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匿名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7

帖子

23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9
贡献
466
金钱
1152
发表于 2025-2-16 09: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荻花 于 2025-2-16 09:51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28—荻花

浅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房相即房琯与杜甫友情深厚。房琯在位时曾举荐杜甫,使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一直被杜甫称为恩相。在他后来被贬后,杜甫曾多次为房琯打抱不平,甚至因此被唐肃宗冷落和降罪‌,解了职。‌房琯被贬的时间是760年‌。具体来说,房琯在760年被贬为汉州刺史‌,在这期间,他曾在汉州的家边挖了一个池塘,被称为房相西池或房公池。在池子里养了一群鹅。在唐肃宗宝应二年,763年的时候,因为房琯在他治理的地方上干得很出色,所以又被提拔为特进和刑部尚书,皇上还想让他回长安来。那年八月,房琯急急忙忙地从外地回到京城,《新唐书》第一百三十九卷的记录:“宝应二年的时候,他被召去当了刑部尚书,但在上任路上因病去世,后来被追赠为太尉。”  也就是说在公元763年房琯在拜特进、刑部尚书途中因病去世于阆州。此诗写于763年或764年,杜甫流浪在阆州时,去了房琯的旧居,这个时候他没见到房琯本人,此时房琯已经在上任的路上了,也可能人已经没了,但老杜当时并不一定知道这事,只见到了房琯在阆州家的鹅。凤凰池,指朝廷的中书省,房琯曾经是宰相。故这里用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意去看望老友的坟墓‌1。然而,关于杜甫是否在房琯去世时就已经知道这一消息,并没有明确的记录。
题目的意思是今天得见到房琯家里的鹅了,由此想到了故人,作此诗。
诗意是借物寄兴用了明喻。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一分句 点明鹅所在的地点及主人,点题。二分句主写大鹅日常起居及形态,眠沙泛浦,忧游惬意的纯天然状态,鹅羽洁如白云,也有隐喻其和主人品性高洁之意。三分句中凤凰池,指朝廷的中书省,是朝廷重地,房琯曾经任宰相。那里工作过。四分句再以右军鹅之典收结,三四句意思是说:鹅啊鹅,你还会记得随主人在凤凰池里嬉戏的时候吧?要感谢你的主人,房大人(王右军)提着笼子带你去的事吧?用右军鹅的典故也是旨在抬高鹅与其主人的身份,赞美房相的风流俊雅。

诗意托鹅寄兴,借鹅思故人房琯,表达甫杜对昔日恩相房琯的怀念之情。
诗前两句交代鹅出现的地方(房相西亭),以及鹅的姿态与颜色。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后两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作者运用想象与典故。 “凤皇池”原指中书省所在的禁苑中的池沼,这里借指房相的地位之高。诗人想象这些鹅如果在凤皇池上应该会回首怀念,并且告知人们它们如今跟随王右军(这里代指房相)入笼。此处可能是以王羲之爱鹅的典故,来增添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也暗示了对房相的赞美和对鹅的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940

帖子

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书院律诗三期、律一期、绝三期、律四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65
贡献
1481
金钱
12306
发表于 2025-2-16 13: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研第一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13-腾骏

以自己的语言解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腾骏浅析:题目大意是得以见到房公池中之鹅而作。首联以景描写开篇,点明地点,景物。在房相西亭,有一群鹅,或在沙土中歇息,或在池中嬉戏,而且羽毛就像云朵那般洁白。暗示作者对自由自在,高洁无瑕的生活之向往。属主语折分流水句。
次联以情以典问鹅是否还记得房相也仿王右军把你们整笼带回中书省饲养吗?表面说鹅应该感激房相,实则表达自己对房相的感激之情。借鹅抒怀,移情于鹅。本联属前呼后应之流水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15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367
金钱
602
发表于 2025-2-16 15: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画梅第一讲作业。
画梅32-丰年

