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0|回复: 129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梅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592

主题

767

帖子

9012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绝句班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8
贡献
321
金钱
6448
发表于 2015-8-8 22: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蓝心 于 2015-8-9 22:52 编辑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10

主题

278

帖子

2488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七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35
贡献
594
金钱
941
发表于 2015-8-9 09: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梓秋芸 于 2015-8-9 19:56 编辑

梅28-逆光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2】 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平平仄仄平平
【3】无  题 冒  襄  
  风流顾曲情如绪;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寥廓横空鉴若华。
    平仄平平仄仄平
  【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5】陶然亭 翁方纲
  烟笼古寺无人到;
    平平仄仄平平仄
  树倚深堂有月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3:课后熟读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一、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何时?
东汉末年,孔融将其诗中一联单独写出,悬挂于客室,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宅室联。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南朝梁刘孝绰罢官后,自题其门,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门联。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在文学上骈偶文演进,日益精工,开始出现对联的时候,民间的桃符也在演进。桃符,又名仙木,最早是过年时挂在门两侧的桃木板,上画镇邪降妖的神荼、郁垒二神像,祈求吉祥。在流行中,逐渐简化,有的不再画像,就在桃木板上写“神荼”、“郁垒”的神名。意未尽,进而代之以镇邪降妖、祈求吉祥的语句。敦煌遗书S0610卷明确记载,唐开元十一年(623年)八月,刘丘子书写有岁朝和立春日的十余副对联,如: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宝鸡能辟恶;瑞燕解呈祥。
    又注明“书门左右,吾傥康哉”。这应当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春联。
    一般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阵昶。近人根据一些资料,认为对联产生于唐代。据《中国楹联报》载:福建省福鼎县发现三副七家唐联,湖北省黄梅县发现一副七字唐联。武汉也搜集到五副唐联,其中以初唐李道宗所撰十字联最为工整。其联文是:“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这些对联的发现,绝非偶然。汉赋骈体文的成就表现在对联中,主要是引进对偶句的概念,使之出现萌芽阶段的应对;说对联产生于唐代,则主要得助于律诗的诗律。其颔联或颈联的对仗和声律,往往成为对联创作的借鉴。对联包含了诗(尤其是近体诗)、文(尤其是骈文)两个源头,可视为“母体遗传”,但对联一经“脱胎”,广为吸收营养,就出现了一些“变异”。比如,由五、七言为主的短联转向句式纷杂的长短句创作,而且字数无限制。对仗上,不像律诗那样讲究“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对联允许重字,有时重复的字词,还能增加其艺术性和趣味性。到明、清两代,对联更加趋于成熟,到清代对联得到蓬勃发展。研究对联,不能不知其有两个源头,不可不分偶句与对句之别。对联由偶句而取法诗与骈文宫商平仄;由词意精妙,到声律动人,应该是一次飞跃,是一个进步。这是对联的源与流的实际。由此可以看出:对联和诗词是在同一历史长河中流淌的两种文学形式,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涵。对联有区别于诗词的独特属性和创作规律,有其独具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楹联的发展

    1.唐五代楹联成熟
由于律诗的成熟和盛行,文人中联句对句的流行,不可避免地使对联也成熟起来。唐代江夏王李道宗的楹联:“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寄”。 李道宗(公元600年——653年)字承范,李世民堂弟,以武功被封江夏王。唐代中期,门联已较普遍。
如李白的题湖南岳阳楼联:
  天水一色;风月无边。
  杜甫题写的诸葛亮故居联:
  三顾频繁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杭州观联: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唐太宗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文人与民俗相结合,所以五代时期,春联的质量已高,后蜀主孟昶写出了那副有名的春节门联:
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五代后蜀兵部尚书王瑶为孟昶(公元919年——965年)御花园的百花潭题了一副对联,成了我国最早的胜迹联: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2.宋元对联的流行
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对联向各个领域延伸,应用场所逐步推广,种类增多。除了春联、门联、胜迹联等以外,又出现了书斋联、书院联、灯联、寿联、挽联等,还出现了以纸代桃符的对联新形式。宋、元两代,一些大联家同时又是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使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对联的审美功能。赵孟頫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为宫殿和应门书写的对联,影响颇大。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经是一种普遍的风俗。王安石在他的《元日》一诗中这样写道:“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赵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诗中这样写道:“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这说明,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像寺僧契盈陪吴越忠懿王钱倜游黄浦江时,为碧波亭题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著名文学家苏轼也为广州真武庙题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有降龙仗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杨瑞、赵孟頫等人的少数作品。
如杨瑞的自题寓所联:
  光依东壁图书府;心在西湖山水间。
  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元代的对联形式,微妙地在元杂剧中得以运用。如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结尾处写道: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也算是对联的一种新的形式吧。

3.明代对联的勃兴
     明初,皇帝朱元璋受民俗的影响,大力提倡对联,命令公卿士庶家必贴春联,亲自为阉猪户题联。又撰联赠开国元勋,还为秦淮河题联: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色痴声痴情痴梦,几辈痴人。
明代,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并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楹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上令下行、上行下效。对联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写春联和其他对联,蔚然成风。

4.清代楹联是鼎盛期

  清代达到了对联的鼎盛时期。对联种类繁多,除原有品种外,又有婚联、行业联、装饰联、集联、课联、应制联等。形式多样,律句、散句,短联、长联,嵌字、回文等,争奇斗胜。内容更是广泛深刻,写景状物,抒怀言志,歌颂讽刺,各方面都有许多佳作名作。
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清康熙、雍正、乾隆帝也热衷对联,并且是撰联的行家里手,京城内外都有他们题联。这也推动了全国对联的大普及、大提高。

    明、清两代,对联名家大家,层出不穷,不仅文士,而且武官都能创作对联,如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杨慎、唐寅、徐渭、郑燮;清代的孙髯、袁枚、纪昀、阮元、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俞樾、张之洞、康有为、钟云舫、梁启超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汇集、谈论对联的书籍,如梁章钜、梁恭辰父子的《楹联丛话》系列,为对联的发展推波助澜,为后世对联研究积累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附]: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1775—1849年),字臣林,号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他是林则徐的好友、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他在广西巡抚任上,曾奏请摘去禁烟不力的梧州知府刘锡元的顶带,愤怒地责令刘去抓拿大宗的烟贩以赎过失,表现了他禁烟要‘清其源’的明智主张。在他护理江苏巡抚期间,江淮患水灾,每天有万余灾民沿江聚集苏南,他赈灾民、修水利,表现出崇高的人格精神。

  当他因病辞官居福州黄巷黄楼时,他以文化的诗心画意修葺黄楼,在花厅里增添了亭台楼榭假山鱼池。至今保留在假山上的半边亭,其造型之奇妙、构件之精美,依然为古建筑行家们所称道。在黄楼,梁章钜与福州文人的诗会唱和曾辑成册。他一生共著诗文近70种。林则徐说:在官场上的人,著作没人比章钜更丰富了。

