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遥远的筑声

《评古典诗联中的“平仄节奏论”》

[复制链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5-6 20: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5-6 20:41 编辑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4-5-6 18:53
说得没错。后面都是实践与技巧的逐步成熟。

永明诗律其实非常复杂,何伟棠先生只是揭示了四声的声调碎用规律,从沈约的文论中可知的是彼时的诗律还关乎声母的清浊和等韵的轻重及阴声韵阳声韵的参差变化,但‘一筒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却是一直延袭的,从永明体到初唐的诗律观都可见这样的理论,譬如尖头、相承、护腰之类,后来的近体只是简约了四声为平仄二元,沈宋又加廻忌声病、约句准篇而成就了近体诗律

永明诗律是不论平仄,但摧毁近体诗律而回到永明诗律中去决不是什么更自由而是更繁琐更复杂,写诗的人没有理由去舍近求远和舍简就繁,孙先生要是明白了这点就不应该去整蛊这些玩意了,因为这些玩意既解释不了历史问题又对实践毫无用处

点评

孙老先生搞反了。近体诗是齐梁声韵理论一个自我逐步简约之后的产物——推动力是不断地实践与经验总结,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说到底,不论是诗还是联,好作品都不是根据“理论”写出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6 20: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3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47
贡献
27935
金钱
3457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5-6 20:5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5-6 20:34
永明诗律其实非常复杂,何伟棠先生只是揭示了四声的声调碎用规律,从沈约的文论中可知的是彼时的诗律还关 ...

孙老先生搞反了。近体诗是齐梁声韵理论一个自我逐步简约之后的产物——推动力是不断地实践与经验总结,整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说到底,不论是诗还是联,好作品都不是根据“理论”写出来的。

点评

诗联同理,律联按律诗的声律讲平仄、讲节奏,非律的联依古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5-6 2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5-6 21: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4-5-6 20:58
孙老先生搞反了。近体诗是齐梁声韵理论一个自我逐步简约之后的产物——推动力是不断地实践与经验总结,整 ...

诗联同理,律联按律诗的声律讲平仄、讲节奏,非律的联依古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6
贡献
24007
金钱
26445
发表于 2024-5-7 12:1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4-5-6 20:09
近体诗律其实没多复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个普适性的经验总结,一三五要论是因其可能有违平不令单和 ...

近体诗的格律诗要求本来就很简单,在我看来也就几句话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