诗解折: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房公池:房公担任汉州刺史期间,在府宅西侧挖了一个池子,称为“房公池”,池旁修了亭子,池中养了一群鹅。房公喜欢鹅,杜甫也很喜欢鹅。
房公:房琯曾任唐朝宰相后被贬谪为汉州刺史,后又拜刑部尚书。
凤凰池,指朝廷的中书省。

典故:
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鹅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写作背景:杜甫与房琯友谊深厚。杜甫760年离开梓州前往阆州,途径汉州,前去拜访好友房相,房相因再次被朝庭重用,去京赴任,杜不知此消息,未能见到房相,但见到房相养的鹅,觉得可爱,遂写下这首诗。

解折:
一二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房相西亭旁有一群鹅,它们时而在沙滩上安睡,时而在池中嘻戏,它们的羽毛比白云还要白,特别可爱。
三、四句,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房相啊你虽然又重回朝庭中书省了,你应该回首看看听听你所喜欢的这些鹅,它们说些什么,它们说,房相啊,你应该像当年王右军那样,把我们装在笼子里一起带走才对呀!
经过老师讲解,三四句的意思应该是,你们这些鹅呀,也曾经像王右军的鹅一样一笼到过凤凰池,你们不是普通的鹅。暗中表达对房相的怀念。看到你们这些鹅,使我回想到当年房相在中书省是何等的威风,何等风流显赫,你们这些鹅也像右军鹅一样一笼跟随进了京城。
整首诗,作者通过对鹅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房相的仰慕,赞赏和敬佩之情,以及二人之间的友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9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1
贡献
231
金钱
356
发表于 2025-2-16 16: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07-飞鹰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背景解析:
      房琯出身士族,早年以文学才华受玄宗赏识。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追随玄宗入蜀,因起草《玄宗传位肃宗诏书》而获得肃宗信任,被任命为宰相。房琯主张恢复古制(如分封诸侯),代表了传统士大夫的治国理念,与肃宗身边的新兴军事集团(如宦官李辅国)形成对立。
      757年,房琯主动请缨率军收复长安,却在陈涛斜(今陕西咸阳)因战术失误(如仿古车战法)惨败。此事成为政敌攻击的突破口,肃宗借机罢免其相位,贬为太子少师。
      杜甫出于士大夫的“直谏”精神,上疏为房琯辩护,认为“罪细不宜免大臣”。此举触怒肃宗,杜甫被交付三司审问,虽经张镐等人求情免罪,但仍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彻底远离权力中心。
      杜甫在安史之乱前仕途坎坷,乱发后冒险投奔肃宗,被授予左拾遗(谏官)。这一职位本可让他参与朝政,但很快因房琯事件陷入政治漩涡。
      被贬华州后,杜甫深入民间,写下“三吏”“三别”等现实主义诗篇,其诗风从早期的浪漫豪迈转向沉郁顿挫。房琯事件成为他人生与创作的分水岭。

试解如下:
       这首诗的题目为《得房公池鹅》,题目中的“得”字,应为“找到”或“看到”的意思。
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
       开门见山,紧扣题目,在房琯的成都旧居园林中,见到“房公池鹅”;

次句:眠沙泛浦白于云
       承接首句,“房公池鹅”是什么样子呢?白鹅或眠于沙岸,或游于水滨,白羽胜云,暗喻房公的高洁品格;

三句:凤凰池上应回首
       这里忽然一转,从当前一下以回忆的形式跳到房公做丞相时。这里的“凤凰池”是中书省的代称,代指房琯昔日的相位。“应回首”是将白鹅拟人化,“回首”有“回忆”的意思。此句说:昔日白鹅在“凤凰池”上时,应当回忆,回忆什么呢,这里便为结句蓄力了;

