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金筑子

七谈平水韵与切韵的关系

[复制链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3-6-24 1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3-6-24 14:00 编辑

  我分析 沈約 的268 首诗,全部 2932 句句。其中 313 句是按《平水韵》来看是出韵句。占了10.7%。  如果是按一首为单位来计算的话 268 首里 有67首是出韵的, 占25 %  这样从大数据上来看,可以有这样的一个估计:在《平水韵》系统上, 有 75% 到 89% 是来自 沈約 的江东韵系。

点评

你这是明摆着的偷换概念而论,以《平水韵》去考察沈约的诗有多少合《平水韵》,能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沈约诗合平水韵的占比是多少,跟什么沈約 的江东韵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想证明什么在《平水韵》系统上有多少是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24 1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3-6-24 14: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3-6-24 14:24 编辑

《梁书》《沈约传》:「约赞《四声谱》。」而《隋志》只云「《四声》一卷」。约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观约作《宋书》《谢灵运论》:「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陆厥书则曰:「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约而言之,即四声并用,平仄相对之意也。故《南史》《陆厥传》曰:「齐永明时沈与谢朓、王融以气类相推毂。周欠剖渡韵,有平、上、去、入四声,世呼为『永明体』。」厥传附王斌亦著《四声论》,《隋志》则有张谅《四声韵林》二十八卷,刘善经《四声指归》一卷,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皆梁人也。

注:梁(502年5月1日-557年11月12日),又称南梁、萧梁、前梁、南朝梁,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南齐宗室萧衍称帝,改国号为梁,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发表于 2023-6-24 19: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6-24 12:45
我分析 沈約 的268 首诗,全部 2932 句句。其中 313 句是按《平水韵》来看是出韵句。占了10.7%。  如果是 ...

你这是明摆着的偷换概念而论,以《平水韵》去考察沈约的诗有多少合《平水韵》,能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沈约诗合平水韵的占比是多少,跟什么沈約 的江东韵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想证明什么在《平水韵》系统上有多少是来自 沈約 的江东韵系的你就得把《平水韵》跟什么沈約 的江东韵系作对照

这种思维仍然是沈约是江东吴语人所以沈约的诗就是江东吴语、江东吴语,阮籍是河南人,是不是阮籍的诗就是魏晋韵、河南韵

点评

苏 回:一步一步来论说,先说“江东韵系”是不是有其事吧。 陆法言在《切韵序》里有“江东取韵”之语。应是有“江东韵系”的资料存在。梁沈約本彥倫之書,借《毛詩》以為依據,參以己意,分配各韻,撰有《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24 20:50
大家都不懂当时的吴语,怎去论证?都是冒充内行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24 19: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6269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94
贡献
6367
金钱
897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6-24 19: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6-24 19:32
你这是明摆着的偷换概念而论,以《平水韵》去考察沈约的诗有多少合《平水韵》,能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沈约 ...

大家都不懂当时的吴语,怎去论证?都是冒充内行而已

点评

都不懂就别瞎扯,理论一要证据,二要逻辑,没有任何文献证据又不懂基本的逻辑推论,这是明摆着把江东吴语、江东吴语韵这个屎盆子往沈约头上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24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7249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33
贡献
7954
金钱
10415
发表于 2023-6-24 19: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3-6-24 19:35
大家都不懂当时的吴语,怎去论证?都是冒充内行而已

都不懂就别瞎扯,理论一要证据,二要逻辑,没有任何文献证据又不懂基本的逻辑推论,这是明摆着把江东吴语、江东吴语韵这个屎盆子往沈约头上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36
贡献
3575
金钱
4986
发表于 2023-6-24 2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3-6-24 20:55 编辑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6-24 19:32
你这是明摆着的偷换概念而论,以《平水韵》去考察沈约的诗有多少合《平水韵》,能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沈约 ...

温柔的风: 2)证明什么在《平水韵》系统上有多少是来自 沈約 的江东韵系的你就得把《平水韵》跟什么沈約 的江东韵系作对照。

苏  回:一步一步来论说,先说“江东韵系”是不是有其事吧。
      陆法言在《切韵序》里有“江东取韵”之语。应是有“江东韵系”的资料存在。有梁沈約本彥倫之書,借《毛詩》以為依據,參以己意,分配各韻,撰有《四聲類譜》一书。梁陳之際,詩科漸興,隋唐以後,益重詩學,故學者莫不宗之之说。
     作为在当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沈約,应是可以是代表“江东取韵”的对象。这样,“江东韵系”就不是虚有其名了。如 王斌《四声论》,张谅的《四声韵林》二十八卷,刘善经《四声指归》一卷,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等江东人所著,是不是可以总称为“江东韵系”。
    有此才有陆法言的“与河北复殊”的“江东取韵”说。
    是不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5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