  梁章钜出身书香门第,平生手不释卷。他编著的《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创立联话文体,保存历代资料,首建分类体系,开我国楹联史之先河。《楹联丛话》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的著作,在我国楹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楹联丛话》共十二卷,分别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收入联话600 余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远近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先后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梁章钜本想把《续活》之后收集的联话附到笔记《浪迹丛谈》里去,做个交代,不再编联话了。但在友人的鼓励支持下,他又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他的儿子梁恭辰曾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后继承父业,编撰了《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

  梁章钜一生显要,著作等身。他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如湖北江陵官署题联:“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兰州五泉山楹联:“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赠林则徐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苏州沧浪亭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近水遥山皆有情。(苏舜钦)”等,皆蕴意深远,脍炙人口。

  梁章钜还擅于作诗,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勤于笔记,长于考订史料。这些方面较著名的著述有《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浪迹丛谈》、《文选旁证》等。他七十寿辰时,好友王淑兰撰联祝贺: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此联概述了梁章钜的一生著述和功业。

5、近现代楹联的盛衰

    民国以后,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新民主革命的影响,对联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性加强。刘师亮的讽刺谐联,别开生面。不少文化人士如黄元培、于右任、陶行知、郭沫若、郁达夫,和革命家孙中山、黄兴、李大钊、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均有名联传世。关于对联的书籍继续出现。但由于教育制度、教学内容的变革,对课取消,对联创作的群众基础开始削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风气的改变,对联创作跌入谷底。

6.当代对联的复兴

    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迅速回升,对联进入振兴时期。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地方楹联组织如雨后春笋,创办对联报刊,征联、联赛、电台讲座、函授、书写赠送春联等活动,频频举行,促进了对联的复兴和发展。在不长的时间里,对联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和研究,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开始出现一些有代表性的联家。对联文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方面军。邓小平故居长联一时传遍京城,字数多达字:





点评

谢谢老师点评,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7 15:53
梅-28逆光好:第一题说的不全面,对联的六要素有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第二题平仄正确。 第四题理论性的东西,简单概括一下就可以了。 看来逆光基础很好,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5-8-10 1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9

帖子

18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1
贡献
458
金钱
671
发表于 2015-8-9 0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04-滏涛唱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晋祠云陶洞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2)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3)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4)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5)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img]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encent\QQ\Temp\8LDO48C$8@[GWU0353$FOVS.png[/img]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 对联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其中《清联三百副》最能代表中国对联的高峰,极大的推动了对联的发展。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点评

作业四,简要说明对联的历史和发展,而且说明了前途和发展,不错。  发表于 2015-8-10 14:05
作业很详细,很好。  发表于 2015-8-10 14:03
新人报道,多多关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3

帖子

9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1
贡献
244
金钱
337
发表于 2015-8-9 14: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暖春风儿 于 2015-8-9 19:37 编辑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23-暖春风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是最动人的两行字,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字的艺术体现。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西南云气来衡岳【黄道让】
平平仄仄平平仄
日夜江声下洞庭
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湖忠悃三迁客【张之洞】
平平仄仄平平仄
岭海人文百世师。
仄仄平平仄仄平

药是当归,花宜旋覆【黄遵宪】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无可奈何新白发【郑心一】
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如归去旧青山。
仄平平仄仄平平
 
陆沉欲借舟权住【丘逢甲】
仄平仄仄平平仄
天问翻无壁受呵。
平仄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起源和发展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于发展

一、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起源于何时?
东汉末年,孔融将其诗中一联单独写出,悬挂于客室,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宅室联。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南朝梁刘孝绰罢官后,自题其门,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门联。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在文学上骈偶文演进,日益精工,开始出现对联的时候,民间的桃符也在演进。桃符,又名仙木,最早是过年时挂在门两侧的桃木板,上画镇邪降妖的神荼、郁垒二神像,祈求吉祥。在流行中,逐渐简化,有的不再画像,就在桃木板上写“神荼”、“郁垒”的神名。意未尽,进而代之以镇邪降妖、祈求吉祥的语句。敦煌遗书S0610卷明确记载,唐开元十一年(623年)八月,刘丘子书写有岁朝和立春日的十余副对联,如: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宝鸡能辟恶;瑞燕解呈祥。
    又注明“书门左右,吾傥康哉”。这应当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春联。
    一般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阵昶。近人根据一些资料,认为对联产生于唐代。据《中国楹联报》载:福建省福鼎县发现三副七家唐联,湖北省黄梅县发现一副七字唐联。武汉也搜集到五副唐联,其中以初唐李道宗所撰十字联最为工整。其联文是:“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这些对联的发现,绝非偶然。汉赋骈体文的成就表现在对联中,主要是引进对偶句的概念,使之出现萌芽阶段的应对;说对联产生于唐代,则主要得助于律诗的诗律。其颔联或颈联的对仗和声律,往往成为对联创作的借鉴。对联包含了诗(尤其是近体诗)、文(尤其是骈文)两个源头,可视为“母体遗传”,但对联一经“脱胎”,广为吸收营养,就出现了一些“变异”。比如,由五、七言为主的短联转向句式纷杂的长短句创作,而且字数无限制。对仗上,不像律诗那样讲究“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对联允许重字,有时重复的字词,还能增加其艺术性和趣味性。到明、清两代,对联更加趋于成熟,到清代对联得到蓬勃发展。研究对联,不能不知其有两个源头,不可不分偶句与对句之别。对联由偶句而取法诗与骈文宫商平仄;由词意精妙,到声律动人,应该是一次飞跃,是一个进步。这是对联的源与流的实际。由此可以看出:对联和诗词是在同一历史长河中流淌的两种文学形式,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涵。对联有区别于诗词的独特属性和创作规律,有其独具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楹联的发展

