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9|回复: 33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1421

主题

399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菜根谭文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07
贡献
3564
金钱
74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11 23: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雪飘逸 于 2025-2-11 23:58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
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好了,今天的第一讲我们先说这么多。现在布置一下作业: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
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
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
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
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作业截止时间,2022.02月17日晚上八点。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5-2-12 07: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竹郎组第一讲作业
竹郎组长-炳坤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5-2-12 07: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竹郎组第一讲作业
竹郎组长-小筑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6

帖子

53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3
贡献
1189
金钱
2081
发表于 2025-2-12 10: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竹郎江南
解析:
结构:起承转合。
首句:房相的西亭上有一群鹅。赋写点明地点与主体。
次句(承)群鹅睡在沙滩上,漂浮在水浦中,白得比云还要纯净。以动态画面深化意象。这两句是兼语流水句。
第三句(转)想那凤凰池上,它们应该会回首顾盼。
引入政治意象"凤凰池",将视角从自然转向庙堂,形成空间跳跃。
末句(合)因为要报告说,它们已被王右军收养在笼中了。
以历史典故收束,通过"王右军"的文人意象完成抒情升华。
三四句也是流水句。
1.房相指的是房琯,是唐代重要的政治人物,曾任宰相,但因政治斗争被贬。杜甫与房琯有交情,房琯被贬后,杜甫曾多次写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怀念。
2.. 凤凰池
典出《晋书·荀勖传》:"掌机衡之任,凤凰池上,斯为清切。"原指中书省机要之地。
3..王右军‌:指‌王羲之,晋代书法家,有笼鹅而归的典故。
深层意蕴:
1. 政治寄托:以"凤凰池"暗写房琯罢相后的境遇变迁,"应回首"既含规劝又带叹惋,体现杜甫对开元名臣的复杂情感。

2. 文人自况:"白于云"既状物又拟人,白鹅的清洁意象与"凤凰池"的庙堂象征形成张力,暗喻士人进退之道。
3. 历史互文:通过王羲之典故构建文人传统谱系,在"笼鹅"意象中寄寓政治抱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4

帖子

30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10
贡献
734
金钱
1179
发表于 2025-2-12 12: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析得房公池鹅
竹郎21-力辛
原文
得房公池鹅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题为《得房公池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背景、所用典故以及大致意思的解释:
背景
首诗写于广德二年(764)春天,763年房琯被提拔回京做刑部尚书,杜甫闻讯后,赶过来希望能与他小聚。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当初房琯被贬,杜甫曾冒死上谏。因为上书之事,杜甫本人也受到了影响,也被放逐失官。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房公”指的就是房琯,他是唐朝的一位宰相,也是杜甫的朋友。房琯在长安城西有一处园林,园中有池塘,养了一群鹅。杜甫在访问房琯的园林时,看到了这些鹅,并因此产生了诗意,写下了这首诗。

典故:
1. “凤凰池”: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凤凰所居之地,后来用来比喻皇宫或朝廷。在这里,杜甫用“凤凰池”来指代房琯的池塘,暗示房琯的地位高贵。
2. “王右军”: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他官至右军将军,因此被称为王右军。王羲之非常喜欢鹅,据说他观察鹅的形态来研究书法。杜甫在这里用王羲之来比喻房琯,暗示房琯的品味高雅。
3“笼随王右军”是王羲之写《黄庭经》与山阴道士换鹅的典故。


大致意思:
得鹅,不一定是得到了这些鹅。此处作看见了鹅。杜甫访房相而不得,只看见了这些鹅。
诗的第一句“房相西亭鹅一群”描述了房琯园林中的一群鹅。
第二句“眠沙泛浦白于云”描绘了鹅在沙滩上睡觉,在水面上游动,它们的白色羽毛比云还要白。
第三句“凤凰池上应回首”
借鹅抒情。意味着这些鹅在池塘上游玩时,应该会回头看看,以鹅喻己。这些鹅要回望一下凤凰池。凤凰池指皇帝近臣,指身居高位的房琯所居之地。希望能得提携。
最后一句“为报笼随王右军”是非常感恩得到房琯的青睐,这里用王羲之来比喻房琯,赞美房琯有如王羲之的高雅品味。
杜甫借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这句来表达对房琯的知遇之恩但感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房琯园林中鹅的描绘,表达了杜甫对房琯的敬仰和赞美,以及希望得到提携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是二二结构。前二句是一个意段。叙事。后二句是一个意段也是中心所在,议论中抒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24
金钱
37
发表于 2025-2-12 13: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郎泠崖 于 2025-2-12 17:22 编辑

绝句提高班竹郎组第一讲作业:

竹郎11-泠崖

解析杜甫《得房公池鹅》:

