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0|回复: 52

习诗闲话(请勿跟帖,先行谢过)

[复制链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发表于 2024-7-21 15: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袁崇光 于 2024-7-21 15:13 编辑

       习诗闲话(1)

       古人作诗,各有体验,后人须择其善者从之。老杜可以学,似有规矩可依。至于有无定法、几多变通,那就公说婆说了。最好不要人云亦云。
       愚见,凡古人经典,都可以学,老杜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一条康庄大道。那么如何能做到呢?除了天才条件,就是付出辛苦,二者缺一不可。(纵有天资、却是个懒蛋,也一事无成。但这是题外话。)
       嗣后,还有后来者董其昌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也相近。所以,今人读古人诗话,最好熟思之、“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伟人语),早晚会有所斩获的吧?
      举一例:
    《后山诗话》云:“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耳。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学杜无成,不失为功;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乐天耳。”
      ——初读有些道理。但末尾这话就有点飘了:后山先生能不能与乐天比个高下?还真不好断言。于今观之,有人连四六句还“绊绊磕磕”呢,竟然随波逐流、对乐天不屑一顾,岂不教观者满头黑线乎?

      (待续)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15: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赵翼《瓯北诗话》对白居易的评价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试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奇警者,犹第在词句间争难斗险,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此元、白较胜于韩、孟。世徒以轻俗訾之,此不知诗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9

主题

6009

帖子

2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翰墨清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802
贡献
6491
金钱
10849
发表于 2024-7-21 16: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看望好友。文笔流畅,意境优美。文辞凝练,诗味隽永。
蕴含丰富,余韵悠长。学习点赞。感佩才情。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学海泛舟,纵情山水。吟诗赋曲,评品雅韵。以文会友,相互探讨!
问候诗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0: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2)习诗座右铭      
      写诗有快有慢,或有人敏捷,堪称“快手”,的确令人艳羡,现实中也确有所见“口占云云”。但这一类作品,我多是忽略不读的。我觉得,这些急就章,似有浮光掠影之嫌,大抵难令读者沉吟玩味的吧?鲁迅先生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此伟大的文豪,笔下文字都不肯轻易出手,何况辛苦汗颜的我辈耶?
      最近偶然读到“白石诗说”的一段话,回头检点以往,竟然如梦方醒,于兹记录如下不敢或忘,权作本人习诗的座右铭:

      “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易,说事要圆活,说景要微妙;多看自知,多作自好矣。”
      ——(引自《诗人玉屑》卷一)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5: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3)屋下作屋的“境界说”
     “境界”一词对当代人来说,交谈时随口、都不陌生。那么,评价一首诗词,“境界”又该如何认识呢?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是否可以联想到,境界就是人生的高度?那么,我们就会继续追问:什么叫“人生的高度”呢?可以断言,这个空来空去的哲学,的确难以回答的吧?
      为此,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古人怎么说,就能找到与王氏“境界”相类似的说法,譬如,诗词的“物境、意境、情境”等等。如此,我们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部作品、给予我们对人生认识的启迪和纵深。由此可知,王氏的“境界说”,只是在原有的概念上“屋下作屋”,谈不上新鲜的见解。当然,这是本人愚见,不作数。
      文学是美学。好的艺术作品,都要具备美学价值,才能谈何等的境界。
      简明地说,优秀的作品,都达到了艺术的美。这个美学问题,虽有学派和争议,但也脱不开“何以为美”这个命题。
      什么是美?我记得大学讲师曾经说过:“你不用看那些长篇大论,只要记得,美就是作用于感官、并引起愉悦的东西。”这句话,也不知出于何人之笔,却有力排众议的效果。而那些绕来绕去的概念,虽然挺蒙,但对于心智健全的人,并无实在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0: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崇光 于 2024-7-23 10:11 编辑

