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飞雪飘逸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42

帖子

4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8
贡献
100
金钱
158
发表于 2025-2-16 09: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绝句42思远人
一、诗句解析
1.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首句点明地点与对象:房琯在西亭池中养了一群白鹅。次句以夸张手法形容鹅群在沙滩休憩、水面浮游时的洁白之态,仿佛比白云更纯净。这里既写实景,也暗含对房琯高雅情趣的赞美。  
   “白于云”的比喻,既符合鹅的形态特征,又暗示其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杜甫当时漂泊的心境形成对比。


2.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凤凰池”代指中书省(唐代宰相办公处),呼应房琯的宰相身份,暗示其虽已离任,仍值得回望旧地。  
   末句用典:王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相传他爱鹅成痴,曾为山阴道士写《道德经》换鹅。杜甫以王羲之自比,戏称自己已“笼鹅而归”,劝房琯莫要后悔送鹅之事。此句以幽默口吻表达对鹅的喜爱,同时暗含对自身书法造诣的自信。
二、创作背景
   房琯是杜甫的挚友,亦是其政治理想的寄托者。757年,房琯因战败被唐肃宗罢相,杜甫冒死上书谏言,反遭贬谪,足见两人情谊深厚。763年,房琯复任刑部尚书,杜甫闻讯赶赴其任职地汉州(今四川广汉),却未及相见,遂游房公池(房琯任汉州刺史时开凿的人工湖),见鹅群而作此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7

帖子

1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295
金钱
454
发表于 2025-2-16 1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40-桃之妖妖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字词含义:
房相:指房琯,曾为宰相。
凤凰池:本指禁苑中的池沼,魏晋南北朝时为中书省所在地,后常代指中书省或宰相之位。
王右军:即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他爱鹅成癖。
“凤凰池”借代房琯曾居的高位,暗示房琯往昔的显赫地位。

“为报笼随王右军”运用了王羲之爱鹅的典故。相传王羲之喜欢鹅,曾为得到山阴道士的鹅而替道士抄写《道德经》。
创作背景:
房琯是杜甫的好友,曾任宰相,后因政治斗争被贬。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房相西亭”即指房琯的居所。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凤凰池”则是唐代中书省的别称,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以爱鹅著称。杜甫通过鹅这一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诗句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这两句描绘了房琯池中的鹅群在沙滩上休憩、在水中游弋的场景。鹅的羽毛洁白如云,象征着高洁与纯净。杜甫通过这一景象,既赞美了房琯的高尚品格,也暗示了友人被贬后的闲适生活。“白于云”不仅是对鹅的外貌描写,更是一种象征,暗示房琯虽被贬,但其品格依然如白云般高洁。前句是后句主语,首联是主语拆分式流水句。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两句借用了“凤凰池”和“王右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房琯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凤凰池上应回首”暗指房琯曾在中书省任职,如今虽被贬,但应回首往事,怀念昔日的荣耀。“为报笼随王右军”则借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暗示房琯虽被贬,但仍应保持高洁的品格,如同王羲之爱鹅一般,不为世俗所困。
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鹅群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友人房琯的深切思念与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杜甫一生坎坷,虽怀才不遇,但仍保持高洁的品格,正如诗中的鹅群一般,不为世俗所染。
艺术特色:
1.意象鲜明:诗中的“鹅”与“白云”形成了鲜明的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象征了高洁的品格。
2.用典巧妙:杜甫巧妙地运用了“凤凰池”与“王右军”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又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

帖子

7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75
金钱
284
发表于 2025-2-17 00: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11-梅岭

解析杜甫《得房公池鹅》:
杜甫的《得房公池鹅》是一首充满象征意味的绝句,通过描绘房琯池中的鹅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创作地点在四川阆州。杜甫于759年避战乱而举家迁往成都,居住在杜甫草堂。763年正月,杜甫听说安史之乱结束,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来离开成都。房公即房琯,756年追随唐玄宗入蜀被封为宰相,后来因战败被肃宗贬官,763年又被提拔为刑部尚书,在赴任途中,8月病逝于阆州。
所以猜测,杜甫应该是赶来阆州见房琯,结果到了之后,人已病逝,空留下这群鹅。
得房公池鹅,是咏物喻人,以及咏物怀人之作。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一二句是主语拆分式流水句,房公西亭的池子里,有一群鹅。这群鹅不是普通的鹅,是居住在房公西亭的鹅,与房公在一起的。
眠沙泛浦白于云,它们曾在沙子上睡觉,也曾在水中漂浮,然而沙子不能污染它们,水也不能打湿它们,不管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依然比云还白。借用白于云这个意象也喻指,不管房公经历了什么,升官或者贬官,赞美或者诬陷,依然品行高洁。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用“凤凰池”和“右君鹅”两个典故。凤凰池指中书省,房琯曾经是宰相。王右军是指王羲之。《晋书》记载 :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这里将房琯比作王羲之。 这些鹅,用了虚笔,它们应该会回忆起当年在凤凰池,为了报答王右军/房琯的喜爱,而甘愿被关在笼子里跟随他而去。“笼随”,看似不自由,却是双向选择,双向奔赴。杜甫甚至将自己比作鹅,当年受到房公赏识和提拔,为了报答他,在他被贬罚时为他求情,哪怕自己受到牵连,并从此开启了漫长的被贬漂泊生涯。“回首”二字,不单是鹅,更是杜甫自己。
看似平淡,细品下来却是发人深思的一首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1

