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0|回复: 37

关于格律诗拗救简介如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0万

帖子

6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高山流水分区版主兼菜根谭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338
贡献
202621
金钱
24083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5-2-2 22: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翼翔 于 2025-2-2 22:23 编辑

1、本句自救:
   五言正格      五言变格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七言正格             七言变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平
说明:当五言变格第一字用仄声第三字必须用平声拗救。
          当七言变格第五字用平声第三字必须用仄声拗救。
2、对句拗救
      五言正格                           五言变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正格                                      七言变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说明;五言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
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
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
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3、一字双救
既自救又互救。用对句第三字的平声既补救本句第一字的仄声的同时也补救出句第四字(或三、四两字)的仄声。
     综上所述,格律诗拗救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如有差错,欢迎诸位大神,批评指正。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09
贡献
13058
金钱
1547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5-2-2 22: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七言变格第五字用平声第三字必须用仄声拗救。
七言句第五字用平声,第三字不必用仄声,无须救。第三字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用平声字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0万

帖子

6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高山流水分区版主兼菜根谭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338
贡献
202621
金钱
24083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2 22: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25-2-2 22:37
当七言变格第五字用平声第三字必须用仄声拗救。
七言句第五字用平声,第三字不必用仄声,无须救。第三 ...

谢谢老师点评,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0万

帖子

6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高山流水分区版主兼菜根谭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338
贡献
202621
金钱
24083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08: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句拗救,有些诗词理论家提出:出句拗了,对句在相应位置补个音调相反的字即可。我本人很赞成这种提法,原因是简单明了。这也是诗词创新一种好办法。写格律,目的是朗读音扬顿挫,便于传唱,平仄错落有致。出句拗对句救,不影响读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0万

帖子

6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高山流水分区版主兼菜根谭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338
贡献
202621
金钱
24083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09: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指导实践,相反实践丰富理论。诗词理论就是来源于写诗实践。写诗实践不断出现新问题,诗词理论就应该不断修改完善。不能墨守成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0万

帖子

6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高山流水分区版主兼菜根谭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338
贡献
202621
金钱
24083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09: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知道写诗对仗应该是词性相对,唐朝没有向今天词性划分这么严格。唐朝只有实词和虚词之分。所谓诗词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词叫诗词,也就是名词。其余全叫虚词。所以出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穷是形容词,上和起是动词,按今天词性划分,属于词性不对丈。但在唐朝就是对仗。动词和形容词对仗,今天也是被允许的,就是延续了唐朝的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0万

帖子

6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高山流水分区版主兼菜根谭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338
贡献
202621
金钱
24083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09: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翼翔 于 2025-2-3 09:32 编辑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不能对仗,除了赋予名词动词功能例外。如盘旋的盘。任何事物都有普遍与个别,共性和个性。例: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过是动词,春是表示时间名词。刘禹锡岂能不知?是知道的,春是韵脚,无法换掉,过又不能改,怎么办?不能因字害意。故曰:我一直强调,不要死磕格律。崔颢黄鹤楼,在一首诗将黄鹤重复三次,今人谁敢这么写?如有敢这么写,还不被喷死才怪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3 10: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3-8 21:48 编辑
刘翼翔 发表于 2025-2-3 09:27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不能对仗,除了赋予名词动词功能例外。如盘旋的盘。任何事物都有普遍与个别,共性和个性。 ...

一体就有一体之规,不要死磕格律的意思是可以不遵守格律吗?

崔颢黄鹤楼是近体律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3 1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言变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平平仄仄平仄仄属变格吗?理论依据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3 10: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2-3 11:09 编辑
刘翼翔 发表于 2025-2-3 09:04
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指导实践,相反实践丰富理论。诗词理论就是来 ...

格律理论在清代就相当完善了,王力、启功继承了清代王渔洋、赵执信、董文焕等人的格律理论,不知道你所说的‘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指导实践,相反实践丰富理论。诗词理论就是来源于写诗实践。写诗实践不断出现新问题,诗词理论就应该不断修改完善。不能墨守成规。’云云是否要诗词理论为‘悠悠华夏佳节到,脉脉春风倩怀嘉。’的所谓创作实践找理论依据?

