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9|回复: 49

老师讲“概念化”

[复制链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11-19 08: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你写这首诗,到我给你改,改前你仅仅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原原本本把事件和盘托出了,这很好,一个是你对内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把“走向”调整为“感谢”,这种从语言到语言的方式,能说明什么呢?除了虚头巴脑,什么也说明不了。
能原原本本说清一件事,已然是进步,但这还只是对素材的概括和再现能力,如果没有任何实际表现价值,就没有什么意义。表现是在再现的基础上,把真实的用意表达出来,如,为什么再现这件事,目的指向哪,有什么寄托和暗示,想让别人怎么理解,对别人有什么用。
表现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最终价值和最终目的,所有创作过程和技巧,都是围绕这一价值和目的进行的,从初衷到结束,都是这样,因此表现才追求最大化,再现则在满足表现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反而是越简省越好。
从改后讲,表面看,是用了哪些素材,没用哪些素材,又抓了什么重点,以什么为核心价值,仿佛这就是手法和技巧问题,其实如果仅仅在这方面练,还意味直眼达子,是练不出来的,因为背后跟着的,总是生活中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
也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了,能不能体会,有什么心灵,有体会自然就知道写哪些,有心灵自然就明白往哪里写,正是有无体会和心灵,分出了哪些人是活生生的,哪些人不是,哪些人有艺术创造力,哪些人没有。
体会和心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体会就证明有心灵,有心灵就证明能体会。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才是真正的一本大书,书上的知识和道理再多,也需要用起来,而且都仅仅是工具性质,人不给力,都是枉然。
像我这样的改法,因为遵循实践论的原汁原味,也就不可能给你改得面目全非,而是以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从你那里想该怎么写,正因为如此,一改出来,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这正是你要说的,且没差多少,只是一时没表达出来而已,于是有恍然大悟之感。
殊不知,为什么会有“点石成金”一说,就因为点石成金感,都有让人恍然大悟的效果,但再怎么有这样的效果,再怎么就是你想说的,体会和心灵如果未到,该说不出来还是说不出来,就像从“走向”改为“感谢”一样,换汤不换药,只有等着一次次恍然大悟,通过恍然大悟,来一点点慢慢积累经验教训,这还好在有恍然大悟,要是没有呢?
之所以有恍然大悟,觉得“这就是我的啊”,是因为规律性的东西本就简单,不然也不可能对人有指引作用,更不可能让人有熟能生巧的可能,所以不是规律复杂,而是对规律的学习和摸索过程复杂,且对人有着极高的要求。
如果人不跟着提高,有没有恍然大悟且不说,即使有多少次恍然大悟,就等着有多少次恍然大悟,不会有不需要恍然大悟的时候。实际是,从恍然大悟到不需要恍然大悟,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一旦返璞归真了,什么都能有体会,什么都能看得清澈透明,哪里还有什么恍然大悟?
换个说法就是,心如止水,看什么都波澜不惊。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心灵如镜,人才达到了不白活,对什么都能有精到的体会,也才能算有心灵和带着心灵去看,我想这就是一个学诗写诗的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为人稍有不深沉,浮躁之虫便上心。百爪抓挠贪是首,一门缱绻妄为任。
道听途说催攀比,巷议街谈充降临。点石成金非易得,恍然大悟亦难寻。