     (4)闲读偶记           
       古人云:“一日不写诗,心源如废井”(贾岛),这话之于我,如当头棒喝——如此这般,本人“三个饱一个倒”,过的庸常日子,偶尔翻翻书,还不至于搜肠刮肚、跟自己过不去。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几日不读诗,精神渐恍惚”,这是真的,别不信。
       众所周知,贾岛是苦吟诗人,这个“苦”,显然要语出惊人;而“如废井”呢,怕是一种不甘于人下的心理吧?当然也有难以言说的痛苦在内。这也是真的。
     至于写诗嘛,总得有切实的感动,加上冲动,才能下笔,还要几经反复的吧?不会那么“敏感敏捷”:打开手机、或坐在电脑前,大笔一挥,五七律整齐划一、“字数都对”了事。——可以想见,回过头来,还是要炼字、推敲自省的。信不信由你。
     我这么猜想,假设贾岛先生、以及诸位大家,通统“开快车”的话,全唐诗得增加几百千卷、还不一定搜全呢,这绝不是开玩笑:以唐代那一批诗人无与伦比的才华,口占即得、脱口而出,还算个事儿么?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3 15: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5)闲读偶记之二

      翻阅故纸堆,尝见有“假借、伪托”之谈,难辨真伪。何以如此,不好说。也许是闲极无聊者,出于某种目的、借名家搬卖私货?而况,既然是私货,不免鱼目混珠、有欺世毁名之嫌(欺瞒的是蒙学后进,损毁的是时贤名流)。这是损人不利己的勾当,儒家所不为也。因此,今人读书,譬如翻阅典籍,不能不小心。
      最近翻看《苕溪渔隐丛话》,看到一段《续金针诗格》等篇,果然有所惊惕。那么,既然已知假托而来,姑且稍加浏览,一探究竟、聊解闲暇之闷。引文如下:
    【梅圣俞有‘续金针诗格’,张天觉有‘律诗格’,洪觉范有‘禁脔’:此三书,皆论诗也。圣俞‘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旌旗”喻号令,“日暖”喻明时,“龙蛇”喻君臣,言号令当明时,君所出,臣奉行也。“宫殿”喻朝廷,“风微”喻政教,“燕雀”喻小人,言朝廷政教才出,而小人向化各得其所也。】        
       再如【“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花浓”喻媚臣秉政,“春寺”比国家,“竹细野池幽”喻君子在野,未见用也。】
     见杜甫诗原文:
     《上牛头寺(牛头山在郪县西南,下有长乐寺)》
     ‘青山意不尽,衮衮上牛头。无复能拘碍,真成浪出游。
      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何处莺啼切,移时独未休。’
       ——读毕不禁哑然。想起老杜托梦给东坡,言及“遗恨失吞吴”,后人借题发挥、不着边际的故事来。真的很无奈,读一首前人作品,能在文字后面扯出这许多劳什子来,除了对伪托者佩服得五体投地,还能说个啥呢?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0: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崇光 于 2024-7-24 15:32 编辑