如是,不好意思,理论版绝无可能接受随意破坏格律理论的所谓创作实践,也绝不接受‘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指导实践,相反实践丰富理论。诗词理论就是来源于写诗实践。写诗实践不断出现新问题,诗词理论就应该不断修改完善。不能墨守成规。’云云的借口。
说得直白点,你可以在你管理的分区和版块鼓吹这些玩意,但在理论版,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0万

帖子

6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高山流水分区版主兼菜根谭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338
贡献
202621
金钱
24083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11: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5-2-3 10:46
七言变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你是个写诗的人,看来不像是农村放猪的,有话好好说,为什么象吃枪药似的。不是变格是什么?你要理论根据,这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吗?等我办个学习班,给你好好上一课。耐心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3 11: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翼翔 发表于 2025-2-3 11:06
你是个写诗的人,看来不像是农村放猪的,有话好好说,为什么象吃枪药似的。不是变格是什么?你要理论根据 ...

请你注意言辞

没有理论依据的事请别乱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3 11: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翼翔 发表于 2025-2-3 11:06
你是个写诗的人,看来不像是农村放猪的,有话好好说,为什么象吃枪药似的。不是变格是什么?你要理论根据 ...

《诗律余论》:讲律诗必须分别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是正格,也就是近体诗的一般作法。正格很重要,特别是对初学的人来说,若不讲求正格也就无从掌握诗律。第二是变格,变格只是变通一下仍然合律,这是赵执信所谓“拗律”和“变而仍律”。赵氏虽然讲的是平仄,但是对于押韵和对仗,也可以由这个原理类推。第三是例外,不构成格律。具体说来是这样:
     1正格就平仄说:五言平仄脚、仄仄脚、平平脚的句子第一字不论,仄平脚的句子每字就须论;七言平仄脚、仄仄脚、平平脚的句子一三不论,仄平脚的句子第一字不论。就押韵说:必须严格地依照平水韵;就对仗说:律诗中两联用对仗。
     2.变格就平仄说:可用各种拗救,又仄仄脚可以连用三仄收尾,如果倒数第五字用平声的话。就押韵说:可以起句借韵;就对仗说:可以在颔联和颈联当中只用一个对仗,又可以共用三个对仗,只有尾联不对。
     3例外就平仄说:用古体诗的平仄,如“昔闻洞庭水“昔”字仄声、“八月湖水平”仄平脚的律句倒数第四字不能用仄声等等。就押韵说:用了通韵实际上是出韵又叫落韵;就对仗说:彻首尾用对仗。

王力先生在《诗律余论》中已经对正格和变格总结得很全面了,找找看存不存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属变格的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0万

帖子

6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高山流水分区版主兼菜根谭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338
贡献
202621
金钱
24083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11: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翼翔 于 2025-2-3 11:18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5-2-3 10:42
一题就有一体之规,不要死磕格律的意思是可以不遵守格律吗?

崔颢黄鹤楼是近体律诗吗? ...

我说你孤陋寡闻,你感觉受了天大委屈似的。黄鹤楼被明朝一位诗词理论家称谓千古七律,七律第一,今天被武汉大学评为七律第一,这些你都不知道吧?宇宙之大,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世界每年出书量数以亿册,试问你读机册?同志,别自以为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了!满招损,谦受益,切记,切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万

主题

20万

帖子

6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高山流水分区版主兼菜根谭诗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338
贡献
202621
金钱
24083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5-2-3 1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3 1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2-3 11:55 编辑
刘翼翔 发表于 2025-2-3 11:17
我说你孤陋寡闻,你感觉受了天大委屈似的。黄鹤楼被明朝一位诗词理论家称谓千古七律,七律第一,今天被武 ...

七律之律的古今变化可大了,前人有律吕为凭的,如国秀集、岳英灵集,还有以有偶无偶为凭划分律不律的,如李维桢《大泌山房文集》便说:“唐以前,诗之体一,第有三、四、五、七、杂言与其篇句 长短参差不齐而已; 唐以后,古体、近体始分。是以唐前诗凡 称律者,以谐韵为律; 唐后诗凡称律者,以偶字偶句为律。”,以谐韵为律和以偶字偶句为律跟近代及当代的格律理论是一码事吗?

崔颢的黄鹤楼最早被宋朝的严羽称为七律第一,借你的话回你一句:别孤陋寡闻。

你还不够资格来教我,好好论证你的所谓格律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3 11: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2-3 11:32 编辑
刘翼翔 发表于 2025-2-3 11:24
我也不知你年长还是我年长?我们素昧平生,一无冤,二无仇。没有血海深仇,可以平等讨论诗词,用不着趾高 ...

