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3|回复: 39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11 23: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5-2-11 23:57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绣菊组论坛作业贴


好了,今天的第一讲我们先说这么多。现在布置一下作业: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
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
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
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
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作业截止时间,2022.02月17日晚上八点。

5649

主题

22万

帖子

7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1231
贡献
228610
金钱
2469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2-12 07: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吾波 于 2025-2-12 07:29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13-吾波

解析杜甫《得房公池鹅》:
杜甫的《得房公池鹅》是一首充满象征意味的绝句,通过描绘房琯池中的鹅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一、创作背景
房琯是杜甫的好友,曾任宰相,后因政治斗争被贬。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房相西亭”即指房琯的居所。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凤凰池”则是唐代中书省的别称,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以爱鹅著称。杜甫通过鹅这一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二、诗句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这两句描绘了房琯池中的鹅群在沙滩上休憩、在水中游弋的场景。鹅的羽毛洁白如云,象征着高洁与纯净。杜甫通过这一景象,既赞美了房琯的高尚品格,也暗示了友人被贬后的闲适生活。“白于云”不仅是对鹅的外貌描写,更是一种象征,暗示房琯虽被贬,但其品格依然如白云般高洁。前句是后句主语,首联是主语拆分式流水句。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两句借用了“凤凰池”和“王右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房琯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凤凰池上应回首”暗指房琯曾在中书省任职,如今虽被贬,但应回首往事,怀念昔日的荣耀。“为报笼随王右军”则借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暗示房琯虽被贬,但仍应保持高洁的品格,如同王羲之爱鹅一般,不为世俗所困。
三、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鹅群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友人房琯的深切思念与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杜甫一生坎坷,虽怀才不遇,但仍保持高洁的品格,正如诗中的鹅群一般,不为世俗所染。
四、艺术特色
1.意象鲜明:诗中的“鹅”与“白云”形成了鲜明的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象征了高洁的品格。
2.用典巧妙:杜甫巧妙地运用了“凤凰池”与“王右军”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又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3.语言简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5
贡献
7
金钱
13
发表于 2025-2-12 10:3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房公池鹅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想要了解一首诗,我们先要了解这首诗的大意,先从标题开始(得房公池鹅),从标题看,是杜甫得到了在房公池边养的鹅,由此而引发了他的诗心。(房相西亭鹅一群)房宰相府的西边亭子有一群鹅。(眠沙泛浦白于云)它们平时安睡在沙滩上,在水池中浮游,鹅的羽毛比白云还白。(凤凰池上应回首)从字面上看凤凰池上应回首的,是指房相,因为凤凰池指中书省,即宰相们办公的地方。(为报笼随王右军)上句的回首,下句给了答案。是为了报答王右军(即王羲之)。据说王右军非常爱鹅,曾以他写的字换人家的鹅。借喻诗人的情怀。个人认为,杜甫通过写鹅,抒发了自己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眠沙泛浦),以及与房相的深厚感情。想更好的了解这首诗,就得先了解写作这首诗时的背景。这首诗写于广德二年(764)春天,763年房琯被提拔回京做刑部尚书,杜甫闻讯后,赶过来希望能与他小聚。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当初房琯被贬,杜甫曾冒死上谏。因为上书之事,杜甫本人也受到了影响,也被放逐失官。当杜甫赶到汉州时,房琯已起程离开,两个人没遇上。个人理解,通过这个历史背景,杜甫借写得房公池鹅,一二句想表达的是自己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为官则身不由己。三句是意指,我(杜甫)来了,而你(房琯)却离去了,虽然没遇见,但是你应该感觉到了。四句意指,我很感激你对我的赏识和知遇之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6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1
贡献
142
金钱
277
发表于 2025-2-12 20: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昨夜有风 于 2025-2-12 20:33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36-昨夜,有风

解析

背景资料
大约734—735年,杜甫与房琯建布衣之交。
房很欣赏杜甫,而杜也将房看作东晋谢安。
757年房琯因给董大求情被肃宗罢相。

760年8月转汉州刺史,凿一湖而成西湖,人称房公湖。
763年4月,代宗起复房琯,拜特进刑部尚书。房离汉州赴京。
次年春杜甫来汉州,收到房在西池养的鹅,甚是高兴,作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凤凰池:指代宰相的高位。
王右军:杜甫素善书法,在此自比爱鹅侠王右军。

大意:小房子家有一群鹅,好白好白。最近他又奉调回京了,我感觉他应该是舍不得这群鹅的。不过,小房子啊小房子,不好意思咯,不怕您舍不得,您回一万次头也没用了,我现在知会您一声,这鹅呀,这会全归我啦。

此诗与老杜绝句生硬直白无余味的基本风格颇不相类,似有玩笑成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8

