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91|回复: 34

偏枯对(偏对、假性自对)

[复制链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7-14 13: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偏枯对(偏对、假性自对)
  属于宽对,若要工对,就要考虑有没有偏枯对。以一物对二物,或以二物对一物,称之为偏枯对,或叫偏对。属于“不等对”。
  偏枯原是中医病症术语,就是半身不遂的病。律诗借用这个术语有三层意思,一是实字对虚字,虚字对实字(刚刚按  关于实字对虚字,虚字对实字,一般地说是错误的,但在一定情况下,实字还是可以跟虚字对的);一是对仗中指律诗对句字面相对而实际有偏失的诗病(刚刚按如偏枯对);一是出句气势雄奇,对句气势疲弱。(刚刚按  这其实指的是对联的“势”。对联中强调上下联关系要协调,下联的的势要强于上联,最少也要与上联相当。但是相当多的人不注意这一条,或者对句气势弱,或者出句太强,对句无法跟上。)
  偏枯对指律诗对句字面相对而实际有偏失。因此一物对两物也属于此类,便是偏枯对。
  诗贵于的对而病于偏枯,虽子美尚有此病。如:“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羆。”“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前一联是以一物对二物,后一联是以二物对一物,故称偏枯对。“大手笔如老杜则可,然未免为白圭之玷,恐后学不可效尤。”详宋/孙奕《履斋示儿编·诗说·偏枯对》。
  但所列二事都是习用的连语(如“贫病”“宠辱”“儿女”等),用它们与一事或一人相对,实是一种宽对。(刚刚按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解释“连语”:“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往穿凿而失其本指。”包括连绵词和偏义词。连类而及会出现偏义词,偏义词所指其实是一物,从实际情况来看,是一物对一物,因此从“但天然语”是可以对的,但仅从对仗的字字相对来说,却是两物对一物,所以说是偏枯了。)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3: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第二十三,偏对。
《诗》曰:“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谓非极对也)。又曰:“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又曰:“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又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全其文彩,不求至切,得非作者变通之意乎!若谓今人不然,沈给事诗亦有其例。诗曰:“春豫过灵沼,云旗出凤城。”此例多矣。但天然语,今虽虚亦对实,如古人以“芙蓉”偶“杨柳”,亦名声类对。
按:例句中,“萧萧”与“悠悠”成对,但“马鸣”为主谓结构,“旆旌”为并列结构,对仗不工;“古墓”为偏正结构,“松柏”为并列结构,不工。“日月”对“列宿”,日月为联合结构,列宿为偏正结构,也是两物对一物。但“犁为田”与“摧为薪”可成对。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作者为“全其文彩,不求至切”,有意为之。“天然语”是作者的追求。
此格没有具体说明特点。从所有句例看,指上下句的词语结构不相同的,也在成对;就是说,从词语结构来看,对句中有不同结构成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3: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23-7-14 14:06 编辑