好好谈你的所谓格律理论,与诗词理论无关的话题将一律屏蔽、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5
贡献
3574
金钱
4984
发表于 2025-2-4 06: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 崔颢的《黄鹤楼》: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该诗是唐人七律第一。
严羽:南宋邵武人,宋末元初诗词评论家。

纪昀:认为崔颢的《黄鹤楼》是自然偶得,但平仄多有错误;而李白的《鹦鹉洲》则是有意为之,不及崔颢本诗。
纪昀: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卒谥文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4 11: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5-2-4 06:32
有关 崔颢的《黄鹤楼》: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该诗是唐人七律第一。

崔颢的《黄鹤楼》依王力之论是半古风律,即或前半古风后半律,或前半律后半古风,崔颢的《黄鹤楼》属于前者

论律应厘清基本概念和分清诗体,岂能一桶浆糊?譬如什么‘’对句拗救,有些诗词理论家提出:出句拗了,对句在相应位置补个音调相反的字即可。‘’,这叫什么话?说白点就是可以不管是不是能形成句律、联律、篇律都行,哪还要格律干嘛?

真有这样的‘诗词理论家’的话就该抓去乌克兰当炮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4 11: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5-2-4 06:32
有关 崔颢的《黄鹤楼》: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该诗是唐人七律第一。

严羽的原话是: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4 11: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2-4 12:07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5-2-4 06:32
有关 崔颢的《黄鹤楼》: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该诗是唐人七律第一。

“唐以前,诗之体一,第有三、四、五、七、杂言与其篇句 长短参差不齐而已; 唐以后,古体、近体始分。是以唐前诗凡 称律者,以谐韵为律; 唐后诗凡称律者,以偶字偶句为律。”

姑按李维桢的话来说最起码都涉及了古今对于诗律之律意义上的演变,永明之前只言宫商角徵羽五声而无四声,那个时期的律可以理解为律吕之律,永明之后始有平上去入四声之论,那个时期的诗律之律是四声碎用之律,姑按以偶字偶句为律的律作对偶看的话是则是以有无对偶作评判的,齐梁体即此【总不对对是沈约效汉魏古风的特例,唐人亦有效之,后称为散行格】,唐人仍不乏效齐梁体,初唐之后始见有平侧之说,诗律开始迈向双音节平仄交替为音步特征的近体,今人所论之诗律,如无特别说明均指近体格律

所谓齐梁格最易乱近体,赵执信便明确指出:声病兴而诗有町畦,然古今体之分,成于沈宋。开元天宝间或未之尊也。大历以还,其途判然,不复相入。由宋迄元,相承无改。胜国士大夫,浸多不知者。不知者多,则知者贵矣。今则悍然不信,其不信也,由不明于分之之时。又见齐梁体与古今体相乱,而不知其别为一格也。常熟钱木庵良择,推本冯氏,著唐音审体一书,原委井然,可以采,名流问辨咸不及。

今人论律,宁不慎乎?又岂是一桶浆糊者随意找个借口【如不以文害意、与时俱进之类】能破坏甚至于摧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27

帖子

18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462
金钱
754
发表于 2025-2-4 13: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来少 于 2025-2-4 13:27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5-2-3 10:46
七言变格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哪里有什么“拿得上台面”的“理论依据”呀?“上下嘴唇轻轻一碰”而已矣。
"某文学院副首版"昨日这首【七律】新作,颔联疑似又出句救对句呢:

从戎投笔显英雄,亘古男儿陆放翁。自比梅花少人赏,可怜香气同雪融
诗中但见行军乐,梦里常怀收土功。一盏黄藤醉春色,锦书难托怨东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4 13: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2-4 14:07 编辑
老来少 发表于 2025-2-4 13:25
哪里有什么“拿得上台面”的“理论依据”呀?“上下嘴唇轻轻一碰”而已矣。
"某文学院副首版"昨日这首【 ...