     (6) 解读古诗的自嘲

      读懂古诗有时感觉很难,进言之,尴尬的是“深挖”似地解读。
      有些诗,初看好像一览无馀,假设读时浮光掠影,也就翻过去了。但最近读到一则诗话,居然大吃一惊,看来以往“好读书不求甚解”,许多功夫算白费了。不过,自嘲一番,就连李白的“床前明月光”,都七嘴八舌,没有个定论,何况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呢?愚见,知其美味足矣,真没必要逐次地“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本人的粗放态度,您可别照搬。
      【诗这个东西,多是内心的隐秘,本来不足与外人道,却又耐不住性情,总想让别人去欣赏、去猜想。不过,即使读者打算穷个究竟,诗人也大抵不肯明言,因为自家把本意说开了,顶没有意思;而保持某种神秘感,才耐人寻味的吧。何况,某些古诗还故意搞些谜样的东西,假设读者忽略它,大抵无关宏旨、也就无可无不可了。】
      举一例:
    《冷斋夜话》(宋释惠洪)载:“《赠同游诗》(韩愈):‘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山谷曰:‘吾儿时每哦此诗,而了不解其意,自谪峡川,吾年五十八矣,时春晚,忆此诗,方悟之。唤起、催归,二鸟,名若虚设,故人不觉耳。古人于小诗,用意精深如此,况其大者乎。催归,子规鸟也。唤起,声如络纬,圆转清亮,偏于春晓鸣,亦谓之春唤。’】   
     ——据另说,释惠洪此人天生一个马虎人,疏于考证,道听途说,以为实有。这是自家调侃,不算数。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5: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7)袭用前人句
      最为熟知的,是晏几道的拿来主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源于五代翁宏的《春残》;有其父必有其子,晏殊的“去年天气旧亭台”,也是照搬郑谷《秋月伤怀》句。
     别有一家,如王荆公,最著名的,是改动唐人王驾的《晴景》,改了七个字,自称语工意足,并把它选入自编的《唐百家诗》。
    “每遇他人佳句,必巧取豪夺,脱胎换骨,百计临摹,以为己有,或袭其句,或改其字,或反其意,集中做贼,唐宋大家无如公之明目张胆者”(见钱钟书《谈艺录》245页)
     为什么要袭用?大约是读的多了,也知道好歹,记性又好得很,而自家动笔时,恰好同遇此景?而记忆中的佳句,悠悠然就溜达出来了:思前不甘人下,思后呢,却力所不逮,只好到邻家借瓢水喝。
     这样做好不好呢?不大好吧,何不自产自销呢?但是,也有夸赞的,如“漠漠水田飞白鹭”之类,谀辞潮涌。王维都这么干,那就不要责怪后来宋人习气了。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4 16: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崇光 于 2024-7-25 10:45 编辑

(8)改字趣闻
     “诗在与人商论,深求其疵而去之。等闲一字放过不可。诗自有稳当字,第思之未到耳。王贞白(唐)尝以诗谒贯休(诗僧)休指其御沟诗云:【此波涵圣泽,】‘波’字未稳。王作色而去。休度其必来,书【中】字掌中以待。王果然来云:【欲更‘中’字如何?】休展手示之,遂定交。要当如此乃是。”——《唐音癸签》25页。
      观今人交流,多有不肯指点瑕疵者,类似宋代某时段的“逢人便说好”(钱钟书)。究其原因,大家都图个乐呵,鲜见“闻过则喜。既然如此,又何必较真、讨人嫌呢?
      当然也有诗友直言侃快,实在难得。余尝自省之,比之古人风度,唯惭愧而已。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9: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9)崔颢《黄鹤楼》旧话重提

   “七言律压卷,迄无定论。宋发沧浪推崔颢《黄鹤楼》,近代何仲默(明)、薛君采(明)推沈佺期《卢家少妇》。王弇州(明)则谓当从老杜风急天高、老去悲秋、玉露凋伤、昆明池水四章中求之。今观崔诗自是歌行短章,律体之未成者,安得以太白尝效之遂取压卷。。。。。。吾谓好诗自多,要在明眼略定等差。转益多师是汝师,何必取宗一篇效痴人作此生活。”——《唐音癸签》80页
     严沧浪的一句话,一直影响到今天。其中可堪玩味的,只有何为律体、何为律变体?看来,胡震亨的“迄无定论”,似乎还在等“明眼”诸家继续争辩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09: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崇光 于 2024-7-25 13:47 编辑

(10)律绝三昧

     ‘’李梦阳(明代)云:叠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细,此最律诗三昧。
      如杜“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前半阔大,后半工细也;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前景寓目,后景感怀也
      唐法律甚严惟杜,变化莫测亦惟杜。
      ——引自《唐音癸签》17页
      绝句3、4句必转,律诗5、6句亦必转,否则头重脚轻,难以立稳。
      范德玑(元代)讲“起承转合”,归根到底,说的是从法度中获得自由,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所以习诗先必尊杜,然后扩展视野,博采众长,乃为正途。
      如:《旅夜书怀》即是范本,至此已非易事;
      又:《春夜喜雨》,乃知情境浑融、而后尽变化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4: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11)诗求一句善