    1.唐五代楹联成熟
由于律诗的成熟和盛行,文人中联句对句的流行,不可避免地使对联也成熟起来。唐代江夏王李道宗的楹联:“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寄”。 李道宗(公元600年——653年)字承范,李世民堂弟,以武功被封江夏王。唐代中期,门联已较普遍。
如李白的题湖南岳阳楼联:
  天水一色;风月无边。
  杜甫题写的诸葛亮故居联:
  三顾频繁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杭州观联: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唐太宗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文人与民俗相结合,所以五代时期,春联的质量已高,后蜀主孟昶写出了那副有名的春节门联:
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五代后蜀兵部尚书王瑶为孟昶(公元919年——965年)御花园的百花潭题了一副对联,成了我国最早的胜迹联: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2.宋元对联的流行
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对联向各个领域延伸,应用场所逐步推广,种类增多。除了春联、门联、胜迹联等以外,又出现了书斋联、书院联、灯联、寿联、挽联等,还出现了以纸代桃符的对联新形式。宋、元两代,一些大联家同时又是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使对联艺术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对联的审美功能。赵孟頫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为宫殿和应门书写的对联,影响颇大。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经是一种普遍的风俗。王安石在他的《元日》一诗中这样写道:“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赵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诗中这样写道:“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这说明,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像寺僧契盈陪吴越忠懿王钱倜游黄浦江时,为碧波亭题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
  著名文学家苏轼也为广州真武庙题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有降龙仗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杨瑞、赵孟頫等人的少数作品。
如杨瑞的自题寓所联:
  光依东壁图书府;心在西湖山水间。
  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元代的对联形式,微妙地在元杂剧中得以运用。如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结尾处写道: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也算是对联的一种新的形式吧。

3.明代对联的勃兴
     明初,皇帝朱元璋受民俗的影响,大力提倡对联,命令公卿士庶家必贴春联,亲自为阉猪户题联。又撰联赠开国元勋,还为秦淮河题联: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色痴声痴情痴梦,几辈痴人。
明代,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并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楹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上令下行、上行下效。对联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此写春联和其他对联,蔚然成风。

4.清代楹联是鼎盛期

  清代达到了对联的鼎盛时期。对联种类繁多,除原有品种外,又有婚联、行业联、装饰联、集联、课联、应制联等。形式多样,律句、散句,短联、长联,嵌字、回文等,争奇斗胜。内容更是广泛深刻,写景状物,抒怀言志,歌颂讽刺,各方面都有许多佳作名作。
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清康熙、雍正、乾隆帝也热衷对联,并且是撰联的行家里手,京城内外都有他们题联。这也推动了全国对联的大普及、大提高。

    明、清两代,对联名家大家,层出不穷,不仅文士,而且武官都能创作对联,如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杨慎、唐寅、徐渭、郑燮;清代的孙髯、袁枚、纪昀、阮元、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俞樾、张之洞、康有为、钟云舫、梁启超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汇集、谈论对联的书籍,如梁章钜、梁恭辰父子的《楹联丛话》系列,为对联的发展推波助澜,为后世对联研究积累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附]: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1775—1849年),字臣林,号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他是林则徐的好友、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他在广西巡抚任上,曾奏请摘去禁烟不力的梧州知府刘锡元的顶带,愤怒地责令刘去抓拿大宗的烟贩以赎过失,表现了他禁烟要‘清其源’的明智主张。在他护理江苏巡抚期间,江淮患水灾,每天有万余灾民沿江聚集苏南,他赈灾民、修水利,表现出崇高的人格精神。

  当他因病辞官居福州黄巷黄楼时,他以文化的诗心画意修葺黄楼,在花厅里增添了亭台楼榭假山鱼池。至今保留在假山上的半边亭,其造型之奇妙、构件之精美,依然为古建筑行家们所称道。在黄楼,梁章钜与福州文人的诗会唱和曾辑成册。他一生共著诗文近70种。林则徐说:在官场上的人,著作没人比章钜更丰富了。

  梁章钜出身书香门第,平生手不释卷。他编著的《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创立联话文体,保存历代资料,首建分类体系,开我国楹联史之先河。《楹联丛话》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的著作,在我国楹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楹联丛话》共十二卷,分别为故事,应制、庙祀、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收入联话600 余则。在广西巡抚兼署学政任上时,梁章钜花两年公余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此后,远近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先后寄来不少对联佳作,遂又着手编撰《楹联续话》。此书一出,各省纷纷翻刻出版。梁章钜本想把《续活》之后收集的联话附到笔记《浪迹丛谈》里去,做个交代,不再编联话了。但在友人的鼓励支持下,他又收集资料,编出了《楹联三话》。这时他已73岁了,还想继续出《四话》、《五话》。但两年后,这位楹联大师就逝世了。他的儿子梁恭辰曾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后继承父业,编撰了《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

  梁章钜一生显要,著作等身。他精于对联创作,有数十副题署、酬赠、庆挽联传世。如湖北江陵官署题联:“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兰州五泉山楹联:“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赠林则徐联:“帝倚以为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苏州沧浪亭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欧阳修),近水遥山皆有情。(苏舜钦)”等,皆蕴意深远,脍炙人口。

  梁章钜还擅于作诗,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勤于笔记,长于考订史料。这些方面较著名的著述有《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浪迹丛谈》、《文选旁证》等。他七十寿辰时,好友王淑兰撰联祝贺: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

  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此联概述了梁章钜的一生著述和功业。

5、近现代楹联的盛衰

    民国以后,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新民主革命的影响,对联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性加强。刘师亮的讽刺谐联,别开生面。不少文化人士如黄元培、于右任、陶行知、郭沫若、郁达夫,和革命家孙中山、黄兴、李大钊、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均有名联传世。关于对联的书籍继续出现。但由于教育制度、教学内容的变革,对课取消,对联创作的群众基础开始削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风气的改变,对联创作跌入谷底。

6.当代对联的复兴

    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迅速回升,对联进入振兴时期。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地方楹联组织如雨后春笋,创办对联报刊,征联、联赛、电台讲座、函授、书写赠送春联等活动,频频举行,促进了对联的复兴和发展。在不长的时间里,对联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和研究,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开始出现一些有代表性的联家。对联文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方面军。

点评

暖春风你好!幽幽来为你点评哈,不足之处请谅解,作业很认识工整,赞一个,但有一些不足哈,首先第一题: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除了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外,还有字数相等,意义相关,音律和谐,词性相同等符合六要素的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0 0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4

帖子

8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5
贡献
217
金钱
323
发表于 2015-8-9 14: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17--秋山夜语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当市里
       仄仄通平,仄仄仄平通仄仄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2)、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通平仄平通通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通


(3)、九曲初通三岛近
           仄仄平平通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平平仄仄平平


(4)、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通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5)、了悟彻声闻,花拈妙谛
           通仄仄平通,平平仄仄
           净因空色相,月印明心
           仄平通仄通,仄仄平平

点评

梅=17秋山夜雨好:第一题对联六要素不仅有字数相等,平则相对,结构相应,还有词类相当,意义相关,节奏相同。写得有点不全面。 第二题:这道题是让标出平仄,而你很多都标明是通,这样是不对的,“繁”应 平,“驱   发表于 2015-8-12 18: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

帖子

5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6
贡献
142
金钱
208
发表于 2015-8-9 16: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梅30-美丽人生第一讲作业
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3、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4、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5、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7、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12、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其中《清联三百副》最能代表中国对联的高峰,极大的推动了对联的发展。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点评

