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45|回复: 127

二五异声与二四异声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4 07: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孤鹤 于 2023-3-19 13:05 编辑

关键词:二五、二四、异声、四声碎用、平仄二元、技巧、格律要求

提要:随着诗体的改变原有诗体的一些规则也会随之改变,譬如四声碎用的二五异声也许是沈约时代的声律要求,但随着刘滔的四声碎用的二四异声提出而边缘化,诗体上进入调声的齐梁体,又随着初唐平仄的提出,碎用四声的二四异声渐渐被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所取代,诗体上也渐被进入了‘廻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律诗时代,原有的四声碎用的二五异声则再次被边缘化成次级理论或仅仅成为了技巧性的存在而只具参考意义,四声碎用的二四异声则可以说是被抛弃了。

二五
异声与二四异声均出于《文镜秘府论》西卷论病的蜂腰条下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 《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1]

这个刘氏应是刘善经,刘氏在这里援引了沈约的原话‘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以说明二五处应该异声,这点是无须怀疑的,不过在以下的句例中能看出的是沈约这段话原意应该是对前代诗赋句式上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不只是在说声病还说其语法,因为于沈约前代而言声意相谐是其根本,刘氏在这里援引以说明二五须异声就不足为奇了,当然,若有心去考证的话也能发现汉魏之五言从语法角度而言可以说是绝大多数都是符合沈约的‘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这个原则的,想在这个原则之外找其它语法结构的例子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前人优秀的东西被后世所传承这是历史规律,尤其是在新学说的提出时尤显其重要,否则的话就可能被责为游谈无根和割裂历史了,如此的话新学说就很难得到推广,所以沈约的‘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这个语法原则在南北朝被继承下来了,同样的是,在南北朝如果想在这个原则之外找其它语法结构的例子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只有到了开放、包容而有勇于探索、出新的唐代才极为罕见地出了些突破这个原则的例子,如‘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又逮至后世,随着七言律绝的出现和发展又出现了313的蜂腰句式,诗至当代则就有些不太讲究了,可能什么语法句式都能被随意用了,但绝大多数仍脱离不了上二下三这个原则,可见,优秀的东西是可以跨越时空而被认可和得以传承的

二四
异声也出于《文镜秘府论》西卷论病的蜂腰条下的刘滔亦云:‘。。。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据当代学者葛晓音的研究、统计发现,四声碎用的二四异声在永明体前期就存在,但占比极少,大约在大同年间,四声碎用的二四异声却呈现出了井喷之势,可见刘滔的‘’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的影响之大,如上所说,前人优秀的东西被后世所传承这是历史规律,这个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初唐末期所形成的近体律诗--虽然近体律诗已经由四声碎用变成了平仄二元

哪么,四声碎用的二五
异声还有用处吗?有,还是如上所说,前人优秀的东西被后世所传承这是历史规律,只是这个四声碎用二五异声在四声碎用的二四异声的光环下已经褪变了不再是主要的理论而成了次要的次级理论,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在后来的齐梁调声中可见二五同声的现象但大多数仍然尊从四声碎用的二五异声这个原则。又逮至近体形成,这个原则仍被继承,只是近体已经是由四声碎用演变为平仄二元化了,在这样的不断演变下,四声碎用的二五异声又再次边缘化而成了只是技巧性的问题而不再是声律上的基本要求,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在近体中会比较多见四声碎用的二五同仄【即同上、同去、同入】的现象。

说到这里姑举两首诗例以说明问题,一首是沈约的《三艳妇》,一首是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
《三艳妇》
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
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
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

妇、玉,24异声,妇、匣,25异声。
妇、无,24异声,妇,事,25异声。【妇在永明末之前只读上声,去声是永明末从上声中分化出来的】
镜、蛾,24异声,镜、眉,25异声。
人、安,24同声,人、卧,25异声。
长、自,24异声,长、私,25同声【平声同声非病】。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雨、时,二四平仄异声,这是声律要求;雨、节,这是二五四声碎用的异声,是技巧;径、俱,二四平仄异声,这是声律要求;径、黑,这是二五四声碎用的异声,是技巧;象当春乃发生之类的二五同平则是押韵要求,所以是同平非病,就不一一细析了。