帖子

3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0
贡献
876
金钱
1449
发表于 2025-2-12 21: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31-闪亮一天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注释:
1.房相:指房琯,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的宰相。
2.凤凰池:古代指中书省,这里代指朝廷。3.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以爱鹅著称。
4.笼随王右军:传说王羲之喜爱鹅,曾用书法作品换鹅,这里杜甫幽默地说自己像王羲之一样把鹅带走了。

译文:
房相(房琯)西亭有一群鹅,它们在沙滩上安睡,在水滨浮游,羽毛比白云还洁白。(你们这些鹅啊)在凤凰池(中书省)上的房公,应该会回头想念你们的,(你们)要是能说话就该报告说(我杜甫)像当年王右军(王羲之)一样把你们带走了。

这首诗通过描绘房公池中的鹅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和谐之美的向往。同时,借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才华。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创作背景
大约734—735年,杜甫与房琯建布衣之交。房很欣赏杜甫,而杜也将房看作东晋谢安。
757年房琯因给董大求情被肃宗罢相。
760年8月转汉州刺史,凿一湖而成西湖,人称房公湖。
763年4月,代宗起复房琯,拜特进刑部尚书。房离汉州赴京。
次年春杜甫来汉州,收到房在西池养的鹅,甚是高兴,即兴而作《得房公池鹅》这首诗。

写作手法:
1.托物起兴:以房公池的鹅群为引子,兴起对和谐自然的赞美之情。
2.借用典故:通过引入王羲之爱鹅的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意更加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

主题

1204

帖子

7963

积分

版主

中华古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05
贡献
1516
金钱
3978
QQ
发表于 2025-2-12 22: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的这首《得房公池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通过描绘鹅群的形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对友人房琯的怀念之情。下面逐句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

这里的“房相”指的是房琯,唐代宰相,曾与杜甫有交谊。西亭是房琯的居所或其附近的一处亭阁。
诗人在这里提到房琯的居所,暗示诗题中的“房公”即房琯。
“鹅一群”描绘了西亭附近的水面上有许多鹅,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
眠沙泛浦白于云:

“眠沙”指的是鹅在沙滩上休息的状态,“泛浦”则是鹅在水面上游动的样子。
“白于云”形容鹅的羽毛洁白如云,进一步烘托出鹅群的美丽。
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鹅群的自然之美。
凤凰池上应回首:

“凤凰池”本是古代传说中的仙池,唐代常用来指代朝廷中的要职,此处可能暗指房琯的官职。
“应回首”可以理解为房琯应该会回望这些鹅,或者是指诗人在想象房琯看到这些鹅时会有所感慨。
这一句带有怀念和感慨的意味,暗示诗人对房琯的思念。
为报笼随王右军:

“王右军”指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曾任右军将军,又因其喜爱鹅而闻名。
“为报笼随”可能指鹅群像王羲之的鹅一样,被诗人或房琯所珍视。
这里通过王羲之的典故,将鹅与文人雅趣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房琯的敬意,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房琯居所附近的鹅群,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使用了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既增添了文化内涵,又表达了对友人房琯的敬重。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鹅的形态和色彩,将自然之美与情感融为一体,既写景又抒情,体现了杜甫诗作的深厚艺术功底。通过鹅群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房琯的思念与敬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7
贡献
38
金钱
65
发表于 2025-2-13 00: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23-过客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过客解析: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创作地点在四川阆州。
先来说一下背景,杜甫于759年避战乱而举家迁往成都,居住在杜甫草堂。763年正月,杜甫听说安史之乱结束,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来离开成都。房公即房琯,756年追随唐玄宗入蜀被封为宰相,后来因战败被肃宗贬官,763年又被提拔为刑部尚书,在赴任途中,8月病逝于阆州。
所以猜测,杜甫应该是赶来阆州见房琯,结果到了之后,人已病逝,空留下这群鹅。
得房公池鹅,是咏物喻人,以及咏物怀人之作。
房相西亭鹅一群,房公西亭的池子里,有一群鹅。这说明这群鹅不是普通的鹅,是房公的鹅,是居住在房公西亭的鹅,与房公在一起的。
眠沙泛浦白于云,它们曾在沙子上睡觉,也曾在水中漂浮,然而沙子不能污染它们,水也不能打湿它们,不管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依然比云还白。借用白于云这个意象也喻指,不管房公经历了什么,升官或者贬官,赞美或者诬陷,依然品行高洁。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流水句一起看,凤凰池指中书省,房琯曾经是宰相。王右军是指王羲之。《晋书》记载 :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这里将房琯比作王羲之。 这些鹅,它们应该会回忆起当年在凤凰池,为了报答王右军/房琯的喜爱,而甘愿被关在笼子里跟随他而去。“笼随”,看似不自由,却是双向选择,双向奔赴。杜甫甚至将自己比作鹅,当年受到房公赏识和提拔,为了报答他,在他被贬罚时为他求情,哪怕自己会受到牵连。“回首”二字,不单是鹅,更是杜甫自己。
看似平淡,细品下来却感人至深的一首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2