谢谢老师点评,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5 19:03
梅-30美丽人生好:第一题说的不全面,对联的六要素有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第二题平仄正确,后面的的很好。 美丽人生基础很好,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5-8-10 1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9

帖子

18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1
贡献
458
金钱
671
发表于 2015-8-9 16: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07-青儿

一: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二: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2、晋祠云陶洞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3、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4、卞 园 王士祯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仄平平仄仄平           
 

 5、大明湖历下亭 前 人
 
胜景画图开,
仄仄仄平平
忆老杜当年,
仄仄仄平平
豪气纵横倾北海;
平仄仄平平仄仄

酒痕襟袖满,
仄平平仄仄
自杭州至此,
仄平平仄平
风光明媚似西湖。
平平平仄仄平平

点评

三四两题记得在下面多多复习学习 青儿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2:53
二题 第五个 自杭州至此 此是上声为仄 还有一点小小的建议 第五小个标平仄的作业格式最好和前面四个一样 上下分句统一对称 那样会让人一目了然 ...  发表于 2015-8-13 22:52
笑笑点评 一题正确 作业也认真 赞一个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2:45
新人报道,多多关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

帖子

70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4
贡献
166
金钱
270
发表于 2015-8-9 16:52: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19-冰糖雪梨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账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装饰联,交际联,杂联。字数不等,少的一二字,多的几百字。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答:1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仄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2 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平平仄仄平平 3湘西草堂  王夫子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4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5金顶寺 段昕 烟寺晚钟情定否? 平仄仄平平仄仄 池塘芳草梦何如? 平平平仄仄平平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  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他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五代时期的的后蜀主孟昶,写了首幅对联,那是公元964年,距今已有1050年了

点评

梅-19冰糖雪梨好:手机交的作业,格式有点乱,以后尽量用电脑版交作业。 第一题说的不全面,应该说出对联的六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第二题完全正确。 第四题也简单介   发表于 2015-8-12 1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8
贡献
35
金钱
53
发表于 2015-8-9 19: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七期第一讲作业梅组
梅16蝶舞人生

1 对联就是即关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平仄平平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容器各显方圆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休萦俗事催霜鬓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且制新歌付雪儿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平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点评

梅-16蝶舞人生好:第一题回答太简单了,应该说出对联的六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第二题完全正确。 第四题没做,应该简单说一下。 蝶舞人生同学基础不错,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5-8-12 18: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7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9
贡献
189
金钱
305
发表于 2015-8-9 22: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掬月 于 2015-8-10 21:03 编辑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梅组作业贴
梅09-掬月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入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平平
2、 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入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入仄平平
3、 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平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4、  陶然亭  沈朝初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入仄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平平仄仄,仄仄平入入平平
5、 潭柘寺大雄宝   胤 禛
     鹫岭云开,空界自呈清净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龙潭月皎,圆光常现妙明心。
  平平入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点评

三四两题掬月别忘了在下面好好复习哦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06
二题 1 梧平 3 浅上声 仄 其余正确 啰嗦一句作业完成认真 入声字也找出来了 但是根据作业要求来说 有些没有按照标题要求写作业 要求指标平仄 希望...  发表于 2015-8-13 23:03
笑笑点评 一题正确 作业也认真 赞一个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7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9
贡献
189
金钱
305
发表于 2015-8-9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梅组第一讲作业贴
梅09-掬月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入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
   平平仄仄平平
2、 无 题   前 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仄入平平,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入仄平平
3、 拂水山庄   柳如是
     浅深流水琴中听;
     平平平仄平平仄
     远近青山画里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4、  陶然亭  沈朝初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入仄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平平仄仄,仄仄平入入平平
5、 潭柘寺大雄宝   胤 禛
     鹫岭云开,空界自呈清净色;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龙潭月皎,圆光常现妙明心。
  平平入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点评

笑笑点评 作业重复 楼上已评  发表于 2015-8-13 2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7

帖子

16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9
贡献
414
金钱
604
发表于 2015-8-10 08: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幽情伤 于 2015-8-10 08:37 编辑
暖春风儿 发表于 2015-8-9 14:18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23-暖春风

暖春风你好!幽幽来为你点评哈,不足之处请谅解,作业很认真工整,赞一个,但有一些不足哈,首先第一题: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除了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外,还有字数相等,意义相关,音律和谐,词性相同等符合六要素的就是对联
第二题:清联标平仄
西南云气来衡岳
(云)是平不是仄声
江湖忠悃三迁客
(忠)是平不是仄
药是当归(当)平
三题四题多看了解就好!

其它正确,继续努力加油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9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0
贡献
37
金钱
58
发表于 2015-8-10 08: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梅11-靓默默

1;简单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上下联必须字数相同,文意相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音律和谐,词性相同的一种特殊文学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贺毛稺黄迁居 前 人

  望重不宜居闹市;
    仄仄仄平平仄仄

  书成恰似入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2)九曲溪 黎士弘

  九曲初通三岛近;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山遥拜一峰尊。
    仄平平仄仄平平

(3)湘西草堂 王夫之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4)、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5)卞 园 王士祯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三四两题 靓默默同学 别忘了在下面好好复习哦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12
二题正确 不错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11
笑笑点评 一题正确 作业也认真 赞一个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帖子

9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2
贡献
193
金钱
528
发表于 2015-8-10 09: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组12-醉茶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主要有六要素,分别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20、自题联 姜宸英
  优游乐闲静
       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




21、卞 园 王士祯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仄平平仄仄平



32、古藤书屋 倪国琏
     
      一庭芳草围新绿
       仄平平仄平平仄


  十亩藤花落古香
       仄仄平平仄仄平


39、静如山房 高凤翰

  诗怀淡处临春水;
       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味闲时数落花。
       平仄平平仄仄平


180、太白亭 朱士彦
  此间可谈风月
       仄平仄平平仄

  斯世岂有神仙
       平仄仄仄平平






点评

笑笑点评 二题也完成的不错 继续努力 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42
笑笑点评 三四两题 醉茶同学 别忘了在下面好好复习哦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16
笑笑点评 一题正确 作业也认真 赞一个 继续加油  发表于 2015-8-13 23: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36

帖子

12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8
贡献
330
金钱
450
发表于 2015-8-10 09: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荷塘-月色 于 2015-8-10 10:52 编辑

梅29-荷塘月色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有人把对联叫做动人两行字,说的很形象。
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事能知足心常惬;
仄平平仄平平仄
人到无求品自高
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面荷花三面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城山色半城湖。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揽湖海英雄, 力维时局;
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
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兴。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先天下忧,后天下乐,处江淮而怀堂庙;
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仄仄  