原文: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杜甫的《得房公池鹅》,通过描绘房琯池中的鹅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背景
房琯是杜甫的好友,曾任宰相,后因政治斗争被贬。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房相西亭”即指房琯的居所。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凤凰池”则是唐代中书省的别称,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以爱鹅著称。杜甫通过鹅这一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隐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诗句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这两句描绘了房琯池中的鹅群在沙滩上休憩、在水中游弋的场景。鹅的羽毛洁白如云,象征着高洁与纯净。杜甫通过这一景象,既赞美了房琯的高尚品格,也暗示了友人被贬后的闲适生活。“白于云”不仅是对鹅的外貌描写,更是一种象征,暗示房琯虽被贬,但其品格依然如白云般高洁。前句是后句主语,首联是主语拆分式流水句。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两句借用了“凤凰池”和“王右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房琯的思念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凤凰池上应回首”暗指房琯曾在中书省任职,如今虽被贬,但应回首往事,怀念昔日的荣耀。“为报笼随王右军”则借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暗示房琯虽被贬,但仍应保持高洁的品格,如同王羲之爱鹅一般,不为世俗所困。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鹅群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友人房琯的深切思念与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8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2
贡献
200
金钱
318
发表于 2025-2-12 17: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研班第一讲作业:
竹郎09-一池清凉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题目中房公指的是:房琯,曾任宰相。题目交代了作者得到了房宰相的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首句紧叙事铺成,扣题目房公池鹅,写房宰相住所西边西亭池里有一群鹅,次句承接,写这群的在外观和日常活动,省略了主语一群鹅,(一群鹅)眠沙泛浦白于云。次句意思是这群在沙滩上睡觉,泛浦:指在水滨上游来游去,洁白的羽毛比那白云都还要白。一二句之间属于主语拆分式流水。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三、四分句容情,凤凰池:指中书省(房宰相上班的地方),有了一二句的铺成三分句自然就转到中书省的房宰相,意思是你们(一群鹅)离开了房公,那么在那中暑省上班的主人(房公)自然会想念你们的。四分句王右军用典来表达自己得房公池鹅,就像王羲之用书法换鹅一样,把你们带走了,你们的主人回头自然会想念你们的。我也会像王右军喜欢鹅一样的喜欢你们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6

帖子

162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四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1
贡献
407
金钱
608
发表于 2025-2-12 18: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课 诗词解析
竹郎12-秋润
原作:
七绝·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杜甫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这首七绝可能作于房琯罢相后(758年后)至其去世(763年)之间。
诗中的“房公”指的是房琯(王羲之),他是唐玄宗时期的重要官员,曾任宰相。房琯与杜甫有交情,杜甫曾在其幕府中任职。房琯因政治斗争被贬,杜甫对此深感不平,并写下了多首诗表达对房琯的同情和支持。
解析:
杜甫这首《得房公池鹅》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悠长。
诗的开篇“房相西亭鹅一群”,直白质朴,点明了地点与对象,房相西亭前的一群鹅,为全诗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后两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巧妙用典。“凤凰池”通常指代中书省,暗指房相曾身处高位;“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换鹅。这里杜甫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想象这些鹅本应在凤凰池边,如今却要被装入笼子跟随像王羲之这样爱鹅之人,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与文化内涵。
整首诗虽写池鹅,却不局限于鹅的外形与习性,而是借鹅抒情,字里行间或许蕴含着杜甫对房相的某种情感,或是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自然,用典巧妙而不晦涩,展现出杜甫诗歌高超的艺术水准。
2025.0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62
贡献
16470
金钱
20192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2-12 19: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班郎组第一次行业
郎组-16 槛外客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
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
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房琯是唐代的重要政治人物,曾任宰相,与杜甫关系密切。公元757年,房琯因政治斗争被唐肃宗罢免宰相职位,杜甫当时担任左拾遗,曾冒着生命危险上书为房琯辩护,结果不仅未能救房琯,还触怒了皇帝,自己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公元760年,房琯被任命为汉州刺史。在此期间,他挖掘了一个人工湖,称为“房公池”,并在池中养了一群鹅。杜甫对此池和鹅群非常喜爱,曾多次游览并写下相关诗作。
公元763年,房琯被重新起用为刑部尚书,杜甫得知消息后前往汉州,希望能与房琯一同回京谋职。然而,当他到达时,房琯已经离开。杜甫在游览房公池时,看到池中的鹅群,心生喜爱,便写下了《得房公池鹅》这首诗。

诗的大意:
城西房公池上,房公养了一群鹅,它们在沙地上栖息,在水中自在游动,毛色洁白,胜似天上的白云。房公现身在中书省,想必会回首汉州,念及那池中的鹅儿。请转告他,鹅儿连同笼子都已送给当代的王右军了。