帖子

40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75
贡献
947
金钱
1533
发表于 2025-2-13 16: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冬青 于 2025-2-13 16:03 编辑

绣菊-08冬青
得房公池鹅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写作背景:公元757年,房琯因给董大求情被肃宗罢相,杜甫好不容易得来的左拾遗的官儿,就这么被牵连没了。可见他俩关系非同一般。
​公元760年房琯为汉州刺史。房琯在哪里挖了一个池子,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
公元763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杜甫对着一群没带走的鹅起兴而作。




首句点题,交代地点和主角,次句对一群鹅展开描写,用“眠沙”、“泛浦”两个动宾词组来写这群鹅的两种活动状态,用白于云来状鹅的颜色。
第三句宕开,不再继续写鹅,而是转到房琯身上。
第四句合到诗人自己身上
​​凤凰池:指中书省,
王右军:王羲之爱鹅,曾以作品换之,杜甫在此自比。


全诗​诗意,房公池上的西亭上看到一群大白鹅,它们一会儿悠游的眠在沙滩上一会儿又自在的泛着清波。它们的羽毛简直比白云还洁白。
房公你如今​在凤凰池(中书省)应该还时常回想起这群鹅吧,不好意思噢,告诉你吧,以后它们都属于我滴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44

帖子

1787

积分

版主

沧浪诗社雅韵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74
贡献
408
金钱
687
发表于 2025-2-13 16: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49一草田
背景:公元七五七年,房管被肃宗皇帝从宰相的位子罢免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著生命的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又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 公元七六○年房管当了汉州刺史。据说,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管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七六三年,房管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管已经离开了。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就是这段时期游房公池写的。
解析: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宰相房公在西池上养了一群鹅,它们比云还洁白,在沙洲上睡眠,在水上游。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房公啊,您在中书省的凤凰池上该想念它们,该向这池边回首,告诉您,王右军那样的爱鹅人己经把它你用竹笼装走。
从这首诗中看出他对房琯的深情,表达了爱人及鹅之情。
写作手法,一是以物起兴,用鹅为所托物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深厚的感情。
二是巧妙运用典故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4

帖子

23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7
贡献
511
金钱
926
发表于 2025-2-13 16: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休父 于 2025-2-13 16:55 编辑

解析杜甫的《得房公池鹅》:
一、全诗的平仄如下: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二、压平水韵十二文,其中一,二,四句押韵,韵脚群,云,军。
三、题目分析,《得房公池鹅》,应该是杜甫收获了房琯家人赠送的白鹅,有感而发写的这首七绝。
四、此诗创作背景,房公房相指的是房琯,曾被任命为文部(即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为三品宰相。房琯河南偃师人,父亲是房融,唐朝三品宰相。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唐朝从六品官员。杜甫河南巩义人,唐朝从八品官员。偃师和巩义相距30公里不到。房琯年长杜甫15岁。应该是房琯对杜甫有知遇和举荐之恩。同时应该又有诗文和才华的相互欣赏。公元763年,房琯从汉州刺史被擢升为刑部尚书。房琯于763年在赴京途中病逝。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杜甫到汉州访房琯,房琯已被召往京城,杜甫在汉州房公池看到鹅群,写下此诗。即此诗作于房琯离开汉州后和阆州病世前,之后杜甫又赴阆州奔房琯的丧事。
五、全诗布局和大意:首尾两联都没有对仗。首联写景,尾联写情。起句照应题目中的鹅,引出主角一群鹅,哪里的鹅呢,房琯相爷家西边亭下的一群鹅。可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鹅,以养鹅,写鹅为雅趣吧。比如骆宾王,白居易,李商隐等。次句顺承写这群鹅的悠哉,供文人墨客赏玩的大白鹅命运太好了,无被宰杀的忧虑,整日的沙滩息憩,湖中漫游,把羽毛打理的干净洁白。跳转入情,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意思是房琯相爷啊,您离开的太匆忙了,您在中书省里也一定会时常回首,回望,回想这群鹅吧。尾句也是照应题目中的“得”字,杜甫和李白交好,公元726年
李白《王右军》全诗内容如下: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其中“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一般可理解为:(王羲之)写完《道德经》后,就把道士的鹅用笼子装起来带走了。“笼鹅”是用了王羲之爱鹅的典故,王羲之生性爱鹅,曾为了一群鹅,为山阴道士书写《道德经》来交换。诗人李白借此来赞美王羲之的高洁品质和率真性情。杜甫此诗的尾句“为报笼鹅王右军”就是借这个典故,想要表达自己也要学一学王羲之,要把房琯相爷家的鹅“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了。杜甫的尾句意思应该是他向房琯遥空表达了“我用这首诗换你家鹅了”的率真,雅趣。写这首诗时杜甫已经51岁了,房琯已经66岁了。杜甫当时写这首诗时可能万万没想到房琯不久会病世在回京城的路上阆州。同时通过这首诗,可知杜甫和房琯私人交情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1
贡献
16
金钱
35
发表于 2025-2-13 20: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浅析:

