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12|回复: 119

平水韵为何还要再通押

  [复制链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7-7 15:2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平水韵是对切韵的206韵进行同用合并后成了106韵,但这似乎仍然不能适应实际需求,金筑子著文《平水韵的生命力》,实际是说平水韵的顽固力,借以自况。曹雪芹著《红楼梦》,就不遵平水韵: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本是九佳十灰通押,后来有儒生觉得不严谨,乃改笔为:

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
金簪埋雪里,玉带挂林隈。

才与隈同属十灰,但诗味却不佳。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16:30: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通押的韵目如下:

1.一东二冬

2.三江七阳

3.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4.六鱼七虞

5.九佳(半)十灰(半)

6.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7.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

8.二萧三肴四豪

9.五歌

10.九佳(半)六麻

11.八庚九青十蒸

12.十一尤

13.十二侵

14.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面括号中注明'半'的,表明该韵目一半与这(些)韵目通押,另一半与别的韵目通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7 17: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泪【四寘去声】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味【五未去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17:2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7-7 17:00
清·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泪【四寘去声】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绝句押韵是不是较律诗宽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7 18: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7-7 17:27
绝句押韵是不是较律诗宽松?

但就押韵来说,律诗和古诗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6

主题

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西园倾盖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246
贡献
61833
金钱
6750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7-7 18: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还需要继续进行同用合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7 19: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7-7 17:27
绝句押韵是不是较律诗宽松?

白居易《金针诗格》诗有数格:
曰葫芦;曰辘轳;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19:2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台居士 发表于 2023-7-7 18:46
平水韵还需要继续进行同用合并。

这个进一步合并是根据江东韵还是北京韵,等老金进一步研究后再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8
贡献
13781
金钱
16778
发表于 2023-7-7 22:1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3-7-7 21:17
自从汉末经师创制反切,比合两字以切一音,符合拼音字母的原理,汉语音读始获显明。以济反切未兴以前“读 ...

如果“江东”(长江东南面)专指建康(南京现代算不算“江东”我不知道)的话,那么,“河北”自然是专指洛阳。河北省在隋代也不称“河北”,西安,似乎在黄河或渭河南边?那么,“河北”(黄河或渭河以北)也不可能专指西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8
贡献
13781
金钱
16778
发表于 2023-7-8 08:4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3-7-8 08:41
古代“江东”指九江以东地区,以长江为界,从长江转弯之出,向北到南京这部分的江南地区,包括今天的赣北 ...

林先生的意思是:陆法言跑遍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去采音以定“切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6

主题

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西园倾盖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246
贡献
61833
金钱
6750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7-8 10: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7-7 19:26
这个进一步合并是根据江东韵还是北京韵,等老金进一步研究后再说。

按照普通话的音韵将平水韵进一步合并,才符合语言发展的需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6

主题

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西园倾盖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246
贡献
61833
金钱
6750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7-8 10: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7-7 19:26
这个进一步合并是根据江东韵还是北京韵,等老金进一步研究后再说。

而今按普通话划分的的中华新韵太笼统了,只有按照普通话的音韵将平水韵进一步合并,才能编写出符合时代语言要求的中华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8
贡献
13781
金钱
16778
发表于 2023-7-8 11:1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3-7-8 11:10
这得去问陆法言。

哈哈,林先生不赞助些差旅费让陆氏乘铁龙、浮星槎的,也应祈祷上苍给他增寿一百几十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8 11: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3-7-8 11:41 编辑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3-7-8 11:19
哈哈,林先生不赞助些差旅费让陆氏乘铁龙、浮星槎的,也应祈祷上苍给他增寿一百几十年吧?

...
差旅费倒不必啊!陆法言有【八大金刚】呢:
    陆法言《切韵·序》说: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安徽)、颜外史之推(山东)、卢武阳思道(河北)、李常侍若(不详)、萧国子该(江苏)、辛咨议德源(甘肃)、薛吏部道衡(山西)、魏著作彦渊(河北)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酒阑,论及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8
贡献
13781
金钱
16778
发表于 2023-7-8 12:2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7-8 11:38
差旅费倒不必啊!陆法言有【八大金刚】呢:
    陆法言《切韵·序》说: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安徽)、颜 ...

林先生提供了一大片江河流域,八大金刚也跑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8 13: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3-7-8 12:27
林先生提供了一大片江河流域,八大金刚也跑不完。

八大金刚本身就是自带方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68
贡献
13781
金钱
16778
发表于 2023-7-8 13:5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7-8 13:15
八大金刚本身就是自带方言啊!

那就得查他们的籍贯对应林先生提供的地域才是的呀。

  还有就是有多少金刚是南渡而来的后代,用语有否使用雅言正音的习惯。例如颜之推,你算他是江东人氏?不算他祖籍,他被俘三次,除侯景那一次以外,都被俘往北方当官,他的正音无受环境变迁而改变呢。还能指出南北两地人氏正音的口误(见《颜氏家训.音辞篇)呢。

   其他的几大金刚,操正音呢还是操方音,能知道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8 14: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3-7-8 13:55
那就得查他们的籍贯对应林先生提供的地域才是的呀。

  还有就是有多少金刚是南渡而来的后代,用语有否使 ...

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不能遍及林版所说的,打的之费用,统统有林版负担,你意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23-7-8 19: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所作的诗多数都是押韵的近体诗,但是其中也有好几首是古风,押韵的按口语,而不是《平水韵》。
例如:自题一绝  清 ·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按现在普通话的按口语,按《通韵》来说是押 仄声八欸。

而: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首也是古风,押韵的按口语,按《通韵》平声七哀,而不是《平水韵》。

  门外谈诗 为何非要拉到一起来论 通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7-8 19:24: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7-8 19:02
曹雪芹所作的诗多数都是押韵的近体诗,但是其中也有好几首是古风,押韵的按口语,而不是《平水韵》。
例如 ...

