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学习老师《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七(特殊句式) 》

[复制链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前面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出句“仄仄平平平”,不涉及仄拗,下句因为第一字是仄声,因而后移了一个平声,成“仄平平仄平”,看来应属自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下联成“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出句是规范的律句,对句因第一字仄声,故“惊”字后多了一个“天”字平声,看来也是自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如上面杜甫《日暮》:“日落风亦起,城头鸟尾讹”两句,出句是“仄仄平仄仄”,与白居易“野火烧不尽”句式相同,但杜甫用不动的律句“平平仄仄平”来对,没有去管出句是否用拗,白居易用所谓“增加平声”的避孤平方式“平平平仄平”来对,故认为第三字平声“无”是救上句拗,仿佛二人对待同样的拗句,使用了不同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我们把白诗对句“春风吹又生”,改成“春风拂又生”便得到了和杜诗一样的声调格式,难道这不可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对句第三字是否用平声,完全是从意思和本句是否会出现孤平这两方面兼顾而考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杜诗对句第一字没有用仄声,那么第三字也就没有必要非得用平声,白诗对句第一字也没有用仄声,当然第三字也可以不用平声,用了平声无非是出于意思的考虑,何况恰巧又处于“一三不论”的地方(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白诗的“无”字,大可不必强调所谓拗救(救上句),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那么倒可以说在进行本句自救,即避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等于说,这才是真正的“避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发现,下句一般是要避孤平的,避免了孤平,不管上句是否出现孤平仄拗,也就能解决与上句的协调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上面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媢家》“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对句第一字是仄声,第三字就用平声,以避孤平,即,第二、三字是平声,第一字便可随意,不管出句是否用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也是这样,出句虽拗,但对句依然我行我素,第一字用仄声,第三字就用平声,反之则如杜诗“城头鸟尾讹”这个律句一样,第一字不用仄声,第三字就不必用平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从通常认为的“拗救”角度说,增加平声是救拗(相救),不增加平声的律句也可以这样做,而它们作为自身却都是一样的,不外乎前者是律句的变通,后者是律句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日江山丽”是正常的“仄仄平平仄”,对句“春风花草香”是“平平平仄平”,这与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及至白居易“野火烧不尽”的对句“平平平仄平”,并无区别。由此我们可以说,创作近体诗时其实不需要过分考虑每联出句的仄拗或孤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2、避孤平与近律
尽管如上分析,出句并不忌讳孤平,但避孤平的方法还是首选的,不仅运用于对句,出句也是常有的,因为这样更接近一般格式的律句,虽然出句不必要有这样严格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
苏颋《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薛蒙《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
左绵江上楼,五马此销愁。暑退千山雪,风来万木秋。
邅回犹刺郡,系滞似维舟。即有徵黄日,名川莫厌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中《庾楼》:
郡楼名甚远,几换见楼人。庾亮魂应在,清风到白蘋。
晴轩分楚汉,夜酒揖星辰。何必匡山上,独言无世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4: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风吹白云”、“左绵江上楼”、“郡楼名甚远”,这三句都是从“平平仄仄平”变通为“仄平平仄平”的,这比用孤平仄拗更接近规定格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称写诗就是“调平仄”,看来是有道理的,但也不能就此止步,以为又一墨守之成规,应具体情形具体分析,毕竟出句上的声调是很宽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易《有感》:
绝弦与断丝,犹有却续时。唯有衷肠断,应无续得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首诗的首句,仍分别保持孤平拗句“仄平仄仄仄”和“仄平仄仄平”不变,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认为,古人在写近体诗时更重视每联的对句,至于出句,律句当然是首选,其次以避孤平求近律,然后是拗句,所以拗句在出句里也是对律句的变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创作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实在是因为近体诗声调交替,以音节两两为节奏,每个节奏的第一个字不是节奏重点,故可以变化。但有一个原则,即不能破坏平声的作用,特别是每一联里的对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律句在出句里可以变通为除通平之外的各种拗句形式,在对句里的变通则表现为避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尽量保持每一联上下句的声调相“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这时的“对”,亦非绝对意义上的“对”,例如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句式中,上下句的“对”只求第二字平仄相反即可,而当遇到对句第一字是仄声,第三字便用平声,第一字是平声,第三字则不必追求平声,故以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吹”字是必须固守的平声字,其观点实属不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3、节奏与声调
平声悠扬婉转,仄声沉郁顿挫。刘勰云:“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纠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则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文心雕龙·声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思是说,写出的文字之所以有口吃病,是其标新立异不遵循规律造成的,故读起来拗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要去病果断,如左边有了障碍就从右边补救,末尾发生阻滞就从前面调整。这样,声调念起来才圆转,如珠玉相连,清脆悦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5: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仄声一般起调节和控制节奏旋律的作用,而平声才是人追求声调“圆转”和“悦耳”的主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