从例子来看偏对有三种,一种是词性不对的不合规的对仗,“马鸣”为主谓结构,“旆旌”为并列结构;唐/沈佺期的“春豫过灵沼,云旗出凤城”,也属于此类,“春豫”是前实后虚,与之成对的“云旗”是两字皆实,按古人虚实相对的理论是不能成对的;从结构看,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在诗中也对了。一种是词性对,但门类不对,“木叶”对“白云”例,见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虽然都是偏正结构,但“白”是颜色词,本来要与颜色词相对才算工整的,然作偏对即可但不管是哪种,都属于半对半不对的范畴,此例属于宽对。初学者不宜提倡,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掩盖对仗上的毛病。精通对联的大家,在长联中偶然为之,但毕竟不精。现今联格中无偏对之说,如果出现此种情况,视为不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3: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是一物对两物的偏颇的对仗,现在大家所用的偏对主要就指一物对两物。但“芙蓉”偶“杨柳”却值得研究。喜用“芙蓉”偶“杨柳”的很多,如
南朝齐/宗悫《秋思》有“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唐/温庭筠《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有“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唐/温庭筠《舞衣曲》有“芙蓉力弱应难定,杨柳风多不自持。”
唐/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有“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
唐/李白《去妇词(一作顾况诗)》有“寒沼落芙蓉,秋风散杨柳。”
唐/李端《赠郭驸马》有“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唐/钱起《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有“杨柳依归棹,芙蓉栖旧山。”
唐/李商隐《代赠》有“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
唐/崔致远《兖州留献李员外》(见《千载佳句》)有“芙蓉零落秋池雨,杨柳萧疏晓岸风。”
宋/王镃《吴山旅楼秋望》有“雁来花发芙蓉浦,燕去影疏杨柳楼。”
宋/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有“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宋/岳珂《生查子》有“芙蓉清夜游,杨柳黄昏约。”
宋/梅尧臣《送王郎中知江阴》有“鱼穿杨柳夸鲜膾,人采芙蓉学细腰。”
宋/仇远《眼儿媚》有“分明彷佛,未央杨柳,太液芙蓉。”
南宋/姚勉《柳梢青》有“绿盖芙蓉,青丝杨柳,好在苏堤。”(此虾须对)
南宋/释文珦《己巳重九小集拙诗记海外风景之异呈亨叔》有“杨柳枝头无落叶,芙蓉池面有残花。”
元/张可久《梧叶儿•席上有赠》曲有“芙蓉面,杨柳腰,无物比妖嬈。”(此为虾须对)
元/王冕《舟中杂纪 其三》有“杨柳青云合,芙蓉锦幛开。”
元/王冕《金水河》有“杨柳春融青雾拥,芙蓉秋霁锦帆开。”
元/顾德润《【仙吕】点绛唇•四友争春四【混江龙】》有“春风杨柳,秋水芙蓉。”
元/张阿庆《句》有“秋水芙蓉妆镜晓,暖烟杨柳画屏春。”
元/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有“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明/许宗鲁《城南游览怀古》有“杨柳今无渚,芙蓉旧有园。”
明/李培《南湖咏兴二绝 其二》有“夹岸芙蓉飞紫燕,绕堤杨柳弄黄鹂。”
明/刘崧《和陈敬则寄赠二首 其二》有“芙蓉亭馆秋风早,杨柳池塘夜月閒。”
清/吴绮《金菊对芙蓉•庚申秋日,再集休园,即席分得茵字》有“月当杨柳,秋在芙蓉。”
清/任兆麟《古意》“杨柳春风赠离别,芙蓉秋水空婵娟。”
《昆明大观楼长联》有“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杨柳”一是杨和柳,是二物,如《诗经》中的“杨柳依依”,如“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芙蓉”只是一物,属于一物对二物的偏枯对。但是“杨柳”又因为典故的原因,成为一个偏义词,指的是柳。那么“芙蓉”偶“杨柳”便是一物对一物了,不偏枯了。从字对来说,它们又是偏枯的,“芙蓉”连绵词,一物。“杨柳”合成词,二物。“芙蓉”偶“杨柳”便是一物对二物的偏枯对了。因此在对仗中从内容上要具体分析是一物对二物(偏枯对)还是一物对一物(非偏枯对),但在字对上却一定是偏枯对。
我也用来“芙蓉”偶“杨柳”来两联。一个是典故对“晓风杨柳,初日芙蓉。”出句来自柳永的《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对句来自《南史•颜顺之传》:“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另一副是:清水芙蓉才露脸,章台杨柳已舒眉。(“清水芙蓉”出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章台杨柳”出自《太平广记.卷四八五.柳氏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物对一物的偏枯对(偏对):