解析:
此诗描述了杜甫得到好友房琯所赠池鹅的喜悦心情,并以幽默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鹅的喜爱及对房琯的谢意。且以“王右军”自况。王羲之亦爱鹅成痴,杜甫借此自比,更显其得鹅后的得意与欣喜。

诗中“凤凰池上应回首”一句,凤凰池在唐代指中书省,是朝廷权力核心的象征。杜甫通过提及凤凰池,既表达了对房琯的怀念,也隐含了对房琯政治遭遇的同情和对朝政的忧虑。此外,杜甫自比王羲之,以幽默的语气表达了对房琯的感激和戏谑,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书法和鹅的喜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3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8
贡献
3893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25-2-12 20: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
竹郎-30 浮生半闲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广德元年(763年),当时杜甫在汉州游玩,看到了房公池中的鹅群,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人物与事件:房相即房琯,曾做过唐肃宗时的宰相,杜甫与房琯情谊深厚,曾因房琯之事触怒肃宗而被贬。房琯在汉州做刺史时,在府宅西侧挖了一个池子,即“房公池”。房琯曾于至德元载拜相,后因带兵平叛失败,又遭肃宗听信谗言,于乾元元年被罢相职。后房琯被贬多地,上元二年迁任汉州刺史。广德元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房琯被提拔的消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故写下此诗。

二、布局方法:起承转合
三、诗词分析:“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这是个主语折分流水句,一分句是二分句的主语。首句即点明地点和主体,描绘了房公池边的西亭旁有一群鹅,它们或在沙滩上安睡,或在水中浮游,羽毛洁白胜过白云,通过对鹅群姿态和颜色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闲适、优美的画面。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本是指中书省,这里借指房琯即将回到的朝廷中枢。诗人宕开一笔,想象房琯在回到朝廷后应该会回首汉州,诗人要告诉房琯,这里的池鹅如同当年王羲之笼中的鹅一样,有着独特的情致,也暗示房琯曾在汉州的生活有着别样的意趣。

四、艺术特色

借物抒情:诗人借房公池鹅这一具体物象,将对房琯的思念、牵挂以及对其命运的感慨等情感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

用典自然:“为报笼随王右军”一句运用了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既贴合眼前所见的鹅群,又通过典故为诗歌增添了文化内涵,巧妙地将房琯与王羲之相类比,暗示房琯的高雅情趣和独特才华。

画面感强:前两句诗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鹅群图,“眠沙”“泛浦”“白于云”等词语,从动态和色彩等方面,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那群在池边悠然自得的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五、情感内涵

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通过写房公池鹅,诗人实则是在怀念房琯,表达了对房琯的深深思念和牵挂之情,想象房琯在京城是否会想起汉州的一切。

对友人命运的感慨:房琯仕途坎坷,诗人借诗似乎在感慨房琯的人生境遇,既有对其曾经在汉州闲适生活的回味,也有对其回到朝廷后命运的担忧与关切,以鹅的自在对比房琯在官场的起伏,蕴含着一种复杂的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1
贡献
16
金钱
27
发表于 2025-2-13 11:5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今天的第一讲我们先说这么多。现在布置一下作业: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老师好,学生浅见,尝试解读一下B8 查阅资料,此诗大约创作于公元七六三年,先看题目,得房公池鹅,这里的得,是得到或者得见,就题目尚不可知,房公资料显示是房琯,曾官拜丞相,房公池,据说是房公被贬后担任汉洲刺史时挖出来的。题目大约表达了这些。 起句,房相西亭鹅一群,题目房公,这里是房相,在称呼上有了变化,这种微妙的变化,应该包含着某些情感,因为这时候房琯已经不是丞相了。西亭应该就是房公池了,池上的亭子有一群鹅。 承句,眠沙泛浦白于云。这里说鹅睡在沙地上,白天在池里自在的游动,白于云,这里是比喻,或许水里有云的倒影,这里的比喻很巧妙,同一时空,两种事物,随手铺就了生动鲜明的对比。 转句,凤凰池上应回首,这里又不懂了,查资料而知,代指朝堂,应回首,字面意思就是回头看。那么看什么呢?结句做答了。 为报笼随王右军。这里又不懂了!资料显示,王右军是王羲之,那么鹅是随王右军走了吗?肯定不是! 所以转合句比较深刻,学生不解,望老师有空详解B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2
贡献
24
金钱
44
发表于 2025-2-13 17: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得房公池鹅》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广德元年(763 年),地点在汉州。诗中的房公指房琯,他曾做过唐肃宗时的宰相 ,与杜甫是好友。
公元 757 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之位罢免,时任左拾遗的杜甫冒生命危险上书营救,却未成功,自己还触怒皇帝,被放逐甚至丢官。
公元 760 年房琯担任汉州刺史,他在府宅西侧挖了池子,即 “房公池”,池中养有一群白鹅。
公元 763 年,房琯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闻消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离开。
这首诗便是杜甫这段时期游房公池时所作 。由于房琯曾为宰相,所以诗中仍以 “房相” 称呼其所凿之池。