王力先生在答讀者問中曾经指出律句是逐漸形成的,起初只是技巧,不是格律,并沒有規定必須这样做,但詩人自己大约是有意識地这样做的。范文瀾同志在《文心雕龙·声律》注中引曹植《贈白馬王彪》:“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情詩》:“游魚潜綠水,翔鳥薄天飞。始出严霜結,今来白露稀”,并且說:“皆音节諧和,岂尽出暗合哉?”,这可以說是律句的萌芽。后来詩人們继續从声律方面揣摩,逐漸积累經驗,到了庾信等人的时代,已經有整套經驗了,但是还沒有規定为格律。到了初唐的末期,才明白定为格律。
[2] 在论及平仄的随意度的同时也指出我們要注意把技巧和格律区别开来,这些讲究只是技巧。 [3] 王力先生在论及上尾时也指出了技巧这一点上文所说许多诗病,失对比孤平为轻,失粘又比失对为轻,在我们将再谈一种诗病,在科场中并不认为不合式,一般人也不注意,然而为某一些诗论家所排斥,就是上尾(注十九)。 [4] 汉字才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仄格式中虽然只论平仄,但是做起仄韵诗来,仍然应该分辨上去入,上声和上声为韵,去声和去声为韵,入声和入声为韵;偶然有些上去通押的例子,那是变例。现在反过来谈平韵诗,平韵诗虽然在原则上不必考虑句中各字的上去入三声,但是有些人觉得一句之中,四声递用,乃是艺术的最高峰;所谓四声递用,就是尽可能在一句的五个字或七个字之内,具备平上去入四声,而且相间地应用。四声的递用和上尾的避忌,应该不能算为一种诗律,四声的递用只能认为某一些诗人的作风,上尾的避忌,至多也只能认为技巧上应注意之点。 [5]

以上套色的部分我并不否认存在着‘’断章取义‘’的成分,但其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可以看出的是王力先生在格律上必然要求和技巧性上是很分明的,这样的
‘’断章取义‘’并不是割裂了王力先生的观点而只是省去了大量引用原文的麻烦,这跟理论中常见的断章取义错误论证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所以仍可作为论证上的依据,据此而推论出四声碎用的二五异声又再次边缘化而成了只是技巧性的问题而不再是声律上的基本要求就不会流于游谈无根之虞。在这个技巧上也就可以解释近体律诗的三仄脚为什么会被大多数人认同上去入间用为最理想的状态,如潮平两岸阔之类,当然,据此也大致能推导出汉语诗律之近体并不是四声碎用的二五异声和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两套系统而是一个系统下的主次问题,换句话来说即是格律上必然要求和技巧上的并存之关系问题。同理的是四声碎用在仄脚上的应用也只是技巧,这样的技巧让我们在仄脚上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四声的搭配就能达到音读和谐的效果,如三仄脚的潮平两岸阔,五仄脚的向晚意不适、南朝四百八十寺、一身报国有万死、假令住世十小劫,落调的小拗坐地日行八万里,如此等等,就不一一细举了。

随着诗体的改变原有诗体的一些规则也会随之改变,譬如
四声碎用的二五异声也许是沈约时代的声律要求,但随着刘滔的四声碎用的二四异声提出而边缘化,诗体上进入调声的齐梁体,又随着初唐平仄的提出,碎用四声的二四异声渐渐被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所取代,诗体上也渐被进入了‘廻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律诗时代,原有的四声碎用的二五异声则再次被边缘化成次级理论或仅仅成为了技巧性的存在而只具参考意义,四声碎用的二四异声则可以说是被抛弃了。如果延着这个思路推导下去的话,或许还能发现更多,譬如八病,宋代的严羽便提出了弊法不足据的观点,其它如长撷腰长解蹬之病可依此类推,但要说明的是,此病那病的随着诗体的改变虽已退化为技巧,既然是病且被一代代的诗家和诗评家所提起,能避还是应该尽量避的,诗词是审美的,所谓诗法惟变,变化多端才更符合审美理想。

参考文献:
[1] 《文镜秘府论》西卷论病
[2] 王力答讀者問
[3] 王力答讀者問
[4]汉语诗律学
[5]汉语诗律学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07: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帖的目的主要是给三羊和许传刚作个参考,不在这里参与讨论,如不欢迎、不喜欢就删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0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在近体中会比较多见24同仄的现象。

这里错了一个字,应是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在近体中会比较多见25同仄【即同上、同去、同入】的现象,三羊既转至理论版,请顺便修改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0: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菜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这里的菜字是复制、粘帖转换之错,原话为才字的繁体字,请一并修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修改后的帖子为凭吧,如有错处请指出,至于标点符号则一直是令我头大的事【多靠复制、粘帖】,就凑合着阅读吧

点评

3楼4楼5楼,一并处理,请你验收!如有不妥,另行通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2: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2: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0:45
以修改后的帖子为凭吧,如有错处请指出,至于标点符号则一直是令我头大的事【多靠复制、粘帖】,就凑合着阅 ...