偏枯对,是一个复音词与两个单音词对举的格式。偏对的主要特点,一是以两物对一物,相对之物不是均衡相等,而有大小多少的区别。一是虽然实际上是一物对一物,但词语结构上却是两物对一物,比如联合结构对偏正结构(如“奴隶”偶“客人”)、连绵词对合成词(如“芙蓉”偶“杨柳”中的“杨柳”为偏义词)。总之,它们之间在语义上有偏侧,有倾斜,属于不等量对,故有偏枯对之名。
有人将这种对格中的一种情况叫假性自对,即一句以双字连绵词尤其是同一偏旁部首者的每一个字冒充单字自对,以和另一句真正的单字自对(互成对)进行相对的对仗形式。
双声侧对、叠韵侧对有的也属于偏枯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269
贡献
21770
金钱
2842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4: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明世宗《送毛伯温》联)“蝼蚁”是蝼蛄和蚂蚁,故“蝼”与“蚁”自对(互成对),而麒麟则是连绵词,只指一物,但二字均为“鹿”旁,与“蝼蚁”均有“虫”旁相似,形成类似“麒”与“麟”之自对,或者说是镶边对(偏旁对)。因非真正意义上的自对,故名假性自对。
天上麒麟原有种;门前桃李自成春。(张家界天门书院联)以“桃李”(互成对)对“麒麟”(假自对)就更加一目了然了。“桃”、“李”都是木字旁,“麒麟”都是鹿字旁。
龙虎山中真宰相;麒麟阁上活神仙。(郑板桥代富商赠张天师联)“龙虎”两物对“麒麟”一物。龙虎不是同偏旁的联合结构词语。麒麟可简称为麟,但不能简称为麒,虽然古人也有与凤凰一样强分的,雄性称麒,雌性称麟(《说文》),于是单独使用的有麒阁。但即使它们分雌雄,也是一物,与龙虎为二物不同。
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唐/杜甫《龙门》)○颈联。川水、往还皆并列结构,当句对。但川水为一物对往还二物。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长诗。巫咸一物对邹鲁二物。
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唐/杜甫《人日》)○颔联。二景物冰雪对一物春寒。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羆。(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长诗。一物骏骨对二物熊羆。
浪传乌鹊喜,深负鹡鸰诗。(唐/杜甫《得弟消息二首》)○颔联。二物乌鹊对一物鹡鸰。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唐/杜甫《寄李白》)○长诗。二物稻粱(联合)对一物薏苡(单纯词)。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唐/杜甫《田舍》)○颈联。一草木枇杷(单纯词)对二草木榉柳(联合)。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唐/杜甫《月夜》)○颔联。二人儿女对一地长安。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唐/杜甫《秋野五首》)○颈联。二字荣华(联合)对一意吾老(偏正)。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长诗。二字宠辱(联合)对一意幽栖(偏正)。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长诗。二字聪明(联合)对一意尺牍(偏正)。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唐/杜甫《偶题》)○颔联。“作者”(偏正)一事,“声名”(联合)。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唐/杜甫《重游何氏五首》其四)○颈联。毛氏注《诗》云:“杨柳,蒲柳也。”“蒲柳”与“稻粱”是一物对两物。
自兹藩篱旷,更觉松竹幽。(唐/杜甫《除草》)○长诗。“藩篱”(偏正),指篱笆,一物;“松竹”(联合),指松树和青竹,两物;以“藩篱”对“松竹”,是偏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颈联。二树橘柚(联合)对一树梧桐。
四皓有芝轻汉主,张仪无地与怀王。(唐/杜牧《题青云馆》)○颔联。“四皓”是汉初商山的四个隐士,与战国张仪对。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颈联。借“杨”与“羊”同音而与“鸡”对,二物鸡黍对杨梅一物,既是借对又是偏枯对。
鱼龙潜冻水,蟋蟀有哀音。(宋/刘敞《观鱼台》)○颔联。“鱼龙”(联合)与“蟋蟀”(单纯词),是两物对一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51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3-7-14 15: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例证详实,很实用的帖子。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146
贡献
24007
金钱
26445
发表于 2024-3-12 20:2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小技耳,离了大道了。