起句切题,次句承前,说鹅之悠闲;转句回到与房相的交情;结句以典强化报恩之心。

本是奔赴山海而来,不想,却未见到想见之人。心中遗憾万分。但,欣见西亭鹅群,眠沙卧水,白于云,闲于鹤,悠悠水,澹澹波。
不由想起与此间主人的种种往事,或许自己就是哪些鹅吧。得遇于主人家的恩情,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应该跟王右军用书法换来的那些白鹅一样幸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3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5
贡献
80
金钱
135
发表于 2025-2-13 20: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解析《得房公池鹅》
绣菊45-杨柳风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格律:
本诗是一首采用仄起平收格律的七言绝句,韵脚:群,云,军,属平水韵十二文韵。
译文:
城西房公池有一群鹅,它们在沙地上栖息,在水中浮游,羽毛洁白得比云还要美。房公在朝廷时应该会想起汉州的这群鹅吧,请替我告诉他,鹅儿连同笼子都已经送给当代的王右军(即我)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房琯被贬之后,杜甫看到房公池中的鹅,触景生情而作。
章法布局:
首句:直接点题有一群鹅。
承句:承接首句,对鹅的状态和环境进行铺陈描写。
转句:宕开笔锋一转,从对眼前鹅群的描写宕开,由实入虚,联想到房相曾在凤凰池的经历,充满了一种沧桑感。
合句:合句收束以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收束全诗,将房相和池鹅与历史典故相联系,使诗歌在结尾处得到升华,既呼应了开头的“鹅”,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读后感:
全诗主题思想突出,借物抒情,用典自然。语言简洁,而且章法布局上首联两句自成流水连贯自然,一气呵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5-2-13 2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组22-水月清尘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水月清尘解析:首句写地点人物,“鹅”点题,次句承接写鹅的活动和形象“眠沙”“泛浦”,就沙滩和水里,鹅羽毛白如云。转结句抒情,写作者得房相池鹅后,料想房相应该会想念被送走的鹅,而杜甫像王義之一样提着笼子里的鹅走了,如夺人所好,表面写人喜鹅,实也写房相与杜甫之间的深厚情谊。前实后虚。个觉转句稍脱,与结句衔接欠紧密,交待有点含糊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4
贡献
293
金钱
479
发表于 2025-2-13 2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次作业
绣菊组-寒澈清秋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背景资料
大约734—735年,杜甫与房琯建布衣之交。
房对杜有知遇之恩,而杜也将房看作东晋谢安。
757年房琯因给董大求情被肃宗罢相。
760年8月转汉州刺史,凿一湖而成西湖,人称房公湖。
763年4月,代宗起复房琯,拜特进刑部尚书。房离汉州赴京。后,杜甫来汉州,作此诗。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之作,起承二句写景,采用主语拆分式流水句。“白于云”语意双关指鹅羽洁白,又暗指房琯品德高尚,且“白于云”暗用《晋书·王羲之传》“飘若浮云”之意,为尾句做好铺垫。转合二句借鹅抒己之怀,以鹅代指自己回首凤凰池上曾经跟王右军(此处代指房琯)同朝为官,充满对房琯的怀念及感恩之情。尾句用典,《法书要录》:王羲之性好鹅,山阴昙村有道士养好者十余,王往求市易。道士言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10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2
贡献
242
金钱
420
发表于 2025-2-13 21: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绣菊组作
绣菊组03-静莲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赏析
一、内容与意境
1.描绘生动的自然画面:
。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点明了地点和主体,即房相的西亭有一群鹅”。
次句“眠沙泛浦白于云”,描绘了鹅群在沙滩上栖息,在水面上游动,其洁白的颜色胜过白云。诗人用“眠沙”“泛浦”两个动词,生动地勾勒出鹅群的闲适与自在”。
2.巧妙的联想与升华:
。第三句“凤凰池上应回首”,诗人由眼前的鹅群联想到凤凰池。凤凰池是古代皇宫中池沼的美称,象征着高贵与荣耀”。
第四句“为报笼随王右军”,进一步深化了诗意。王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爱鹅的故事广为流传。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房琯的敬意,暗示房琯的德行与王羲之相似,鹅群也应为能随房琯而感到荣幸”。
二、情感与寓意
1.对房琯的敬意:
房琯是杜甫的朋友,也是一位有德行的官员。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房琯的敬意和赞美”。
2.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诗中既描绘了自然之美,又融入了人文典故,展现了杜甫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融合”。
三、艺术特色
1.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炼,如“眠沙”“泛浦”“白于云”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鹅群的形态和动作”。
2.巧妙的典故运用: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凤凰池”和“王右军”的典故,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这首诗通过对鹅群的描绘,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的敬意和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第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32
贡献
45
金钱
77
发表于 2025-2-13 21: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29-咏絮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写作背景:
房管和杜甫是好朋友。公元757年,房管曾任宰相,后因政治斗争被罢免,时任左拾遗的杜甫曾上书救他,结果自己也丢了官。 后来房管当了汉州刺史。据说,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管在那时候开挖出来的房公池(房公湖)。后来房管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由于房管曾当过宰相,他是诗人心目中永远的宰相,所以,还是以“房相”来称他所凿的池。而生长在房相西池的鹅群,杜甫看了心里喜欢,好不容易得到了鹅,又怕房宰相反悔,因而自比王右军,即王羲之。在一千多年后,房公和他的鹅,竟因杜甫的诗而出名。
解析:
标题:得房公池鹅,从标题看,说明杜甫得到了在房公池边养的鹅,由感而发写的一首诗。
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房宰相府的西边亭子有一群鹅(点题)。
承句:眠沙泛浦白于云。它们平时安睡在沙滩上,在水池中浮游,鹅的羽毛比白云还白(描写鹅的生活环境及状态)。
转句:凤凰池上应回首,(由实转虚)凤凰池上应回首的,凤凰池施宰相们办公的地方。据说王右军非常爱鹅,曾以他写的字换人家的鹅,为报笼随王右军即王羲之。借喻诗人的情怀。杜甫通过写鹅,抒发了自己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眠沙泛浦),以及与房相的深厚感情。