与古人稽,同今人居,若丘垤之仰泰山。
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也称楹联、楹贴,俗称对子。它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
      只有方块字才构得成奇妙无比的对联,神奇的汉字造型配上微妙的对仗效果,世界上没有第二种语言可以比拟。这项中华民族的专利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扬光大,在对联的鼎盛时期,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田翁野老贩夫走卒老妪少妇小姐稚童,人人能对,人人懂对。对联文化遍及大地,通过对联来考验书生和将相的学识和聪明才智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对联有这样深刻的代表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见一斑。
      所以,关于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也成了一个课题,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里,我即从这个方面谈谈对联。
      对联这一文体可称得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周秦时代,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以用于驱鬼除邪。事实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则是对联真正的影子。《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可称得上工整。但它们毕竟是对偶,不是对联,充其量只是对联的雏形。关于最早的对联,通常的说法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隋唐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中。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杜甫的“三顾频繁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仗也十分工整。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欣赏和喜爱对联,倡导联风,在定都金陵的除夕之夜传旨文武百官庶民百姓家家户户张贴对联。他本人也深入到群众中去,创作出不少千古名联。他的这些做法,对对联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联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明清两代,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对联成为科举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当时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喜欢,朝中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命运者大有人在。
     这段时间,也确出现过无数楹联高手,明朝的解缙、唐寅、徐渭;清代的纪晓岚、阮元、郑板桥等都有杰作传世。孙髯翁所撰的“昆明大观楼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而钟耘舫的“江津临江城楼联”长达1612字,空前绝后。
      民国时期,中国陷入苦难的深渊。刘师亮、冯玉祥、孙中山、郭沫若等人都写过很多有影响的忧国忧民之作。
      直到解放后,传统文化得到复兴,更多的思想内容注入对联这古老的文体。虽然现在的对联爱好者研究对联只凭兴趣和爱好而为,但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楹联学会纷纷成立,楹联大赛和各种征联活动也红红火火。对联爱好者越来越多,对联的发展又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对联艺术在现代中国,在我们这一代会发展得更好,会更加发扬光大。

