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37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269
金钱28425
贡献21770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269 点
贡献- 21770 次
金钱- 28425 枚
 
|
发表于 2023-5-27 09: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5-31 09:38 编辑
崔氏《黄鹤楼》的诗体定位
此诗早已讨论烂了。要炒现饭,是永远可以永远炒下去的,因为只要你认为自己对,可以不理睬别人。所谓师心自用也。尤其是三羊、雨梦等,真佩服他们数年如一日,所以我曾发帖子夸奖他们:“这种人是不会做叛徒、做汉奸的,是个好汉。(暗笑)”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句子分析
下面是详细的分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大拗,246为平平仄,第四字乘该仄,第六字鹤该平,“失间”。乘,是动词,只能读平声,名词才读仄声。
此地空馀黄鹤楼。---------正确格律句,五字小拗可不论,做到了“相间”。本联第二字做到了“相对”,但由于上联拗句,因此无法做到处处“相对”,又“黄鹤”出现在同位上格律诗这样做是不应该的,也没见过这种格律诗。
黄鹤一去不复返,---------六仄句、三仄收。“失间”,这是一个纯粹的古风句。格律诗不主张三仄收,三仄收是古风句。上下联第二个字做到了“相粘”,但由于这句大拗,因此上下联做不到处处“相粘”。三羊层说“去”可读平声,这个句子便是格律句了。愿望虽好,但多音字未必都是两读字。多音字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去读,音必须对义,否则就是乱解乱读。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这里能解疾走、驱吗?所以这里的“去”还是应该读去声。
白云千载空悠悠。---------做到了“相间”。三平收、非对偶句。三平收是古风句,在格律诗中为诗忌。本联第二字做到了“相对”,但由于上联拗句,因此无法做到处处“相对”。格律诗要求第二联要对仗,它没做到。
晴川历历汉阳树,---------正确格律句,做到了“相间”。平声字少了(五字小拗,三字没救),但不是大问题,可以不管。与上联“相粘”。
春草萋萋鹦鹉洲。---------正确格律句、对偶句。做到了“相间”。本联做到了“相对”。平声字很多,可以说是救上句平声字少的问题(说明上官仪的调声术影响很大。可惜后人错误理解到救大拗上。五字小拗,救上句的三字。所谓的救,是调整平仄的数量,与平仄246位置无关),其实也可以不去管它。这组对偶句对得还工整。只是“鹦鹉”是连绵词(即单纯词),“汉阳”是偏正结构。古人无今人严密,可以不论,按今对仗论则不行呢。
日暮乡关何处是,---------正确格律句,平仄严整。做到了“相间”。与上联“相粘”。
烟波江上使人愁。---------正确格律句,做到了“相间”。本联做到了“相对”。这里的三字小拗,可以不论。
(二)孤鹤的总结(刚刚补充):
1.首句不押韵,平声韵,一韵到底---符合近体诗要求;
2.做到了“相粘”,但因为大拗句的原因,有一处粘得不紧---只能说勉强符合近体诗“相粘”要求;
3.由于有两个大拗句,因此有两处的“相对”不严格----只能说勉强符合近体诗“相对”要求;
4.一、三句非律句------近体中的“失间”,不符合近体诗“相间”要求;“相间”是近体诗最基本的要求,它违背了。
5.颈联对仗--------近体要求两联对仗,此只一联,属变式;
6.第三句只一个平声,其他全仄声字,拗得太厉害啦
7一二三句都有黄鹤一词,这在近体诗中恐怕是没有的事。诗中还有两个人字。
8.一个三平收句,一个三仄收句。都属于古风句式。
符合近体各项要素要求的情况:
字数(符合);句数(符合);押韵,偶句韵,一韵到底(符合);相粘(勉强符合);相间(不符合);相对(勉强符合);中二联对仗(不符合);(注 所谓勉强符合者指246字三处符合两处或一处)
小结 七条中全符合的只三条,后五个要素是主要的,却有四个不达标。要素多不合的也能算近体诗的话,那近体诗还有威严可说么?
它的组合形式 前四句标准的古风,后四句标准的绝句。
那古人说它是最好的律诗,说错了?
答:没说错。唐代近体诗没成型,认知普遍比较模糊,对到底什么才算是格律诗还没有同意的认识,有大量的律句的都被当做律诗看待。唐末宋朝格律诗的概念才清晰了,因此用定性的概念来检查它,它就不合格,本质还属于古风,所以叫入律古风。
(三)、讨论
一、是律诗?广义律诗?是古风的范畴还是格律的范畴?(刚刚答 古风的范畴,广义的律诗都不是,只能算入律古风)
二、前四句古风,后四句绝句,这叫什么体?(刚刚答 合体)
三、对仗方面重字同位,这样对仗可以吗?(刚刚答 重字尽量避免,同位不可。)
四、对此诗看法,你认为那种对。
1.以犯律看待
2.以杂体看待
3以律诗的发展眼光看待
4.如果当代人也这样写,行不行?
此题(4)我的看法,这样写肯定可以,但得看你对标题怎样处理。题目不标诗体的不当律诗看;题目标律诗的当违规看。有人会反驳我,他崔颢写的是七律,我写的为什么不是?我说,他又没打广告说他的是七律。后人说他写的是七律,那是后人的问题,但不是他自己说的。
参考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平仄合律,粘对基本上合律,简直是两首律绝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依照这个格式的。
与黄鹤楼相似点就是两首四句诗合为一首。都属于入律古风
滕王阁 特点
1.全由标准的律句组成;
2.相对;
3.一处失粘;
4.中间只有一组对仗符合近体诗要求。但最后一句也是对仗;
5.不一韵到底,还有仄韵;
6押韵是典型的古风转韵,两组韵,由平韵转仄韵。每组三个韵,共六个韵。因此奇句也押韵,这与近体诗是最大的不同。
因此这是一首古风,但由于一是律句,二又相对,三又多数能相粘,四是也有对仗。所以便叫它入律古风(关键处在于56条,古风的押韵,如果不是这一点,那便是古风式律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