尾句:以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收束全诗,将房相和池鹅与历史典故相联系,使诗歌在结尾处得到升华,既呼应了开头的“鹅”,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一二句想表达的是杜甫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为官则身不由己。
三句是意指,杜甫来了,而房琯却离去了,虽然没遇见,但是应该感觉到了。
四句意指,杜甫很感激房琯的赏识和知遇之恩。
全诗主题突出,借物抒情,巧妙用典,语言简洁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4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75
贡献
115
金钱
194
发表于 2025-2-13 23:1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知音茗茶 于 2025-2-13 23:55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答题人:绣菊41~知音茗茶  

原诗: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知音茗茶赏析:

  这是一首仄起平收首句押韵式的七绝古诗,作者是唐朝的伟大诗人杜甫!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根据网上所查资料,可以知道其写作时间在大约734—735年,作者杜甫与房琯相识相知,并成为好友。房对杜有知遇之恩,而杜也将房看作东晋谢安。757年房琯因给董大求情被肃宗罢相。当时作为“左拾遗”的杜甫就冒死上书替房琯开脱,结果自己救不成还丢了官。760年8月转汉州刺史,凿一湖而成西湖,人称房公湖。湖边建一个亭子,作为观赏池鹅的休闲地。763年4月,代宗起复房琯,拜特进刑部尚书。房离汉州赴京。故杜甫来汉州未能见到房琯,但是也顺便观赏了房琯西湖的池鹅,兴起后作此诗。
  
  题目:得房公池鹅  写的是事由,即叙起。得,可以理解为得见,房公,即房琯,杜甫的友人,池鹅,西湖上的鹅。
  
  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直述平叙,写杜甫(访友不遇)在房琯(当过宰相)居住之处的西湖边的亭子里面休闲时,看到池塘水中水滨有着一群鹅,注意,是一群,很多的意思。
  
  承句:眠沙泛浦白于云。承句是紧接着用“眠、泛、于”连续使用动词就把看到的一群鹅的动态和色调给予生动的展现出来。于,这里应该是“更、胜过、”;可见,作者是借物喻人抒情,眠与泛,体现的是悠然自在的自由状态,而鹅毛比云还要白,是高洁的象征。
  
  转句:凤凰池上应回首,这既用典,又双关意。凤凰池,既可以指凤凰鸟等飞禽类休憩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用典表示房公处于(凤凰池)朝堂中枢为官工作的地方。应回首,应该回首(回忆)往事。
  
  结句:为报笼随王右军,王右军,即王羲之,笼鹅是指王羲之爱鹅的故事,用典进一步说明鹅象征的高洁,是杜甫和房琯共同的品质。这是一种升华。
  
  承句是起句的延续和铺展,借物拟人,目的抒情;结句是转句的目的和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1