帖子

12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4
贡献
293
金钱
503
发表于 2025-2-17 00: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词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洗尘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杜甫这首七绝作于汉州,题目中的房公指房琯。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对杜甫有知遇之恩。公元757年,房琯被唐肃宗罢免宰相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生命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反而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四处漂泊。公元760年,房琯作汉州刺史,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763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闻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离开。杜甫独自游房公池见鹅群,睹物思人,作诗以寄怀,写了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

洗尘浅析:
这首七绝借物抒怀,首联主语拆分式流水句写鹅,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尾联也是流水句,用典抒怀,寄慨遥深。
首句赋起,主语拆分,房相西池鹅一群,交代地点及所怀之人与所借之物——鹅,点题。鹅一群,定语后置。
次句景承,具体描写鹅的生活状态与姿色,眠沙泛浦,看似悠闲自在,实则远谪孤寂,饱含对房公的同情与自怜自伤;白于云,暗用《晋书·王羲之传》“飘若浮云”之意,表面是赞美鹅的洁白,实则暗喻房公人品高洁,为尾句用典收结做铺垫。
第三句情转,凤凰池上应回首,由鹅转到它的主人——已经回到朝廷的房公,凤凰池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尾句用典,扣回收结。为报笼随王右军,与第三句凤凰台上应回首合为一意,是说房公您在朝廷回首当年的贬谪之地,应该能想到依然落魄的我见鹅伤怀忆故人,对与皇庭换鹅的王右军一样令人尊敬的您,满怀感恩之情、追随之意吧。笼鹅之典出自《法书要录》: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甚悦。道士云,为写《黄经》,当举群鹅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李白有一首七绝也用过这个典故——
送贺宾客归越
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全诗起承转合布局,衔接紧密,语言质朴生动,感情深沉真挚。前两句描写为主,写群鹅色泽明艳,憨态可掬,语言形象生动;后两句用典写意,委婉地表达对房相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含蓄蕴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8

帖子

2956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
贡献
797
金钱
1093
发表于 2025-2-17 11: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06上上签
解杜诗<得房公池鹅>》
清池玉羽映朝曛,白氎浮波胜雪纹。
曲项犹存天外志,寒汀不掩镜中群。
凤凰池上青云客,右军笼前素练裙。
莫向沙头耽野趣,九重金阙待奇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7

帖子

1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295
金钱
454
发表于 2025-2-17 19: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43-心向北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如下: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房相(房琯)西亭有一群鹅,它们在沙滩上睡觉,在水面上漂浮,洁白的羽毛比白云还白,描绘出鹅群悠然自在的状态,展现出一种宁静、优美的画面。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常指中书省等重要官职所在地,暗示房琯曾居高位。这句说房琯在凤凰池上回首往事时,应会想起这些鹅,要知道它们如今像当年王羲之笼中的鹅一样。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把房琯与王羲之相类比,可能暗示房琯也有像王羲之那样高雅的情趣或独特的品性。

主旨情感
  一方面通过对房公池鹅的生动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中的闲适场景。另一方面借王羲之爱鹅的典故,可能是对房琯的一种赞美或调侃,赞美其高雅情趣,或调侃其像王羲之一样爱鹅成癖,流露出诗人对房琯的某种情感和态度,也可能包含着诗人自身对这种高雅生活情趣的向往与欣赏。

