,虚写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1204

帖子

7963

积分

版主

中华古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05
贡献
1516
金钱
3978
QQ
发表于 2025-3-29 1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15-流星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此诗描绘了一幅江夜泊舟图,意境空灵幽静而又暗含生机。
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月亮倒映江中,仿佛触手可及,营造出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又暗示水面的平静。次句“风灯照夜欲三更”:微弱的船灯映照夜色,点出时间已近深夜,强化了静谧的氛围。后两句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使意境更显深远。整首诗的总体意象是:在静谧的江夜中,偶见生命跃动,体现出杜甫对自然细微之美的敏锐捕捉。

布局手法类似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从广阔江景逐渐聚焦到局部细节,最后以声音收尾,使诗境更为饱满。

修辞手法有拟人(联拳,拨剌)、对比(静(宿鹭), 动(跳鱼))、夸张(江月去人只数尺)。

总之,这首诗展现出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江夜图,体现了杜甫在绝句中“以小见大,以简驭繁”的艺术功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8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205
金钱
308
发表于 2025-3-29 16:0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绣菊组第七讲作业 绣菊25-戈平  解析作业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答:  一、诗的意境: 诗中营造了一种清冷、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意境。   二、布局特点: 则由远及近,由面到点,有空间、有时空,有动有静。这种布局方式先宏观后微观,先静景后动景,层次递进,呈现出一幅有感层次感和立体感的画面。   三、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夸张、对偶等多种艺术手法。   四、虚实结合   1. 实写:江月、风灯、沙头、鹭、船、鱼等为实写。   2. 虚写:欲、三更、去、只、数尺等为虚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2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6
贡献
279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5-3-29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筇林红袖 于 2025-3-29 17:46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16—筇林红袖

今天的解析作业如下: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解析如下
一、意境:此诗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清幽静谧又不乏灵动生气的画面。
1、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生动地展现出江面上月影与诗人距离之近,仿佛触手可及,给人以亲切之感,同时也奠定了画面静谧的基调。
2、次句“风灯照夜欲三更”,点明时间已近三更,风灯在夜中摇曳,微弱的灯光映照江面,增添了夜晚的朦胧与深邃。
3、转句“沙头宿鹭联拳静”,描绘沙滩上鹭鸶蜷缩着身子静静栖息,进一步强化了静谧的氛围。
4、合句“船尾跳鱼拨剌鸣”,突然传来鱼跃出水面的声响,打破了这份宁静,动静之间,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宛如一幅有声的画卷,让人如临其境。
二、布局:诗人巧妙地安排画面元素。从空间上,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先写眼前贴近人的江月,再写远处照亮夜晚的风灯,接着目光投向沙滩上的宿鹭,最后又回到船尾跳动的鱼,层次分明。从时间上,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从夜晚逐渐临近三更。整首诗结构紧凑,布局精巧,各元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江上夜景。
三、修辞: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偶手法。“宿鹭联拳静”,将鹭鸶赋予了人的姿态,仿佛人蜷缩着安静入睡,使鹭鸶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增添了画面的情趣。
四、对偶:“沙头宿鹭联拳静”与“船尾跳鱼拨剌鸣”,“沙头”对“船尾”,“宿鹭”对“跳鱼”,“联拳静”对“拨剌鸣”,对仗工整,不仅使诗句在形式上整齐美观,而且在意义上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五、虚实:诗歌以实写为主,生动描绘了眼前所见的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实景,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真实感。但在这些实景的描绘中,也蕴含着虚的意味。如“江月去人只数尺”,虽写眼前之月,却能引发读者对于浩瀚江面、辽阔夜空的想象,以有限之景引发无限之思,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空间。
      这首诗通过巧妙的布局、生动的修辞以及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描绘出一幅清幽的江上夜景图,读来如同身临其境,感慨万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2312

帖子

9742

积分

版主

古今墨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4
贡献
2530
金钱
3467
发表于 2025-3-29 17: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05-秋水长天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写,别去抄网上的解析;更不要用人工智能。
秋水长天解析:

《漫成一绝》是杜甫写景的佳作,尽显其高超诗艺。

意境上,诗绘出清幽且生机盎然的江夜图。江月去人只数尺,月亮近在咫尺,氛围静谧亲近;风灯照夜欲三更,点出近三更,风灯摇曳添孤寂。沙头宿鹭联拳静,白鹭安睡更显夜静,船尾跳鱼拨剌鸣,鱼跃打破寂静,注入生机,动静结合,如临其境。

布局上,依空间和时间顺序。空间从江月、风灯到宿鹭、跳鱼,层次分明;时间从夜至近三更,氛围渐变。前两句静景,后两句动景,动静相衬,节奏巧妙。

修辞运用上,江月去人只数尺用夸张,突显江月明亮亲近。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为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表现力。