结句:为报笼随王右军
       王羲之爱鹅是世人皆知的,这里也引用了王羲之爱鹅的一个典故。在这里,把房琯比作王羲之来赞美房公的雅趣和才华。结句将次句和三句一结,先结三句,回忆什么呢?同时也结次句“白鹅或眠于沙岸,或游于水滨,白羽胜云,暗喻房公的高洁品格”的当前状态,这些都源于什么呢?“为报笼随王右军”呀,这一切都要感恩遇到喜欢自己的人呀。

       这首诗妙在“余味悠长、意在诗外”,整首作品都在写见到房公池鹅的所感、所忆,那“所思”呢?在诗外,由“凤凰池上”、“白于云”等,让读者追忆房琯昔日相位,以及后来被贬等等,给读者留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1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7
贡献
28
金钱
45
发表于 2025-2-16 19: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话梅37-明月月
这首《得房公池鹅》确实是杜甫所作。

诗的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直接点明在房相西亭有一群鹅 ,简单直白地交代了地点和对象。“眠沙泛浦白于云”,描绘出鹅群有的在沙滩上休憩,有的在水面浮游,它们洁白的羽毛比白云还要洁白,通过生动的画面描写,展现出鹅群悠然自得的状态,也体现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凤凰池上应回首”,“凤凰池”本是中书省的美称,这里可能是借指房相曾经的高位,想象房相即便身处高位,也会回首眷顾这西亭的鹅群,有一种对往昔闲适生活的怀想。“为报笼随王右军”,运用王羲之爱鹅并以笼装鹅的典故,表达出这些鹅或许也有像被王右军看重那样的价值,也给诗歌增添了文化底蕴。

整首诗通过对房公池鹅的描写,在写景中蕴含着对房相的情感,以及对高雅闲适生活情趣的赞赏,短短四句,意蕴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7
贡献
32
金钱
49
发表于 2025-2-16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溪云365 于 2025-2-16 20:41 编辑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30-一溪云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首诗的创作于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就是这段时期游房公池写的。房公池是房琯被贬时候挖的池子
参照同一时期杜甫写的另一首诗:
舟前小鹅儿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
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池中小鹅的毛色黄得就像杯中的酒,对着杯中的酒我心里更加喜爱那池中的小鹅。它们伸着脖子对靠近它们的船只流露出发怒的神色,令人眼花缭乱地在水中散乱地排列着。它们张着被夜雨打湿的翅膀,无力地被困于青色的江波。等到日幕时分,城楼上的客人纷纷散去,面对狐狸的侵袭,不知道它们又该怎么办呢?

杜甫应该是担忧这些可爱的小鹅,被雨打湿以后的困窘,和晚上如果遇到狐狸的担忧。就把这些鹅带回了自己家中,得以安全保护它们。却幽默的说,在中书省当官的房琯应该会回首想起汉州的鹅群,请给他报告说,鹅儿连同笼子都已经送给了当代的王右军(此处杜甫自比王羲之,王右军即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亦爱鹅)

诗作生动活泼,幽默又有点调皮,反应了诗人在严酷的生活环境下,能悠然自嘲,热爱生活的另一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3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8
贡献
75
金钱
113
发表于 2025-2-16 20:0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得房公池鹅》解析

一、背景与创作动机
此诗为杜甫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所作。当时房琯(曾任宰相,杜甫好友)从汉州刺史升任刑部尚书,杜甫闻讯赶往汉州拜访,却未能相见,遂游房公池时写下此诗。诗中“房相西亭”即房琯在汉州开凿的池亭,杜甫以“房相”称之,既表敬重,亦暗含对其政治生涯的感慨。  
此时杜甫因早年力谏救房琯触怒肃宗,仕途困顿,诗中借“得鹅”一事,既抒写对房琯的友情,又隐含对自身际遇的复杂情绪。


二、诗句解析
1.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意象与画面:首句点明地点与对象——房公池中的鹅群,次句以“白于云”极言鹅毛之洁白,突出其在沙滩与水面上的悠然姿态。白鹅与云、沙、水相映成趣,画面清新明丽,暗含对房琯雅致生活的赞美。  
   隐喻:鹅的“白”或暗喻房琯高洁的品格,亦可能关联杜甫对自身清廉的期许。