帖子

19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96
贡献
437
金钱
738
发表于 2025-2-14 09: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组19-深山闲人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
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
为报笼随王右军。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被后人称为“诗史”。
创作背景:
‌《得房公池鹅》是杜甫在广德二年(764年)春天创作的,当时他携家人从阆州回成都,路过汉州时曾小住几日‌‌。这首诗是杜甫在拜访原丞相房琯时所作。房琯在罢相后,被任命为汉州刺史,并在府宅西侧挖了一个池子,即诗中所提到的房公池,池中养有一群白鹅‌。
诗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上联写所见,下联写所想。诗人通过描写鹅群的悠闲自在,表达了自己对房琯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诗中使用了“笼随王右军”的典故,典出《晋书-王羲之列传》,王羲之曾用书法换得一群鹅,杜甫以此自喻,表示自己虽未能像王羲之那样以书法换得鹅群,但心中对房琯的感激之情却如同王羲之对鹅的喜爱一样深厚‌。
解析:
1. 房公:房琯,曾任宰相。
第 1 页
2. 浦:水滨。
3. 凤凰池:这里指中书省。
4. 笼随王右军:传说王羲之喜爱鹅,曾用书法作品换鹅,这里杜甫幽默地说自己像王羲之一样把鹅带走了。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房相西亭有一群鹅,它们在沙滩上安睡,在水滨浮游,羽毛比白云还洁白。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在凤凰池上的房公应该会回头想念你们的,要是能说话就该报告说像当年王右军一样把你们带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2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5
贡献
53
金钱
88
发表于 2025-2-14 10: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组(学号临时没有)—云天逸客

得房宫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这首诗,第一二句,通过景色描写,交代了鹅所在地点以及鹅构成的景色,给人以清新靓丽的感觉。三四句是联想到王羲之爱鹅。引申出王羲之对鹅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12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7
贡献
31
金钱
48
发表于 2025-2-14 17:0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48-童心未珉

解析《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
房琯弘文生出身,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赐爵漳南县男。
杜甫在房琯罢相后数次上书皇帝,为房琯辩护,结果遭到贬官,后留有《得房公池鹅》、《别房太尉墓》等诗篇

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据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
房琯重新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
这首诗就是游房公池写的。由于房琯曾当过宰相,他是诗人心目中永远的宰相,所以,还是以「房相」来称他所凿的池。
而生长在房相西池的鹅群,也就显得特别美好了。宰相家养著美丽的白鹅,要是普通人,有机会欣赏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杜甫不一样,看了心里喜欢,就要想法子去「得」到「房公」「池」子里的「鹅」。
好不容易得到了鹅,当然得意,但又怕房宰相反悔,因而自比王羲之,以幽默的语气说,既然已经把鹅儿送给最伟大的书法家,那就请山阴道士(暗指房琯)大方点,别再后悔了。 送鹅的房宰相,接到这首诗时,说不定会笑说杜甫「得了便宜又卖乖」?

凤凰池,指朝廷的中书省

王羲之
别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爱鹅,用书法换了山阴道仕的一笼子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
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这里的王右军是意指的房琯。李白的一首七绝,曾用过:

《送贺宾客归越》
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鹅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黄庭换鹅典故)

大意是说:
房相非常喜欢白鹅,在他家的池塘里养了一群白鹅,远远望去就像漂浮在天边的白云。咱们是好朋友,不分你我。我也非常喜欢白鹅的,所以就学着王羲之的方法跟你讨要几只鹅带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2312

帖子

9742

积分

版主

古今墨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94
贡献
2530
金钱
3467
发表于 2025-2-14 1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05-秋水长天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创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此诗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题“得房公池鹅”及诗中内容推测,可能是房琯(房相)西亭池中有一群鹅,杜甫见到后有感而发。房琯与杜甫关系密切,房琯在政治上有一定地位,杜甫对其颇为敬重,这首诗或许是借鹅表达对房琯的某种情感或对相关情境的联想。
诗句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明房相西亭有一群鹅,描绘出一幅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画面。鹅有时在沙滩上安睡,有时在水中浮游,它们洁白的羽毛比白云还要洁白。此句从视觉角度生动地刻画了鹅的生活场景与洁白形象,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营造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在古代常指中书省,是朝廷重要机构,这里可能代指房琯身处的政治中心或其过往的政治地位。“应回首”仿佛赋予鹅以人的情感,设想鹅似乎会回首顾盼。“为报笼随王右军”用了王羲之爱鹅并以笼装鹅的典故。相传王羲之喜爱鹅,曾为得到道士的鹅而抄写《道德经》。这里杜甫可能5是借典故暗示房相的这些鹅也许会有像被王羲之看重那样的命运,也可能是借鹅表达对房相未来境遇的某种期许或感慨,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趣味性。
写作手法:
白描手法:“眠沙泛浦白于云”通过简洁的文字,不加过多修饰地描绘出鹅在沙滩和水中的姿态及颜色,让读者如临其境,清晰地看到鹅群的活动与洁白形象,生动自然。
用典:“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文化内涵,同时委婉地传达出作者的某种情感或对房相的暗示,引发读者联想,使诗歌表意更加含蓄深刻。
“凤凰池上应回首”赋予鹅以“回首”的人的动作和情感,使鹅的形象更具灵性,仿佛它们也对某种情境有所感知,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76

