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版主
精华0
注册时间2016-5-6
威望1236
金钱4986
贡献3575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威望- 1236 点
贡献- 3575 次
金钱- 4986 枚
|
发表于 2023-1-22 18: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得好!
这首诗是作为说明 律诗的几个重要的规矩:“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二曰护腰,三曰相承。”而来。
《文镜秘府论》在首页的开头, ●天卷 里的有 ○调声 写道:
或曰:凡四十字诗,---中略---。上去入声(为)一声,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又上去入; 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是诗律也。
调声之术,其例有三:一曰换头,--。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是诗律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