2.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典故运用:“凤凰池”指中书省(宰相办公处),既呼应房琯曾任宰相的身份,亦暗示其虽离任仍受重用;“王右军”即王羲之,其以书法换鹅的典故被杜甫借以自比,幽默地表示自己已“得鹅”,房琯不必反悔。  
   情感层次:表面是戏谑,实则暗含对房琯重获朝廷重用的欣慰,以及自身虽困顿却坚守文人风骨的复杂心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5

帖子

9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4
贡献
239
金钱
369
发表于 2025-2-16 23: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06清风明月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背景:
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的位子罢免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著生命的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又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公元七六○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杜甫只看到池塘里面的一群鹅而创作了这首诗。

题目得房公池鹅,意思是得以见到房琯宰相家池塘里的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房相西亭是地点状语,主语是鹅,一群是数量词,修饰鹅的。
眠沙泛浦白于云。三主谓,眠于沙上,泛于浦,颜色和云一样白。写的是鹅的动作与形态。
一二句是主语拆分的流水句。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凤凰池,代指朝廷,第四句是明用典,王羲之爱鹅的典。
三四句虚笔,是想象,看到这些鹅,展开了想象。你们这些鹅啊,应该记得随着房琯在凤凰池里呆过吧,被他用笼子装着,像王羲之爱惜鹅那样的爱护你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5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2
贡献
116
金钱
234
发表于 2025-2-17 15: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41-兰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

背景:房琯和杜甫是好朋友。公元七五七年,房琯被肃宗皇帝从宰相的位子罢免时,当时担任左拾遗的杜甫曾冒著生命的危险,上书救他,结果没帮上忙,又触怒了皇帝,自己也被放逐,后来甚至丢了官。 公元七六○年房琯当了汉州刺史。据说,诗中所说的房相西池,就是房琯在那时候挖出来的,所以又称房公池,或房公湖。公元七六三年,房琯又被提拔回京城担任刑部尚书,杜甫听到消息,就赶到汉州,可惜房琯已经离开了。这首诗和另一首「舟前小鹅儿」,就是这段时期游房公池写的。

鹅本身象征着高雅与纯洁、忠诚与勇敢。本首诗题目,是得以看到房公池上的鹅,实际是以赞美鹅来表达了对房公品格的仰慕。

首句:交代了谁的鹅,在哪。房相,在西亭有一群鹅。
次句:具体描写鹅的生活状态,以白与云暗示房相性情高雅。
第三句:“凤凰池”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书省或宰相。在这里借指朝廷,中书省。第三句主语依然是鹅,进入抒情,鹅啊,你还记得随房相当年在凤凰池上的一些往事吗。
第四句:“笼随王右军”是一个典故。《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杜甫借王羲之笼鹅而归的典故,寄托了对房相的感恩怀念和赞美之情。
   
整体看,这首诗前两句叙事,交代鹅所在位置,谁家的。以及鹅的具体描写。三四句抒情。并且以典作结。表意含蓄,隽永。使整首诗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7

帖子

10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7
贡献
244
金钱
383
发表于 2025-2-17 16: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画梅组作业
画梅21—惠昕

解析: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写作背景:
杜甫流浪在阆州时,去了房琯的旧居,当时人没在,只见到了鹅,他以鹅起兴,表达了对房相的怀念之情。

词语注释:
得房公池鹅,得,是得以见到的意思。
房相:即房琯,唐朝大臣,曾任宰相,举荐过杜甫,被杜甫称为恩相。
西亭:指房琯在汉州时所建的池塘边的亭子。
凤凰池:中书省的代称,因中书省为朝廷起草诏令之处,有“凤凰衔书”的传说,这里借指朝廷。
为报:告知。
笼随王右军:这里用王羲之爱鹅的典故。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鹅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黄庭换鹅典故)