虚实方面,以实写为主。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皆为实景,却又虚实相生。江月去人只数尺引人遐想月人距离,船尾跳鱼拨剌鸣让人想象鱼的姿态,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此诗凭借独特意境、精巧布局、恰当修辞和虚实手法,成写景经典,展杜甫深厚文学功底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40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5
贡献
947
金钱
1533
发表于 2025-3-30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幽的夔州夜泊图。
江月去人只数尺,
首句用夸张的手法,以近在咫尺的江月,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空灵意境,
风灯照夜欲三更,
次句则通过夜灯微光与更鼓暗响,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静谧完美交融。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宿鹭联拳静"与"跳鱼拨剌鸣"用比拟对比的手法,把宿鹭比作拳头;跳鱼拨剌鸣,用了通感的手法,静中有动的画面,将江夜特有的静谧之美推向极致。


虚实相生
江月、风灯、白鹭、鱼跃等具象物象为实。
“只数尺”的空间联想,"欲三更"的时间感知、"联拳静"的形态想象、"拨剌鸣"的声音联想为虚
通过物象的虚实转换,营造出朦胧而真切的诗意空间,将物理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


布局特点,通篇虽采用对仗,通过空间视角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0

帖子

58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3
贡献
1253
金钱
2503
发表于 2025-3-30 10: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09-清风徐徐
解析作业: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所作,时间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当时杜甫正在从云安(今四川云阳)前往夔州的船上。

1,诗的意境:
这首诗写夜泊江边之景。四句四景。通过描绘月,灯,鸟,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安谧的境界。每一句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近水含月的清辉、风灯摇漾的昏黄、沙头鹭鸟的蜷宿、鱼跃水面的声响,共同营造出幽远而鲜活的意境,传递出诗人旅途中暂得安宁的心境。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2、布局特点:
时空交织:空间上由江月-风灯,从天上到船上,沙头-船尾,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时间上,有时间的推移,月夜-三更。
动静结合:全诗遵循"静→动→静→动"的交替节奏:首句静态月影中含动态江流,次句风灯摇曳暗示空气流动,第三句白鹭蜷缩显静,末句鱼跃破水成动,感官层次分明,构成"大静小动"的审美范式。
空间上由近及远(江月→风灯→沙头→船尾),形成画面纵深;时间上从 "数尺" 的瞬间到 "欲三更" 的推移,暗含夜的渐深。静景(宿鹭)与动景(跳鱼)相互映衬,视觉与听觉交织,构成动态平衡的立体构图。

3、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夸张和对偶手法。“宿鹭联拳静”,将鹭鸶赋予了人的姿态,仿佛人蜷缩着安静入睡,使鹭鸶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增添了画面的情趣。首句 "去人只数尺" 以夸张手法凸显江月逼近的亲切感,打破常规空间感知;末句以 "拨剌鸣" 的鱼跃声反衬夜的静谧,形成 "鸟鸣山更幽" 的艺术效果,动静相生中强化画面张力。​
对偶手法:“沙头宿鹭联拳静”与“船尾跳鱼拨剌鸣”,“沙头”对“船尾”,“宿鹭”对“跳鱼”,“联拳静”对“拨剌鸣”,对仗工整,不仅使诗句在形式上整齐美观,而且在意义上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虚实处理:​
这首诗以实写为主,生动描绘了眼前所见的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实景,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真实感。但在这些实景的描绘中,也蕴含着虚的意味。如“江月去人只数尺”,虽写眼前之月,却能引发读者对于浩瀚江面、辽阔夜空的想象,以有限之景引发无限之思,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空间。但通过实境的巧妙组合,虚透出夜色的空濛、时间的流动与生命的跃动,达到 "实处皆虚" 的意境层次,展现杜甫 "诗中有画" 的笔力。
2025.3.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6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1
贡献
142
金钱
277
发表于 2025-3-30 18: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36-昨夜有风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此诗以淡笔勾连四景,通过“一句一绝”的散点布局与动静对比,构建出静谧的江夜景象。诗中用了夸张、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此绝既遵循七绝格律,又突破形式束缚,生动的展现了诗人“体物入微,但是没味”的绝句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1

帖子

12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4
贡献
293
金钱
503
发表于 2025-3-30 21: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洗尘

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解析作业如下:给唐·杜甫  漫成一绝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洗尘简析:
杜甫这首《漫成一绝》通过简洁的布局、生动的修辞和巧妙的虚实结合,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江夜图景。诗中一句一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使读者在感受到夜晚宁静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1、意境
这首《漫成一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江夜图景。诗中一句一景,通过“江月”、“风灯”、“宿鹭”和“跳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动态的氛围。江月近人,风灯微明,宿鹭静卧,跳鱼轻跃,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2、布局
诗的布局简洁而巧妙,一句一景,四句诗分别描绘四个不同的场景,但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句写江月,次句写风灯,第三句写宿鹭,末句写跳鱼。这种布局方式既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又通过动态的“跳鱼”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使整首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达到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3、修辞
(1)拟人:诗中“江月去人只数尺”一句,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主动靠近人,增强了画面的亲切感。
(2)对比:通过静态的“宿鹭联拳”与动态的“船尾跳鱼拨剌鸣”的对比,动静结合,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3)借代:用“风灯”借代夜晚的灯火,简洁而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光景。