二、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开篇直接点题,描绘出房相西亭有一群鹅的画面。
“眠沙泛浦”展现了鹅群的生活状态,有的在沙滩上安然休憩,有的在水面自在浮游。
“白于云”将鹅的洁白程度与云作比,突出鹅群羽毛的洁白无瑕,也体现出诗人对这群鹅的喜爱之情。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凤凰池” 在唐以前指中书省,唐以后常指宰相之职,这里代指房琯曾担任的宰相高位,也暗示房琯此次被召回京城任职。“应回首”想象房琯在京城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汉州的生活场景。
“王右军” 指王羲之,他曾任右军将军,《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喜爱鹅,山阴有道士养鹅,王羲之为得到这些鹅,为道士书写《道德经》,最终笼鹅而归。
这里杜甫以王右军自比,意思是自己得到了房公池中的鹅, “为报” 即 “告知”,杜甫告知房琯他得到了鹅。

整首诗围绕 “得鹅” 展开,杜甫先赞美房琯家的鹅,又以王右军自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6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7
贡献
144
金钱
231
发表于 2025-2-13 19: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竹郎10——落雪无声
好了,今天的第一讲我们先说这么多。现在布置一下作业: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如下:

1、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杜甫居成都草堂时,房琯去世后,杜甫为其池鹅而作。

2、 诗歌大意:房公西亭有一群鹅,它们在沙滩栖息,在水中浮游,毛色洁白胜过白云。这些鹅应会让房公在凤凰池上回首眷顾,顺便告诉房公一声,我会用笼子把鹅装走的,并且像王羲之一样珍视它们的。

3、 艺术特色:前两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描绘房公池鹅的生活环境与洁白外形,以“白于云”夸张强调其白,展现闲适优美画面 。后两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用东晋王羲之爱鹅典故,借凤凰池指代房琯曾居高位,想象房公在天之灵牵挂池鹅,表达对房琯的追思,委婉含蓄。

4、情感主旨:借鹅传达对房琯的缅怀,以鹅的命运暗示房琯虽逝,却仍被铭记,体现杜甫对房琯的深厚情谊与敬重。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鹅群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友人房琯的深切思念与对其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9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0
贡献
83
金钱
136
发表于 2025-2-13 23:0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萍萍123456 于 2025-2-13 23:07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得房公池鹅
竹郎22-萍萍
原文
得房公池鹅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背景
首诗写于广德二年(764)春天,763年房琯被提拔回京做刑部尚书,杜甫闻讯后,赶过来希望能与他小聚。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当初房琯被贬,杜甫曾冒死上谏。因为上书之事,杜甫本人也受到了影响,也被放逐失官。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房公”指的就是房琯,他是唐朝的一位宰相,也是杜甫的朋友。房琯在长安城西有一处园林,园中有池塘,养了一群鹅。杜甫在访问房琯的园林时,看到了这些鹅,并因此产生了诗意,写下了这首诗。

典故:
1. “凤凰池”: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凤凰所居之地,后来用来比喻朝廷中书省,高官所在地。在这里,杜甫用“凤凰池”来指代房琯的池塘,暗示房琯的地位高贵。
2. “王右军”: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他官至右军将军,因此被称为王右军。王羲之非常喜欢鹅,据说他观察鹅的形态来研究书法。杜甫在这里用典来赞赏房公,暗示房公的品味高雅。
3“笼随王右军”是王羲之写《黄庭经》与山阴道士换鹅的典故。


解析
杜甫访房相而不得,只看见了这些鹅。
诗的第一句“房相西亭鹅一群”描述了房琯园林中的一群鹅。
第二句“眠沙泛浦白于云”描绘了鹅在沙滩上睡觉,在水面上游动,它们的白色羽毛比云还要白。暗示着房公品高洁。
第三句“凤凰池上应回首”
借鹅抒情。意味着这些鹅在池塘上游玩时,应该会回头看看,以鹅喻己。这些鹅要回望一下凤凰池。凤凰池指皇帝近臣,指身居高位的房琯所居之地。希望能得提携。
最后一句“为报笼随王右军”是非常感恩得到房琯的青睐,这里用王羲之来比喻房琯,赞美房琯有如王羲之的高雅品味。
杜甫借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这句来表达对房琯的知遇之恩表达的感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房琯园林中鹅的描绘,表达了杜甫对房琯的敬仰和赞美,以及希望得到提携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是二二结构。前二句是一个意段。叙事。后二句是一个意段也是中心所在,议论中抒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76