点评

虽是小技,但绍兴重修通用贡举式明文规定 抹 诗赋不对【赋初用韵及用邻韵引而不对者非诗破题及诗赋末两句亦不须对】诗赋属对偏枯 可见,最少在科考场合下都是技虽小而事大,不可不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2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3-12 22: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24-3-12 20:29
这个,小技耳,离了大道了。

虽是小技,但绍兴重修通用贡举式明文规定 抹

诗赋不对【赋初用韵及用邻韵引而不对者非诗破题及诗赋末两句亦不须对】诗赋属对偏枯

可见,最少在科考场合下都是技虽小而事大,不可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8

主题

2655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80
贡献
3834
金钱
7851
发表于 2024-3-15 16: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以对仗减弱诗词之意,故天然工队最好,若犯诗词意,则宽对也不错,若从诗词意,偏对也过得去,若为流畅诗词意,则半对无不可。总之,不要以对仗束缚诗词意,因为有的工对完全玩文字游戏,对展开诗词意蕴毫无作用,有的容易陷于合掌。故我认为在对仗的框架下,一切任其自然。时代变了,还拿科考的一套来框架诗词,好像有点不适时宜。还有,写江湖内容的诗词,对仗不工,也许更能体现江湖情调。譬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乡情,非常自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涧白云原是石,参天杂木不知名,对得不甚工整,但这种反意对更能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情绪。又如蓬莱缥缈浙东海,潮汐沧桑慈北田。

点评

你把几个术语搅成一锅粥了 不论是工对还是宽对要求要对得稳是肯定的,半对半不对适用于不要求对仗的联,如首、尾联,特殊情况下可以宽待,如作律诗变格时原则上中两联只要有一联稳妥就可以,其余一联就算半对半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6 1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3-16 08: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例能否更多一点?方家再读!

点评

以一物对二物去分析虽有可取的一面,但未免陷入到以自然科学怼文学的错误中,如杨柳,自然科学是二物,文学中却常作一物 另一个是不知哪个网人生出来的假性自对也归为偏枯对实在可榷,有些诗例也可榷,如厨人具鸡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6 1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3-16 18: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3-16 20:48 编辑
中华毛大同 发表于 2024-3-15 16:49
不可以对仗减弱诗词之意,故天然工队最好,若犯诗词意,则宽对也不错,若从诗词意,偏对也过得去,若为流畅 ...

你把几个术语搅成一锅粥了

不论是工对还是宽对要求要对得稳是肯定的,半对半不对适用于不要求对仗的联,如首、尾联,特殊情况下可以宽待,如作律诗变格时原则上中两联只要有一联稳妥就可以,其余一联就算半对半不对甚至完全不对也不影响律诗之变格,这跟科考没必然的联系

科考不允许偏枯对是肯定的,既是科考明文规定自然也就会影响到寻常习惯,寻常自然也不能跟科考、应制这些正规场合相提并论,但法则却是相通的,寻常不注意法则,正规场合失事就怪不得别人了,譬如当下的征诗、擂台之类亦然。。。

理论版并不是高举起科考、应制这些大旗去为某一观点张目,而是讨论律诗对仗中的法则性的问题,一体就有一体之规,若都走极端的话则什么格律也都是可以完蛋的----譬如不以词害意、以律害意云云

所举之诗例既与偏对无关也跟偏枯对无关,律诗允许宽对而不必刻意求工,所举之诗例虽属宽对却基本稳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3-16 19: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3-16 20:5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4-3-16 08:28
举例能否更多一点?方家再读!

以一物对二物去分析虽有可取的一面,但未免陷入到以自然科学怼文学的错误中,如杨柳,自然科学是二物,文学中却常作一物

另一个是不知哪个网人生出来的假性自对也归为偏枯对实在可榷,有些诗例也可榷,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又如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总的来说,许传刚网抄了很多,但第一对偏枯对有失之偏颇之嫌,第二却有泛化偏枯对之嫌,第三是对对仗用法上有认识不足之嫌,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之类未必尽可作病例或诗病看待,第四则是五言、七言可能尚欠分析,五言之偏对难免有半对半不对之嫌,而七言是否也如此则可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4-3-17 14: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百度 “偏枯对”
  指律诗对句字面相对而实际有偏失。如:“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罴。”“浪传乌鹊喜,深负鶺鴒诗。”
  前一联是以一物对二物,后一联是以二物对一物,故称偏枯对。详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偏枯对》。

  倒也赞同 温柔的风 版主的  “以一物对二物去分析虽有可取的一面,但未免陷入到以自然科学怼文学的错误中,--。“的意见。

点评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还谈到两字对三字的句中自对,并以并行语解释这类对仗,可见,只以一物对两物或以两物对一物去诠释偏对或者偏枯对是流于简单的思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18: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0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3-17 14: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儿女,虽然可指男女,但用于指晚辈,却只指一物。

