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3
10万
33万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副首版
使用道具 举报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2 1、近体诗的一般格式 近体诗到唐代始盛,又因科举考试的“八股”推动,其格律法则谨严备至,俨然如雷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2 五律:A、以平起平收开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下阕转C)B、以仄起仄收开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3 七律: 格式是分别在五律的每句前增加二字,故可称七律的头。在声调上,这个七律的头要与上面五律的头正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4 A、以仄起平收开始:仄仄平平仄仄平,……B、以平起仄收开始:平平仄仄平平仄,……C、以仄起仄收开始:仄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4 至于五绝、七绝,一般认为是对五律和七律的截取,格式没有新的约定,在此略。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5 2、近体诗的变通 上述通常都是固定的格式,即所谓“定式”,是近体诗的原则,也是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5 后人对这些打破格式的情形又做了归纳,似乎也就成了对近体诗的补充规定。如“避孤平”、“拗救”、忌“三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5 先来看这个补充规定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发现上面的格式里,平声字和仄声字分别是两两一起的。而在实际写诗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6 这叫“取义为上”,不算舞弄格式,因为诗是说话的工具,不是把文字当棋子似的摆布着玩。所以,人们对这样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6 大体上,人们的违例情形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如都很重视韵脚字的声调、都很重视“两两”中的最后一个字的声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6 “避孤平”,就是说近体诗每个句子除了韵脚字,中间平声字要连续。如果孤零零的一个平声字前后被仄声字夹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6 “拗救”,是指对不符合格式要求的做法要挽救一下,也就是事后补救。所谓“拗”,就是拗口,因为持这种观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7 忌“三平尾”和“三仄脚”,是指每个句子最后三个字,不能连续都是平声字或仄声字。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7 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这些补充规定的由来。我们认为这些补充规定是合理的,因为它们都重视到了汉字声调的和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7 因为汉语的和谐美不是孤立在字、孤立在句子上的,除了这些地方,汉语更讲究句与句子之间,篇章整体的声调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8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9 第二联出句就是“仄仄平仄仄”,显然是“孤平”而且“不”字是仄声。此句除了和上句“一岁”粘对外,根本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9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49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后五字皆为“仄仄仄仄仄”,除了粘对,毫不在乎什么“仄仄平平仄”。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50 黄庭坚《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50 其中颔联和颈链的出句都是“拗句”,“春风一杯酒”将“平平平仄仄”变成了“平平仄平仄”,“但有四立壁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50 “拗救”有谓“本句自救”者和“用对句去救出句”者。对于本句自救者,来看这两首诗的“拗救”又救得了什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50 “拗救”因要求“避孤平”而将平声延续,这样就得将其后的仄声字改用平声,如上面“远芳侵古道”一句,因 ...
远山绿叶 发表于 2022-12-6 18:54 不过,从我们上面对近体诗每一联出句的分析知道,这种出句的讲究已无多大意义了。即便说成“远芳渗古道”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管理员
勤勉版主勋章
|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7 1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