曹雪芹那时只有平水韵,没有通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9

主题

6万

帖子

24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832
贡献
72821
金钱
9081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7-8 19: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为何还要再通押,,,这点事儿弄二十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23-7-8 2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3-7-8 20:38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7-8 19:24
曹雪芹那时只有平水韵,没有通韵。

这个是知道的:
   我是指:按现在普通话的《通韵》的分韵 来说是押 平声七哀。

   曹雪芹 的后半生几乎都居于北京,他应通晓北京话的。他依口语的话,自然也要讲韵。
  按现在普通话的口语,才(cái)与 埋(mái)是同一 ái 韵母。借用现在诗词用的《通韵》的分韵法来说是平声七哀。
   他的时代《通韵》还没有,借用《通韵》来说事不可以的话,那就只能说他是按口语,而不是按《平水韵》来作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7-8 21:18: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7-8 20:34
这个是知道的:
   我是指:按现在普通话的《通韵》的分韵 来说是押 平声七哀。


不按平水韵,按方言韵,这个老金早已论述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9 07: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7-8 21:18
不按平水韵,按方言韵,这个老金早已论述过了。
十六摄(十三摄是十六摄的再合并)的定义
    宋金元时代的《四声等子》《五音集韵》《切韵指南》等所分的十六个韵摄,音韵学中为了以简驭繁而用这十六摄概括《广韵》的二百零六韵。

————————————十三摄13—01通摄:
一东·一董·一送·一屋
二冬·二肿·二宋·二沃
————————————十三摄13—02江宕:
三江·三讲·三绛·三觉
七阳·22养·23漾·十药
————————————十三摄13—03止摄:
四支·四纸·四寘·〇
五微·五尾·五未·〇
————————————十三摄13—04遇摄:
六鱼·六语·六御·〇
七虞·七麌·七遇·〇
————————————十三摄13—05蟹摄:
八齐·八荠·八霁·〇
九佳·九蟹·九卦·〇==九泰
十灰·十贿·十队·〇
————————————十三摄13—06臻摄:
11真·11轸·11震·四质
12文·12吻·12问·五物
13元·13阮·13愿·六月(en)
————————————十三摄13—07山摄:
14寒·14旱·翰·曷
15删·潸·谏·黠
一先·铣·霰·屑
13元·阮·愿·月(an)
————————————十三摄13—08效摄:
二萧·筱·啸·〇
三肴·巧·效·〇
四豪·皓·号·〇
————————————十三摄13—09果假:
五歌·哿·个·〇
六麻·马·祃·〇
————————————十三摄13—10梗曾:
八庚·梗·敬·陌
九青·迥·径·锡
十蒸·〇·〇·职
————————————十三摄13—11流摄:
11尤·有·宥·〇
————————————十三摄13—12深摄:
12侵·寝·沁·缉
————————————十三摄13—13咸摄:
13覃·感·勘·合
14盐·琰·艳·叶
15咸·豏·陷·洽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仄通平平仄,仄平仄仄平。◆才【十灰平声】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仄仄平通仄,平平仄仄平。◆埋【九佳平声】
十三摄13—05蟹摄:
八齐·八荠·八霁·〇
九佳·九蟹·九卦·〇==九泰
十灰·十贿·十队·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泪【四寘去声】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味【五未去声】
十三摄13—03止摄:
四支·四纸·四寘·〇
五微·五尾·五未·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9 07: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7-8 21:18
不按平水韵,按方言韵,这个老金早已论述过了。

不是【方言韵】,而是【十三摄】!
六朝邻韵通押十三摄,平韵诗例430首

十三摄总计430首明细:
十三摄01通摄:东冬====================44首
十三摄02江宕:江阳=====================2首
十三摄03止摄:支微====================58首
十三摄04遇摄:鱼虞====================38首
十三摄05蟹摄:齐佳灰==================24首
十三摄06臻摄:真文元(en)============27首
十三摄07山摄:寒删先元(an)==========96首
十三摄08效摄:萧肴豪==================11首
十三摄09果假:歌麻====================11首
十三摄10梗曾:庚青蒸=================118首
十三摄11流摄:尤
十三摄12深摄:侵
十三摄13咸摄:覃盐咸===================1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7-9 10:2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7-9 07:49
不是【方言韵】,而是【十三摄】!
六朝邻韵通押十三摄,平韵诗例430首


三羊你重点研究一下《诗章中用声法式》,不要再搞25异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9 10: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7-9 10:24
三羊你重点研究一下《诗章中用声法式》,不要再搞25异声了。

近体格律诗的句律理论,就是【25异四声】,不是【24平仄律】!
这个还要抬杠吗?宋代《贡举条式》铁证如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7-9 10: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7-9 10:24
三羊你重点研究一下《诗章中用声法式》,不要再搞25异声了。

《诗章中用声法式》,与律句没有任何关系!
不管是【四声律】,还是【平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8
贡献
3579
金钱
4994
发表于 2023-7-9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平韵诗例430首”。
是那几位作者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楼主| 发表于 2023-7-9 13:0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7-9 10:55
近体格律诗的句律理论,就是【25异四声】,不是【24平仄律】!
这个还要抬杠吗?宋代《贡举条式》铁证如 ...

诗章中用声法式就是贡举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1 23: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