帖子

5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1
贡献
59
金钱
235
发表于 2025-2-14 01: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冬日暖阳?? 于 2025-2-14 01:27 编辑

冬日暖阳作业: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房公:指房琯,杜甫的布衣之交。
起句房相点明房琯的身份,西亭写鹅池的位置,一群说明养的鹅多,侧面渲染房琯对鹅的喜爱。
承句以动静结合的手法细节性描写,眠沙泛浦一动一静写鹅自在的生活状态,以云衬托鹅毛的洁白。
凤凰池: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
转句以凤凰池写房琯上朝工作时,应该也会经常想起家里养的鹅,其实是写房琯向往闲散自由的生活。
王右军:王羲之(303年—361年,也有307年—365年、321年—379年等说),字逸少,世称王右军。有书成换鹅的典故。
合句回扣题目中的“得”字,告诉读者他这首诗的初衷,是因为自己和房琯都和王羲之一样,有共同的爱好,因为得到房相送他的鹅,所以也写诗一首来报答他的好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2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3
贡献
59
金钱
92
发表于 2025-2-14 13: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析得房公池鹅
竹郎19-学点文化
原文
得房公池鹅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起承句:房相的西亭上有一群鹅。赋写点明地点与主体。群鹅睡在沙滩上,漂浮在水浦中,白得比云还要纯净。以动态画面深化意象。这两句是兼语流水句。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也称凤池。唐以前指中书省,唐以后指宰相之职。王右军指王羲之,王羲之曾为右军将军,故而得名。《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爱鹅,山阴有一道士,善于养鹅。王羲之想要买这些鹅,道士说,只要王羲之为他书写《道德经》,就把这一群鹅都赠送给他。王羲之欣然为之,笼鹅而归。有的注释说,王右军是诗人自己。我认为,诗人在展望房琯得到重用后,应当会励精图治,就像那些被王右军笼住的鹅一样,是一种因为欣赏而得到的荣光。

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就是这段时期游房公池写的。由於房琯曾当过宰相,他是诗人心目中永远的宰相,所以,还是以“房相”来称他所凿的池。而生长在房相西池的鹅群,也就显得特别美好了——宰相家养著美丽的白鹅,要是普通人,有机会欣赏已经很满足了。但是杜甫不一样,看了心里喜欢,就要想法子去“得”到“房公”“池”子里的“鹅”。好不容易得到了鹅,当然得意,但又怕房宰相反悔,因而自比王羲之,以幽默的语气说,既然已经把鹅儿送给最伟大的书法家,那就请山阴道士(暗指房琯)大方点,别再后悔了。

附译文:城西房公池有一群鹅,有时在沙地栖息,有时在水中自在游动,毛色比云还要白。房公在中书省应该会回首汉州,会想到池中鹅儿,请给他报告说,鹅儿连同笼子都送给当代王右军(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4
贡献
26
金钱
40
发表于 2025-2-14 16: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竹廊组第一讲作业
竹廊26一语蝶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是好朋友,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肃宗皇帝罢免了宰相,杜甫曾冒着生命危险上书救他,也丢了官。公元七六零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据说房相西池就是那时候挖出来的,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杜甫听到消息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这首诗就是他游房公池写的。
解析: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这两句是起承,首句交待地点主题,次句承,描写了房琯池中的鹅在沙滩上休愁,水中游戈的场景。鹅的羽毛,洁白如云,象征着高洁。赞美了房琯被贬后的悠闲生活。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这两句转合关系,借用了凤凰池和王佑军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和自身境遇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9

帖子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1
贡献
360
金钱
616
发表于 2025-2-14 19: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 - 七绝第一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1,创作背景
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公元757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的位子罢免,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着生命危险上书救他,结果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
- 公元760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这一时期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763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后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得房公池鹅》这首诗就是这段时期杜甫游房公池时所写。

2,解析
题目,得房公池鹅,得,这里是,得以见到的意思,不是得到之意。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首句叙事交代鹅的居处地点,房琯住处,西亭的池里有一群鹅,次句生动的描写了这一群鹅的状态,或在沙上休息或在水中泛游,成群的白鹅,白色的羽毛甚至胜于天边的白云。“白于云”巧用比喻,生动鲜明。
一二句是主语拆分流水句,主语是鹅。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凤凰池”是唐代中书省的别称,这里代指房琯任宰相时工作的地方。
“王右军”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喜爱鹅,曾以书法换鹅。这里借用王羲之的典故,暗示房琯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杜甫借房琯的这群鹅比兴,意思是说,让这群鹅给你传个信,房琯应该会想起当年还是宰相的时候和杜甫之间的友情。
用典巧妙,房琯对杜甫的知遇之恩,如果直白的说,就非常的干瘪无聊,用典了后,意境一下子打开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一二句状鹅的位置,形态,三四句借鹅比兴。
三四句主语还是鹅,连动式流水句。回首,为报,是主语鹅,发出的两个动作。

