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精华37
注册时间2017-4-29
威望3269
金钱28425
贡献21770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威望- 3269 点
贡献- 21770 次
金钱- 2842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3-5-6 11: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吾爱》中《拗论》之二《拗体》
(节选)
拗诗作为一种改变格式格律的诗歌,有它独特的样式和风格,必然有它鲜明的特征,这个鲜明的特征就是拗诗的诗体,诗人们简单称之为“拗体”。
那么,什么是拗体呢?
是指格律诗的一种变体。这种变体往往是因诗人在选词用字上,为达到好的诗句,故意违背格式格律规则要求,用拗句写成的诗,而形成的一种违背格式格律的诗体。
从这个对拗体的内涵表述,就足以说明:拗诗是一种违反格式格律规则要求的诗体。这种诗体是作者故意违反格式格律规则要求而写成的诗。
直白说,就是因为作者在选词用字时,就十分清楚所选用的字词到底是平声还是仄声,而故意用违背平仄格式相反的平声字或仄声字来组成诗句,由此产生了拗,造成了拗诗。
人们普遍认为:有了拗并不可怕,只要救拗正确,也就默许接近了和律。这样一来,拗诗就有了一种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一个完整拗的体系就是建立起来。
有的作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改变了这种规则,逆格式格律不顾,强行按照自己的意愿组成诗句,破坏了格式格律的规则要求,而形成了“拗”。为了让“拗”能够更体面的存在,于是便有了拗救的说法。
这种说法指的是:凡生拗的诗句,只要经过拗救,也就是平拗仄救,仄拗平救,通过救拗以求和律。于是就有了一整套救拗的方式方法,逐渐形成了体系,拗体就诞生啦。
拗,经过了拗救,以求和律,而且,还有了一整套可行的拗救方式方法,形成了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拗体。
实际上,拗体就是经过救拗的诗句,这样的诗,就是拗体诗。简称“拗体”。
但,拗体所谓的“求近和律”,并不等于拗体符合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规则要求。拗之所以称之为“拗”,就是因它违背了格律诗的格式格律的规则要求,才被称之为“拗”。如果,一首诗完全符合格式格律的规则要求,也就没有“拗”的存在。
拗,说的透彻些,就是没有按照格式格律的规则要求去做,而是迎逆而上,最终铸成了这种违背格式格律规则要求的拗诗。
拗诗,是一种违背格式格律的一种诗体,所以,我们在评论拗体诗时,就不能说,拗体诗是一种符合格律的话。更不能以求近和律的名义说“完全符合格律”的语言。因为,拗体本身就是违背格式格律规则要求的诗体,怎么还能说“完全符合格律”呢!
拗体诗也是格律诗中的一种变体诗,也是受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的要求。只不过,拗体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改变了平仄格式。而救拗后,往往又改变了对仗的规则要求,易产生失对现象。
由于拗的存在,极易造成格式的孤平。孤平是诗家大忌,为了避免孤平,诗家采取了消孤救平方法,使之达到平仄格式接近和谐顺畅的目的。人们把这种“消孤救平”的方法称之为“拗救”或“救拗”。
不过,有的人认为:“只要拗救,就符合格式格律的规则要求”,这种认识是一种表面的认识。因为,拗体诗本身就是违反格式格律的一种诗体,这么能说它符合格律呢。这种说法是一种脱离实际假说,是站不住脚的。真正的事实是:
拗体是一种违反格式格律规则要求的出律诗,也就是不符合格式格律的诗。所以,我们不能说自相矛盾的话,吐一些自己骗自己的语言。只能说,拗体诗符合接近和律的说法。或说符合“拗律”,这样说才是比较客观可行的明智认知。
作为“拗”不仅改变了格式的平或仄。而使平仄格式不能达到完美。更重要的是,让对仗也失对。
大家都知道,格律诗对律诗有三项要求。作为拗律,却有二项背离规则要求。一是句式平仄的改变,二是对仗的失对。像这样的拗诗就不能再说“完全符合格律”的话。实际上,拗诗就是违背格式格律规则要求的诗。怎么还能说“完全符合格律”的语言。
张政恂
2021、2、1
于沈阳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