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594
金钱122437
贡献108482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594 点
贡献- 108482 次
金钱- 122437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4-9-13 20: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用古韵还是用今韵
中国诗歌发展走的是先有诗歌后有规则的道路,开始是在声音约定俗成的和谐感基础上诗歌发展起来,然后才意识到声音与诗歌的关系。接下去通过研究、发现,到有意追求,才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格律体诗歌。但声音和谐,仍然是诗歌的根。今天我们读到古人用古读音写的近体诗,有的已经不很和谐了,这是正常的,今人用古读音写近体诗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按说今人用古读音写近体诗,应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对诗歌流传,尤其口口相传很不利,可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也无可厚非。不过当今天人们意识到了这个现象以后,已很少用与今音差异很大的古声古韵来押韵了,倒是把有差异的音用于非韵脚字很常见,其实这也是图个各自使用习惯上的方便。有时用今声字倒不容易表达,随手用一下旧声字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上面拙作《五律(旧韵)·感东方红》中的“报国”和“治学”二词,按今韵“国”、“学”已入平声,如果因此就觉得用旧韵写诗有高古气,那便是误解。
古,在于近体诗的格律本身和它自古传今特有的节奏样式,以及押韵特征,而非“迷古”似的以古为古。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按平水韵与“家”、“花”同属于下平六麻,古时它们是押韵的。可是今天“斜”却读如“邪”(xié),古今读音差距已经很大。这种情形的押韵,今人已经很少用了。
近体诗在字数上句与句对称、读起来整齐划一,因而音的和谐尤其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今人即便按平水韵选字押韵,也尽量避开韵上有很大差距的字,因为追求所谓的“古”或“以古为古”是没用的,读起来不和谐,谁都不喜欢。当然在某个圈子里,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借用一下古音也说得过去,但因此就以为高古确实还谈不上。
不过,如果换成填词的话就不必介意这些,是否考虑古今语音差异,凭作者的喜好而定,因为词是长短句,句子的参差决定节奏重于用韵,故不像近体诗对韵的要求严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