3,布局,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0

帖子

16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1
贡献
381
金钱
614
发表于 2025-2-14 22:5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竹郎组第一讲作业 竹郎03一悠然人生 解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763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房琯在公元757年兵败遭贬谪,杜甫冒死上书,也遭贬谪。杜甫这首诗作于听闻房琯提拔回京城便到汉州时所作,可惜房已离开此地了,此诗便是游房相公池所作。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既状物精妙,又暗喻房琯高洁品格,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应回首”一句,隐去主语鹅。“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笼鹅换书”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房琯,说让鹅要感谢主人房大人当年随主人在凤凰池里嬉戏的时候吧,同时也暗示了房相的文人雅士风范。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3

帖子

3202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研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2
贡献
773
金钱
1222
发表于 2025-2-15 06: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班第一讲竹郎组解析作业帖

竹郎组~梦依魂牵

1、仔细阅读讲义,尤其是几首例诗。很多诗我们早读诗读过,没有做硬性要求。但现在的正课是要求仔细阅读背诵的。

2、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这首诗于广德二年 (764) 春。杜甫携家人从阆州回成都,路过汉州时曾住几日所作。
一、词语解释:
【得: 看到。《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房公池: 房琯主持开凿的汉州西湖。
房相: 即房琯,唐朝大臣,曾任宰相,这里以“房相<‘一∴、
房相西亭: 汉州西湖一亭。
房公: 是房琯,曾任宰相。
西亭: 指房琯在汉州时所挖的池塘边的亭子。
眠沙泛浦: 鹅群有时在沙地上栖息,有时在池塘中浮游。
泛:浮游。
浦: 水边,水滨。
白于云:形容鹅的羽毛洁白,甚至比云还要白。
凤凰池:这里中书省美称;宰相职位美称;池水美称。此借指房公池。
池鹅: 就是池塘里养的鹅。
为报: 报答。 请告诉。含乞求意。
笼随王右军: 传说王義之喜爱鹅,曾用书法作品换鹅,这里杜甫幽默地说自己像王羲之一样把鹅带走了。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義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二、全文简析:

房琯是杜甫的布衣之交,两人友情深厚。杜甫曾多次为房琯打抱不平,甚至因此被唐肃宗冷落和降罪‌。房琯曾举荐杜甫,使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

房琯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在房琯的西亭有一群鹅,这群鹅的羽毛胜过于天上的白云一样白,有时在沙滩上安然栖息,有时在池塘里畅游。“白于云”这里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喜爱大自然的神美情感。首二句是主语拆分的流水句。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凤凰台,代指中书省,是朝廷重地,也是房琯曾经上任的地方,回首: 暗指房琯对往昔官场的回顾与感慨。后句引用王義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指王義之,这里用了比拟的手法,传达出对房公池鹅的喜爱以及要带回家的心情。《说鹅啊你还记得跟随主人去凤凰池里嬉戏的事吧?要感谢你的主人,房琯大人(即王右军)提着笼子带你回家去的事吧?这里是借典故来暗示房琯虽然是远离官场及身边之物,但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从侧面描写表达了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第四句是作补充说明的。所以三四句也是流水句。
整首诗运用了夸张,用典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房琯的怀念之情,展现出大自然的神美感被蕴含其中。以及对朋友境遇的复杂情感,至今成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值得我们学习。
这首诗的布局是起承转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帖子

3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4
贡献
96
金钱
150
发表于 2025-2-15 15:4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 七绝第一讲作业
竹郎13-仙溪居士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创作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刚结束,房公(房琯)遭贬。杜甫与他交情深厚,为其呜不平,也遭贬。因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见之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生活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国家的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曾经的辉煌高位。"回首"此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亦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換鹅的典故。杜甫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且想象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写作特点。
1、叙述、描写、抒情有机结合。
2、夸张、用典、想象巧妙运用。
3、融情于全诗之中,字里行间蕴含对友人房琯境遇的同情及对友人的崇敬之情。
可谓借物抒情之经典七绝。
结构布局。
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8

帖子

7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181
金钱
275
发表于 2025-2-15 18:1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竹郎组作业贴

竹郎组/海云飞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得房公:房琯。
章法: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