点评

杜诗“主将收才子,崆峒足凯歌”,老杜对所谓偏对可能并不甚在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1

帖子

60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1
贡献
1186
金钱
2875
发表于 2024-3-17 17: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在自然中是两物,在文学作品中仍然是两物,诗人们也是在
两物的认知基础上使用它的含义的。在刚刚诗友所举的例句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主席的《蝶恋花》词,“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也可证明这一点。

点评

你就是发了一个链接吧,它是给大家看的,来证明你所说的“杨柳从古时就是 一物。证明了吗?什么叫我认账?强加于人了吧 全其文采,不求至切,得非变通之意乎!这段话恰恰证明了“非至切、乃变通” 退而求其次的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18:50
链接给你的你不认账也就算了,《文镜秘府论》总要认账吧? 全其文彩,不求至切,得非作者变通之意乎!若谓今人不然,沈给事诗亦有其例。诗曰:“春豫过灵沼,云旗出凤城。”此例多矣。但天然语,今虽虚亦对实,如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1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3-17 18: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24-3-17 17:52
杨、柳在自然中是两物,在文学作品中仍然是两物,诗人们也是在
两物的认知基础上使用它的含义的。在刚刚诗 ...

链接给你的你不认账也就算了,《文镜秘府论》总要认账吧?

全其文彩,不求至切,得非作者变通之意乎!若谓今人不然,沈给事诗亦有其例。诗曰:“春豫过灵沼,云旗出凤城。”此例多矣。但天然语,今虽虚亦对实,如古人以“芙蓉”偶“杨柳”,亦名声类对。

再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4-3-17 18:34: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边词.唐.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垂杨】
《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杨柳】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唐.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杨柳】
  
   以上的诗,谁会把来看作“垂杨”?看作“杨”、“柳”?

点评

五原句,从平仄相对角度看,前句“色”对“后句“杨”一仄一平正相对、 如果写成柳,则失对。 杨柳两词联系紧密,以杨借位柳,实际说的还是柳。杨上挺,柳下垂。 说垂杨,没有道理。 第二首,是说在东门有杨柳两种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19: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4-3-17 18:4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庭筠《杨柳八首》,前七首并无一“杨”字入诗,说的都是柳或描述柳树特征,只有第八首有“垂杨”一词。杨树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3-17 1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3-17 20:39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4-3-17 14:39
查百度 “偏枯对”
  指律诗对句字面相对而实际有偏失。如:“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罴。”“浪传乌鹊喜 ...

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还谈到两字对三字的句中自对,并以并行语解释这类对仗,可见,只以一物对两物或以两物对一物去诠释偏对或者偏枯对是流于简单的思维了
我们常被联律通则上的结构对应所束缚而勿视了一些特殊性的存在,觉得还是应象王力先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宜,泛化了偏枯对无异于自缚手足



2345截图20240317182648.png
2345截图20240317185042.png
2345截图20240317184644.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1

帖子

60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1
贡献
1186
金钱
2875
发表于 2024-3-17 18: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24-3-17 17:52
杨、柳在自然中是两物,在文学作品中仍然是两物,诗人们也是在
两物的认知基础上使用它的含义的。在刚刚诗 ...

你就是发了一个链接吧,它是给大家看的,来证明你所说的“杨柳从古时就是
一物。证明了吗?什么叫我认账?强加于人了吧
全其文采,不求至切,得非变通之意乎!这段话恰恰证明了“非至切、乃变通”
退而求其次的意思吧。所以芙蓉对杨柳还说的过去,但是,他并没有说杨柳
是一物。也从反向证明了杨柳非一物。

点评

没证明吗?如还没证明的话请去搜索‘杨柳’的百度百科 既说【这段话恰恰证明了“非至切、乃变通”退而求其次的意思吧。】则说明了并不是凡的一物对二物或二物对一物均可归为偏对,所以文镜秘府论中在偏对的条下另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1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1

帖子

60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1
贡献
1186
金钱
2875
发表于 2024-3-17 18: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发到我自己的帖子里了,奇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4-3-17 18:5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是柳,垂杨是柳,绿杨是柳,杨柳是柳;白杨是杨,黄杨是杨,胡杨是杨。

点评

古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1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4-3-17 19:0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4-3-17 18:59
杨是柳,垂杨是柳,绿杨是柳,杨柳是柳;白杨是杨,黄杨是杨,胡杨是杨。

...