这个就是典型的‘出句拗了,对句在相应位置补个音调相反的字即可’的实践,也即是不管是不是能形成句律、联律、篇律都可乱来

其实自比梅花少人赏是个准律句,对句无所谓救不救的问题,按正常句律平平仄仄仄平平相对就行,非要这么个干法还真有点‘左腿瘸了再把右腿打瘸’的意味。
把拗救理论理解甚至是歪曲成这个鸟样子,醉得可不是一般的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27

帖子

18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462
金钱
754
发表于 2025-2-4 16: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来少 于 2025-2-4 16:11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5-2-4 13:59
这个就是典型的‘出句拗了,对句在相应位置补个音调相反的字即可’的实践,也即是不管是不是能形成句律、 ...

我倒是认为,“自比梅花少人赏,可怜香气同雪融”未必就是“对句救出句”。理由如次:
1)“某文学院副首版”关于“对救”的说辞就在那儿摆着嘛:“上下句不合律,只要平仄相对就是对救”。很显然,这是无所谓出句对句的。
2)“中仄中平仄平仄”句型属于“变格常例”,古来应用相当普遍,根本就不算毛病,更无“拗救”之必要,故此也便谈不上下句救上句了。
3)对句之“病”倒是明摆着的,分明结结实实地出律了嘛。对句尾三字理应为“仄平平”,却成“平仄平”,而出句“仄平仄”恰好与之相对。
只是此等“上下嘴唇轻轻一碰”式“拗救新法”毫无依凭,纯属无稽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4 16: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来少 发表于 2025-2-4 16:03
我倒是认为,“自比梅花少人赏,可怜香气同雪融”未必就是“对句救出句”。理由如次:
1)“某文学院副首 ...

不存在所谓的“中仄中平仄平仄”句型属于“变格常例”之说,以五言论,准律句只有平平仄平仄这一句式,首字不能可平可仄,换成七言的话即第三字必须是平,不存在所谓的中。

谈拗救必须先明白句律是什么,然后明白联律和篇律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27

帖子

18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462
金钱
754
发表于 2025-2-4 16: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来少 于 2025-2-4 16:27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5-2-4 16:15
不存在所谓的“中仄中平仄平仄”句型属于“变格常例”之说,以五言论,准律句只有平平仄平仄这一句式,首 ...

那是相对较为严格的掌握,我是倾向于相对从严的。不过,确有相对较为宽松的掌握,不宜一概而论。这个不必争论。关键是纵然相对从宽,也不能“上下句不合律,只要平仄相对就是对救”,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佳节到、倩怀嘉”、“少人赏、同雪融”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4 16: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5-2-4 17:37 编辑
老来少 发表于 2025-2-4 16:25
那是相对较为严格的掌握,我是倾向于相对从严的。不过,确有相对较为宽松的掌握,不宜一概而论。这个不必 ...

你也是个半桶水

仄平仄平仄就不是准律句而是典型的古风句了,但是,出句在仄脚分明的前题下是允许个别古风句的,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得非常明白,唐人甚至是有意在出句中运应个别的古风句以显示高古,但是,对句则必须是律句,这即是出宽对严的联律;如出句运应个别的古风句就不再允许失粘,既失替又失粘的话就堕入齐梁格了
联律可不是他们所理解的简单的平仄相对就行了的,那样的理解能力纯属幼儿班的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427

帖子

18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462
金钱
754
发表于 2025-2-4 18: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5-2-4 16:40
你也是个半桶水

仄平仄平仄就不是准律句而是典型的古风句了,但是,出句在仄脚分明的前题下是允许个别 ...

你才半桶水呢!
“仄平仄平仄”虽然不及平平仄平仄普遍,却也不少。一些古代名家也曾这样用过,包括老杜。杜子美还不止一次这样用过呢!诗例多多,你去查嘛!
另外,关于王力先生对于平水韵的论述,你也有断章取义之嫌。懒得说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7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0
贡献
7949
金钱
10405
发表于 2025-2-4 18: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来少 发表于 2025-2-4 18:34
你才半桶水呢!
“仄平仄平仄”虽然不及平平仄平仄普遍,却也不少。一些古代名家也曾这样用过,包括老 ...

我说过不能用“仄平仄平仄”句式吗?

这厮,敢在理论版诋毁平水韵的话删、禁无赦,大过年的,想把这ID玩得久点的话就先想好,别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3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77
金钱
177
发表于 2025-2-22 20: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5-2-3 10:42
一题就有一体之规,不要死磕格律的意思是可以不遵守格律吗?

崔颢黄鹤楼是近体律诗吗? ...

在《清诗话》终会得到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