帖子

180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楹联三兼曲二、赋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7
贡献
461
金钱
677
发表于 2025-2-14 19: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05-秋水长天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诗解:
前两句为流水句,写的是眼前景。房公池边的西亭处有一群鹅,休息于浦边的时候就像一团白云一样。我在这个池边欣赏着好友送来的鹅,感谢好友房公送的好礼。老杜自比王右军,此处以王右军代自己。结构是前两句景,后两句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15 08: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一讲解析作业
飞雪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①。
解析:
《得房公池鹅》是杜甫在汉州作的一首诗。题目“得房公池鹅”,得,即得以见到,本诗借鹅说事。
   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房琯对杜甫有知遇之恩,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肃宗皇帝罢免宰相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生命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反而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四处漂泊。公元760年,房琯作汉州刺史。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
公元763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闻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离开。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就是这段时期游房公池写的。由于房琯曾当过宰相,所以还以“房相”来称他。而生长在房相西池的鹅群,也就显得格外美好,故作此诗。
整首诗的主语是鹅,前二句是主语拆分式流水句,“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从鹅群的动作和颜色两方面描写这群鹅,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句仍写鹅。凤凰台,代指中书省,是朝廷重地,也是房琯曾经工作的地方。两句意思是:鹅啊,你们还记得随主人在凤凰池里嬉戏的时候吧?要感谢你的主人房大人(王右军)提着笼子带你去的事吧?
意思是,你们随王右军去过凤凰池。
这里的王右军是指房琯,因为李白的一首七绝中用过:
送贺宾客归越
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看完李白的,再看杜甫的,熟悉一下书法换鹅的典,然后再去理解,为何杜甫诗里用了个“笼”字?且看黄庭换鹅典故:
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鹅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为报,就是告诉你,我和你说等意思。因房相在中书,故用凤凰池指代。房琯对杜甫有知遇之恩,杜甫如果直白地表达感激之情,就显得干瘪无聊,所以用典,借鹅说事,委婉地表达言外之意。
全诗前两句描写为主,写群鹅色泽明艳,憨态可掬,语言形象生动;后两句用典写意,委婉地表达对房相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0

帖子

58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63
贡献
1253
金钱
2503
发表于 2025-2-15 10: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09-清风徐徐

解析杜甫《得房公池鹅》:
杜甫的《得房公池鹅》是一首充满象征意味的绝句,通过描绘房琯池中的鹅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1,创作背景:
答: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杜甫通过鹅这一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2,诗句解析:
答:“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暗示房琯虽被贬,但其品格依然如白云般高洁。前句是后句主语,首联是主语拆分式流水句。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两句借用了“凤凰池”和“王右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房琯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凤凰池上应回首”暗指房琯曾在中书省任职,如今虽被贬,但应回首往事,怀念昔日的荣耀。“为报笼随王右军”则借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暗示房琯虽被贬,但仍应保持高洁的品格,如同王羲之爱鹅一般,不为世俗所困。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3,艺术特色: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4,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鹅群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友人房琯的深切思念与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杜甫一生坎坷,虽怀才不遇,但仍保持高洁的品格,正如诗中的鹅群一般,不为世俗所染。
2025.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8

帖子

37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60
贡献
876
金钱
1449
发表于 2025-2-15 11: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绣菊35 平平安安
解析杜甫《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房琯:唐玄宗与肃宗时期的宰相。房与杜甫交谊深厚。房死后,杜甫在汉州游房公池时,写下了这首《得房公池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首句点明了房相西亭有一群鹅,有的睡在沙滩上,有的游在池面上,白色的羽毛如同云彩一般美丽。
凤凰池上应回首,
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两句借用了“凤凰池”和“王羲之”两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房琯的怀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凤凰池上应回首,暗示房琯曾在中书省任职,后虽被贬,但任保持高洁的品格,如同王羲之爱鹅一般,不为世俗所困。
     通过描绘鹅群的生活,表达了自己的遭遇和心境。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留下的诗,深受千秋万代的国人喜爱,不愧称为诗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3