房琯唐朝一位大臣,曾在汉州担任刺史,并主持开凿了西湖,(又称房公湖),杜甫在路过汉州时,看到房琯主持开凿西湖,和湖中的鹅 群,心中欢喜,写下这首诗。

解析:房相公西边亭下池水中有一群鹅,有谁在沙滩上和水面上游来游去,鹅身上的羽毛如白云一样洁白。池水中的鹅啊,你们回头看看吧!,能不能向报答宠你们的王羲之一样来报答我啊。

王右军:王羲之,因喜爱鹅,曾经用他的字,来换别人的鹅。所以杜甫看见鹅就想到王羲之,便写下了结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3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1
贡献
75
金钱
116
发表于 2025-2-15 19: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竹郎组作业贴

竹郎组07-一切随风
这首《得房公池鹅》以生动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房相西亭一群优雅的鹅。

诗的前两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直观地展现出鹅群的数量众多,它们或是在沙滩上安睡,或是在水边嬉戏,那洁白的羽毛犹如白云般纯净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一个“白于云”的比喻,形象地突出了鹅毛的洁白无瑕,让人仿佛能亲眼见到这群鹅的悠闲与自在。

后两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诗人展开联想,说这群鹅在凤凰池上应会回首往昔,而如今却被关在笼子里随着王右军。这里既有对鹅过去自由的怀念,也隐隐透露出一种命运无常的感慨。同时,或许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借鹅的命运变化抒发对人生起伏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明快,意境清新,通过对鹅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生物的优美姿态,又蕴含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0

帖子

14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8
贡献
358
金钱
557
发表于 2025-2-15 21: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竹郎组第一讲作业
竹郎31-拂衣去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房公池写的。
       房公就是房琯,曾当过宰相,他是诗人心目中永远的宰相,所以,还是以“房相”来称他所凿的池。
       生长在房相西池亭子边的一群鹅,睡在沙地上,醒来就在池子里嬉戏,白得像天上的云。这一切就显得特别美好。
       宰相家养著美丽的白鹅,要是普通人,有机会欣赏已经很满足了。但是杜甫不一样,看了心里喜欢,就要想法子去得到。好不容易得到了鹅,当然得意,但又怕房宰相反悔,因而自比王羲之,以幽默的语气说,既然已经把鹅儿送给最伟大的书法家,那就请山阴道士(暗指房琯)大方点,别再后悔了。 
       送鹅的房宰相,看到这首诗时,说不定会笑说杜甫“得了便宜又卖乖”?但在一千多年后,房公和他的鹅,竟因杜甫的诗而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4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9
贡献
116
金钱
177
发表于 2025-2-16 06: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竹郎38-海棠依旧
作业:解析古诗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注解:
1.房相:指房琯,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的宰相。
2. 凤凰池:古代指中书省,这里代指朝廷,也是房琯工作的地方。
3. 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以爱鹅出名,诗中的王右军代指房琯。
4.得:得以见到,不是得到了鹅。得房公池鹅,见到了房琯池中的鹅。
5.报:告知


创作背景:
房琯曾任宰相,与杜甫关系密切。公元757年,房琯因政治斗争被唐肃宗罢免宰相职位,杜甫当时担任左拾遗,曾冒着生命危险上书为房琯辩护,结果不仅未能救房琯,还触怒了皇帝,自己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公元760年,房琯被任命为汉州刺史。在此期间,他挖掘了一个人工湖,称为“房公池”,并在池中养了一群鹅。公元763年,房琯被重新起用为刑部尚书,杜甫得知消息后前往汉州,希望能与房琯一同回京谋职。然而,当他到达时,房琯已经离开。杜甫在游览房公池时,看到池中的鹅群,心生喜爱,便写下了《得房公池鹅》这首诗。


简译:
房相西亭池中有一群鹅,它们在沙滩上安眠,在水中嬉戏,它们的羽毛比白云洁白。
鹅回首随主人在凤凰池嬉戏的场景,应该会告知是主人提着笼子带着去的。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房公池中的鹅群为题材,起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直接点题,引出描写对象,房琯家池塘里有一群鹅。承句“眠沙泛浦白于云”则进一步描绘鹅群的生活状态,通过动态、静态、视觉各方面细腻的描绘,展示了鹅群的悠闲,暗示了友人被贬后的闲适生活,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羽毛的洁白无瑕,象征着高洁与纯净,赞美了房琯的高尚品格。‌后两句则巧妙运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表达了杜甫见到鹅后的喜爱心情,同时也暗含了感谢房琯的知遇之情。
布局:起承转合
修辞:比喻,用典
写作手法:
托物起兴:以鹅兴起,抒发赞美之情。
借用典故:右军鹅
王羲之爱鹅,用书法换了山阴道仕的一笼子鹅,这里用右军鹅的典故,感谢房相的知遇之恩。


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6

帖子

219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5
贡献
601
金钱
796
发表于 2025-2-16 09: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竹郎组第一讲作业
竹郎39-皓月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