点评

梅-29荷塘月色好:第一题说的不全面,对联的六要素有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第二题:“处江淮而怀堂庙”应该是 仄平平平平平仄 其它的没问题,很好,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5-8-10 2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2
贡献
59
金钱
91
发表于 2015-8-10 12:5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01-烟影淡月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2
贡献
59
金钱
91
发表于 2015-8-10 13:0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01-烟影淡月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平平平仄平平    清风有意难留我;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平平仄仄平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优游乐闲静;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是一种文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艺术,始生于唐代,宋元间得到发展,至明清而大盛,历久不衰。其中春联的产生为最早。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古时迷信,以为桃木能驱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桃符上一般书写神荼、郁垒二神名;相传二神居于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能食百兔,故俗画其像、书其名以驱鬼。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说:“‘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事始》)   其后,桃符上开始出现诗句,传统的说法以为产生于五代,粱章鉅《楹联丛话》说:“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按《宋史.蜀世家》即谓:“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宋史.五行志》和《蜀祷杌》亦有类似记载。但从这段文字看,孟昶并不是最早题写春联的人,因为“岁除”题联之风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经产生。   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唐代。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保存着一些联语,如: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宝鸡能僻(辟)恶   瑞燕解呈样   用语朴实,正表现出春联始生时期祈福禳灾的实用特征,并带有集体创作的色彩。至晚唐时期,应对联已在文人中间流行起来。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四“温庭筠”条:”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这一口头对答,已是很成熟的对联了。后代试才斗智的对联即滥觞于此。掘福建《福鼎县志》载,唐咸通年间,林嵩曾题灵山草堂一联:“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又福建《霞浦县志》载,唐乾符年间,陈蓬曾题居室二联,一为“竹篙疏见浦,茅屋漏通星”,一为“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可认为最早的居室厅堂联。至于释文莹所撰《玉壶野史》称,后唐进士范质曾题白扇;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将暑热比作“酷吏”,凉风喻为“故人”,既别致又贴切,而这副具有装饰性的对联也出现在孟昶题联之前。   《楹联丛话》“故事”类收有苏轼、楼钥、韩绛等人的联语,而尤以朱熹所题为最多。如朱熹自书精舍联: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爱君希道泰   忧国愿年丰   前一联言遵循父师之教诲,后一联抒忠君爱国之志向,均为自戒自勉之作。又《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联语亦多,可见南宋时楹联已逐渐得到推广。   元代联语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据《濯缨亭笔记》所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命书法家赵孟頫为皇宮大殿与应门作春联。赵题大殿曰: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题应门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两副对联都属歌功颂德之作。他还有两副名作,一副是应扬州迎月楼酒馆主人之请而作: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语言流利,格调清新,颇能传神。另一副题于杭州灵隐寺;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不仅对仗工整,语言典雅,而且以灵隐涧(龙涧)和灵鹫峰之奇景壮观来突出灵隐寺的非凡气象。   对联的繁荣与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关系。朱元璋喜欢作联,《金陵琐事》载其赠中山王徐达联就有两副,其一为: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拄   《列朝诗集》也收录他赠翰林学士陶安联: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这几副对联不仅气魄很大,而且造语甚为工巧。   “春联”这个名称,据说也是由朱元璋首创的。陈尚古《簪云樓杂说》称:“春联之设,自明孝陵防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传旨:公卿土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清人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云:“春联者,即桃符也。”可以说,至迟到了明代,桃符已变成红纸墨书的春联了。   自明代开始,创作对联,蔚为社会风气。有人集前人诗句为联,如王百穀集杜甫诗为联:   岂有文章惊海內   漫劳车马驻江干   人们之间,相互赠勉、自勉、喜庆、哀挽之联也层出不穷。由于时代潮流的影响,在明清小说中骋才答对的活动也有所反映。冯梦龙《醒世恒言》就有《苏小妹三难新郎》即苏小妹于新婚之夜出难题考秦少游的故事,虽非历史事实,但文艺作品中出现这种试才斗智的联语,就能说明对联在当时市民阶层中的流行程度。《红楼梦》一书中的对联更多,第十七回专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所拟对联及橫额,无不状景贴切,且与居住者的个性相符,这正反映出对联创作在清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2
贡献
59
金钱
91
发表于 2015-8-10 13:0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01-烟影淡月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平平平仄平平    清风有意难留我;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平平仄仄平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优游乐闲静;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是一种文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艺术,始生于唐代,宋元间得到发展,至明清而大盛,历久不衰。其中春联的产生为最早。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古时迷信,以为桃木能驱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桃符上一般书写神荼、郁垒二神名;相传二神居于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能食百兔,故俗画其像、书其名以驱鬼。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说:“‘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事始》)   其后,桃符上开始出现诗句,传统的说法以为产生于五代,粱章鉅《楹联丛话》说:“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按《宋史.蜀世家》即谓:“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宋史.五行志》和《蜀祷杌》亦有类似记载。但从这段文字看,孟昶并不是最早题写春联的人,因为“岁除”题联之风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经产生。   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唐代。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保存着一些联语,如: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宝鸡能僻(辟)恶   瑞燕解呈样   用语朴实,正表现出春联始生时期祈福禳灾的实用特征,并带有集体创作的色彩。至晚唐时期,应对联已在文人中间流行起来。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四“温庭筠”条:”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这一口头对答,已是很成熟的对联了。后代试才斗智的对联即滥觞于此。掘福建《福鼎县志》载,唐咸通年间,林嵩曾题灵山草堂一联:“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又福建《霞浦县志》载,唐乾符年间,陈蓬曾题居室二联,一为“竹篙疏见浦,茅屋漏通星”,一为“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可认为最早的居室厅堂联。至于释文莹所撰《玉壶野史》称,后唐进士范质曾题白扇;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将暑热比作“酷吏”,凉风喻为“故人”,既别致又贴切,而这副具有装饰性的对联也出现在孟昶题联之前。   《楹联丛话》“故事”类收有苏轼、楼钥、韩绛等人的联语,而尤以朱熹所题为最多。如朱熹自书精舍联: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爱君希道泰   忧国愿年丰   前一联言遵循父师之教诲,后一联抒忠君爱国之志向,均为自戒自勉之作。又《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联语亦多,可见南宋时楹联已逐渐得到推广。   元代联语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据《濯缨亭笔记》所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命书法家赵孟頫为皇宮大殿与应门作春联。赵题大殿曰: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题应门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两副对联都属歌功颂德之作。他还有两副名作,一副是应扬州迎月楼酒馆主人之请而作: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语言流利,格调清新,颇能传神。另一副题于杭州灵隐寺;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不仅对仗工整,语言典雅,而且以灵隐涧(龙涧)和灵鹫峰之奇景壮观来突出灵隐寺的非凡气象。   对联的繁荣与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关系。朱元璋喜欢作联,《金陵琐事》载其赠中山王徐达联就有两副,其一为: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拄   《列朝诗集》也收录他赠翰林学士陶安联: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这几副对联不仅气魄很大,而且造语甚为工巧。   “春联”这个名称,据说也是由朱元璋首创的。陈尚古《簪云樓杂说》称:“春联之设,自明孝陵防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传旨:公卿土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清人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云:“春联者,即桃符也。”可以说,至迟到了明代,桃符已变成红纸墨书的春联了。   自明代开始,创作对联,蔚为社会风气。有人集前人诗句为联,如王百穀集杜甫诗为联:   岂有文章惊海內   漫劳车马驻江干   人们之间,相互赠勉、自勉、喜庆、哀挽之联也层出不穷。由于时代潮流的影响,在明清小说中骋才答对的活动也有所反映。冯梦龙《醒世恒言》就有《苏小妹三难新郎》即苏小妹于新婚之夜出难题考秦少游的故事,虽非历史事实,但文艺作品中出现这种试才斗智的联语,就能说明对联在当时市民阶层中的流行程度。《红楼梦》一书中的对联更多,第十七回专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所拟对联及橫额,无不状景贴切,且与居住者的个性相符,这正反映出对联创作在清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2
贡献
59
金钱
91