帖子

12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6
贡献
279
金钱
490
发表于 2025-2-15 13: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绣葡组第一讲作业
绣菊16—筇林红袖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一、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二、浅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三、写作手法:
起承转合法,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313

帖子

2638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62
贡献
599
金钱
1002
发表于 2025-2-15 14: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绣菊01-爱你一万年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简析:这首七绝首先了解一下题目,房公是杜甫的好友和领导!因为房曾经为相。池鹅是房公修池养鹅。杜甫因之有得!这里的得是有所收获或有所感悟!如果理解成别的意思,那所写的诗可能毫无意义。现在看诗。
首句介绍房相西亭有一群鹅(介绍了鹅的位置),第二句写鹅的自然状态和赞美鹅象天上的白云那样白。显得比较高贵。第三句转写房相,在凤凰池上应该会很关注关心这些鹅,第四句写这些鹅应该很感谢房相,因为房相就是王右军的心一样,当年王写字换鹅。对鹅独有偏爱。杜甫这样写主要突出了鹅遇到了好的主人,过得悠哉悠哉!但杜甫一生怀才不遇,在肃宗朝当个小差而只短短两年,而离开原因恰恰似因房相被贬而谏,因此见鹅有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3

帖子

1322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驿站吟风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
贡献
301
金钱
514
发表于 2025-2-15 22: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瘦田耕农 于 2025-2-15 22:53 编辑

绣菊-02瘦田耕农
得房公池鹅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写作背景:公元757年,房琯因给董大求情被肃宗罢相,杜甫好不容易得来的左拾遗的官儿,就这么被牵连没了。可见他俩关系非同一般。
​公元760年房琯为汉州刺史。房琯在哪里挖了一个池子,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
公元763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杜甫对着一群没带走的鹅起兴而作。
借冬青背景一用

诗词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首联主语拆分流水句,点题中鹅,作者来到房相西亭,看到房相回朝廷就职后留下来的一群鹅,他们眠沙泛浦好不自在悠闲,而且羽毛洁白像云一样,估计这里杜甫暗夸房相之前的隐退生活,逍遥自在,品格高洁,白字夸赞品格。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尾联时间上关联的流水句,意思是当房相在尚书省任职回想起这群鹅的时候,我会告诉你他们已经被我这个像王羲之爱鹅的人一笼子带回家了。尾联有杜甫调侃的意思,足见他们关系亲密。隐藏着如果将来你回来看鹅就找我就行了,我这么爱鹅一定好好照顾他们,不会用铁锅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5-2-16 07: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绝句班第一讲作业
文/四两三钱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答:
创作背景

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此诗约作于房琯遭贬后,杜甫可能是在探访房琯于其西亭时看到池中鹅群有感而发。当时房琯政治上受挫,杜甫自己也处于仕途不顺、漂泊动荡的时期,安史之乱使社会动荡不安,他们都面临着人生的困境。
解析
首句点题,交代了地点,主体,鹅一群三个字也给全诗奠定了场景基础
承句重点描写鹅,在沙滩而眠,水中悠闲 颜色洁白,运用了暗喻手法,表明了此时房相远离朝堂争斗的状态。
- 后两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运用典故,“凤凰池”指代朝廷,暗示房琯曾在朝廷的重要地位,“为报笼随王右军”以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把房琯比作王羲之,鹅比作被王羲之看重的珍品,意思是告知房琯虽遭贬但仍有价值,表达了杜甫对房琯的安慰与鼓励,也体现出二人的深厚情谊。
全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安慰;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鲜明,用典自然,在对池鹅的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8
贡献
197
金钱
286
发表于 2025-2-16 07: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绣菊11-相忘于江湖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答:创作背景:
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此诗约作于房琯遭贬后,杜甫可能是在探访房琯于其西亭时看到池中鹅群有感而发。当时房琯政治上受挫,杜甫自己也处于仕途不顺、漂泊动荡的时期,安史之乱使社会动荡不安,他们都面临着人生的困境。
- 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直接点题,交代了地点和主体,“房相”点明房琯身份,“西亭”给出具体位置,“鹅一群”描绘出鹅的数量,简单一句为全诗奠定了场景基础。
- 次句“眠沙泛浦白于云”,运用比喻,将鹅群比作白云,生动地描绘出鹅群在沙滩上栖息、在水中浮游的姿态,突出其洁白、悠闲,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画面美,也暗示了房琯此时远离朝堂纷争的状态。
- 后两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运用典故,“凤凰池”指代朝廷,暗示房琯曾在朝廷的重要地位,“为报笼随王右军”以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把房琯比作王羲之,鹅比作被王羲之看重的珍品,意思是告知房琯虽遭贬但仍有价值,表达了杜甫对房琯的安慰与鼓励,也体现出二人的深厚情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