帖子

15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7
贡献
328
金钱
588
发表于 2025-2-16 12: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创作于763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之时。房公即是房琯,当时官至宰相,他和杜甫友情深厚。在位时曾举荐杜甫,使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一直被杜甫尊称为恩相。后遭贬谪,时间是760年‌。具体来说,房琯在760年被贬为汉州刺史‌,在这期间,他曾在汉州的家边挖了一个池塘,被称为西亭或房公池。在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
起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直接点明地点和主体,即在房相的西亭处有一群鹅。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场景。
承句,眠沙泛浦白于云。形象地描绘了鹅的状态。它们有的在沙滩上睡眠,有的在水边游动,其洁白的羽毛比白云还要洁白,展现出鹅群的美丽与闲适。
转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则蕴含深意。“凤凰池”在古代常用来指代中书省,这里可能暗示房相曾在朝中的高位。“应回首”带有一种想象和劝诫的意味,仿佛在说房相应回顾过往。
合句,为报笼随王右军。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这里说应该告知房相,他的鹅就如同被王右军喜爱的鹅一样珍贵。这似乎在委婉地表达对房相的一种安慰或者提醒,暗示他虽在政治上遭遇波折,但身边仍有像这群珍贵的鹅一样美好的事和物。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可能蕴含着对房相境遇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诗布局是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9

帖子

14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0
贡献
339
金钱
561
发表于 2025-2-16 19: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竹郎组第1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一,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763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途经房琯旧居时,看到池鹅,有感而发的作品。

二,解析:
一二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琯旧居池旁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有的正在沙滩安然休憩,有的在水面自由自在的浮游。“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认为鹅比白云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

三四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
这里是说你们这些鹅不知道还记得不记得,你们曾经也随着房琯的高迁在京城的房琯住所池边也这样恣意生活过。此情此景让杜甫,真有说不出来的心酸。

三,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旧友深切怀念之情。

四,结构:起承转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1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3
贡献
44
金钱
68
发表于 2025-2-17 04:0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得房公池鹅»解析 竹郎29-女人如烟  《得房公池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1. 背景与主题: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至成都时所作。诗中提到的“房公”指的是房琯,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因安史之乱被贬至蜀地。杜甫与房琯有交情,诗中通过描写房琯池中的鹅,表达了对房琯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2. 意象:    “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这两句描写了房琯池中的鹅群,它们在沙滩上休息,在水中游动,羽毛洁白如云。这里的“鹅”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象征着房琯的高洁品格。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是唐代中书省的别称,这里代指朝廷。杜甫想象房琯在凤凰池上回首往事,感叹自己如今像王羲之(王右军)一样被笼中鹅所困,暗指房琯被贬的处境。  3. 情感表达:    杜甫通过描写鹅群,表达了对房琯的同情和对时局的不满。诗中的“鹅”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房琯命运的象征。杜甫借鹅的洁白与自由,反衬房琯被贬的困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朝廷的失望。  4. 艺术特色:    杜甫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通过鹅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对房琯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诗歌的典型风格。  总结: 《得房公池鹅》是杜甫借物抒怀的佳作,通过对鹅群的描写,表达了对房琯的同情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展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

帖子

231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56
贡献
601
金钱
861
发表于 2025-2-17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竹郎组第一讲作业
竹郎23秋叶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大约七百六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房公指房琯,他与杜甫交情深厚,曾在政治上有重要作为,后遭贬谪。房琯西亭养有一群鹅,杜甫这首诗便是基于对房公池鹅的观察有感而作。

解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开篇点题,直接描述房相西亭那一群引人注目的鹅。“眠沙”描绘出鹅在沙滩安然休憩的慵懒姿态,“泛浦”则展现鹅在水面浮游的自在场景,“白于云”运用夸张手法,将鹅的洁白与云相比,且认为更胜一筹,生动形象地突出鹅的洁白纯净,也勾勒出一幅闲适、宁静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眼前这和谐自然景象的喜爱。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凤凰池”原指中书省,在政治中心,象征着房琯昔日的高位;“回首”一词赋予凤凰池以人的情感动作,暗示房琯对往昔官场得意的回顾与感慨。“为报笼随王右军”引用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典故,王右军即王羲之,他爱鹅成癖,曾用书法作品从山阴道士处换得一群鹅。这里杜甫以王羲之比拟自己,传达出自己对房公池鹅的喜爱已到想要像王羲之那样将鹅笼带回家的程度,同时也借典故暗示房琯即使如今远离政治中心,其身边之物(池鹅)依然有着独特魅力,从侧面表达对房琯的敬重与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运用夸张、用典等手法,既展现自然之美,又在字里行间蕴含诗人对友人境遇的复杂情感,是杜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