发表于 2015-8-10 13:0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01-烟影淡月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平平平仄平平    清风有意难留我;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平平仄仄平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优游乐闲静;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是一种文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艺术,始生于唐代,宋元间得到发展,至明清而大盛,历久不衰。其中春联的产生为最早。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古时迷信,以为桃木能驱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桃符上一般书写神荼、郁垒二神名;相传二神居于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能食百兔,故俗画其像、书其名以驱鬼。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说:“‘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事始》)   其后,桃符上开始出现诗句,传统的说法以为产生于五代,粱章鉅《楹联丛话》说:“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按《宋史.蜀世家》即谓:“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宋史.五行志》和《蜀祷杌》亦有类似记载。但从这段文字看,孟昶并不是最早题写春联的人,因为“岁除”题联之风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经产生。   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唐代。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保存着一些联语,如: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宝鸡能僻(辟)恶   瑞燕解呈样   用语朴实,正表现出春联始生时期祈福禳灾的实用特征,并带有集体创作的色彩。至晚唐时期,应对联已在文人中间流行起来。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四“温庭筠”条:”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这一口头对答,已是很成熟的对联了。后代试才斗智的对联即滥觞于此。掘福建《福鼎县志》载,唐咸通年间,林嵩曾题灵山草堂一联:“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又福建《霞浦县志》载,唐乾符年间,陈蓬曾题居室二联,一为“竹篙疏见浦,茅屋漏通星”,一为“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可认为最早的居室厅堂联。至于释文莹所撰《玉壶野史》称,后唐进士范质曾题白扇;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将暑热比作“酷吏”,凉风喻为“故人”,既别致又贴切,而这副具有装饰性的对联也出现在孟昶题联之前。   《楹联丛话》“故事”类收有苏轼、楼钥、韩绛等人的联语,而尤以朱熹所题为最多。如朱熹自书精舍联: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爱君希道泰   忧国愿年丰   前一联言遵循父师之教诲,后一联抒忠君爱国之志向,均为自戒自勉之作。又《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联语亦多,可见南宋时楹联已逐渐得到推广。   元代联语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据《濯缨亭笔记》所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命书法家赵孟頫为皇宮大殿与应门作春联。赵题大殿曰: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题应门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两副对联都属歌功颂德之作。他还有两副名作,一副是应扬州迎月楼酒馆主人之请而作: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语言流利,格调清新,颇能传神。另一副题于杭州灵隐寺;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不仅对仗工整,语言典雅,而且以灵隐涧(龙涧)和灵鹫峰之奇景壮观来突出灵隐寺的非凡气象。   对联的繁荣与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关系。朱元璋喜欢作联,《金陵琐事》载其赠中山王徐达联就有两副,其一为: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拄   《列朝诗集》也收录他赠翰林学士陶安联: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这几副对联不仅气魄很大,而且造语甚为工巧。   “春联”这个名称,据说也是由朱元璋首创的。陈尚古《簪云樓杂说》称:“春联之设,自明孝陵防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传旨:公卿土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清人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云:“春联者,即桃符也。”可以说,至迟到了明代,桃符已变成红纸墨书的春联了。   自明代开始,创作对联,蔚为社会风气。有人集前人诗句为联,如王百穀集杜甫诗为联:   岂有文章惊海內   漫劳车马驻江干   人们之间,相互赠勉、自勉、喜庆、哀挽之联也层出不穷。由于时代潮流的影响,在明清小说中骋才答对的活动也有所反映。冯梦龙《醒世恒言》就有《苏小妹三难新郎》即苏小妹于新婚之夜出难题考秦少游的故事,虽非历史事实,但文艺作品中出现这种试才斗智的联语,就能说明对联在当时市民阶层中的流行程度。《红楼梦》一书中的对联更多,第十七回专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所拟对联及橫额,无不状景贴切,且与居住者的个性相符,这正反映出对联创作在清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2
贡献
59
金钱
91
发表于 2015-8-10 13:09: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七期第一讲作业  梅01-烟影淡月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晋祠云陶洞 傅 山   竹雨松风琴韵; 仄仄平平平仄  茶烟梧月书声平平平仄平平    清风有意难留我;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平平仄仄平    浣花旧事谁能继; 仄平仄仄平平仄  桃叶新诗手自题   平仄平平仄仄平   优游乐闲静;平平仄平仄   恬淡养清虚   平仄仄平平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是一种文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艺术,始生于唐代,宋元间得到发展,至明清而大盛,历久不衰。其中春联的产生为最早。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古时迷信,以为桃木能驱鬼辟邪,“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桃符上一般书写神荼、郁垒二神名;相传二神居于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能食百兔,故俗画其像、书其名以驱鬼。隋杜台卿《玉烛宝典》说:“‘元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即今桃符也。其上或书神荼、郁垒之字。”(《说郛》卷十引马鉴《续事始》)   其后,桃符上开始出现诗句,传统的说法以为产生于五代,粱章鉅《楹联丛话》说:“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按《宋史.蜀世家》即谓:“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宋史.五行志》和《蜀祷杌》亦有类似记载。但从这段文字看,孟昶并不是最早题写春联的人,因为“岁除”题联之风在孟昶“末年”之前已经产生。   据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唐代。斯坦因第610卷的背面保存着一些联语,如:   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宝鸡能僻(辟)恶   瑞燕解呈样   用语朴实,正表现出春联始生时期祈福禳灾的实用特征,并带有集体创作的色彩。至晚唐时期,应对联已在文人中间流行起来。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四“温庭筠”条:”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这一口头对答,已是很成熟的对联了。后代试才斗智的对联即滥觞于此。掘福建《福鼎县志》载,唐咸通年间,林嵩曾题灵山草堂一联:“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又福建《霞浦县志》载,唐乾符年间,陈蓬曾题居室二联,一为“竹篙疏见浦,茅屋漏通星”,一为“石头磊落高低结,竹户玲珑左右开”,可认为最早的居室厅堂联。至于释文莹所撰《玉壶野史》称,后唐进士范质曾题白扇;   大暑去酷吏   清风来故人   将暑热比作“酷吏”,凉风喻为“故人”,既别致又贴切,而这副具有装饰性的对联也出现在孟昶题联之前。   《楹联丛话》“故事”类收有苏轼、楼钥、韩绛等人的联语,而尤以朱熹所题为最多。如朱熹自书精舍联: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爱君希道泰   忧国愿年丰   前一联言遵循父师之教诲,后一联抒忠君爱国之志向,均为自戒自勉之作。又《朱子全集》卷后所附联语亦多,可见南宋时楹联已逐渐得到推广。   元代联语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据《濯缨亭笔记》所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命书法家赵孟頫为皇宮大殿与应门作春联。赵题大殿曰: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题应门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两副对联都属歌功颂德之作。他还有两副名作,一副是应扬州迎月楼酒馆主人之请而作: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语言流利,格调清新,颇能传神。另一副题于杭州灵隐寺;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不仅对仗工整,语言典雅,而且以灵隐涧(龙涧)和灵鹫峰之奇景壮观来突出灵隐寺的非凡气象。   对联的繁荣与普及跟明太祖朱元璋的提倡很有关系。朱元璋喜欢作联,《金陵琐事》载其赠中山王徐达联就有两副,其一为: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拄   《列朝诗集》也收录他赠翰林学士陶安联: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这几副对联不仅气魄很大,而且造语甚为工巧。   “春联”这个名称,据说也是由朱元璋首创的。陈尚古《簪云樓杂说》称:“春联之设,自明孝陵防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传旨:公卿土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阉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清人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云:“春联者,即桃符也。”可以说,至迟到了明代,桃符已变成红纸墨书的春联了。   自明代开始,创作对联,蔚为社会风气。有人集前人诗句为联,如王百穀集杜甫诗为联:   岂有文章惊海內   漫劳车马驻江干   人们之间,相互赠勉、自勉、喜庆、哀挽之联也层出不穷。由于时代潮流的影响,在明清小说中骋才答对的活动也有所反映。冯梦龙《醒世恒言》就有《苏小妹三难新郎》即苏小妹于新婚之夜出难题考秦少游的故事,虽非历史事实,但文艺作品中出现这种试才斗智的联语,就能说明对联在当时市民阶层中的流行程度。《红楼梦》一书中的对联更多,第十七回专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所拟对联及橫额,无不状景贴切,且与居住者的个性相符,这正反映出对联创作在清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2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2
贡献
59
金钱
91
发表于 2015-8-10 13:1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时期,民间出现了不少撰联能手。太平天国起义军就留给我们许多珍贵的联语。如石达开早年的言志联:   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异域   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李秀成的天王寝殿联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诚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   天王府龙凤殿又有一联云: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按此联原是元末刘福通红巾军、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军的口号与纲领。联中“尧舜”二字,原作“大宋”,刘六刘七起义军接过来改为“混沌”,到了太平天国军又改作“尧舜”。这是为适应形势需要而改联之例。   清代是对联发展的鼎盛时期,几乎事事都可用对联表达。或描绘祖国山川,为胜迹增色;或抒写个人怀抱,挥洒淋漓;或揭示生活哲理,发人深省;或评议今昔人物,数语关情;或概括地方掌故,补正史之阙。总之对联已成了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学形式。从它给我们留下的极其丰富的楹联资料中,可以发现,清代在表现技巧方面是更成熟、更灵活多样了。各种题赠联、格言联、谐巧联、哲理联、讽刺联到处流传。如李啸村赠郑燮: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十个字既赞郑的艺术造诣,又把郑罢官时心情比之陶渊明,颇为巧妙。讽刺联如佚名讽李鸿章翁同龢: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用双关手法联系被讽者官职、籍贯予以讥嘲,锋利而深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长联的出现,开辟了对联艺术的新天地。它的篇幅长,内涵量大,有极强的表现力,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普通短联更广更深。清代康熙年间,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楹联长达一百八十字,上联描写滇池风物,下联回顾云南历史。此联采用铺陈手法,以长短自如的句式和流畅典雅的语言,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于一炉,气势雄伟,诗意浓郁,韵律优美,可谓集诗文词赋各体之长而又富于创造,无怪在当时就备受赞赏,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而清末钟云舫所题江津县临江城楼长联,竟达一千六百一十二字。   民国是清代楹联发展的继续阶段。解放后,尤其从80年代开始,辑录、研究对联的出版物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各地征联赛联活动相率举办,掀起了一个“对联热”的高潮。在对联创作中处处反映了时代风貌。如南京保温瓶厂联(董泽夫作):   携来建业一壶水   暖遍神州万户心   既切“南京”“保温瓶”厂名,又宣传了该行业对社会的巨大功劳。龙年春节联(沈微作):   春明花似锦   岁纪人逢辰   这里妙在”辰”字双关,表面指“龙年”,实际指“好世道”。另有一副农村新貌联(蓝启发作):   茅舍换高楼,阳台花卉知春早   新街遮古道,市集车船载笑多   刻划了当前经济繁荣、人心欢愉之情。以上寥寥数例,已足以显示对联这一扎根于民族文化沃壤中的文学样式,具有历久不衰的生命力。