     “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花叶自然殊异。如君子在位,善人皆来。”
     ——此语出自《诗家一指》(明代怀悦?)载《唐音癸签》28页
     此句虽短,却是作手的经验之谈。通篇文从字顺,非善之善者也。须出一句奇语,活泼泼地,自是出众非凡。
     而况, 一旦妙句得手,如福至心灵,(善人皆来),岂非我等念兹在兹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4: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12)古人谈“次韵”


     “次韵一道,唐代极盛时殊未及之。至元、白、皮(皮日休)、陆(陆龟蒙)始因难见巧,虽亦多勉强凑合处。宋则眉山(东坡)最擅其能,至有七古长篇押至数十韵者,特以示才气过人可耳。若李、杜二公当此纵才气绰能为之,亦不屑以百万锐师置之无用之地。盖次韵随人起倒,其遣词运意,终非自然,较平时自出机轴者,工拙正自判然也。
     ——【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
       尝见友人也好此道。私见,喜好次韵,是个自我挑战,因为韵脚是现成的,翻韵书就免了,但须谨避意重、凑泊堆砌,其效果如同自创(因难见巧)。细思之不亦难乎?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4: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崇光 于 2024-7-25 14:35 编辑

     (13) 诗非砺练不知难
      
唐僧皎然的诗风,有飘然出尘之概,简淡而清健。他认为,好诗的取境,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看来,皎然除了天才条件以外,必定有不断实践的领悟,才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反之,无论谁,假设费尽辛苦,依然凑字凑句了事,而况不知病在何处。自然不在话下了。
      那么,会不会有妙手偶得呢?可能会有,不过,这是造化所赐、福至心灵的秘密。对此,皎然又说,“放意须险,定句须难,虽取由我衷,而得若神表。至如天真挺拔之句,与造化争衡,可以意冥,难以言状,非作者不能知也。”
      我想,大概只有一部分辛勤耕耘的诗友,对此才能心领神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5: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14)古人谈唐宋七言绝句
       王夫之(明)谈七言绝句,很是苛求,他说“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姜斋诗话》)
       又,谢榛(明)在《四溟诗话》里说:“七言绝句,盛唐诸公用韵最严,大历以下,无旁出者。命意得句,以韵发端,突然而起,意到辞工,不假雕饰;通首自浑成无迹。宋人专重转合,刻意精炼,或难于起句,借用旁韵,牵强成章,此所以不同也。”(《唐音癸签》第21页)
     【按】唐人”浑成无迹“,而宋人则“专重转合”,以此为唐宋绝句作法分野,似乎也有些根据;不过,这只能是个人的、一般的评说,而非统论,原因是唐诗的成就,就笔法而言,可以说包罗万象,囊括无遗;所谓宋人“专重转合”,只是后人强调了唐诗笔法中的一种。愚见,整体看,宋诗确实不敌唐诗,宋人的卓越成就在于词的巅峰。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浅见。至于宋诗也不乏与唐人比肩者,在今天读者慧眼中,自有认定,也是不争的事实。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09: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袁崇光 于 2024-7-26 09:18 编辑

(15)诗非历练不知难( 二)
      唐子西《语录》云:“诗最难事也,吾于佗(他)文不至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吟累日,仅能成篇,初读时未见可羞处,姑置之,明日取读,瑕疵百出,辄复悲吟累日,反复改正,比之前时,稍稍有加焉。复数日,取出读之,疵病复出。凡如此数四,方敢示人,然终不能奇。李贺母责贺曰:‘是儿必欲呕出心乃已。’非过论也。今之君子,动辄千百言,略不经意,真可愧哉。”       
    【另则】东坡云:“仆尝梦见人,云是杜子美,谓仆曰:‘世人多误会予《八阵》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世人皆以谓先主、武侯皆欲与关羽复仇,故恨不能灭吴,非也。我意本谓吴、蜀唇齿之国,不当相图,晋之所以能取蜀有吞吴之意,此为恨耳。’此理甚长。然子美死已四百年,而犹不忘诗,区区自别其意者,真书生之习气也邪。”(苕溪渔隐丛话卷八二则)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12: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16)五言长城刘长卿
      