艺术特色
前两句以白描手法,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鹅群的形态和所处环境,“白于云”运用夸张,突出鹅的洁白。后两句用典,使诗歌内涵更丰富,增加了文化底蕴,且使诗歌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2
贡献
23
金钱
43
发表于 2025-2-17 19: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46-胡运升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布局上,是首尾两联成绝。
章法上,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议论、抒情。诗人杜甫观察“池鹅”,赋予“鹅”以人的动作、情态、思绪。房绾旧居的西亭边有一群鹅,在沙洲上打盹,在池水中嬉戏,比云还要洁白。第三句宕开一笔,说池鹅当年曾到过凤凰池,由阆洲而写到朝廷。第四句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实际上说的是房绾曾官居宰相。
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的位子罢免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著生命的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又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 公元七六○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据说,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就是这段时期游房公池写的。由於房琯曾当过宰相,他是诗人心目中永远的宰相,所以,还是以「房相」来称他所凿的池。而生长在房相西池的鹅群,也就显得特别美好了——宰相家养著美丽的白鹅,要是普通人,有机会欣赏已经很满足了。但是杜甫不一样,看了心里喜欢,就要想法子去「得」到「房公」「池」子里的「鹅」。好不容易得到了鹅,当然得意,但又怕房宰相反悔,因而自比王羲之,以幽默的语气说,既然已经把鹅儿送给最伟大的书法家,那就请山阴道士(暗指房琯)大方点,别再后悔了。 
诗歌押“文”韵,闭口韵。
“鹅”的意象的特点:第一,羽毛洁白,无一杂毛,正如人品,不可玷污。第二,昂首挺立,不与人媚,正如人格,独立自由。第三,悠游水上,姿态优雅,正如隐士,潇洒不俗。第四,体大鸣亢,勇猛顽强,正如君子,大勇无惧。
因而,杜甫既是和朋友开玩笑,又是托物言志: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像“鹅”一样顽强、高洁,永远心系朝廷、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0
贡献
55
金钱
87
发表于 2025-2-17 2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绣菊组作
绣菊组-图图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背景资料:
安史之乱后,房琯随唐玄宗入蜀,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皇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后,房琯奉玄宗之命前往灵武册立李亨为帝,到达灵武后房琯深受器重,被委以平叛重任,但房琯不通兵事,用人失当,在陈涛斜之战大败而回,在贺兰进明、崔圆等人的进言下,逐渐被疏远,又因喜好空谈,最终被罢为太子少师。
- 长安收复后,进封清河郡公,不久因结党贬为邠州刺史,历任太子宾客、礼部尚书、晋州刺史、汉州刺史。广德元年(763年)拜刑部尚书,在赴京途中病逝,获赠太尉。
此诗杜甫写于公元763年,故推断可能是送房公去长安任职所写。
赏析
一、内容与意境
起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紧扣题目,点明了地点和主体,即房相的西亭有一群鹅”。
承句“眠沙泛浦白于云”,描绘了鹅群在沙滩上栖息,在水面上游动,其洁白的颜色胜过白云。诗人用眠和泛两字,一动一静,很好的表现了大白鹅的闲适的状态。
转句“凤凰池上应回首”, 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书省或宰相,此处点明房琯的身份地位,为宰相。此句结合合句,指房琯养的鹅被我带走应该会回头,依依不舍之情,指鹅应该跟随房琯去长安上任。拟人化的写法,实则暗喻,因为房公去上任,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笼随王右军”化用典故,王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爱鹅的故事广为流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琅琊山诗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25
贡献
13876
金钱
1616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25 1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皖枫红 于 2025-2-25 19:06 编辑

绣菊33---秋波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诗句释义:
房相西亭鹅一群:房琯西亭中养有一群鹅。
眠沙泛浦白于云:它们在沙滩上栖息,在水中游弋,洁白如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房公高升回京,应回头看看这些鹅。
为报笼随王右军:告诉我,这些鹅已随我如王羲之般笼去。
写作技巧上有以下特点:
一.借物起兴
    诗以“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起笔,描绘房相西亭边一群鹅在沙滩上栖息、在水中浮游,洁白如云的景象,借眼前之景鹅群引入,为后文的展开做铺垫,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
二.对比衬托
    将鹅群的“白于云”的洁白纯净与周围环境相映衬,以自然环境的普通来突出鹅群的洁白与显眼,使鹅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三.用典巧妙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中运用了王羲之爱鹅的典故。传说王羲之喜欢鹅,曾为得到鹅而写经换鹅。这里借这个典故,可能暗示房相或相关之人与王羲之有相似的高雅情趣,也可能是以鹅与王羲之的关系来隐喻某种人事关系等,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虚实相生
   前两句实写眼前所见的鹅群景象,是实写;后两句由眼前之鹅联想到凤凰池以及王右军与鹅的故事,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和空间,使诗歌既有现实的画面感,又有历史文化的纵深感,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五.情感含蓄
   全诗看似在写鹅及与鹅相关的典故,但在字里行间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房相或相关人物的某种情感或态度,或是赞赏其高雅情趣,或是别有寄托,情感表达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8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205
金钱
308
发表于 2025-3-4 14: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戈平 于 2025-3-4 14:17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25-戈平
解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释:这是杜甫得到宰相王琯赠送的一只鹅而赋的诗。首联写鹅生长的环境,眠沙泛浦。接着赞美鹅象天上的云一样白。王公在中书省会回首往事,我象王羲之一样拿着笼子把鹅带回家。表示对朋友的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1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