3楼4楼5楼,一并处理,请你验收!如有不妥,另行通知!

点评

调整了一下,添加了一些新内容,请把理论版的也修改一下,以修改后的主帖为凭,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08:52
好的,谢谢 不是想改变你的什么观点,仅供参考,但你有什么看法也无妨在两个版说说的,对错在其次,探讨才是主要的 还记得十多年前我在百家论坛就没有全面否认你的25异声研究的事吧 但之后就全面否认了你的大唐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2: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2: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4 13:35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2:27
3楼4楼5楼,一并处理,请你验收!如有不妥,另行通知!

好的,谢谢

不是想改变你的什么观点,仅供参考,但你有什么看法也无妨在两个版说说的,对错在其次,探讨才是主要的

还记得十多年前我在百家论坛就没有全面否认你的25异声研究的事吧
但之后就全面否认了你的大唐两套声律系统的理论了

有时转变一下思维及思维的角度也许对你会有好处,我不想在声律研究上出什么成果,但乐见别人出成果,对你也不例外

举例并分析、演绎、归纳及考证、统计这些就靠你自己了。

说明一下,我近期不会去理论版发帖,你们之间如何论辩甚至是对我这个帖子的观点批判是你们的事,但会作为一个看客进行观察以调整自己的文字及论述,如无原则性的错误,这帖子的内容我是会在新年开学时作为课义给诗词版的学员们的讲的,因为他们也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困扰



点评

三羊请问:元兢的《蓬州野望》是不是近体诗?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3: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3-1-24 13:27 编辑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2:52
好的,谢谢
不是想改变你的什么观点,仅供参考,但你有什么看法也无妨在两个版说说的,对错在其次,探讨才是主要的
还记得十多年前我在百家论坛就没有全面否认你的25异声研究的事吧
但之后就全面否认了你的大唐两套声律系统的理论了
有时转变一下思维及思维的角度也许对你会有好处,我不想在声律研究上出什么成果,但乐见别人出成果,对你也不例外
举例并分析、演绎、归纳及考证、统计这些就靠你自己了。
说明一下,我近期不会去理论版发帖,你们之间如何论辩甚至是对我这个帖子的观点批判是你们的事,但会作为一个看客进行观察以调整自己的文字及论述,如无原则性的错误,这帖子的内容我是会在新年开学时作为课义给诗词版的学员们的讲的
三羊请问:元兢的《蓬州野望》是不是近体诗?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点评

不标准的近体诗,因为是近体诗发展过程中,难免有古风句。其实讨论近体诗真的不要拿唐朝的是来讨论,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东西,何来的标准。要用唐朝的诗,只能用来研究发生发展的过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1 21:19
以后来的角度看的话是近体律诗,不过,初唐早期是不可能存在近体律诗的说法或者说理论的,这样的问题可作暗合看待 至于平平仄平仄本质上是古风句,这句式在古风上的运用针叶林于汉魏古风上是有考证的 平平仄平仄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3: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4 13:53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3:15
三羊请问:元兢的《蓬州野望》是不是近体诗?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 ...

以后来的角度看的话是近体律诗,不过,初唐早期是不可能存在近体律诗的说法或者说理论的,这样的问题可作暗合看待,当然换个角度上也可以说是元兢用自己的实践推动了律诗的形成,所以在元兢稍晚一点的沈宋就廻忌声病约句准篇而形成了律诗,近体律诗又经科考的推动而慢慢成熟、定型,其时间大致是中唐末期,在南宋时代则较多见近体的诗话和分类,大致有严羽和徐师曾,徐师曾的分类最早也为明确。

至于平平仄平仄本质上是古风句,这句式在古风上的运用针叶林于汉魏古风上是有考证的

平平仄平仄于后世无论其用得再多也只称其为准律,因为其既不失平不令单的原则又在仄韵格上作为正格使用【即在对句上运用】,所以王力称其为是平平平仄仄的一个变格,这样的变格的使用甚至超过了平平平仄仄这一句式,所以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律句,这是从特殊性的角度而言的。

注意,准律句不等同于律句,一是字义上的差别,二是因为其有失246分明这个大原则,第二点尤为重要。另一个角度上说,近体在出句上运用占比极少的古风句是允许的,如八月湖水平、向晚意不适、南朝四百八十寺之类,就算平平仄平仄本质上是古风句又如何,何况平平仄平仄还能准同律呢

点评

元兢的《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3: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3:22
以后来的角度看的话是近体律诗,不过,初唐早期是不可能存在近体律诗的说法或者说理论的,这样的问题可作 ...
元兢的《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5异声:
〇平〇仄,〇仄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

不管唐代还是现代,元兢的《蓬州野望》就是近体格律诗!【25异声
不管拗救系统如何狡辩,24不分明的平平仄平仄,永远成不了是24分明的平平平仄仄!