没想到你会去查这两个词,没有必要,体会和心灵总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用起来才明白,不像一般孤立的知识,可以满足知道不知道。体会和心灵仅仅停留于知道,没有用处,停留于知道就是概念化。
体会,就是亲经力行的感受,是指亲自参加,亲自尝试,亲自品味,得来的理解和感悟,尤其重视经验教训。心灵,就是一颗活生生的心,是人有灵魂的反映,尤其指主观能动性和这样的闪光点,特别强调有独特个性和经得住各种考验。
是这样,二者才连在一起说成“心得体会”。心得,就是来自心灵的收获,没有这样的收获,也说不上有切实体会。这些解释都基于对概念的了解,但没有概念化,这时没有概念化的概念就成了常识,背后跟着的总是真实经历,指向的总是做过的,即行为修养。
学习和做事,弄清概念是对的,以便知道怎么回事,但用起来不要概念化。概念化是过分纠结概念,是仅仅停留于概念本身的结果。什么东西一概念化,就和人没有了关系,想有关系都关系不来。
比如“良心”二字,坏人也可以研究,还可以出书,唯独与他自身联系不起来,这很荒唐。任何概念,要本着用起来才好,概念一旦用起来就是常识,常识总要反映在行为修养上,没有行为修养就是知识,背书可得,却算不上常识。
常识分一般常识和特殊常识,随着行为修养的提高,一般常识会得到巩固和深化,特殊常识则从少到多,越来越多,并把人引入越来越专业和高深的领域和水准,不管怎样,常识也不能概念化,总要本着用起来。一般常识永远是特殊常识的基础,并重要于特殊常识。
又比如,说牛顿人格不好,但不影响他研究苹果砸到脑袋上,并发现万有引力,而一旦用起来,还是要回到苹果会落下来这个一般常识,不然书抱着一箩筐,仍防不住苹果砸在脑袋上,是不是可笑?
还如“点石成金”,这也是个概念,说明人有悟性,才有被点石成金的可能,然而这是一般常识,仅仅如此,一旦用起来就没有必要纠结石头能不能成金,世上也不存在这样的好事,所以我把这个概念的前提,定为体会和心灵两方面,这是物质基础部分,理论基础则是要懂得,时刻抓住真理和谬误之间的一层纸。
到此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把这些体现为常识,成为打造悟性的信心,并带着去努力,没有必要再往下深纠结。以致于概念化。也是这样,体会就是体会,是正常的体会,心灵就是心灵,是正常的心灵,不可再过分纠结于概念本身。
若是老想纠结概念,并想通过概念这一条路,就能找条捷径,一开万开,又是急功近利,离了人,离了用起来,离了当做常识,永远不可能找到捷径。
正常,也是个概念,一旦生活中能区分什么是正常不正常,怎么认识正常,就已经足矣,任何纠缠,纠结于概念,都解决不了“正常”二字的常识问题,真正的正常总是指向规律方面,比如,“天下皆浊我随之”,可否算正常?
是表面的正常,是看似符合规律,实质则是大大不正常,所以用行为修养来解释“正常”二字最合理,这就是“天下皆浊我独醒”,而这又恰恰是区分张三李四行为修养最基本的常识。
这就是体会和心灵两方面的意思,“体会”是“天下皆浊我独醒”的体会,“心灵”是“天下皆浊我独醒”的心灵,否则仅以不肯立地成佛的姿态,凡夫俗胎还是凡夫俗胎,要能成事,乌央乌央的人早就成事了,尤其在攀比时代,哪轮得着后想起的人?
正是这样,只要做得到“天下皆浊我独醒”,怎么体会和有什么样的心灵表现,都是在规律上的,也就不分谁先谁后,但凡心如明镜,看事情就是简单透彻亮堂的。
这就是用起来的好处,纠结于概念则毫无意义,而且概念也不是用来纠结的,是一边学习,一边在用起来的过程中,沉着冷静,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慢慢得以彻底理解和消化的。
说到底,什么事要想图简单,就要先学会尊重复杂,尊重复杂意味尊重过程,尊重科学严谨,尊重凡事有大道和对大道的探索,唯尊重复杂不意味复杂化,不论复杂化还是简单化,都是概念化,而概念化又是极端化的表现。
一旦极端化,又和激进化是一体两面,无非一个钻牛角,僵死而右得厉害,一个不管不顾,着意稀奇古怪,左得没边没沿,而最终二者都是自以为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如此便是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永远没有好的结果。
到这里,就知道了如何通过一两个举动以小见大,并认识自己所做的是否值得。万事有度,有长远眼光。度是规律的保证,仍是个概念,但理解度这个概念的人多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几个人能掌握度?实际是一用起来,就忘了这个常识,被各种欲望绑架了,想不到有什么后果,而不用起来,又都能说三道四。
想着用起来,就让学习有了客观意识,有了长远眼光,就不会割裂知道和使用,概念化就避免了。概念化是当今背书习惯下,比较常见的通病,仿佛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说道,就是眼高手低,一用起来便什么都乱套,做起来没多大戏。
任何学习和做事,一定要想着知现在必知未来,所谓“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不管现在做什么,怎么理解,都要想着对以后有没有好的影响。
若预见不到这些,就重视一边学,一边想着能不能用,学完就尝试用起来,从生活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绝不能空洞钻研和停留于任何概念,用不起来的概念搁在肚子里,都是祸害,都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东西。-----
古来学习背书多,八股文中淘大河。人到而今图应试,势如既往比登科。
一堆知识装麻袋,半点修为晒竹箩。成事不行能坏事,花花肠子鬼婆娑。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你写这首诗,到我给你改,改前你仅仅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原原本本把事件和盘托出了,这很好,一个是你对内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把“走向”调整为“感谢”,这种从语言到语言的方式,能说明什么呢?除了虚头巴脑,什么也说明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原原本本说清一件事,已然是进步,但这还只是对素材的概括和再现能力,如果没有任何实际表现价值,就没有什么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现是在再现的基础上,把真实的用意表达出来,如,为什么再现这件事,目的指向哪,有什么寄托和暗示,想让别人怎么理解,对别人有什么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现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最终价值和最终目的,所有创作过程和技巧,都是围绕这一价值和目的进行的,从初衷到结束,都是这样,因此表现才追求最大化,再现则在满足表现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反而是越简省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改后讲,表面看,是用了哪些素材,没用哪些素材,又抓了什么重点,以什么为核心