点评

一能答出对联的六个要素就可以。二回答很好。四回答太详细,尽量用自己的言语就好。  发表于 2015-8-10 14: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53

帖子

6347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联校十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39
贡献
1756
金钱
2360
发表于 2015-8-10 13: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清扬 于 2015-8-10 13:36 编辑

重复提交的, 请自己删除. 发表前记得预览, 位置跑掉的自己编辑调整好.
有高级模式可以编辑. 希望大家赶紧熟练论坛的操作!

评阅老师们尽量评语简短精要, 有需要特别讨论的, 带到小组群评阅群或是大群里.
评阅尽量用点评的功能, 不要用回复.

还有同学们引用网络数据要消化过做摘要, 不可直接复制. 这里是交作业的地方,
不是来做分享. 楼太高对大家都不方便. 要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 才是你自己的东西.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17

帖子

3406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18期指导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44
贡献
971
金钱
1230
发表于 2015-8-10 19: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风学院楹联七期梅组作业:梅20-坐看云起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既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虽然多是短句,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对联不仅上下句要对仗,而且还要关联。对联其实就是既对又联的上下两句话。对联有六个基本要素:字数相等,平仄对立,节率对拍,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句意关联。,对联形式有正对、反对、流水对、工对、宽对、邻对;忌三平尾,三仄尾,孤平。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书斋联  金圣叹
真读书人天下少=
平仄平平平仄仄
不如意事古今多
仄平仄仄仄平平
     无题   前人
雨入花心 自成甘苦=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水归器内 各显方圆
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
     拂水山庄 柳如是
远近青山画里看=
————————
仄仄平平仄仄仄
浅深流水琴中听
————————
仄平平仄平平平
     湘西草堂  王夫子
清风有意难留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明月无心自照人
平仄平平仄仄平
     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题施粥厂联  前人
同是肚皮  饱者不知饥者苦
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一般面目  得时休笑失时人
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已经了解

点评

坐看云起你好! 第一题回答的很完整,对联必须具备六要素才称为对联,大赞 第二题 远近青山画里看 (看)可平可仄,在这里(看)为平,否则三仄尾了 浅深流水琴中听 (听)为仄,否则三平尾 三题多看多背 四题了解就好 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3 1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7

帖子

20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5
贡献
560
金钱
746
发表于 2015-8-10 20: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狐 于 2015-8-19 09:02 编辑

古风第一讲作业:梅18-宝丫头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是文学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字的艺术。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平仄相反,上下相关,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东西。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7007487_277524309.shtml

1、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2、事到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仄仄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3、化雨无私,忆往昔踏雪来过,曾话春风一席==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毋忘灯火三更
     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平

4、一序证前游,太白光芒神久在==三章怀绝调,牡丹时节我刚来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5、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http://baike.sogou.com/v216033.htm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对联源于秦朝,称为“桃符”。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南北朝骈文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一直到明代,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春联,继而逐渐兴起。入清以后,对联进入鼎盛时期,《清联三百副》就是最好的见证,清朝极大地推动了对联的发展。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仍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不衰,主要因它拥有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性。

点评

梅-18宝丫头好:第一题回答正确。 第二题要求标出平仄,通 没有说明具体的平仄,所以不合格。 第四题应该简要说明,你没做哦。 宝丫头基础不错,就是没有仔细审题,初学,可以原谅,加油,相信你,下次的作业会很完   发表于 2015-8-12 1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7

帖子

20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5
贡献
560
金钱
746
发表于 2015-8-10 20: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狐 于 2015-8-19 08:05 编辑

老师辛苦了!下次交作业一定注意!对不起!

点评

作业重复,不在点评  发表于 2015-8-14 2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2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6
贡献
55
金钱
91
发表于 2015-8-10 21:4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25-浅月  第一讲作业 1: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 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2:在清联三百首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五联,标出平仄。 1、题黄鹤楼 顾景星 鹤舞关河动; 仄仄平平仄   云飞楚塞长。 平平仄仄平  2、卞 园 王士祯 梅花岭畔三山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宵市楼头一草堂。 平仄平平仄仄平  3、大明湖历下亭 前 人 胜景画图开,忆老杜当年,豪气纵横倾北海;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酒痕襟袖满,自杭州至此,风光明媚似西湖。 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4、滕王阁 前 人 依然极浦遥天,想见阁中帝子;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  5、陶然亭 沈朝初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平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  3:课后预习笠翁对韵 答:已预习 4: 网络搜索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答:已了解

点评

浅月你好! 作业很认真,正确,大赞,唯一不足就是格式太乱,看着费劲 希望你继续努力,加油哈!  发表于 2015-8-11 11: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9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8
贡献
243
金钱
351
发表于 2015-8-10 22:1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了整整八次都交不了写一个字还发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9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8
贡献
243
金钱
351
发表于 2015-8-10 22:3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要说明什么是对联:答对联就是又对又联的文字游戏规则和中华独有的文化艺术修辞的传承。清联五副1优游乐闲静(平平仄平仄)=恬淡养清虚(平仄仄平平) 2清风有意难留我(平平仄仄平平仄)=明月无心自照人(平仄平平仄仄平) 3浅深流水琴中听(仄平平仄平平仄)=远近青山画里看(仄仄平平仄仄平)4雨入花心,自成甘苦(仄仄平平,仄平平仄)=水归器内,各显方圆(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5望重不宜居闹市(仄仄仄平平仄仄)=书成恰似入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题约。回题回答一点:对联起源主要是桃符演变而来,受唐诗的影响。因为有好的诗句抽出来欣赏的原因,又加上皇帝独钟对联和推动,又有才子们调讽才思敏捷。到清代对联达到巅峰造诣能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四绝。

点评

丁子你好! 作业格式太乱,建议你以后用电脑版交作业,名字学号写上, 先来说说第一题:什么是对联,你回答的不完整,对联的六要素必不可少,不符合六要素,就不能称为对联,这是关键,一定要记住 第二题平仄掌握的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12 0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9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