点评

欲下他乡泪,三羊说是〇去〇〇上,查了没有呀,就这样想当然? 泪:四寘 去声 事 地 意 醉 至 泪 字 志 寺 异 翠 三羊的25律例子中有非常多的这种蒙混例子,我们已多次指出。要使大家信服,就得过硬的例证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 21:49
你这是狡辩,唐代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四期又存在初、中、晚,不能一桶浆糊地笼统而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3: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3: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4 14:12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3:52
元兢的《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 ...

你这是狡辩,唐代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四期又存在初、中、晚,不能一桶浆糊地笼统而论而把律诗、近体律诗无原则地推到初唐早期,譬如元兢时代。
另一个狡辩是既标平仄就不能说是25四声碎用之异声,这是刻意模糊平仄二元跟25四声碎用的差别,有特别加以说明的话则是另一码事了

狡辩在这里指诡辨术,其中的偷换概念即属诡辨术之一,刻意模糊是偷换概念之一,理论不能建立在诡辩术的基础之上,这点须特别注意

点评

【新提醒】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98336&extra=page%3D1 另一个是只举例而不加于任何论证、说理而刻意混淆视听的是金筑子之流,如此就无原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50
大学教材《古代汉语》王力九人编委说: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本单元文选中王维《杂诗》、柳宗元《江雪》是押仄声韵的。两首诗都是绝句。现在再举杜甫的《丁香》为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32
中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李程状元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26
元兢的《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4: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3:56
你这是狡辩,唐代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四期又存在初、中、晚,不能一桶浆糊地笼统而论而把律诗、近 ...

元兢的《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5异声:
〇平〇入,〇去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入,〇去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

三羊就是将【25异声】中仄声标为上去入,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点评

既然标了平仄,怎么又能表声调,这说明你论证中的标准采取了双标,阴阳脸也能论证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 21:53
当然有,标四声可以说面四声碎用,而只标平仄则只能说明是平仄二元,这便是混淆。 特别说明为便于陈说则属另一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4: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3:56
你这是狡辩,唐代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四期又存在初、中、晚,不能一桶浆糊地笼统而论而把律诗、近 ...
中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李程状元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中唐(796年),是不是【25异声】啊?

点评

转 铣韻,上声 (zhuǎn):《说文》转运也。《前汉·韩安国传》转粟挽输以为之备。 转 霰韻,去声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因此这里应该读去声(风的原因) 那么不是平去平平上,而是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2 09:19
霭:九泰去声 外 大 带 霭 籁 赖 不是入声 ,因此不是仄入平平去,而是仄去平平去,25律又破产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2 09:14
只标平仄就不要辩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4: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3:56
你这是狡辩,唐代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四期又存在初、中、晚,不能一桶浆糊地笼统而论而把律诗、近 ...

大学教材《古代汉语》王力九人编委说: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本单元文选中王维《杂诗》、柳宗元《江雪》是押仄声韵的。两首诗都是绝句。现在再举杜甫的《丁香》为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这是一首五律,押的是去声艳韵。

点评

你不是要人家回答时都要唐朝人的原话吗?那么唐朝有哪个诗人说过这种仄韵诗是五律吗?总不能由你来代替唐朝人吧? 有四句律句四句非律句组成的律诗?那到底什么是律诗呀?什么是古风呀?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 22:11
这点在中诗论坛跟潭州雨梦说得很明白了,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说白了就是人为地割裂了作者的观点而只摘取其论述过程中的只言片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4: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4:19
元兢的《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 ...

当然有,标四声可以说面四声碎用,而只标平仄则只能说明是平仄二元,这便是混淆。

特别说明为便于陈说则属另一回事

点评

在下三羊加上【三羊偷懒找省劲】行不行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4: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4:26
中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李程状元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

只标平仄就不要辩了

点评

有这个必要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4: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4:38
当然有,标四声可以说面四声碎用,而只标平仄则只能说明是平仄二元,这便是混淆。

特别说明为便于陈说则 ...