4、虚实
(1)实写:诗中“江月”、“风灯”、“宿鹭”和“跳鱼”都是实写,具体描绘夜晚的景物。
(2)虚写:“去人只数尺”和“欲三更”是虚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增强了诗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55
金钱
87
发表于 2025-3-30 23: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七讲作业
绣菊组-图图
熟读讲义,认真理解所讲的七绝中的虚实概念,并注意在自己的解析作业,和自己的作品中学会应用。解析作业如下:给唐•杜甫  漫成一绝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
1.诗词意境
全诗描绘出一幅宁静清幽的月夜江景图。首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明月高悬,离人如此之近,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真切感受到月光的清辉洒在身上。“风灯照夜欲三更”,江风中摇曳的灯火,在黑夜中闪烁,点明时间已近三更,更增添了夜的静谧与深沉。“沙头宿鹭联拳静”,沙滩上栖息的白鹭蜷缩着身子,一动不动,进一步强化了夜的宁静。而“船尾跳鱼拨剌鸣”,以动衬静,鱼的跳跃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却更凸显出周围环境的静谧,使整个意境清幽而迷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和享受。
2.在布局上,全诗采用了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先写舟外倒映的江月,再写眼前照亮黑夜的风灯,接着视线移到沙滩上的宿鹭,最后聚焦到船尾跳跃的鱼儿。这种布局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让读者如同跟随诗人的目光,逐步领略江景的美妙。同时,诗歌前两句侧重于描写天空中的景象,后两句则着眼于地面(沙滩)和水面的景物,上下呼应,使整个画面更加完整。
3.修辞手法
-视觉与听觉结合:诗中既有“江月去人只数尺”“沙头宿鹭联拳静”等视觉描写,让读者看到明月、宿鹭等景象;又有“船尾跳鱼拨剌鸣”的听觉描写,听到鱼儿跳跃的声音。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全方位地展现了江夜的景象,使读者更能身临其境。
-以动衬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是动态描写,而整首诗的基调是宁静的。鱼儿的跳跃声不仅没有破坏夜的宁静,反而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寂静,更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4.虚实
(1)实写:诗中“江月”、“风灯”、“宿鹭”和“跳鱼”都是实写,具体描绘夜晚的景物。
(2)虚写:“去人只数尺”和“欲三更”是虚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增强了诗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5-3-31 00: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绣第六讲作业
绣菊组22-水月清尘

漫成一绝唐 · 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 , 风灯照夜欲三更 。
沙头宿鹭联拳静 , 船尾跳鱼拨剌鸣 。

按:首二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空间与时间交错,动静结合状写整体环境。“江月”点明地点在江边,“三更”点明时间。转结镜头转换,以白描、拟人、比喻、对仗手法从视角写沙滩如拳宿鹭。从听觉细节刻划船尾的鱼跳拨出的声音,一动一静,形象生动的描写了一幅在江边夜月下,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图,构思紧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5-3-31 0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六讲作业
绣菊组-寒澈清秋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解析】
1、诗的意境
《漫成一绝》由“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物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意境,并通过这些物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使人能切身体会到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2、布局
全诗两联都对仗,分别描绘了四个不同的场景,但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首句写江月,次句写风灯,第三句写宿鹭,末句写跳鱼。这种布局方式既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又通过动态的“跳鱼”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使整首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达到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3、修辞
(1)拟人:“江月去人只数尺”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主动靠近人,增强了画面的亲切感。
(2)对比:“宿鹭联拳”“跳鱼拨剌”动静结合,以静衬动,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3)借代:用“风灯”借代夜晚的灯火。

4、虚实
(1)实写:“江月”、“风灯”、“宿鹭”和“跳鱼”都是眼中所见,为实写。
(2)虚写:“去人只数尺”和“欲三更”是虚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增强了诗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8

帖子

2956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
贡献
797
金钱
1093
发表于 2025-3-31 06: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06上上签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写一篇解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诗的意境;2、布局特点,3、用了哪些修辞?4、用了哪些虚实?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幽的夔州夜泊图。
江月去人只数尺,
首句用夸张的手法,以近在咫尺的江月,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空灵意境,
风灯照夜欲三更,
次句则通过夜灯微光与更鼓暗响,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静谧完美交融。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宿鹭联拳静"与"跳鱼拨剌鸣"用比拟对比的手法,把宿鹭比作拳头;跳鱼拨剌鸣,用了通感的手法,静中有动的画面,将江夜特有的静谧之美推向极致。


虚实相生
江月、风灯、白鹭、鱼跃等具象物象为实。
“只数尺”的空间联想,"欲三更"的时间感知、"联拳静"的形态想象、"拨剌鸣"的声音联想为虚
通过物象的虚实转换,营造出朦胧而真切的诗意空间,将物理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


布局特点,通篇虽采用对仗,通过空间视角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6

帖子

180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兼曲二、赋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7
贡献
461
金钱
677
发表于 2025-3-31 19: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课作业:
绣菊18-黑咖啡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押庚韵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解析:
本诗是四句无我的意境,每句即一幅画面,四幅画面构成一个作品。首句是写近在数尺的江中月,次句是晚照的风灯,三句是沙头宿栖的鸥鹭,尾句是夜深人静在活动的游鱼。句句有人,却句句无我;句句实笔,却句句透露出孤寂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