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学习老师《近体诗格律探究与试解三(五绝) 》

[复制链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这首诗从每个句子到全诗,声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即每个句子以“二、二、一”的模式,两个字为一组,是一个小节奏(或说以两个音节组成的音步),平仄交替进行,其第二个字是节奏重点(节拍点),声调最严格、最不容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排列方式一二句相反,三四句相反,即所谓句子与句子的“对”。“对”就是相反,如人照镜子,镜里镜外朝向不一样,所以是上句平声对下句仄声,上句仄声对下句平声,即“平对仄,仄对平”。近体诗不能失“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和下联又恰是颠倒的,即所谓“粘”,如背贴背,所以联与联之间紧挨的两句,是平声粘平声,仄声粘仄声,即“平粘平,仄粘仄”。近体诗也不能失“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看来,近体诗的格式也犹同一群人列队,脸对脸、背贴背,就这么威严整齐地站着或运动着,如此写出来的近体诗,其格律感也便随之诞生了。
近体诗如果失对或失粘,便是古风,而非近体诗。这是通常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2、平起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仄(句),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
平平仄仄平(韵)。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排列格式,则完全是对第一种格式上下联的颠倒使用,却仍然符合每个句子以“二、二、一”的模式,两个字为一组,平仄交替进行,每联一二句相反,三四句相反,且上下联相粘的规定。可见近体诗的各种格式是可以类推的,摸到了这个规律也就免去了记忆的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3、仄起首句用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
仄仄仄平平(韵)。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个排列格式,是对第二种格式的反用:既然能以平声开头,就应该能以仄声开头。所以从仄声开始排列,为了照顾句尾用韵,就成了这个格式。如与第一种格式比较,则只有首句不同而已,因为首句要用韵,便将“仄仄平平仄”调整为“仄仄仄平平”,其它各句不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4、平起首句用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
平平仄仄平(韵)。
王涯《闺人赠远》: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格式,也是为了首句用韵考虑,改第二种格式首句的“平平平仄仄”,为“平平仄仄平”,以交替的方式调整了一个平声和一个仄声的位置,其它并未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1 19: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一、二、四句尾字是韵脚,为了押韵考虑,一二句与第三种格式的一二句道理相同,声调无法完全相反,这是正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1: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还发现,这个格式实际上就是把第三种格式的第二句排在了首句,然后继续遵循原来“一二句相反,三四句相反”的规律排列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通过句子与句子分别交换调整而排列出不同的格式,是近体诗各种格律得来的一个基本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3: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这四种格式相比较,能看出它们在格式排列上的相互联 系,有些要为声调交虑,有些要为粘对考虑,有些要为韵考虑,总之各种转化和调整的原因都基于这些考虑,故有人把这四种格式称作近体诗的“定式”或“定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3: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格式,初看很复杂。例如晚清小说《负曝闲谈》第十一回在描写秀才殷必佑乡试的窘态时说:“做五言八韵诗,更觉烦难,又怕出韵,又怕失粘”,似道出了这种诗体的“繁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3: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定程度上也算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但是作者马上借老贡生之口而转述朱熹《论语集注》中的话说:“辞以达意为贵,不以富丽为工也”,可谓于简单中对近体诗给人的复杂感,做出了最精妙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本文也认为,关于这种“定格”的说法,定不定的,还待分析着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种格式中出现的“仄仄仄平平”或“平平平仄仄”,能不能改成“仄仄平平平”或“平平仄仄仄”呢?古人认为“凡声有飞沉,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刘勰《文心雕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说,仄声有沉郁之感,平声有飞扬之感,声调要交替使用才合理,所以每个句子平仄声调要两两交替,结尾处不允许出现有三个平声、或三个仄声连在一起的情形,故三个平声或三个仄声的排列都出现在句子的前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会说到这个“三平尾”(也叫三平调)、“三仄尾”(也叫三仄脚)的问题,事实上它们都是可以商榷的,因为古人也常打破这一规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试以杜甫五言诗为例,《遣意二首》之二: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此诗除尾联“邻人有美酒”一句是“三仄脚”外,其余与近体诗的一切规矩无异,这样的情形以下会有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所举例诗因出自古人之手,故以旧韵(见《平水韵》)量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说,一个句子内平仄交替是为了避免声音单调,两个句子相“对”(指声调“相反”)是为了避免雷同,那么两联之间为什么要粘呢?不粘,上下两联就会出现“甲乙甲乙”(或ABAB)似的重复,古人称这是“折腰式”、“顺风式”,也还是单调和重复,故以“甲乙乙甲”(或ABBA)的排列为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此,我们姑且把此类所谓“定式”称为“粘对格”,而把杜翁这样的有所变化的诗称为“变通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认为它们同属于正统近体诗范畴,前者虽贵为所谓“规范”,后者亦不应歧视为不规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格式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比较
让我们再重温一下。
1、格式转化分析
1)第一式仄起首句不用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上下联颠倒,转为第二式平起首句不用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3)为了仄起且首句用韵,将第二式二,四句提到上联位置,下联同第一式的下联或第二式的上联,这样就得到了第三式仄起首句用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4)平起,且为了用韵,将第二式首句稍作调整,便转化成了第四式平起首句用韵。或者说,将第一式二、四句组成上联,它的一、二句继续组成下联: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仅观这四种格式的首句,我们发现它们都出自第一种格式,所以其它三种格式,也就是从这一种格式变化而来的。于是我们便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归纳出近体诗的格式规律:
第一式仄起首句不用韵:①ABCD
第二式平起首句不用韵:②CDAB
第三式仄起首句用韵: ③DBCD
第四式平起首句用韵: ④BDA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7

主题

9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66
贡献
94510
金钱
10689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14: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类推可以反复进行,从任一格式开始,不外乎得到这么几种句式:
用A代表:仄仄平平仄
用B代表:平平仄仄平
用C代表:平平平仄仄
用D代表:仄仄仄平平
所以近体诗的格式,只需记住是仄起还是平起,首句是否用韵,就足够了。虽各体放在一起,乍一看格式显得多一些,其实并不费力,因为他们都能追根求源到只有一个格式,即基本格式(基本句式和基本章式)。接下来只要清楚汉字的声调,就可以写近体诗了(当然是指“像近体诗”,因为真正的品质还是要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格律美仅是皮相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0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