古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8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1
贡献
7951
金钱
10408
发表于 2024-3-17 19: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4-3-17 19:16 编辑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24-3-17 18:50
你就是发了一个链接吧,它是给大家看的,来证明你所说的“杨柳从古时就是
一物。证明了吗?什么叫我认账 ...

没证明吗?如还没证明的话请去搜索‘杨柳’的百度百科

既说【这段话恰恰证明了“非至切、乃变通”退而求其次的意思吧。】则说明了并不是凡一物对二物或二物对一物均可归为偏对,所以文镜秘府论中在偏对的条下另立了亦名声类对一说,不是吗?

即便是许传刚也说但“芙蓉”偶“杨柳”却值得研究,可见其也未敢流于一物对二物或二物对一物均可归为偏对之说,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4-3-17 19:3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要这般计较的话: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秋风万里芙蓉国”,“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些个“芙蓉”才该是与荷花为二物同名。  “木”芙蓉只是后来的学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1

帖子

60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1
贡献
1186
金钱
2875
发表于 2024-3-17 19: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4-3-17 18:34
《边词.唐.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垂杨】
《送别. ...

五原句,从平仄相对角度看,前句“色”对“后句“杨”一仄一平正相对、
如果写成柳,则失对。
杨柳两词联系紧密,以杨借位柳,实际说的还是柳。杨上挺,柳下垂。
说垂杨,没有道理。
第二首,是说在东门有杨柳两种树木。
第三首,的杨柳,杨字已经虚化,成为词缀,如老虎,并不是很老的虎。

点评

杜甫诗没“虚化”,只拟人,且特聪明。知道只能拟女性的某一个年龄段,故要点出“十五女儿腰”二十、三十的就不成了,而杨柳,一百岁长出的枝条也只“十五女儿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20:18
张敬忠初唐人士,诗名不著,管你平仄干啥?《边词》也不著名,“二月垂杨未挂丝”也不是什么出彩句,特要迁就平仄?《送别》,折柳也就罢了,难道连杨树枝也折?我之所以列出四人,除杜甫曾祖是湖北迁河南之人,其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2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4-3-17 20:1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24-3-17 19:50
五原句,从平仄相对角度看,前句“色”对“后句“杨”一仄一平正相对、
如果写成柳,则失对。
杨柳两词联 ...

张敬忠初唐人士,诗名不著,管你平仄干啥?《边词》也不著名,“二月垂杨未挂丝”也不是什么出彩句,特要迁就平仄?《送别》,折柳也就罢了,难道连杨树枝也折?我之所以列出四人,除杜甫曾祖是湖北迁河南之人,其余的,都是北方人。若南北通论,“杨柳”是“柳”的作品比比皆是。

点评

谢过山水指出的杨柳为一物的提醒,这个提醒让我对文镜秘府论中的偏对有了新认知,也对文学上的用法跟自然概念的差别有了一个分别,同时还对古人诗中大量的词性结构之诗例有了重读汉语诗律学的动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21:35
同意山水所说:杨柳是柳的作品比比皆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3-17 2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59
贡献
13772
金钱
16760
发表于 2024-3-17 20:1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行水上 发表于 2024-3-17 19:50
五原句,从平仄相对角度看,前句“色”对“后句“杨”一仄一平正相对、
如果写成柳,则失对。
杨柳两词联 ...

杜甫诗没“虚化”,只拟人,且特聪明。知道只能拟女性的某一个年龄段,故要点出“十五女儿腰”二十、三十的就不成了,而杨柳,一百岁长出的枝条也只“十五女儿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81

帖子

60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71
贡献
1186
金钱
2875
发表于 2024-3-17 20: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4-3-17 20:12
张敬忠初唐人士,诗名不著,管你平仄干啥?《边词》也不著名,“二月垂杨未挂丝”也不是什么出彩句,特要 ...

同意山水所说:杨柳是柳的作品比比皆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