价值,仿佛这就是手法和技巧问题,其实如果仅仅在这方面练,还意味直眼达子,是练不出来的,因为背后跟着的,总是生活中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了,能不能体会,有什么心灵,有体会自然就知道写哪些,有心灵自然就明白往哪里写,正是有无体会和心灵,分出了哪些人是活生生的,哪些人不是,哪些人有艺术创造力,哪些人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和心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体会就证明有心灵,有心灵就证明能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才是真正的一本大书,书上的知识和道理再多,也需要用起来,而且都仅仅是工具性质,人不给力,都是枉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我这样的改法,因为遵循实践论的原汁原味,也就不可能给你改得面目全非,而是以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从你那里想该怎么写,正因为如此,一改出来,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这正是你要说的,且没差多少,只是一时没表达出来而已,于是有恍然大悟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殊不知,为什么会有“点石成金”一说,就因为点石成金感,都有让人恍然大悟的效果,但再怎么有这样的效果,再怎么就是你想说的,体会和心灵如果未到,该说不出来还是说不出来,就像从“走向”改为“感谢”一样,换汤不换药,只有等着一次次恍然大悟,通过恍然大悟,来一点点慢慢积累经验教训,这还好在有恍然大悟,要是没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所以有恍然大悟,觉得“这就是我的啊”,是因为规律性的东西本就简单,不然也不可能对人有指引作用,更不可能让人有熟能生巧的可能,所以不是规律复杂,而是对规律的学习和摸索过程复杂,且对人有着极高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人不跟着提高,有没有恍然大悟且不说,即使有多少次恍然大悟,就等着有多少次恍然大悟,不会有不需要恍然大悟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是,从恍然大悟到不需要恍然大悟,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一旦返璞归真了,什么都能有体会,什么都能看得清澈透明,哪里还有什么恍然大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说法就是,心如止水,看什么都波澜不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3: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心灵如镜,人才达到了不白活,对什么都能有精到的体会,也才能算有心灵和带着心灵去看,我想这就是一个学诗写诗的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为人稍有不深沉,浮躁之虫便上心。百爪抓挠贪是首,一门缱绻妄为任。
道听途说催攀比,巷议街谈充降临。点石成金非易得,恍然大悟亦难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你会去查这两个词,没有必要,体会和心灵总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用起来才明白,不像一般孤立的知识,可以满足知道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和心灵仅仅停留于知道,没有用处,停留于知道就是概念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就是亲经力行的感受,是指亲自参加,亲自尝试,亲自品味,得来的理解和感悟,尤其重视经验教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就是一颗活生生的心,是人有灵魂的反映,尤其指主观能动性和这样的闪光点,特别强调有独特个性和经得住各种考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二者才连在一起说成“心得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得,就是来自心灵的收获,没有这样的收获,也说不上有切实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解释都基于对概念的了解,但没有概念化,这时没有概念化的概念就成了常识,背后跟着的总是真实经历,指向的总是做过的,即行为修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和做事,弄清概念是对的,以便知道怎么回事,但用起来不要概念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概念化是过分纠结概念,是仅仅停留于概念本身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东西一概念化,就和人没有了关系,想有关系都关系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良心”二字,坏人也可以研究,还可以出书,唯独与他自身联系不起来,这很荒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概念,要本着用起来才好,概念一旦用起来就是常识,常识总要反映在行为修养上,没有行为修养就是知识,背书可得,却算不上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识分一般常识和特殊常识,随着行为修养的提高,一般常识会得到巩固和深化,特殊常识则从少到多,越来越多,并把人引入越来越专业和高深的领域和水准,不管怎样,常识也不能概念化,总要本着用起来。一般常识永远是特殊常识的基础,并重要于特殊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31

主题

5万

帖子

19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573
贡献
58213
金钱
6569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4: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比如,说牛顿人格不好,但不影响他研究苹果砸到脑袋上,并发现万有引力,而一旦用起来,还是要回到苹果会落下来这个一般常识,不然书抱着一箩筐,仍防不住苹果砸在脑袋上,是不是可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9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