      刘长卿的五言律、七言律俱佳,在唐上元宝应年间,声誉很高。权德舆称赞他“五言长城”。如“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其摄神之笔,可逾千古而常新。
      清卢文弨说他“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众体皆工,不独五言为长城也。” 如“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可谓信手拈来的佳句。当然,这仅仅是个人说法。
    《全唐诗话》载皇甫湜对某些持反调的批评,很严厉:“诗未有刘长卿一句,以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 可见,无论何地何时,先有自知,才是明智之举。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说,杜甫后,有“刘长卿、李义山、温飞卿诸人,愈工雕琢,尽其才于五十六字中,而七律遂为高下通行之具,如日用饮食之不可离矣。”
      ——近体诗形式简洁、易记易诵,为历代习诗者所热衷,是没有疑问的。当今作者,近体多于古体,是好事,可做为赵翼“高下通行之具”的印证。但当下律诗、绝句、古风兼而有之,也是不争的事实。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4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玖如 (一) 七绝,八一抒怀  万里长征万古痕, 延河宝塔树红根。 中华皓誉辉煌就。 屹立寰球固国门。  (二) 七绝.军人礼赞  铮铮铁骨灭狼烟, 热血男儿卫国安。 弹雨枪林何所惧? 冲锋陷阵亦当先。 (三) 七绝.晨观荷  夏日林园花事休, 芙蓉艳放慰羁愁 玉盘露洗微微滴, 此处遗芳该自留。  (四) 七绝,赏荷  高擎花瓣染猩红, 叠叠新荷绿叶葱。 风动微凉消溽暑, 馨香四溢玉楼东。  (五) 七律.黄河之今昔  九曲黄河灌海门, 云崖崩裂决昆仑。 洪涛急势淹诸地, 骤雨汪洋露半村。 夏禹精神堤坝筑, 楚人笑语电灯晅。 治沙调水铭千古, 奕世工程利子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4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玖如 (一) 七绝,八一抒怀  万里长征万古痕, 延河宝塔树红根。 中华皓誉辉煌就。 屹立寰球固国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4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军人礼赞  铮铮铁骨灭狼烟, 热血男儿卫国安。 弹雨枪林何所惧? 冲锋陷阵亦当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4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七绝.晨观荷  夏日林园花事休, 芙蓉艳放慰羁愁 玉盘露洗微微滴, 此处遗芳该自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5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四) 七绝,赏荷  高擎花瓣染猩红, 叠叠新荷绿叶葱。 风动微凉消溽暑, 馨香四溢玉楼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51: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七律.黄河之今昔  九曲黄河灌海门, 云崖崩裂决昆仑。 洪涛急势淹诸地, 骤雨汪洋露半村。 夏禹精神堤坝筑, 楚人笑语电灯晅。 治沙调水铭千古, 奕世工程利子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5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崇老师:说的内容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5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崇老师:说的内容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5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崇老师:说的内容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802

帖子

3211

积分

副首版

一壶诗梦第一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74
贡献
910
金钱
1141
发表于 2024-7-26 12:5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崇光老师说的内容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74

帖子

4223

积分

高级会员

一壶诗梦版主

Rank: 4

威望
657
贡献
889
金钱
1736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15: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17)习诗难与得
      宋何谿汶《竹庄诗话》言:
     “学诗须是熟看古人诗,求其用心处。盖一语一句不苟作也。不问追及与不及,但只是当如此学,久之自有个道理。        宋陳无己云:『学诗如学禅,将至骨自換。』”
      又:“有意中无斧凿痕,有句中无斧凿痕,有字中无斧凿痕,须要体认得。”
      ——古人谈诗,简要明白,都来源于阅读、写作的自悟。俗话说:“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话虽简单,想达此境,多少甘苦,作手自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