在下三羊加上【三羊偷懒找省劲】行不行呢?!

点评

你的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4: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4:32
大学教材《古代汉语》王力九人编委说: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本单元文选中王维《 ...

这点在中诗论坛跟潭州雨梦说得很明白了,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说白了就是人为地割裂了作者的观点而只摘取其论述过程中的只言片语

点评

三羊何时【断章取义】? 你可以拿证据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4: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4:42
在下三羊加上【三羊偷懒找省劲】行不行呢?!

你的事

点评

网友看明白不就行了吗?何必斤斤计较无用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4: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4:39
只标平仄就不要辩了

有这个必要吗?

点评

有,有些东西必须分得清清楚楚的就必须先厘清,譬如仄韵格不属于近体律诗的范畴而只属于广义上的律诗便必须先清,王力也并不把其作近体看而作为介于近体与古风之间的一种诗体。 另一个是标四声不会混淆四声碎用,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4: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4:42
这点在中诗论坛跟潭州雨梦说得很明白了,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说白了就是人为地割裂了作者的观点而只摘取 ...

三羊何时【断章取义】?
你可以拿证据啊!

点评

自己去查汉语诗律学王力对仄韵的论述,论到最后的结论性语言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5: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4: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看明白不就行了吗?何必斤斤计较无用功?

点评

理论是你的,理论有时就必须斤斤计较,细节往往就决定了成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5: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4: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4 22:56 编辑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3:56
你这是狡辩,唐代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四期又存在初、中、晚,不能一桶浆糊地笼统而论而把律诗、近 ...

【新提醒】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 ... 8336&extra=page%3D1

另一个是只举例而不加于任何论证、说理而刻意混淆视听的是金筑子之流,如此就无原则地把律诗往前推了百多年了,江总、萧悫、阴铿时代何来律诗之说辞了,连个平仄的说辞都还没有又谈何律诗、近体律诗

点评

背后谈论实在不应该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4: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4: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3-1-24 14:57 编辑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4:50
【新提醒】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 ...

背后评论,远远不及当面评论!

点评

没兴趣跟他们瞎扯,也犯不着给他们蹭帖量还无端受副座的诬蔑、污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4: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4:43
有这个必要吗?

有,有些东西必须分得清清楚楚的就必须先厘清,譬如仄韵格不属于近体律诗的范畴而只属于广义上的律诗便必须先清,王力也并不把其作近体看而作为介于近体与古风之间的一种诗体。

另一个是标四声不会混淆四声碎用,如霭霭烟收翠,标四声的话则明显是有违四声碎用的25异声了,只标平仄的话就刻意把这有违的成分给掩盖了,这也是刻意模糊

点评

王力等九人不会不懂仄韵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5:06
【霭霭烟收翠】,你没看见三羊的标注吗? 凡是〇仄〇〇仄25俩仄声的,三羊都要四声标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5: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4:54
背后评论,远远不及当面评论!

没兴趣跟他们瞎扯,也犯不着给他们蹭帖量还无端受副座的诬蔑、污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5: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4:49
网友看明白不就行了吗?何必斤斤计较无用功?

理论是你的,理论有时就必须斤斤计较,细节往往就决定了成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15: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4 14:45
三羊何时【断章取义】?
你可以拿证据啊!

自己去查汉语诗律学王力对仄韵的论述,论到最后的结论性语言是什么

点评

三羊以为《古代汉语》是给《汉语诗律学》纠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5: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4:58
有,有些东西必须分得清清楚楚的就必须先厘清,譬如仄韵格不属于近体律诗的范畴而只属于广义上的律诗便必 ...

【霭霭烟收翠】,你没看见三羊的标注吗?
凡是〇仄〇〇仄25俩仄声的,三羊都要四声标志

点评

双标本身就错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1 21:50
你这是辗转附益,说白点就是只取对自己有益的成分把又读作为依据而把霭的常音给刻意抹煞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5: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15: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铜川 于 2023-1-28 16:32 编辑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4 14:58
有,有些东西必须分得清清楚楚的就必须先厘清,譬如仄韵格不属于近体律诗的范畴而只属于广义上的律诗便必 ...

王力等九人不会不懂仄韵近体诗!

点评

4.12仄韵律诗和绝句可以说是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交界处。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相当分明,只有仄韵律绝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参看下文第三十一节),因为近体律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自己去查,不要依赖别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4 15: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4 1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