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学习老师《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五(诗句构成)》

[复制链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7: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声音和谐,仍然是诗歌的根。今天我们读到古人用古读音写的近体诗,有的已经不很和谐了,这是正常的,今人用古读音写近体诗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7: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说今人用古读音写近体诗,应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对诗歌流传,尤其口口相传很不利,可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也无可厚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7: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当今天人们意识到了这个现象以后,已很少用与今音差异很大的古声古韵来押韵了,倒是把有差异的音用于非韵脚字很常见,其实这也是图个各自使用习惯上的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7: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用今声字倒不容易表达,随手用一下旧声字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上面拙作《五律(旧韵)·感东方红》中的“报国”和“治学”二词,按今韵“国”、“学”已入平声,如果因此就觉得用旧韵写诗有高古气,那便是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7: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在于近体诗的格律本身和它自古传今特有的节奏样式,以及押韵特征,而非“迷古”似的以古为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7: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按平水韵与“家”、“花”同属于下平六麻,古时它们是押韵的。可是今天“斜”却读如“邪”(xié),古今读音差距已经很大。这种情形的押韵,今人已经很少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7: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在字数上句与句对称、读起来整齐划一,因而音的和谐尤其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今人即便按平水韵选字押韵,也尽量避开韵上有很大差距的字,因为追求所谓的“古”或“以古为古”是没用的,读起来不和谐,谁都不喜欢。当然在某个圈子里,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借用一下古音也说得过去,但因此就以为高古确实还谈不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7: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如果换成填词的话就不必介意这些,是否考虑古今语音差异,凭作者的喜好而定,因为词是长短句,句子的参差决定节奏重于用韵,故不像近体诗对韵的要求严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7: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按平水韵讲,这样的用韵是没有道理的。如韵脚“物”属于入声五物,“壁”属入声十二锡,“雪”、“杰”、“灭”属入声九屑,“发”、“月”属入声六月,虽都是入声,所在韵部却差之千里。其实,词因为是由配合歌唱的曲子词里分离出来的,本来对韵要求就不严格,所谓“合辙就行”,辙宽于韵,所以才出现这样的情形,因而也就有了《词林正韵》这样的词韵书,根据词的用韵规律来重新归纳出词的韵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8: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辙押韵”一语,很好地概括了词曲与诗对韵脚字的不同要求,根据人们对用于歌唱的文字和不用于歌唱的文字不同的听唱(读)的感受和审美经验,辙宽韵窄就成了歌唱文字和非歌唱文字之间不同的创作意趣、用韵特点及其语言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8: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像上面这样的词,古读音差距大小已不可知,反正今天读起来差距很大,似乎今天填词要用今天的“辙”,然而这首词却不觉听觉上有多大的不和谐,至少对和谐的影响不如在近体诗里那样明显。这说明在用韵上诗和词是不同的,也说明用古韵也显示不出有多么高古,一切都是规律使然,故写诗还是要从诗的内在规律入手,才能显示出对“古”的继承和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