诗句大意:
上联主语拆分流水句。
首句赋起点题,“房相西亭鹅一群”,点明了地点和主题,描绘出了一群鹅在房相西亭的场景。这一句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了画面。
第二句“眠沙泛浦白于云”,更细腻描述了鹅的形象。这句诗不仅突出了鹅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纯洁美好的事物的喜爱之情。“白于云"的夸张对比,既突显鹅之洁白,亦暗喻房琯品格的高洁超逸。
下联也是流水句,第四句补充说明。凤凰台,代指中书省,是朝廷重地,也是房琯曾经工作的地方,鹅啊鹅,你还会记得随主人在凤凰池里嬉戏的时候吧?要感谢你的主人,房大人(王右军)提着笼子带你去的事吧?
此诗绝非单纯的咏物之作,而是杜甫将友情、身世、历史兴叹熔铸一体的精心结撰。白鹅之“白”,既是对房琯人格的礼赞,亦是对浊世中高洁灵魂的守望;而“凤凰池”与“王右军”的今昔对照,则暗含对仕途浮沉的洞见。本诗起承转合布局。旨在托鹅寄兴,借鹅怀故人房琯,表达老杜对昔日恩相房琯的怀念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9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2
贡献
23
金钱
35
发表于 2025-2-27 2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高山流水解析:
第一,二分句交待了鹅群的位置房相西亭和。鹅的美丽形象,为主语拆分句。第三.四句流水叙事用王義之笔墨换鹅鹅的。这首诗通过鹅,写了杜甫同房相非同一般的友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9
贡献
15
金钱
24
发表于 2025-3-1 12: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第一讲画梅组论坛作业贴
画梅组-03开玩笑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首句赋起,直接说一件事,(记得)您家西亭那群鵝么,杜先生和房相是深交,友情之深,无以言表,老杜不来虚套,举一件平常事,来具体证明。
承句,说我太喜欢那群鵝了,它们自由自在的嬉戏游玩,羽毛白如云朵。
转句意思说您工作之余是否还想起来,送我鵝的事。这句用了借代手法,凤凰池指代朝庭,即好友房大人工作岗位。
结句,用一典故,虽然还是说您把鵝送给了我,但这个方式,更加彰显情意之深,文采更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0
贡献
20
金钱
30
发表于 2025-3-10 21: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绝句提高班第一讲作业
画梅38-书瑶
七绝  得房公池鹅
唐 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首诗以房公池塘中的鹅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鹅儿洁白如云、悠闲自在的形象。首句“房相西亭鹅一群”直接点题,交代了地点和主体;次句“眠沙泛浦白于云”则进一步描绘了鹅儿的姿态和色彩,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和联想,将鹅儿与朝廷高位、王羲之等联系起来,赋予了鹅儿更深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诗人可能借鹅儿之口,表达了对房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高位和才华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人文之情,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8

帖子

10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9
贡献
277
金钱
376
发表于 2025-3-12 08: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 - 七绝第一讲作业
画梅43-金珠一枚


仔细阅读下面这首绝句。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背景,写出一篇合格的解析。不允许抄写网上的解析。需要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韵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解析:这首诗采用上景下情的写法,上联写景,交代人物地点事物;下联入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安慰。鹅,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对友人高洁品格的暗示。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既是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3

帖子

1510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367
金钱
602
发表于 2025-3-17 23: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绝句提高班七绝第一讲:
画梅42-清雅
熟读讲义,了解了七绝的布局和章法。仔细阅读了杜甫的七绝得房宫池鹅。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押文运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这首绝句的一二句是写景,三四句是叙事为主。首句交代了在房相的西亭那边有一群鹅,第二句写这群鹅栖息在沙滩上漫游在池水间,一群白鹅就像云朵一样洁白。三四句是写房相可能会在凤凰台回首念及府中的这些鹅,这些鹅已经连笼子一起送给了王右军,杜甫这里是把自己比成当代的王右军即王羲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2: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